您们的需要 我们的专注

Your Needs Our Focus

财经快讯

Financial Bulletin
當心美聯儲這場“迷你降息雨”來得快,去得更快!

鮑威爾這一招“鷹派降息”不可謂不“高”,然而美聯儲的降息“套路”早已被摸透了? 昨晚鮑威爾“鷹派降息”操作可謂是難得一見的高招,在滿足了市場降息預期的同時,打壓了市場要求進一步降息的野心。此前一直倒逼著美聯儲降息的市場,現在已經開始相信鮑威爾此前提出的“迷你降息”,“保險型降息”等種種說辭。 CME“美聯儲觀察”顯示,在鮑威爾發言後,交易員預計美聯儲9月再度降息25個基點的概率從美聯儲FOMC政策聲明後的88.8%大幅回落至70.7%。 在經歷了一夜“七顛八倒”的行情後,相信不少交易員在爆倉的同時,開始重新審視自己對美聯儲預期政策走向的判斷。通過研究以往寬鬆週期的種種特點,金十發現鮑威爾此番操作或是有“高人指點”,而美聯儲本輪降息週期也不過是想重現上世紀90年代的“保險型降息”。 【“保險型降息”,這不就是1990s的翻版?】 實話實說,美國如今的經濟狀況還算良好,失業率正處於歷史低值,其他經濟數據也沒有出現明顯的衰退徵兆,然而,美聯儲卻在今日淩晨宣佈降息25個基點。對此,唯一的解釋就是美聯儲正在採取“保險型降息”的做法。 對於近十年沒經歷過降息的市場而言,“保險型降息”的確是個陌生的辭彙。與以應對衰退為目的的普通降息不同,“保險型降息”往往在經濟還未真正陷入衰退危機中時推出,更多的是出於預防性目的,或者提振經濟目的。 如下圖所示,如果把各種非常規寬鬆措施包括在內,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美聯儲一共實施過19個寬鬆週期;如果只計算實施了降息的寬鬆週期,在過去25年裏,美聯儲經歷了分別開始於1995-1996、1998、2001-2003、2007-2008年的四次降息週期。 其中,前兩輪週期就是此前提及的“保險型降息”,後兩輪寬鬆週期則是在衰退發生時(或即將在3個月內發生時)展開。 那麼,與普通降息相比,“保險型降息”有什麼特點呢? 歷史數據顯示,最為明顯的一個特點就是,保險型降息的降息次數和降息幅度都較小。 在次數方面,在1995-1996年及1998年的兩輪降息週期裏,美聯儲分別降息3次(低於市場預期的4次)。在後兩次週期裏,美聯儲降息次數要更多,美聯儲分別在2001-2002年降息13次,在2007-2008年降息10次。 在幅度方面,在1995-1996年及1998年的6次降息期間,美聯儲每次均僅降息25個基點,兩輪降息週期分別將聯邦基準利率從6%降到5.25%,從5.5%降到4.75%。相較之下,另外兩次降息的降息次數和降息幅度,簡直高得驚人。僅在2001年一年內,美聯儲就降息11次,其中8次降息幅度高達50個基點,聯邦基準利率從年初的6.5%下降到1.75%。 分析指出,鮑威爾的“鷹派降息”“保險型降息”等做法都或受前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1987-2006年間擔任美聯儲主席)的影響,而美聯儲此番降息也將與上世紀90年代的降息風格類似。 【降息確是勢在必行】 就如此前所言,目前的經濟狀況遠沒到衰退程度。因此對於美聯儲此次降息,市場上不乏批評的聲音。 例如,Thornburg投資管理公司首席執行官Jason Brady。Brady認為,現在降低利率是“愚蠢的”。他指出,包括失業率在內的其他指標都相當積極。美聯儲降息是在解決一個不存在的問題。 Brady的觀點代表了大部分降息批評者的困惑,但是他們沒有意識到一點,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這些指標往往在衰退發生當時,甚至在衰退發生一段時間後才會發生顯著的變化。 如下圖所示,失業率往往在衰退發生之後才開始飆漲。 也就是說,失業率等經濟指標並不能作為一個可靠的衡量經濟衰退是否必要的指標。因此,以此為依據反駁降息更是不靠譜了。 再者,正如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經濟學教授,美聯儲前研究員Jonathan Wright所言,實施“保險型降息”不僅僅是為了阻止當前存在的危機繼續惡化,還是為了預防未來可能發生的巨大風險。美聯儲此次降息的意圖與1995-96非常相似,都是提前為未來的經濟不確定性做準備。 如下圖所示,如今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已經處於歷史高值水準,美聯儲的做法並非全無道理。 除卻這兩點,相較於上世紀90年代,如今美聯儲還面臨著更加嚴峻的通脹形勢(當時在2.5%-3%),更加疲軟的製造業以及更加複雜的國際貿易形勢等等。 綜上所述,美聯儲降息的時機看似怪異,實則大有深意,並且很有可能再次降息。然而,只要沒有爆發大的經濟危機,美聯儲的降息之路將如此前上世紀90年代的兩輪降息週期一般,短暫和輕微。 如果有交易者想提前預測鮑威爾此後立場將如何變化,不妨去查閱格林斯潘在當時的做法。 *本文來自金十數據

2019-08-02
查看详情
美聯儲如期降息25個基點,鮑威爾稱此為“保險式降息”

美聯儲週四淩晨2點如期宣佈降息25個基點,這是近11年來美聯儲首次降息,符合市場預期。美聯儲主席鮑威爾稱,這是“經濟政策週期中的調整”。在公佈了降息消息後,美元指數漲幅擴大至逾0.6%,創逾兩年高位,報98.68。現貨黃金跌超1%,一度觸及1411美元的月度低位;美國三大股指均跌超1%,道指跌逾350點。 FOMC在聲明中表示,自6月會議以來收集到的資訊表明,美國勞動力市場依然強勁,經濟活動以適當的速度增長。近幾個月平均就業增長穩健,失業率仍然很低。雖然家庭支出從今年早些時候開始增長,但商業固定投資的增長一直疲軟。扣除食品和能源後的總體通貨膨脹率低於2%,基於調查的長期通脹預期指標幾乎沒有變化。 FOMC委員會將於8月1日結束縮表計畫,比早前的計畫提前兩個月。 他說:“美國經濟前景依然良好,上半年經濟增長十分穩健,而且美國二季度GDP增長接近預期,六月就業增長強勁,薪資水準在增長,尤其是低薪工作。但考慮到全球經濟增長疲弱、貿易局勢不明朗和通脹壓力,FOMC將採取適度行動維持經濟擴張,本次降息有出於保險和風險管理考慮,是希望更好地應對經濟潛在的下行風險,並實現2%的通脹目標。而接下來的經濟表現也會顯示貨幣政策的效果。” *本文來自第一財經

2019-08-01
查看详情
市場暗流湧動,全球都在等待這個重要事件

降息預期影響已體現 當前,美聯儲降息預期影響已在諸多方面體現。據路透社7月29日報道,在金價方面,金價7月29日走強,因市場預期美聯儲本周將降息,而投資者則在等待有關美聯儲未來寬鬆貨幣政策走向的線索。 “顯然,黃金市場將在一定程度上保持觀望,等待美聯儲發表評論。”High Ridge Futures金屬交易主管戴維·梅格爾表示。 與金價類似,因美聯儲料將降息的前景,蓋過了市場對全球經濟增長放緩的擔憂,油價在7月29日呈現上漲趨勢。布蘭特原油期貨上漲0.25美元(1美元約合6.9元人民幣),收報每桶63.71美元。美國原油期貨收高0.67美元,報每桶56.87美元。 在美股方面,美國股市7月29日從上周創下的紀錄高位回落,由於在美聯儲預料中的降息前,因此投資者能夠稍作喘息。 美元7月29日則持穩於近兩個月高位。“市場淡靜,靜待美聯儲消息。美元普遍受到良好支撐。市場似乎預計美聯儲將難以達到投資人預期的非常溫和程度。”法國巴黎銀行北美外匯策略主管丹尼爾表示。 特朗普:小幅降息是不夠的 另據臺灣《經濟日報》7月30日報道,美聯儲將於本周召開會議之際,美國總統特朗普再次對美聯儲發起抨擊, 當前,外界普遍預期美聯儲將降息25個基點。“美聯儲之前的棋都下錯了。小幅降息是不夠的,但無論如何我們都會贏!”特朗普7月29日發推文表示,“美聯儲升得太早太多。” 就在白宮經濟顧問庫德洛宣稱政府排除干預匯市以削弱美元後,特朗普7月26日表示,他並沒有排除對美元做點什麼。 報導介紹,美國經濟政策制定者表示,正在關注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帶來的風險。目前正是美聯儲官員在政策會議召開前的緘默期。 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近日暗示歐洲央行將在今年恢復寬鬆政策,稱歐元區經濟前景“越來越糟”。 降息勢在必行,然後呢? 輿論注意到,儘管外界頗為關注降息與否及降息程度,但後市走向亦吸引各方目光。路透社7月29日在題為《美聯儲7月降息勢在必行 然後呢?》的報導中稱,美聯儲決策高層本周預料將宣佈10多年前金融危機高峰之後的首次降息。這還算是比較容易決定的部分。這會像金融市場所預期那樣,開啟一連串降息25個基點、並持續至明年的降息週期嗎?抑或是較為有限的行動?這是美聯儲官員所面臨的高難度決定。 報導認為,投資者想要評估美聯儲的下一步舉措時,將不會有“點陣圖”可以參考。從2012年起,美聯儲在每一次政策行動後都會發佈每一名決策者的季度利率預估。 由於這些預估有時會與美聯儲所同意的政策資訊相左,因此這次沒有點陣圖。 報導稱,美聯儲也可能提前停止縮表計畫,縮表計畫原本預期無論如何要在9月結束。稍微早一點提前結束縮表,或可避免招致資產負債表政策與利率政策互相矛盾的批評。業內人士表示,而且萬一美聯儲暗示進一步降息並非板上釘釘,從而讓市場大失所望的話,改變縮表計畫也可以算是“安慰獎”。 *本文來自騰訊新聞

2019-07-31
查看详情
特朗普與英首相詹森首次通話談“脫歐”

美國白宮29日發表聲明稱,總統特朗普26日與英國首相鮑裏斯·詹森通電話,雙方同意在英國“脫歐”後加強雙邊經濟關係。 據白宮介紹,這是詹森就任首相以來,兩人的首次正式溝通。 這份聲明說,兩國領導人討論了繼續加強美國和英國之間特殊關係的重要性。雙方同意在英國脫離歐盟後“立即深化和擴大雙邊經濟關係”。 現年55歲的詹森24日正式就任英國首相。作為“脫歐派”領袖,他曾多次強調英國必須完成“脫歐”,即使這樣做的代價是“無協議脫歐”。 詹森23日擊敗對手當選保守黨領袖時,特朗普曾通過社交媒體表示祝賀,但白宮方面並未發佈相關正式聲明。 兩人的上次通話是在今年6月初。當時正在訪英的特朗普提出與詹森會面,但後者以忙於競選事務為由拒絕。此後雙方進行了約20分鐘的通話。 *本文來自中國新聞網

2019-07-30
查看详情
亞太主要股指普遍低開,市場目前正靜待貿易方面傳來新消息和本週三大央行利率決議。

29日亞太主要股指普遍低開。 日經225指數開盤跌0.14%報21627.55點,韓國綜合指數跌0.33%報2059.13點。 富時中國A50指數期貨開盤跌0.2%。香港恒生指數開盤跌0.48%報28262.8點,國企指數跌0.42%,紅籌指數跌0.25%。貓眼娛樂漲超4%。迪信通漲超6%,獲京東戰略入股。 數據方面,日本6月零售額與上月持平,預估為-0.3%。日本6月零售額同比增長0.5%,好於預估的0.2%。 市場目前正靜待貿易局勢方面傳來新的消息。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7月25日稱,中美雙方牽頭人將於7月30~31日在中國上海見面,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礎上舉行第十二輪中美經貿高級別磋商。 與此同時,本周市場還將迎來美聯儲利率決議、日本央行利率決議以及英國央行利率決議。 美元指數刷新近2個月新高 美元指數上周五走高,盤中一度突破98關口,刷新5月31日以來高點至98.09,全周漲近0.9%,創2月份以來最大周漲幅。美國第二季經濟成長放緩幅度小於預期提振了美元,此前白宮經濟顧問庫德洛稱政府並未想要打壓美元匯率。 美國商務部上周五公佈第二季經濟增速放緩程度低於預期,美國第二季度GDP增長2.1%,強於預期的增長1.8%。 傑富瑞外匯主管布切特爾(Brad Bechtel)表示,國內生產總值(GDP)數據“肯定會緩解美聯儲在下周降息50個基點的壓力”,經濟增長“也有助於支撐美元”。 金價結束兩周連漲 因美國疲弱的通脹數據抵消了好於預期的第二季經濟成長數據,令市場仍押注美聯儲即將降息,金價上周五也收漲,COMEX黃金期貨收漲4.6美元,漲0.33%,報1419.30美元/盎司,此前一交易日曾跌至逾一周低點。 但上周全周金價累計下跌0.5%、結束了之前連漲兩周的表現。 全球最大黃金上市交易基金(ETF)SPDR Gold Trust黃金持倉量截至上周五為818.14噸,較前一交易日減少0.14%,當周累計減少0.29%。 INTL FCStone分析師密爾(Edward Meir)稱,美國二季度GDP數據強於預期說明,美聯儲可能不會像過去一度那樣激進,聯邦基金期貨走勢暗示,交易商認為美聯儲在7月政策會議上降息25個基點的概率約為84.5%,高於GDP數據公佈前不久的概率。此外,美元對一籃子主要貨幣守在近兩個月高位,也限制了金價漲幅。不過,金價沒有大幅下跌的原因是通脹數據令人有些擔憂。 今日亞太早盤,美元指數回落至97.91,港元對美元漲0.07%至7.8141,創一周最大漲幅。COMEX黃金期貨短線拉升至1423.05美元/盎司。 石油需求或受抑制 因強於預期的美國二季度GDP數據提振原油需求前景,且投資者擔心霍爾木茲海峽附近的石油運輸安全威脅到供應,國際油價上周五小幅上揚,WTI原油期貨週五收漲0.18美元,漲幅0.32%,報56.20美元/桶;布倫特原油期貨收漲0.07美元,漲幅0.11%,報63.46美元/桶。 全周油價亦錄得收高,美油周線上漲0.54%,布油周線上漲0.99%。 不過,全球經濟普遍放緩,可能會削弱美國以外的原油需求,並抑制油價。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上周二下調了對全球經濟增長的預期,並警告說國際貿易局勢緊張、英國無序退出歐盟可能會削弱投資,擾亂供應鏈。 國際能源署(IEA)也表示,由於全球經濟放緩,將下調對石油需求的預估,將2019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長預估調整為110萬桶/日。IEA署長比羅爾稱,如果全球經濟表現比假設的還要糟,可能會再次下調這一預估。 今日亞太早盤,美油、布油均在上周五收盤位附近徘徊,分別小幅下跌0.09%和0.24%,報56.15美元/桶和63.20美元/桶。 *本文來自第一財經

2019-07-29
查看详情
歐洲央行未降息讓市場失望,今日開盤亞太股市全線走低

歐洲央行25日維持利率不變的決定令投資者失望。市場預期美聯儲在下周會議時可能也會採取相對保守的做法,受此影響亞洲股市週五(26日)早盤集體走低,日本日經225指數早盤下跌0.35%,東證指數下跌0.41%。 軟銀集團宣佈將成立願景基金2號(Vision Fund 2),計畫籌資1080億美元,目前已獲得蘋果、微軟的投資,其他投資方還包括富士康和瑞穗銀行,隨後軟銀股價上漲0.77%。 日產汽車股價下跌超過2%,該公司25日宣佈在第一季度營業利潤下降95.5%後,將在全球範圍內裁員12500人。 韓國Kospi綜合指數下跌0.45%。澳大利亞ASX 200指數也下跌0.38%,大多數行業板塊均出現下跌。 港股恒指低開0.66%,吉利汽車跌1.8%,領跌藍籌。恒生國企指數跌0.74%。百事收購五穀磨房超25%股份,成為其第二大股東,五穀磨房高開35%。 融創中國高開2.53%,早間公告稱,公司預計上半年淨利潤較上年同期增長超過45%。 中國金茂漲7%,計畫向平安、新華配售股份募資8.146億港元。 隔夜美股道指收盤下跌128.99點至27140.98點,而標普500指數下跌0.5%,收於交易日的3003.67點,仍企穩在3000點大關上方。納斯達克綜合指數下跌1%,收於8238.54點。 如前所述,其原因在於市場擔心美聯儲在下周會議時可能也會像歐洲央行那樣“溫和”:歐洲央行行長昨日德拉吉強調,儘管此前的定價預示著央行會出現降息以及更多的寬鬆貨幣政策,但實際上歐元區經濟衰退的風險仍然很低。 部分交易員認為這意味著全球央行在寬鬆貨幣政策方面不會像預期般積極,美聯儲可能會在下周開的議息會議上“效仿”歐央行的行動。 美元指數昨日跌破97.6後,目前小幅反彈至97.793。而美元兌日元在前一交易日跌至半年新低106.77後,也回升至108.6。 澳元兌美元匯率則持續下滑,在跌破0.6960後繼續往0.6830的年內低位奔去,目前報0.6947。 亞洲交易時段國際油價漲跌互現,布倫特原油期貨下跌0.21%至每桶63.26美元,而WTI原油期貨小幅上漲至每桶56.04美元。 *本文來自第一財經

2019-07-26
查看详情
歐央行今晚或為9月降息鋪路,歐元“未戰先怯”跌至兩個月低點

在全球央行掀起新一輪降息潮時,下一個宣佈調降利率的會是歐央行還是美聯儲? 目前主流機構觀點認為,歐央行9月降息的概率更大。法國興業銀行則預計,歐洲央行將在7月議息會議上調整其前瞻指引,為9月降息10基點鋪路。 25日,投資者的目光聚焦在歐央行議息會議上。6月歐央行行長德拉吉(Mario Draghi)曾在辛特拉央行行長論壇上表示,如果通脹沒有達到目標,歐央行將考慮更多的刺激政策,包括降息和資產購買。他預計未來幾個季度經濟指標的疲軟狀況將持續,並重申當危機出現時歐央行將利用職權範圍內的所有靈活性工具來履行職責,應對任何挑戰。 24日公佈的德國、法國和歐元區製造業PMI指數全線不及預期,歐元區出口訂單出現自2011年11月以來的最大降幅,多數分析認為,這暗示全球經濟放緩和貿易形勢惡化對歐洲經濟復蘇的負面影響有所加深。 IHS Markit首席經濟學家威廉姆森(Chris Williamson)表示,製造業已成為令人擔憂的問題,地緣政治憂慮、英國脫歐、日益加劇的貿易摩擦,尤其是汽車行業不斷惡化的表現,使製造業陷入更深的衰退,歐元區經濟前景十分黯淡,且普遍預期是未來一年還將更加艱難。 此外歐元區6月CPI報1.2%,依然遠離2%的設定目標,這些都滿足了德拉吉口中實施刺激計畫的條件。歐元隔夜利率平均指數(EONIA)顯示,歐洲央行宣佈降息10個基點的概率接近50%。 德國貝倫伯格銀行經濟學家漢斯(Florian Hense)在研報中指出,為了應對經濟增長疲軟和通脹低迷的問題,除了前瞻指引和降息外,歐央行預計將從今年第四季度開始的12個月內啟動約400億歐元的資產購買計畫。 歐央行首席經濟學家萊恩(Philip Lane)本月2日在芬蘭赫爾辛基出席歐洲經濟貨幣聯盟大會時表示,有證據表明,歐央行一攬子貨幣政策在應對過去幾年歐洲經濟形勢變化中起到了良好的效果。而政策工具的有效性說明,如果需要實現新的目標,需要實施更為寬鬆的貨幣政策。這或許意味著在正式降息並構造全新貨幣政策框架前,歐央行傾向於先釋放信號。 歐元/美元跌至兩個月低點 凱投宏觀首席歐洲經濟學家肯寧厄姆(Andrew Kenningham)對未來歐央行降息效果持謹慎態度,他認為這不足以讓通脹回到接近目標的軌道,10個基點的利率變動也不能真正改變目前的經濟局面。相對而言歐央行管委會更希望傳遞出自己政策工具的選擇還有很多的信號,這可能對貨幣邊際效應產生一定影響,但還遠遠不夠。 截至第一財經記者發稿時,歐元/美元交投於1.1130附近,徘徊於兩個月低點附近。 北京時間今晚(25日)19點45分,歐洲央行將公佈利率決議和貨幣政策聲明,隨後德拉吉將發表講話。 *本文來自第一財經

2019-07-25
查看详情
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調貶42個基點,專家:匯率將保持窄幅波動走勢

受美國達成新的預算協議,貨幣基金組織上調美國今年經濟增速預期等因素影響,23日衡量美元對六種主要貨幣的美元指數持續走高,截至紐約匯市尾盤,上漲0.46%,收於97.7119。 交銀研究團隊分析稱,短期內,人民幣匯率或將繼續保持窄幅波動走勢。 專家表示,前期人民幣匯率出現階段性波動,是外部環境變化影響市場預期的結果,在可控範圍之內。人民幣匯率支撐強勁、基礎堅實,其長期走勢將保持基本穩定。 工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程實說,以2015年‘811匯改’為分水嶺,人民幣匯率已徹底告別單邊升值的模式,有彈性的雙向浮動逐漸成為新的常態。2017年以來,這種雙向波動的特徵更顯著,運行模式更多樣。 招商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謝亞軒認為,“社會輿論比較關注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事實上,對於宏觀經濟更有意義的是人民幣對一籃子貨幣的有效匯率。”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認為,目前央行已基本退出常態式外匯干預,隨著匯率市場化改革持續推進,市場在匯率形成中的決定性作用將得到更多發揮。我們不會搞競爭性貶值,更不會將人民幣匯率作為應對外部變化的工具。 *本文來自第一財經

2019-07-24
查看详情
科創板擂響了中國參與國際金融制度競賽的戰鼓

如萬眾所待,科創板於7月22日正式開市。 開盤當日,首批25家科創板公司較發行價出現大幅上漲,雖然有市場資金的不理性因素,但仍然足以管窺投資者站在資本市場改革窗口面前對於尋找價值機會的巨大期待。 科創板的成功開市,無疑是我國資本市場發展的一大歷史性突破。追溯其設立初衷,便是扶持優秀的科技創新企業上市融資,讓優秀的科創企業獲得資本市場的大力支持。 回顧我國的新股發行改革歷史,無論是由深交所主板機制演化而來的中小板,還是2009年出現的創業板,抑或是2014年擴容的新三板,都被看作資本市場為支持創新創業企業發展所做出的制度性嘗試。 然而,每一次新股發行體制的演變,都陷入“把握公司品質”和“投資者保護”的二元政策目標的矛盾之中。 中小投資者具有進入中小板、創業板投資的能力,但在彼時的上位法下,IPO實行核准制,而且對企業有盈利要求,因此,從企業、投資者類型來看,中小板、創業板的制度安排仍然與主板趨同,無法讓其接納具有早期高投入等特點的科技創新企業,導致大量科技公司仍然尋求海外上市。 在後來的新三板市場建設中,監管層雖未對掛牌公司進行實質性的盈利審核,但考慮到投資者保護的要求,設立了高達數百萬元的投資者准入門檻。流動性的喪失,最終讓新三板市場的融資功能幾乎與一級市場無異。 相比之下,科創板試點註冊制,弱化盈利要求,讓資訊披露成為企業審核的核心要素,給更多本不具財務盈利能力的科創企業以上市機會。日前,微芯生物在註冊階段歷經博弈並最終過會,足以管窺監管層力推發審改革的決心。 另一方面,科創板為投資者擬定了50萬元這一適中的准入門檻,改善了科創板公司上市後的流動性,創造了更具優勢的企業價值估值和財富效應。在25家科創板公司中,部分企業上市後的估值顯著高於此前的新三板掛牌階段。 上述特徵的發酵,同時伴隨著科創板對投資者結構的重塑。 從制度細節來看,增加線下配售比例,突出戰略配售作用,鼓勵中小投資者通過公募基金等方式投資,均成為鼓勵“機構市”的舉措;從週邊格局審視,無論是社保基金、地方養老金,還是資管新規後的銀行理財子公司等機構,均有望加大對權益類資產的配置比重。 可以看出,已然啟動的科創板,將實現推動資本市場支持改革創新、強調投資者保護、深化機構投資者培育等多重政策目標的平衡與調整。 此番戰略選擇的歷史契機,與我國正在經歷的供給側結構性調整不無關聯。淘汰落後產能、發展新經濟行業、增加新經濟比重,必是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內容。 站在全球經濟增速放緩的大背景下,主要國家都面臨著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抉擇,而一場圍繞金融制度供給的“競賽”,已經悄然上演,不少成熟市場國家的證券市場,都在不遺餘力地搶奪新經濟企業資源。 早在2016年,新加坡交易所就允許同股不同權企業上市。2018年初,紐交所允許部分獨角獸公司可不經過承銷商“直接上市”。同年4月,港交所修改上市規則,放行AB股機制並給予生物科技企業更寬鬆的上市條件。 成熟市場都在爭相支持創新企業上市融資,原因在於,經濟結構調整、產業更新換代需要偉大的公司引領。蘋果手機的問世將人類帶入移動互聯的大門,特斯拉的出現帶動了汽車能源革新的加速。 事實上,國際間的產業競爭,會體現為龍頭公司間的競爭,而背後則是能夠孕育偉大公司的金融制度間的較量。 在金融制度的這場供給側競賽上,中國自然不會失語。眾所周知,我國的證券體系早年來自於銀行體系的分拆,而商業銀行為代表的間接融資一直在我國金融體系中佔據非常高的比例,這導致了我國證券市場發展緩慢、直接融資規模不足。 面對後發形勢,加快新股發行體制改革,從金融制度上增強對新經濟企業上市融資的包容與支持力度,更是當務之急。 事實上,從數年前戰略新興產業板的草擬,到後來中概股的回歸,再到去年為“獨角獸”提供的綠色通道以及CDR機制,都是國內資本市場為吸引新經濟企業所做出的努力。如今正式啟動交易的科創板,更是國家層面鼓勵發展直接融資、支持科創企業發展的重要舉措。 可想而知,作為增量改革窗口,科創板的成功設立並開市,還將為主板、創業板等存量市場的改革提供重要參考與借鑒,進而擴大金融體系對新經濟企業發展的支持力度。 科創板已經正式起飛,在爭奪新經濟企業發展權的國際金融制度競賽中,中國展現了自己的戰略和力量。 *本文來自21世紀經濟報導

2019-07-23
查看详情
Wework備戰IPO 營收猛增盈利仍無期

Wework正在為IPO做最後衝刺,公司計畫於7月31日舉行上市前的分析師大會。 Wework去年12月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遞交IPO申請,預計將於今年年底前上市。 今年美國上市的重量級企業包括互聯網打車平臺Uber和Lyft,不過上市後股價動盪,由於無法兌現盈利承諾,飽受投資人批評。企業上市後無法實現所追求的估值,這導致一些初創公司被迫推遲或取消原本的上市計畫。 Wework在最後一輪融資後的估值約470億美元,也成為目前全球估值最高的初創公司之一。但是與Uber和Lyft等互聯網公司一樣,Wework也面臨嚴重的燒錢模式的挑戰。今年第一季度,Wework淨虧損儘管有所收窄,但仍達到2.64億美元。 據本月初的消息,Wework預計在上市前再借債融資30億至40億美元,並已經與高盛和摩根大通進行債權融資的談判。這將有利於其在上市前向投資人展現自身有足夠的融資能力支撐到盈利。 Wework創立於2010年,今年1月軟銀向其提供20億美元的融資,不過這一融資額遠低於Wework此前的預期。 靈活辦公空間租賃行業為數不多的盈利企業IWG集團企業與銷售執行副總裁Samit Chopra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辦公空間租賃市場的競爭非常激烈,保持盈利是這個行業最大的挑戰。” 儘管距離盈利仍然很遠,不過作為辦公行業的顛覆性企業Wework的誕生挑戰了傳統企業的盈利模式。IWG上市至今已有20年,辦公空間規模幾乎是WeWork的五倍之多。但上市以來市值最高時也僅45億美元,只有Wework估值的十分之一。如果按當前Wework逐年翻番的營收增速來預測,Wework的營收將在2020年前超過IWG集團。 這些年在行業新進者Wework的競爭壓力下,IWG集團也不斷推出新的產品線,在原有的傳統商務中心業務雷格斯以外,推出了聯合辦公空間Spaces。據介紹,Spaces為集團貢獻了第二大收入來源。 Chopra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亞太市場仍然是全球靈活辦公空間需求增長最快的市場。Spaces在亞太擁有41個辦公空間,其中包括中國的4個。 受到創新熱潮的影響,Wework近年來也不斷在中國擴大版圖佈局,除了在上海等大城市設有辦公空間外,還開始進駐成都等中西部城市。 根據高力國際最新發佈的一份研究報告,儘管宏觀經濟充滿不確定型,但是中國辦公空間的市場需求仍然火熱。報告稱:“TMT、醫療和高端製造業企業是需求的主要增長點。外資企業受政策驅動,也保持活躍的擴張態勢。” *本文來自第一財經

2019-07-22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