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们的需要 我们的专注
Your Needs Our Focus
财经快讯
-
央行副行長劉國強撰文:創新直達實體經濟的貨幣政策工具
財聯社訊,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劉國強在《中國金融》撰文指出,創新直達實體經濟的貨幣政策工具,是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的主動選擇,也是強化金融支持實體經濟體制機制建設的重要舉措。 劉國強稱,銀行作為廣義貨幣創造的主體,面臨週期性因素和結構性因素疊加、短期問題和長期問題交織的複雜環境,銀行貨幣創造服務實體經濟的意願和能力容易受到約束,造成銀行體系流動性向實體經濟的傳導出現梗阻。此時,僅靠總量調節,不僅很難有效發揮作用,還容易帶來加劇資產價格泡沫、擴大貧富差距等政策後遺症,最終又回饋到實體經濟。只有調整好結構,才能實現更好的總量調節效果;結構調整不好,總量調節也很難有效發揮作用。 劉國強指出,在我國貨幣政策工具箱中,再貸款、再貼現是典型的直達實體經濟的貨幣政策工具。今年人民銀行為具體解決普惠小微企業受疫情影響而出現的資金周轉困難問題,尤其是資金到期還款壓力和因缺乏擔保品而貸款難這兩大痛點,又創設了兩個直達實體經濟的貨幣政策工具,分別是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延期支持工具和普惠小微企業信用貸款支持計畫。這些直達工具都具有市場化、普惠性和直達性的特點。這兩項直達工具將貨幣政策操作與金融機構對小微企業提供的金融支持直接關聯,確保資金高效直達實體經濟。 他特別強調,直達實體經濟並不意味著人民銀行直接向企業提供資金,這兩項直達工具提供的資金支持仍通過金融機構向實體經濟傳導。人民銀行通過充分調動商業銀行,特別是地方法人銀行的積極性、主動性,激勵商業銀行更好地支持小微企業,同時政策工具設計也體現了市場化原則,壓實了各類市場主體責任。他並透露,截至2020年9月末,銀行業金融機構已對4.7萬億元貸款本息實施了延期;累計發放普惠小微信用貸款2.3萬億元,同比多發放7961億元。 劉國強表示,下一階段,人民銀行將在宏觀層面,搞好貨幣政策跨週期設計。完善貨幣供應調控機制,保持廣義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反映潛在產出的名義國內生產總值增速基本匹配,以現代化的貨幣管理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以深化利率市場化改革為抓手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優化金融資源配置,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更好服務實體經濟。 在微觀層面,健全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體系。根據形勢變化和市場需求,精准設計激勵相容機制,引導金融機構優化信貸結構。一方面,對疫情防控特殊時期出臺的政策要適時適度調整,做好政策接續;另一方面,對於需要長期支持的國民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要進一步加大支持力度,探索建立直達實體經濟的長效機制,疏通金融體系流動性向實體經濟的傳導管道。 此外,繼續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設計和創新具有撬動作用的直達工具。完善金融支持創新體系,促進新技術產業化規模化應用,形成金融、科技和產業三角良性互動。健全農村金融服務體系,促進城鄉協調發展。發展綠色金融,支持綠色技術創新,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推進金融雙向開放,營造以人民幣自由使用為基礎的新型互利合作關係。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小微企業、民營企業、三農、製造業的信貸支持,增強金融普惠性。 *本文來自財聯社
2020-12-11 -
中國遠強於其他新興市場,海外機構投資者定制中國資產策略
今年以來,中國的經濟增長和投資吸引力將其他新興市場國家甩下一大截。越來越多的海外機構將中國從新興市場的大類中 " 單拎 " 出來,定制中國市場專屬資產策略。 東方匯理和荷寶都在推出針對中國市場的定制資產策略,前者資管規模近 2 萬億美元,後者資管規模為 1900 億美元。紐約梅隆投資管理公司正在 " 針對性地押注 " 中國經濟,而貝萊德公司則稱,從投資的角度而言,中國市場已與新興市場分離。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 IMF ) 預測,今年中國 GDP 增速為 1.0%,而新興市場 GDP 增速為 -3.0%,兩者的差值將創下 2009 年以來的最高紀錄。IMF 預測,2021 年中國 GDP 增速將達 8.2%,遠超世界其他主要經濟體。 2020 年迄今,A 股上證指數上漲了 22%,超過了大多數國家的基準股指漲幅,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的漲幅達 6.7%,表現優於所有其他發展中國家的貨幣。 據晨星公司數據,創紀錄的國際資本湧入了中國債券市場。同時,今年前 10 個月,104 億美元的外資流入了中國股票基金,而整體來看發展中國家基金,則有 239 億美元的外資流出。 懷疑論者認為,今年中國因為迅速控制住了疫情而取得了短期經濟增長優勢,隨著新冠疫苗在全球推出,中國的優勢可能會減弱。 但多頭認為,從長期來看,幾種結構性趨勢可能會使中國市場日益獨特。 一是中國正在不斷消除外國資本進入壁壘, 中國債券、股票正在逐步納入國際主要指數。 二是中國經濟增長的拉動力日趨多元化,既包括低附加值的製造業,也包括高精尖技術的 " 新基建 ",還包括服務業和內需的增長。 歐洲資產管理巨頭東方匯理的新興市場負責人 Yerlan Syzdykov 說: 中國是一個非常龐大、非常多樣化的經濟體,這是其他任何新興市場都不能比的。中國經濟當下的機遇與美國經濟非常相似。 荷寶全球基本面股票主管 Fabiana Fedeli 表示,越來越多的客戶將新興市場和中國市場的資產策略區分開來,她預計這種趨勢會持續下去。 為滿足客戶需求,荷寶今年 3 月發行了新的亞洲股票基金。中國資產占該基金比重的近一半。 梅隆資深市場策略師 Lale Akoner 表示:" 總體上我們對亞洲市場更加樂觀。除了中國大陸之外,我們還將關注與中國大陸經濟聯繫密切的區域,例如韓國,臺灣和越南。" *本文來自全天候科技
2020-12-10 -
達利歐:央行會印海量的錢,資產價格會“越來越高”
橋水基金創始人達利歐又現身 Reddit 社區舉辦的線上問答活動 "Ask me Anything",這次他回答了對於央行流動性和資產價值的看法。 在 12 月 8 日週二的線上問答活動中,有網友詢問達利歐對於金融市場走向的看法。達利歐表示,當前市場正處於貨幣和信貸的洪流中,這推高了大部分資產的價格;最可能的情況是,洪水不會退去,所以當以貶值的貨幣來衡量時,這些資產價格也不會下降。 達利歐稱,他認為,在已經創造和未來還將創造出大量債務和貨幣的情況下,最需要關注的是債務和貨幣相對於資產和其他貨幣的價值。 現在的貨幣政策,我稱其為貨幣政策 3(MP3 ) ,也就是中央政府借了很多錢,央行印鈔,把錢送到他們認為需要的地方。我知道現在這是必要的,但同時我也知道,對於這些債務和資金是否去到了那些能產生廣泛生產力收益的專案中,人們並沒有給予足夠的關注。 對於投資哪種資產,達利歐認為,有如此多的錢在那裏,現金是如此糟糕的選擇,沒有理由說股票不能夠以 50 倍的收益交易。他建議,投資者應該在資產類別、貨幣和國家中這些方面明智地分散投資。 對於前不久大幅上漲的比特幣,達利歐在11 月中旬曾表示,自己可能錯過了一些有關比特幣的東西。 在這次的問答活動中,達利歐認為,比特幣和其他數字貨幣在過去十年已經成為一種類黃金資產替代品。比特幣與黃金等供應有限的可移動財富存儲方式既有相似之處,也有不同之處,因此可作為黃金的一種分散投資。 對於美國,達利歐稱:" 我擔心我們是自己最大的敵人,或者我們集體不願意做出革命性改變,而這些改變是在處理我們環境的最佳路徑上所必須的。" 達利歐認為,從現在到 2022 年的中期選舉,以及從那時到 2024 年的下屆美國總統選舉,美國將在國內貨國際上面臨關鍵選擇。 這一看法與達利歐上周發佈在 LinkedIn 上的" 大國變遷 "系列最新一期文章相呼應。文章認為,美國可能正處於某種臨界點,隨時可能從目前 " 可控的 " 緊張局勢中,爆發出一場全面階層矛盾。 *本文來自全天候科技
2020-12-09 -
經濟風險增加 但美聯儲暫時不大可能調整購債計畫
上個月美國就業增長大幅放緩及新冠病例激增,預示美國經濟將面臨更多痛苦,這不大可能促使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美聯儲/FED)在本月晚些時候的會議上擴大或改變其購債計畫。 儘管美聯儲可能就未來幾個月購債計畫如何開展提供指引,繼續完善8月提出的新操作框架,但他們現在不願採取更多行動,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金融市場整體而言並未陷入困境,也沒有顯示美聯儲在未來幾年內維持低利率的承諾受到懷疑。 陷入困境的家庭和企業需要的是美聯儲無法提供的補助金,而不是美聯儲已經提供的更低借款成本。 另外,美聯儲決策者稱,新冠疫情迅速蔓延意味著現在並非擴大刺激措施的良好時機。 “我不反對進一步放鬆政策,”美國芝加哥聯邦儲備銀行總裁埃文斯週五對記者表示。但要等到春季疫苗推出,而且經濟前景更加明朗時,“我們才能判斷究竟應該採取怎樣的資產購買速度,以及我們應該購買哪種期限的公債,以及諸如此類的問題。” 埃文斯對當前政策的滿意看法得到了三藩市聯邦儲備銀行總裁戴利(Mary Daly)和達拉斯聯邦儲備銀行總裁柯普朗(Robert Steven Kaplan)的呼應。 埃文斯說,他甚至“認為不一定非要”對資產購買給出新的指引,但他認為,未來可能需要採取“大得多”的措施,才能讓通脹達到美聯儲的目標。 即便不對政策做出調整,但美聯儲依然在為受新冠疫情重創、仍在竭力從創紀錄的衰退中復蘇的美國經濟提供大量刺激。週五公佈的一項就業報告顯示,美國11月新增就業崗位為5月份就業開始復蘇以來的最小增幅。 美聯儲在3月將利率降至零,並承諾維持在該水準,直至經濟回到充分就業、通脹率達到2%並在一段時間內有望略高於這一水準。 決策者預計需要數年時間才會實現這三專案標,期間企業和家庭將能夠獲得廉價貸款,進而應提振聘雇、投資和支出。 美聯儲每月還在以1,200億美元的速度購買公債和抵押貸款支持證券,超過了其應對金融危機時的購債規模。 數周來分析師暗示,美聯儲可能增加公債購買或把購債舉措擴大至更長期限的公債,以此對較長期借款成本施加更大下行壓力,從而進一步放寬政策。 他們的想法是,新冠感染病例上升以及國會圍繞財政刺激陷入僵局,將拖累經濟增長,從而迫使美聯儲出手應對。 本周隨著財政協商重啟,一些分析師猜測,債券收益率急升可能促使美聯儲採取行動。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哈斯商學院教授Amir Kermani研究過美聯儲購債計畫如何運作,對他來說,這根本行不通。 金融環境很寬鬆,指標10年期美債收益率不到1%。 此外他表示,貨幣政策變動通常在未來幾個月對實體經濟影響最大。 屆時可能正是疫苗廣泛接種促使經濟活動激增的時候,人們將開始進行推遲已久的假期,並恢復在高檔餐廳就餐。 “不難想像,(現在)採取更多的量化寬鬆政策,一旦復蘇開始,美聯儲將更難同時管理通脹和金融穩定,”Kermani稱。 這並不是說美聯儲在12月15-16日舉行的下次會議上不會採取任何行動。美聯儲上次會議記錄顯示,他們可能很快就繼續購債的時間、以及在何種情況下會增加或減少購買資產給出更明確的指引。 約有1,070萬失業的美國人面臨現金緊張的局面,尤其是大流行失業救濟金將於月底到期。 但據俄勒岡大學教授Tim Duy估計,總體而言,美國家庭的儲蓄額約為1.4萬億美元。一旦人們有足夠的安全感來花費這些儲蓄,對於想給物價施加上行壓力的美聯儲可能是一件好事。 Duy說:“這是我們十年來最有利通脹的形勢。” 那時,美聯儲可能會發現其最大的任務不是降低通脹,而是讓市場相信它面對物價上漲將堅持讓利率保持低位的計畫。屆時,通過其債券購買計畫做更多的事情,可能正合適。 埃文斯週五表示:“或許我們的資產負債表需要大幅擴大,才能使通脹率上升。” *本文來自金融界網站
2020-12-08 -
摩根士丹利:2021 全球市場的問題不是方向,而是路徑
摩根士丹利跨資產策略師 Andrew Sheets 在最新研報中指出,他們對未來一年持樂觀態度,部分原因是認為經濟增長和貨幣政策將向同一個方向前進;對2021年的市場來說,最大的爭論不是市場的方向,而是路徑。 摩根士丹利的分析師表示,他們的觀點很簡單,那就是疲軟但持續改善的經濟增長,以及支持性的流動性,是衰退後的常態。與此同時,市場的定價往往對經濟是否會很快恢復正常化持懷疑態度。 較好的增長、支持性的流動性、以及有吸引力的估值都是在關鍵跨資產組合中採取 " 順週期 " 立場的理由:做多美國小盤股而不是大盤股、做多澳元 / 新西蘭元 / 瑞典克朗 / 挪威克朗而不是美元、做多高收益債券而非投資級債券。 儘管摩根士丹利對未來 12 個月的市場持樂觀態度,但是也有部分投資者認為新冠疫情的影響需要更久時間才能消散。 這部分持相反態度的投資者的理由是,全球經濟受到的影響將更持久和嚴重,衰退和復蘇發生得如此之快,以至於經濟週期從未真正重建,這導致企業和國家債務都過度杠杆化了。 確實,這種調整失敗常常被認為是不能成為新經濟週期開始的一個關鍵原因。 通常,衰退有助於淘汰大批較弱的企業,而 2020 年前所未有的政策干預阻止了這種情況。在這場大衰退後,沒有一家重要銀行出現倒閉;此外美國 12 個月投機級違約率為 8.0%,而在 2009 年那次衰退中這一指標達到了 14.2% 的峰值。 對此,摩根士丹利指出,他們認為當前確實是一個新經濟週期的開始,並確信是 " 動態的 ",同時還預計不會出現高得驚人的違約潮。 首先,經濟衰退不僅僅與高違約率有關,還意味著高失業率、低庫存水、高儲蓄率和低消費者信心。隨著這些負面因素情況改善,早期週期環境從中獲得動力。在我們的預測中,未來 12 個月,所有情況都會如此。 其次,關於違約率情況。從市場上淘汰這些生產力低下的企業是一個痛苦、但有必要的過程。但是這一論點假設的是,這些企業的基本面已經崩潰,而不是因為這個百年一遇的疫情才倒閉。我們沒有看到,讓大量有償債能力的企業違約,對於經濟或投資者來說會帶來什麼更好地長期結果,特別是當經濟接近穀底時,這些公司將被迫重組或清算。 *本文來自全天候科技
2020-12-07 -
沃勒當選美聯儲理事,特朗普要“改造”美聯儲了?
沃勒順利上任美聯儲理事,特朗普在下最後一盤大棋? 美國參議院週三投票推進了一項特朗普提出的美聯儲理事提名案,該人選為聖路易斯聯儲研究部主管克裏斯托弗·沃勒。接著,參議院週四確認了沃勒擔任美聯儲理事,參議院以48-47的投票結果通過其提名確認,其任期將持續到2030年1月。沒有一位民主黨議員支持他,而共和黨僅有一位議員投下反對票。 當在確認聽證會上被問及美聯儲應如何應對危機時,沃勒的回答中規中矩,和美聯儲現任領導層在此次疫情中的做法大體一致,包括降息、提供利率路徑的前瞻性指引以及購買資產以降低長期借貸成本等。 特朗普提名的兩大美聯儲理事,境遇大不相同? 沃倫曾以聖路易斯聯儲官員的身份,參加過今年的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會議。在2009年加入地區聯儲之前,他曾擔任聖母大學經濟學系主任和肯塔基大學宏觀經濟學和貨幣理論系主任。 目前外界對沃勒的貨幣政策看法知之甚少,但不少人認為他傾向於更溫和的政策。澳大利亞迪肯大學經濟學教授佩德羅·戈米斯-波克拉斯過去10年一直與沃勒共事。他說,沃勒與其說是鷹派,倒不如說是鴿派。Porqueras還提到,沃勒是美聯儲理事的“理想人選”,負利率是他最喜歡的話題之一。 有正統的學術背景及在美聯儲工作的經歷加持,沃勒的提名顯得順理成章,但另一位美聯儲理事候選人的境地就大不相同了,前特朗普經濟顧問朱迪·謝爾頓,目前的提名進程仍處於停滯狀態。 在參議院兩周前阻止對謝爾頓的提名最終投票後,她成功上位的機會已微乎其微。此外,分析人士指出, 在一位新的民主黨參議員上任後,謝爾頓的提名人選其實已無法獲得批准所需的票數。 在11月3日的特別選舉中,亞利桑那州民主黨參議員Mark Kelly擊敗共和黨參議員Martha McSally,這令共和黨在參議院的多數席位優勢縮小到52:48。此前,已有三名共和黨人——猶他州的Mitt Romney、緬因州的Susan Collins和田納西州的Lamar Alexander——確認反對謝爾頓的理事提名。 儘管參議院多數黨領袖麥康奈爾堅稱,他可以在明年1月20日特朗普任期結束前再度發起對謝爾頓的提名確認投票。但由於謝爾頓對美聯儲獨立性、金本位制和銀行存款擔保的觀點與許多議員背道而馳,特朗普關於謝爾頓的提名已經引發了非常大的爭議。 基本輸掉大選的特朗普,還在佈局? 值得一提的是,儘管特朗普已基本確定輸掉了今年的大選,但沃勒的提名順利獲批之後,將進一步在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中刻下特朗普的烙印,畢竟在美聯儲七大理事席位中,算上沃勒將有五人出自特朗普之手。 美聯儲主席鮑威爾、美聯儲副主席克拉裏達、美聯儲監管事務副主席誇爾斯和美聯儲理事鮑曼等4人,均由特朗普提名。只有美聯儲理事佈雷納德例外。 不過,特朗普安插最後一位美聯儲理事的進程,其實並不容易。 此前,特朗普曾提名過多位被視為過於黨派化或非正統的人選,但這些人最終均未能在參議院獲得足夠的支持,包括已經去世的前共和黨總統候選人Herman Cain,以及為特朗普2016年競選出謀獻策的保守派傳統基金會經濟學家Stephen Moore。在參議院共和黨人的反對下,Cain和Moore最終知難而退。 *本文來自金十數據
2020-12-04 -
美聯儲褐皮書:三分之一地區經濟幾乎沒有增長
美聯儲最新的經濟狀況褐皮書顯示,4個地區經濟幾乎沒有增長,5個地區部分經濟活動低於疫情前的水準。 週四淩晨3點,美聯儲公佈了最新的經濟狀況褐皮書,報告由費城聯儲根據11月20日或之前收集的資訊編制。褐皮書顯示,在全美12個聯邦儲備區中,大多數地區經濟溫和或適度增長,但是,有4個地區描述經濟增長很少或沒有增長,5個地區的一些部門的經濟活動低於疫情前的水準。更糟糕的是,11月初,隨著新冠確診病例激增,費城和中西部三個地區的經濟活動放緩。 不過報告顯示,儘管有經歷中斷,製造業、分銷和物流、住宅建築和現房銷售的增長高於平均水準,這一表述淡化了悲觀色彩。 部分貸款組合表現惡化,特別是零售、休閒及酒店行業的商業貸款。因此,更廣泛的預期是2021年貸款違約率會上升。儘管大多數地區報告稱,企業前景依然樂觀,但樂觀情緒已有所減弱——新一波疫情、近期和可能的強制性封鎖、即將到期的失業救濟金是企業最擔憂的事情。 幾乎所有地區都報告就業增長,但多數地區就業增長步伐緩慢,復蘇仍未完成。那些正在招聘員工的公司仍然表示難以留住員工,而病例的急劇增加導致更多學校和工廠關閉,這進一步加劇了勞動力供應問題,包括曠工和人員流失。 滿足兒童保育和遠程教育需求是解決勞動力市場問題的一個重要方面,尤其是對女性來說,這促使一些公司為靈活的工作時間安排做出調整。 在幾個地區,企業擔心就業水準會在冬季下降,然後才會進一步復蘇。儘管招聘困難重重,大多數地區的公司報告說工資總體上有略微增長。然而,許多企業指出,提高低技能工人工資的壓力更大,尤其是在邊遠地區。 或許美聯儲也意想不到的是,大多數地區的企業報告稱,生產成本小幅至適度上漲,而商品成品的銷售價格也小幅上漲。受調查的企業指出,疫情使生產商和運貨商人手短缺,從而造成持續的生產運輸中斷和延誤,這增加了運輸成本,最終將成本轉嫁給消費者。 統計褐皮書中出現的字眼會發現,提及“對疫情的擔憂”的次數在本次褐皮書中從41飆升至53,為4月份以來最多。 *本文來自金十數據
2020-12-03 -
鮑威爾與努欽同台作證,討論五大熱點
首先,鮑威爾談論了疫苗與經濟的關係。告誡國會議員,儘管新冠疫苗研發取得進展,但美國經濟仍受到了疫情的衝擊,且面臨不確定性。他表示: 至於12月15日至16日的利率會議,鮑威爾沒有暗示美聯儲將如何應對這些擔憂,不過他重申會使用所有工具來幫助經濟復蘇,並承諾在看到實際的通脹之前,美聯儲不會先發制人地提高利率。他表示,在外匯平准基金(ESF)的支持下,美聯儲的緊急計畫、《聯邦儲備法案》第 13(3)款下的工具仍然可用,如有需要,能重建或建立新的貸款便利工具。 “新冠疫情對女性和少數族裔的經濟傷害更為嚴重。如果不盡快採取行動來幫助這些人重返工作崗位,保證經濟盡可能正常運轉,我們將面臨更加不平等的局面。” 美國財長努欽則表示,社區發展金融機構(CDFIs)投資可以幫助少數族裔和服務不足的社區。 美聯儲與財政部的摩擦也是聽證會的一大焦點。對於美國財政部要求美聯儲交還未動用的刺激資金這一問題,美聯儲官員敦促延長所有緊急貸款工具,稱它們充當了重要的經濟後盾並幫助恢復了市場信心。但即使雙方存在分歧,努欽在聽證會上仍對鮑威爾表示讚賞,稱兩人“一直保持”溝通。 努欽認為,“有針對性的財政計畫”是幫助美國經濟從新冠疫情中恢復的最有效選擇。他因要求美聯儲退還4290億美元未動用的緊急援助資金而受到抨擊,對此他在聽證會上回應,不延長計畫的決定不是經濟方面的決定: 他希望此舉有助於打破國會在額外財政刺激上的僵局。這筆錢加上財政部尚未動用的260億美元用於企業貸款的資金,將被存入該部的普通基金,只有在獲得國會批准後方可使用。努欽作證時表示: 此外,鮑威爾和努欽今晚23:00還會出席眾議院金融委員會聽證會,美聯儲稱鮑威爾為眾議院聽證會準備的證詞將與在參議院發表的講話相同。
2020-12-02 -
央行月末端出2000億“麻辣粉”,貨幣政策進一步常態化
11月MLF操作利率不動符合市場普遍預期,未來幾個月MLF利率調整的可能性較小。監管層也曾表示,避免出現“政策懸崖”的現象(即政策突然收緊)。 央行11月30日公告,為維護月末流動性平穩,2020年11月30日人民銀行開展2000億元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和1500億元逆回購操作。中標利率為2.95%,與此前一致。 此外,央行將於12月15日開展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含對12月7日和16日兩次MLF到期的一次性續做),具體操作金額將根據市場需求等情況確定。 未來幾個月MLF利率調整可能性較小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表示,11月MLF操作利率不動符合市場普遍預期,未來幾個月MLF利率調整的可能性較小。監管層也曾表示,避免出現“政策懸崖”的現象(即政策突然收緊)。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認為,央行有意調控以同業存單利率為代表的中期市場利率上行勢頭,避免中長期流動性緊張。這有助於穩定市場預期,也有利於年底前銀行繼續下調企業實際貸款利率,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 廣發證券固定收益分析師劉鬱表示,目前長期限MLF投放,有助於對沖稅期和國債繳款的影響。資金面上,本周將形成以長期限資金(MLF淨投放)換短期限資金(逆回購到期)的局面,預計跨年資金面將略有好轉。 貨幣政策將進一步回歸常態,全面降准概率不大 日前發佈的《2020年第三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指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更加靈活適度、精准導向,更好適應經濟高質量發展需要,更加注重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品質和效益。完善貨幣供應調控機制,根據宏觀形勢和市場需要,科學把握貨幣政策操作的力度、節奏和重點,既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不讓市場缺錢,又堅決不搞“大水漫灌”,不讓市場的錢溢出來。《報告》強調,處理好內外部均衡和長短期關係,盡可能長時間實施正常貨幣政策,保持宏觀杠杆率基本穩定。 光大證券研究所金融業首席分析師王一峰表示,與二季度報告相比,三季度報告在貨幣政策展望部分,再度增加了“把好貨幣供給總閘門”的表述,貨幣政策“中性”溢於言表。今年春節以來,受疫情和經濟下行壓力的影響,逆週期宏觀調控政策力度有所加大,導致我國宏觀杠杆率出現抬升。而隨著我國經濟逐季復蘇,經濟接近潛在增長水準,貨幣政策逐步走向正常化,穩定宏觀杠杆率再度納入監管視野。結合央行強調“盡可能長時間實施正常貨幣政策”的相關表述,預計下一階段,貨幣政策將繼續維持“不松不緊”的中性取向,全面降准、下調或上調政策利率的概率均不大。 東吳證券李勇團隊認為,貨幣政策在明年上半年前都將保持中性。就基本面而言,第三季度經濟復蘇斜率雖有所放緩,但轉好仍是大趨勢;政策面來看,監管層近期也重提“把好總閘門”以及“保持正常向上傾斜的收益率曲線”。因此,在經濟仍處於邊際修復週期的情況下,貨幣政策將繼續維持中性。在財政政策發力和債券供給壓力緩解的情況下,流動性將保持合理充裕。 王青認為,伴隨著央行持續加大對銀行體系中長期流動性投放力度,加上銀行壓降結構性存款任務接近完成,年底前以同業存單為代表的中期市場利率也有望結束持續上升過程,“穩貨幣”效應或在短期和中期市場利率方面得到全面體現。 *本文來自第一財經
2020-11-30 -
跨境電商逆勢增長,支付機構牽手銀行“穿針引線”助力跨境支付
今年受疫情影響,線上需求增多。在此背景下,出口跨境電商成為不少外貿企業突圍的重要方式。疫情期間,跨境電商進出口貿易額不降反升,成為穩外貿的重要力量,這也為跨境支付帶來機遇。 海關總署數據顯示,前三季度我國通過海關跨境電商管理平臺進出口1873.9億元,同比增長52.8%。為了促進跨境電商發展,此前海關總署還創新開展跨境電商對企業(B2B)出口試點,將跨境電商監管創新成果從B2C推廣到B2B領域,試點企業可適用“一次登記、一點對接、優先查驗、允許轉關、便利退貨”等措施。 “這給跨境支付帶來了一個特別大的機遇。”匯付天下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周曄近日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專訪時說,今年跨境電商的表現很出乎意料,2月份的時候大家還在擔心,但從3月份起跨境電商規模就上來了。尤其是到了5月份,規模增長特別快,對跨境支付的需求也隨之增加。 據悉,上半年,匯付天下的跨境支付規模增長了46%。 近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的簽署更是為跨境支付提供了一個新的發展契機,協議的簽署代表著全球規模最大的自由貿易協定正式達成。“RCEP簽署後,預計關稅會大幅下降,跨境電商會更加迅猛發展,相應也會支持跨境支付的擴大。”周曄說。 但還需注意的是,在規模不斷增長的同時,跨境支付還面臨著多種挑戰。第一財經此前開展的“中小企業商務支付解決方案問卷調查”顯示,在跨境支付過程中,支付手續繁瑣、耗時長、對賬困難、存在欺詐風險等,是中小企業主面臨的主要困擾。 對於多數企業而言,特別是中小企業,基於小額、高頻的資金流,如何建立一個低成本、高效率的B2B跨境支付方式是參與國際貿易競爭的基本保障,也是一大難題。由於跨境支付的高度專業性和複雜性,很多中小企業雖然意識到其重要性,卻不知從哪里入手。 第一財經記者瞭解到,對於一些中小跨境電商而言,現金儲備普遍較少,導致抗壓能力較弱,更易產生資金鏈斷裂的情況,因而會比較關注資金回款的週期、時間以及撥款明細等細節,對匯款時間的準確性有較高要求,對支付政策的更新也會更加敏感。 周曄對記者表示,當前跨境支付的環節還不是特別通暢,比如國內企業在亞馬遜平臺上發生交易後,真正收到款項大概要一個星期的時間,賬期會比較長;另外,當前圍繞跨境電商的配套金融服務還較為薄弱,尤其是部分跨境電商的交易量可能到了千億規模,對跨境支付機構提出了更高要求;再加上匯率波動問題,人民幣與外幣之間的兌換效率有待提高。 對此,已有支付機構和銀行瞄準了這些痛點。比如有的機構專門針對企業推出解決方案,利用其自身授權和清算的支付網路,實現線上交易時效性的提升;同時,髮卡銀行可以根據客戶的資質提供靈活的授信政策,最大程度上緩解中小企業支付的資金壓力。 “我們也在和銀行合作,其實很多銀行都想進軍這一領域,但它們缺少相應的數據,而支付機構正好有數據。”周曄說,雙方合作後,國內的電商平臺就可以提前結算掉交易,打通交易和結算的環節。據悉,之後公司還將和銀行合作推出“物流貸”,即幫助企業能夠儘快地通過銷售的貨款來提早支付境內外的物流費用。 不止於此,為了搶佔跨境支付這一藍海,不少支付機構正在外拓自身的服務邊界,比如,在結匯產品上做延伸和升級建設,為賣家打造集合提現秒到、VAT繳稅、供應商付款等一站式跨境支付服務,同時幫助企業數位化轉型。 在這一過程中,SaaS成為支付機構發力的重心。周曄對記者表示,支付和SaaS之間是相輔相成的,SaaS的增長一定會帶來支付的增長。而從業務未來增速來看,三年之後,公司由SaaS帶動的支付增長,會遠遠超過傳統支付增長。 *本文來自第一財經
2020-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