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们的需要 我们的专注
Your Needs Our Focus
财经快讯
-
IMF最新《全球金融穩定報告》劃重點,這些風險不容忽視
IMF認為,全球非金融企業部門和部分主權國家的脆弱性有所加劇。 在最新的10月《全球金融穩定報告》(GFSR)中,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表示,短期全球金融穩定風險暫且得到控制。空前且及時的政策應對幫助維持信貸持續流向實體經濟,避免了不利的宏觀金融回饋迴圈,構築了通往經濟復蘇的橋樑。但同時,全球非金融企業部門和部分主權國家的脆弱性有所加劇。 非金融企業的流動性壓力可能演變為償付問題 10月的GFSR稱,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前,非銀行金融機構就已存在較大的脆弱性。疫情暴發後,非金融企業承受了嚴重的流動性壓力。雖然它們在政策的支持下成功應對了疫情引發的市場動盪,但依然非常脆弱。 在IMF看來,較脆弱的企業——包括償付能力和流動性頭寸較弱的企業以及較小型的企業——面臨更嚴峻的財務壓力,可能成為經濟衝擊的重要傳導管道。此外,中小企業往往在一些人與人接觸最為密集的部門(酒店、餐館、娛樂行業)中佔據主導地位,而這些部門在疫情中遭受了重創。 “為緩解現金短缺,很多企業,特別是盈利不夠支付利息費用的企業增加了借款規模,這進一步推升了若干經濟體原本高企的企業債務。違約率也持續上升。隨著疫情繼續發展,尤其是如果可持續的經濟復蘇被推遲,流動性壓力可能演變為償付問題。”報告稱,“在受疫情影響最嚴重的部門中,企業增長前景更加暗淡,流動性壓力也更加嚴峻,因此其違約和資不抵債的風險也更高。” IMF進一步警示稱,由於非銀行金融機構在信貸市場(包括較高風險部門)中的作用日益提升,其與銀行部門的關聯性增強,脆弱性可能傳導至整個金融體系。 部分新興和前沿市場經濟體或面臨融資挑戰 除了脆弱的企業,鑒於各國紛紛在疫情後擴大了財政支持力度,IMF認為部分主權國家的脆弱性也進一步加劇。 IMF稱:“主權國家可能面臨負債的激增。多個部門的脆弱性有所加劇,在擁有系統重要性金融部門的29個轄區中,有6個轄區的企業、銀行和主權部門顯示存在嚴重的脆弱性。” IMF尤為擔憂新興和前沿市場經濟體。IMF認為,受疫情影響,新興市場的融資需求急劇增加。對新債務供給和國內基本面薄弱的擔憂,可能抑制境外投資者對這些經濟體本幣債券的需求,特別是當境外投資者持有很大比重的債務且國內投資者基礎深度不足的情況下尤為如此。為穩定市場形勢,一些新興市場央行在二級市場購買了很大比重的債券。而前沿市場經濟體面臨的融資挑戰更為嚴峻,因為疫情的衝擊使借款成本上升,導致許多國家無法負擔,需要國際社會提供支持。 支持政策對維持經濟復蘇至關重要 鑒於這些脆弱性,IMF建議,隨著各國重啟經濟,繼續實施寬鬆的貨幣政策和定向流動性支持將對維持經濟復蘇至關重要。 報告還稱,健全的債務重組框架將在減少債務積壓和處置不可持續經營的企業中發揮關鍵作用。面臨融資困難的低收入國家可能需要獲得多邊支持。同時,儘管疫情影響了企業在環保方面的表現,但也為後者向綠色經濟轉型提供了機遇。 但IMF也坦言,當疫情完全得到控制後,政策支持可以逐步退出,政策重點應聚焦於重建銀行緩衝,加強非銀行金融機構監管,強化審慎監管以抑制長期低利率環境下的過度風險承擔行為。 *本文來自第一財經
2020-10-14 -
林采宜:為什麼說開放資本项目很重要?
增加離岸人民幣市場的金融產品和投資渠道、擴大人民幣離岸市場的規模,是人民幣國際化的必要前提。 1.資本项目開放有利於提升我國在全球的金融地位 在全球的金融地位是大國、強國的重要特徵。2019年,我國貨物貿易世界第一、總貿易額世界第二,與之相比,在國際上的金融地位則存在一定的差距。以資本市場為例,截至2020年三季度,海外投資者持有中國流通股市值占比僅為4.7%,遠低於美國16%的同類指標。海外融資者的參與度更低,到目前為止,我國資本市場尚無海外企業直接上市。債券市場數據顯示,2019年,海外投資者持倉比例僅為2.4%,遠低於發達國家(美國國債的海外投資者持倉比例達30%)。同樣,海外融資者在我國發行的債券規模只有598億元,占一級市場發行份額不到1%。 與此同時,我國海外直接投資(OFDI)存量占GDP比重僅為14.8%,低於發展中國家22.8%的均值。從國際比較來看,日本、法國、德國與英國的海外直接投資存量占GDP比重分別為33%、54%、41%和60%,均高出我國兩倍以上。 在證券投資市場,剔除儲備資產中對外國國債的債權,2019年我國對外股權、債券投資占GDP比重皆不足3%,而英國、日本占比常年保持在兩位數。這與我國資本项目開放程度較低、私人部門資本流出管制嚴格有關。 在國際支付市場,人民幣的國際影響力仍相對較弱。2019年,國際支付清算體系中,人民幣僅占2%,而同期美元和歐元合計占70%以上的份額。在外匯交易方面,2019年全球人民幣日均交易量為2840億美元,只占4.3%,全球排名第八,與我國經濟體量和貿易地位不相匹配。 上述數據表明,由於資本流入和流出相對嚴格的管制,我國國際金融地位遠遜於經貿地位。 2.資本项目開放有利於豐富我國對外投資渠道、提升國民資產配置效率 從投資標的來看,近十年間,全球FDI平均收益率保持在7.1%左右,且相對平穩。股票市場平均收益率與FDI收益率接近,但波動較大。債券市場收益率相對較低,保持在3%左右。 資本项目開放情況下,國內投資者可以根據資產的風險偏好和收益率追求選擇將配置國內資產還是海外資產,並根據宏觀週期的不同而切換資產配置方向,以獲得更高的投資收益率。目前日本海外資產投資收益率平均在6%左右,而我國海外資產投資收益率卻常年徘徊於3%,主要原因是兩國資本項目開放程度不一樣,從而導致海外資產結構差異明顯。 在日本海外資產投資結構中,直接投資和證券投資合計占比超60%,2019年海外投資規模超過700萬億日元(約合6.6萬億美元)。細觀證券投資結構,收益率高的權益投資占比逐年增加,而收益率低的債券投資占比逐年下降。同時,儲備資產占比逐年下降,2019年僅占13.6%。這顯示出日本海外資產主要以收益率相對較高的實體股權與證券資產為主,而收益率較低的儲備資產占比較低。1998年以來,日本資本项目擴大開放後,從海外資產中獲得的可觀收益使其國民資產配置的效率明顯提升。 相比之下,受制於資本项目開放程度低,證券資產在我國海外資產結構中占比較低。2019年,權益投資占4.8%、債券投資占3.5%,總規模僅約6460億美元,不及日本的十分之一。與此同時,儲備資產占接近一半的份額,總規模超3萬億美元,其中大部分是低收益的外國國債,這是我國海外資產收益率低的主要原因。 因此,提高資本项目開放程度能增加海外投資渠道,促進對外投資結構多元化,提高資產配置效率。 3.資本项目開放、實現全球資產配置是對抗老齡化的有效途徑 數據顯示,老齡化程度不斷提高的過程,也是該國資產收益率逐漸降低的過程。資本项目開放、促進國民資產多元配置能夠緩解老齡化導致的國內資產收益率下行壓力。目前,我國65歲以上老齡人口占比達到12.6%,且存在繼續上行的趨勢。 在老齡化大背景下,國內資本過剩而勞動力不足將成為不可忽視的問題。將過剩的資本投資於海外收益率更高的資產,是在國內資產收益率下行的趨勢下提高收益率的有效途徑。 在資本项目開放的情況下,我國投資者將能夠全球配置資產,並選擇更多海外高收益的投資標的,以獲取更高的投資收益率。 4.開放資本项目是人民幣國際化的必要前提 從我國現狀來看,要促進人民幣國際化,兩個舉措勢在必行。第一,加緊完善離岸人民幣金融市場。從產品結構來看,目前人民幣離岸金融產品以存款、基金、股票為主,以人民幣計價的大宗商品相對匱乏(見表1)。同時,以人民幣計價的衍生品也僅限於掛鉤型存款產品,缺乏直接的投資渠道。 離岸人民幣投資品缺乏極大削弱了海外投資者持有人民幣的動力,制約著離岸人民幣市場規模的提高。數據顯示,2019年,人民幣離岸市場總量僅3萬億元。美元離岸市場中僅離岸美元存款規模便已超過12萬億美元(約合80萬億人民幣)。因此,完善離岸人民幣金融市場是推動人民幣國際化,提升中國在國際金融市場地位的必由之路。 促進人民幣國際化的第二條路徑是進一步開放資本流出限制。從直接投資看,當前我國OFDI存量與經濟體量相比仍不及發展中國家平均水準,主要受制於諸多限制: 因此,進一步優化OFDI投資流程,使更多國內資本參與海外實體投資將是不可或缺的一環。從證券投資看,當前我國私人部門參與海外股票、債券投資的比重較低主要由於以下限制: 因此,進一步提高QDII額度,擴大試點並適當降低QDII2門檻,是鼓勵更多私人資金參與國際資本市場投資,提高資產配置收益率的必要舉措。 9月1日,中央深改委第十五次會議強調“深化科技創新、制度創新、業態和模式創新”。當金融開放進入深水區,制度創新將成為重中之重。作為促進人民幣國際化和我國對外投資渠道多元化的有效舉措,資本项目開放當為金融開放的制度創新題中應有之義,勢在必行。 *本文來自首席經濟學家論壇
2020-10-13 -
刺激計畫再變卦 美國經濟復蘇難了
曾經不惜威脅叫停談判的美國總統特朗普突然話鋒一轉,破天荒地妥協同意將新刺激計畫的規模提升到1.8萬億美元,但即便如此,新刺激計畫也沒那麼容易通過。“進一步退兩步”,民主黨眾議院議長佩洛西率先反駁,這意味著,在大選進入倒計時的關鍵時刻,新經濟救濟法案很可能依然難以通過。兩黨還在激烈交鋒,美聯儲官員們卻已經開始罕見地喊話:如果沒有進一步的財政刺激措施,美國經濟復蘇進程將受到威脅。 1.8萬億 VS 2.2萬億 “向前推進了一步,又向後倒退了兩步。”當地時間10日,對於特朗普政府的新經濟刺激方案,佩洛西作出了這樣的描述。在給眾議院民主黨人的一封信中,佩洛西稱,特朗普政府的提議缺乏“消滅病毒的戰略計畫”,而且對州和地方政府,以及各家庭提供的資金不足。此外,在如何分配資金方面,該提案給了特朗普過多的酌情決定權。 很明顯,佩洛西仍舊不打算放行新的刺激計畫,即便1.8萬億美元的規模已經較共和黨之前的計畫有所提升。當地時間9日,特朗普批准了相對廣泛的1.8萬億美元的經濟刺激計畫方案,該方案包括航空企業、小型企業的救濟以及薪酬保護計畫,這一規模已經超過了稍早時候共和黨提議的1.6萬億美元,但距離民主黨此前通過的2.2萬億美元刺激法案仍舊少了大約4000億美元。 “目前,我們在許多優先事項上仍存在分歧,民主黨人正在等待政府就幾項規定發表意見,有關總資金額的談判仍在繼續。”佩洛西的表態不言而喻,此外,一些共和黨參議員也對特朗普政府提出的刺激規模表示了批評。 10日當天,在與白宮幕僚長馬克·梅多斯、財政部長姆努欽舉行的電話會議上,多名共和黨參議員直接拒絕了這項大規模經濟刺激計畫。據知情人士透露,這些參議員們向白宮明確表示,他們希望制訂一個有針對性的計畫,以滿足家庭、小企業和學校的需要。據瞭解,目前參議院的共和黨人大多反對超過1萬億美元的新刺激法案,他們更多支持一項規模為5000億美元的援助計畫。 按照美國中文網的報導,眾議院議長再加參議院共和黨人的反對,很可能意味著美國將不會在大選日之前通過新的經濟刺激法案。10月9日,美國參議院多數黨領袖米奇·麥康奈爾也表示,白宮和國會不太可能在11月3日大選前就新冠經濟刺激計畫達成協議。 刺激計畫變身鬥法焦點 隨著今年3月高達2萬億美元的刺激計畫逐步到期,關於新一輪經濟刺激計畫的拉鋸就成了美國當下的焦點,而雙方爭論的重點問題也不過是規模以及額外的失業補助發放。民主黨始終認為需要更大力度“發錢”以保護民眾,而共和黨卻擔心失業補助會讓人喪失重新工作的動力,從而阻礙經濟復蘇。 鑒於此,美國兩黨纏鬥至今,距離此前一輪經濟刺激計畫到期已經過了兩個多月,正式的新版刺激計畫卻始終難以達成。而隨著兩黨拉鋸的越發激烈,火藥味越來越濃的同時,這場關於經濟的刺激計畫也多多少少有些變了味道。 不久前,特朗普就曾殺了市場一個措手不及。本月6日,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直接宣佈停止與國會民主黨人圍繞新一輪經濟刺激進行談判,當時,特朗普直批佩洛西談判“沒誠意”,而在此前一周,佩洛西剛剛與姆努欽就新刺激計畫恢復談判,一度引發市場的期待。而特朗普的表態直接導致美股三大指數從日內高點跳水超2%,當天,道指、納斯達克指數和標普500指數分別收跌1.34%、1.57%和1.4%。 然而,短短幾天之後,特朗普政府便通過了1.8萬億美元的刺激計畫方案,轉變之快令人咋舌。但不得不承認,從最初的1萬億美元與3萬億美元的博弈,到現在1.8萬億美元與2.2萬億美元的交鋒,兩黨實際上是在逐步接近的。不過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楊水清看來,現在並不只是金額的問題,而是雙方都不想這麼輕易妥協。 楊水清稱,目前看民主黨較為強硬一些,主要是想讓特朗普更加為難,而特朗普也想樹立自己立場堅定的形象,同時傳遞一種信號:並不是不想發錢,而是不想被民主黨牽著鼻子走,會經過自己的權衡在特定的時間點發出來。眼下特朗普自己也應該在掂量,有沒有絕對優勢獲得大選連任,從而考慮是否要在大選之前通過刺激法案爭取一些選民,當然特朗普也可能會有某種形式的妥協,比如對航空業可以採取別的救助措施,最終能夠解決問題就好。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孫傑也稱,白宮和國會的爭鬥肯定有兩黨在競選上作秀的因素。從道理上講,如果真要刺激經濟的話,無論是1.8萬億還是2.2萬億美元,其實都有自己的道理,大家可以先走著看看,1.8萬億美元的話也可以設定一些限制,比如經濟恢復到什麼程度的時候就取消,2.2萬億美元也不應該是一筆全部撒出去。 美國經濟急等救濟 這邊美國兩黨還困在新一輪刺激法案的談判中,那邊美聯儲已經率先發出了警告。本月7日,美聯儲委員會公佈的9月貨幣政策會議紀要顯示,美聯儲官員擔心,如果沒有進一步的財政刺激措施,美國經濟復蘇進程將受到威脅。而在此前一天,美聯儲主席鮑威爾也在出席活動時表示,美國經濟復蘇前景仍高度不確定,政策支持過少將導致經濟復蘇乏力。 孫傑分析稱,一直以來美聯儲幾乎從來不對財政有所要求,但最近包括鮑威爾在內的美聯儲官員也反反復複強調,必須要有更強有力的刺激計畫,這實際上就是美聯儲在表態,即貨幣政策已經用完了,該財政政策上了。 在過去這段時間,美國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雙向發力,挽救美國經濟於水火之中,美股也在美聯儲的放水之下一再沖高,但多種數據顯示,美國經濟的恢復或許並沒有那麼理想。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近日報導稱,在持續的新冠肺炎疫情給美國經濟帶來巨大打擊下,美國永久性失業人數不斷增加,目前已經升至380萬。據瞭解,這一受到密切關注的就業市場指標自2月以來,已上漲近兩倍。 在楊水清看來,刺激計畫最終影響的是居民的可支配收入,由於4月發錢發得最多,這一數據在4月達到高點,隨後緩慢下降,但基本持平,百姓身上也並不是完全沒有錢。整體來說,刺激方案推遲一個月,會影響經濟復蘇,但可能影響的程度不會特別大。 但美聯儲要考慮的就不僅僅是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了。楊水清稱,美國整個的經濟體系用一個詞就可以理解,即流動性,美聯儲要考慮整個機構的流動性問題。機構之間涉及到的是一些大額資金,現在對企業債的購買突然出現了急刹車,很多資產的流動性就會受到影響,而市場就要承受突然刹車帶來的後遺症。所以美聯儲期待的是一個平緩的過渡,可以慢慢減少,但不能急刹車,要把整個資金面平緩下來,美聯儲要保證的是整個社會資金的流動性和機構與機構之間的資金充實度。 *本文來自北京商報
2020-10-12 -
QE 還能加碼!美聯儲高官稱 若復蘇不力還可增加購買資產
在最近一次的會議紀要中暗示可能調整購債後,美聯儲官員又開始放出給 QE 購債加碼的風聲。 芝加哥聯儲主席 Charles Evans 日前接受採訪時表示,倘若美國經濟復蘇速度放慢,美聯儲可以加大 QE 的力度。他說: " 假如某種程度上形勢惡化,假如復蘇放緩,我認為我們仍然會將利率保持在零利率下限,而且認為我們還會有更多的資產購買,希望也有有更多的財政支持。" " 在購買資產方面,當前仍有很大的靈活度。這讓我們有了必要時提供更多寬鬆的靈活性。但需要有更多的對話(磋商)。" Evans 認為,美聯儲在利用資產負債表上有很多選擇,比如可能改變購買資產的速度,或者更明確購買長期資產相對短期資產的目標比。他預計,未來美聯儲將討論,怎麼給目前推行的資產購買界定特徵,以及如果要改變步調,改變投資的方式,可能需要達到怎樣的條件。" 現在我們在投資整個收益率曲線(的債券),如果適合的話,未來可能要更有針對性。" 評論稱,Evans 在談及美聯儲購買資產時首次用到了 " 投資 " 這個詞。美聯儲眼下的確就是這樣做的,不僅投資了各收益率曲線的美國國債,疫情期間還將公司債 ETF 和垃圾債納入購買範疇。 事實上,本週三公佈的會議紀要顯示,今年 9 月的美聯儲貨幣政策會議上,聯儲決策者已經提到要考慮調整 Evans 提到的購買資產專案。紀要稱,一些與會者指出,今後幾次會議上,適合進一步評估和溝通,購買資產專案可能怎樣最好地支持聯儲達到通脹和就業的雙重目標。 評論認為,今年 11 月和 12 月的會議上,美聯儲官員可能尋求,通過增加購債規模提供更多的貨幣刺激。他們也可能改變購債結構,從購買期限不到三年的債券轉向購買更長期的債券。 若財政刺激缺失 將下調經濟預期 在經濟方面,Evans 預計,今年美國 GDP 下降 3.5%,到年底失業率約為 7.5%,相比今年 9 月美聯儲公佈的更新後經濟展望中位值,他的預期顯得略為樂觀。他還在新近採訪中表示,預計到 2023 年末失業率會降至 4%,大致處於他認為的充分就業和經濟完全復蘇後的水準。 Evans 承認,美國經濟迄今為止表現得更有韌性,但警告,他的經濟預期取決於今後出臺更多的財政刺激。沒有新的財政刺激,他將不得不下調經濟預期。 9 月美聯儲會議紀要顯示,多名與會官員在會上也指出,他們基於政府會出臺新的財政支持措施而做出經濟預測,假如新的財政支持規模明顯比他們預期的小,或者比他們預期的來得遲得多,經濟復蘇的速度可能比預期慢。 Evans 還提到,今後天氣開始變冷,人們會因為天然被迫在室內活動,遏制新冠肺炎病毒的傳播面臨更大的挑戰。高盛最近報告估算,在天氣最冷的幾個月,餐飲業支出將減少 3%-4%,消費將減少 0.2%。這將導致今年四季度和明年一季度的實際 GDP 增速會分別下降 0.3 個和 0.1 個百分點。 *本文來自全天候科技
2020-10-10 -
美聯儲“著急”全球央行都在擁抱財政刺激
眼看著美國新一輪財政刺激遲遲不出臺,美聯儲主席鮑威爾也有點“著急”,並敦促美國應該在財政刺激上發力。這時,美聯儲如期公佈9月貨幣政策會議紀要,也將焦點放在財政支持之上。 美聯儲公佈的9月份貨幣政策會議紀要顯示,美聯儲官員擔心如果沒有進一步的財政刺激措施,美國經濟復蘇進程將受到威脅。美國經濟復蘇很大程度上得益於此前的財政援助,但由於國會和白宮之間遲遲未能就新一輪財政刺激措施達成一致,這種經濟復蘇勢頭將受到威脅。 近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宣佈暫停白宮與國會就新一輪財政刺激措施進行的談判,很多國會議員和市場人士擔心,美國經濟復蘇將遭遇困難。鮑威爾呼籲繼續加強財政政策支持,並表示只有當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繼續同時提供支持直至經濟明顯擺脫困境,經濟才能強勁復蘇。在鮑威爾看來,美國經濟前景目前面臨兩大下行風險:一是疫情可能復發至嚴重限制經濟活動的水準;二是經濟復蘇可能比預期更長、更緩慢,這將引發“疲軟導致疲軟”的惡性循環。 鮑威爾表示,雖然美國聯邦政府的財政狀況不可持續,但在當前形勢下,不應當優先擔憂預算赤字問題,積極的財政和貨幣支持政策“做過頭的風險反而較小”。 其實,美聯儲不是唯一呼籲加強財政刺激的央行。摩根大通指出,全球央行幾乎都在擁抱財政刺激。 歐洲央行行長拉加德此前表示,過早撤回財政援助所產生的“懸崖效應”是她現在最大的擔憂。儘管歐洲經濟在春末夏初有所恢復,但現在擔心的是防疫措施將繼續對經濟產生影響。摩根大通指出,雖然全球央行已經採取貨幣政策來支持經濟復蘇,但央行決策者們現在擔心,財政刺激不足可能會削弱目前的經濟復蘇勢頭。 此外,各國央行對於加大財政支持的呼籲也得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支持。IMF在其財政監測報告表示,對於發達和新興市場經濟體,公共投資增加GDP的1%,將直接創造700萬個就業機會,考慮到間接的宏觀經濟影響,則將創造2000萬至3300萬個就業機會。 美聯儲高級經濟學家、金融穩定部門副主管Michael T. Kiley在論文中表示,在赤字貨幣化方面,美聯儲需要購買相當於美國GDP30%的債券,即6.5萬億美元,才能抵消基準利率已經接近於零的影響。自3月以來,美聯儲已經購買了創記錄的3萬億美元的債券。根據Michael T. Kiley的觀點,這意味著未來美聯儲還需要進行3.5萬億美元的量化寬鬆。 *本文來自證券時報
2020-10-09 -
美聯儲彈盡糧絕了嗎?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美聯儲“身先士卒”,直接下場擔任做市商參與交易,避免了美國金融系統陷入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後面臨的困境。但是,隨著美聯儲政策窘境顯露,這家央行日益寄希望於美國政府實施更大規模的財政補助,從而為美國經濟托底。 在為期3天的國會聽證會上,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強調,“如果國會和美聯儲都提供支持”,經濟復蘇速度將會更快。這是美聯儲自疫情暴發以來,再次強調財政政策的關鍵作用。人們不禁疑惑,美國中央銀行真的彈盡糧絕了嗎? 一般來說,美國中央銀行手中的工具分為四類,即貨幣政策工具、市場功能工具、宏觀審慎工具和微觀審慎工具。由於後兩類工具主要涉及市場監管,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中,美聯儲主要動用了貨幣政策工具和市場功能工具,但在目前形勢下,美聯儲對進一步使用上述工具心存疑慮。 在貨幣政策工具中,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已經降到了0到0.25%之間,接近於零。下一步若繼續打利率工具的主意,則要實施負利率政策,市場預估未來12個月內,美聯儲可能實施負利率政策,各家金融機構通過各種資本市場持續向美聯儲施壓,大有“不達目的誓不甘休”的架勢。儘管日本央行、歐洲央行都在試驗負利率,英國央行也認為負利率政策可行,但鮑威爾對於負利率有自己的看法。他在接受採訪時曾表示,負利率等於存款要賠錢,因而不能使用。而且,一旦美聯儲實施負利率政策,美元可能成為套息貨幣,各種資金會蜂擁買入美元,引發全球金融市場的巨大動盪,其後果可能是美聯儲無法承受的。 同屬利率工具的收益率曲線控制,可以在不將名義利率轉負的情況下,達到降息效果。雖然美聯儲已經開始研究這一工具,但對實施後的全面影響難以把握,因而表示將繼續研究其可行性。 貨幣政策的另一個重要工具是資產負債表工具。美聯儲通過買入或者賣出美債及其他證券來達到寬鬆或者收縮貨幣的效果。截至8月26日,美聯儲增量資產中70%以上為美債,其次為抵押支持證券(MBS),大概貢獻了14%;信貸工具使用僅貢獻了6%左右。這與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後實施第一次量化寬鬆(QE1)期間大有不同,QE1期間75%以上增量資產為MBS,主要是為了兜底房利美、房地美相關債務及其擔保的MBS。而此次操作,美聯儲除需要穩定金融市場外,還需要為財政措施提供有效支撐,截至7月份,聯邦公共債務較3月份增加了3.3萬億美元,其中40%為美聯儲持有。 使用資產負債表工具可以有效影響市場,但其問題也很明顯。QE1時大量買入MBS,說明當時問題主要在房地產市場。本次大量購買美債,說明出問題的是美國賴以生存的國家信用。美聯儲直接大量購買美國國債,將美國債務貨幣化,打擊了美元信用,這種招數只可偶爾使用,不可接二連三。即使金融機構哭天喊地地要求擴表,即使美國財政部部長姆努欽喊話“現在不是擔心財政赤字和美聯儲資產負債表的時候”,但對於美聯儲來說,怎能不再三思量? 對於市場功能工具,美聯儲在疫情暴發後先後推出了9項計畫,解決了部分問題,避免了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後出現的險境重演。但是,對於其他解決就業和影響面最廣的一些專案,到目前為止,企業都不以為然。 例如,在一項名為大眾商業貸款計畫的專案中,美國政府計畫提供6000億美元貸款,旨在幫助中小企業度過由疫情導致的經濟困境。在此計畫下,商業銀行向企業提供貸款,然後將每筆貸款的大部分出售給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商業銀行只保留一小部分。如果企業未能償還貸款,財政部隨時準備為美聯儲的損失買單。但是人們擔心,急需現金的公司不太可能獲得批准,而信譽較好的借款人可能會找到類似或條件更好的貸款。因此這項計畫的實際效果大打折扣。 姆努欽甚至也表示,美聯儲的貸款計畫已經盡其所能。今年3月份,國會批准財政部撥款4540億美元,以彌補美聯儲貸款專案的損失,姆努欽授權為美聯儲的5個不同貸款專案提供了1950億美元資金。美聯儲和財政部利用這一支持建立的5個貸款計畫,理論上將允許近3萬億美元的新借款,但美聯儲實際發放金額還不到200億美元。 半年來,美聯儲使出渾身解數,左支右絀,但仍難盡如人意。鮑威爾說,最根本的問題是,美聯儲可以印錢,但不能花錢。如果公司和個人不支出,中央銀行再努力也難見實效。美聯儲認為,在新冠肺炎疫情下提供經濟救助是有效的,國會可能需要拿出更多資金提供補助,這樣才能提振仍舉步維艱的經濟。 *本文來自經濟日報
2020-09-30 -
美股繼續暴跌,美聯儲稱“已盡人事”
昨夜美股繼續暴跌。 美聯儲主席鮑威爾以及其他美聯儲官員在證詞和採訪中都提出了美國經濟的復蘇很脆弱,需要更多的經濟刺激。鮑威爾甚至認為美聯儲“已經用了一切可以想像到的貨幣政策工具,已經盡人事了”。的確,最近幾周美聯儲購買資產的力度有比較大幅度下降,而市場從9月開始就進入回調。標普指數已經回調了約10%,回到6月10日的水準,抹去了三個月的漲幅。6月11日出現3月底反彈以來最大的單日暴跌。我此前已經預警過了,因此這裏不再贅述。儘管如此,白宮經濟顧問庫德洛認為美國經濟並不需要再次大規模的刺激。 美聯儲的態度也反映在對於流動性條件非常敏感的美元和貴金屬的表現。美元指數在走強,並突破了50天均線,顯示系統流動性有邊際收緊的跡象。在此前的報告裏,我提示了美元非商業淨多頭頭寸在迅速下降,反映了交易員過分看空美元,同時倉位非常集中、意見非常統一的現象。這一現象意味著美元儘管出現長期結構性問題,但是短期還是可以技術性走強,尤其在市場共識高度統一的時候。在美元短線走強的同時,黃金白銀作為美元的對立面,自然走弱。 美國總統大選首次競選辯論還有幾天就要開始了。這是兩位候選人在隔空對罵了幾個月之後第一次同台辯論。這很有可能將成為一次歷史性辯論。雖然民調顯示拜登的贏面稍微領先,但是即便是60/40的贏面,40%仍然是一個大概率事件,市場還是很難下注(很多人混淆了“贏面”和“贏”的區別)。與此同時,恐慌指數(VIX)隱含波動率的期限曲線在11月左右繼續上揚,顯示了大選前後的市場不確定性繼續上升。特朗普是鐵了心要委任最高法院大法官,違背了金斯伯格的遺願。更讓人擔憂的是,在昨天的採訪中,特朗普說,“如果大選投票出現僵局,那麼大法官就很重要了”。特朗普將在本週六提名大法官候選人,Amy Barrett似乎是最重要的候選人。 做多美元的ETF(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昨晚成交量飆升到今年最高,比3月份歷史性暴跌時還高出50%。特斯拉超級電池日被證明只是一出戲之後,電影《大空頭》的主角Michael Burry 連續發推,稱特斯拉是“泡沫”。當然,Burry博士給出的理由,其他空頭也列舉過,包括特斯拉荒謬的市值和估值,以及除去碳補助沒有盈利的情況。好公司和好股票往往是兩回事。一般來說,市場泡沫期間,這種荒謬的故事比比皆是。電動卡車公司Nikola仍然在努力,稱自己在和能源公司討論建立氫氣燃料站。這個公司連發動機都還沒有造出來。 *本文來自第一財經
2020-09-29 -
報告顯示:香港金融中心指數排名上升
香港特區政府發言人25日表示,在英國Z/Yen集團與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聯合發佈的新一期(第28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數”報告中,香港總排名為全球第五位。 發言人表示,香港是五大領先金融中心之一,此次排名較3月報告的排名上升一位。根據報告,在以數據為依據的五類競爭力領域(營商環境、人力資本、基礎設施、金融業發展水準和聲譽),香港排名均為首五位,而營商環境和人力資本更位列第三。 報告指出,在持續不確定的國際貿易情況、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和地緣政治的大環境下,所有金融中心得分平均數顯著下降,香港整體評分和排名則比3月上升。發言人表示,在疫情影響下,全球面對不同程度挑戰,香港金融體系仍堅韌穩健,金融服務業各環節運作有序,聯繫匯率一如既往運作良好。 此外,香港擁有國際金融中心的制度優勢,基礎實力強勁,監管制度有效透明、與國際標準一致,並且擁有大量金融人才和產品,這些競爭優勢將維持香港作為全球領先金融中心地位。 發言人說,香港在“一國兩制”下將繼續發揮金融體系獨特優勢,並將加大力度推廣香港作為全球領先金融中心及通往中國內地和國際市場的雙向門戶,抓緊粵港澳大灣區和“一帶一路”倡議的機遇,進一步加強香港作為資產和財富管理中心、離岸人民幣業務中心、保險和風險管理中心及綠色和可持續金融樞紐地位,同時促進金融科技發展。 “全球金融中心指數”由英國Z/Yen集團與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聯合於每年3月、9月發佈。 *本文來自新華網
2020-09-28 -
高泡沫、低利率時代,這是高盛挑選的投資組合“後盾”
自8月以來市場加劇波動,美股、美債同步下跌,傳統“六股四債”投資法則失效。高盛分析師表示,在不確定性因素消失以後,新興市場貨幣有望成為高泡沫、低利率時代的投資組合“後盾” 投資者面臨高泡沫、低利率時代 在今年美聯儲一系列寬鬆政策下,美股屢創新高,傳統投資者卻面臨兩個問題: 1、股票和債券的進一步資本增值受到其當前高價的限制。美股科技公司屢創新高,面臨估值泡沫風險;而一些漲幅有限的企業卻受制於病毒風險,一旦後市疫情出現回升跡象,這些企業也將面臨拋售潮。 2、全球央行的低利率政策,推動全球債市收益率萎縮,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今年已創下歷史新低。不僅如此,高評級公司債券的固定收益也在萎縮。花旗私人銀行(Citi Private Bank)估計,即使包括高收益和新興市場,全球債券市場目前的收益率為1%。即使是股票,藍籌標準普爾500指數的12個月追蹤股息收益率仍為1.86%,過去十年來一直在約2%的水準上徘徊。 此外,通過美債對沖股市回落的傳統投資理念也逐步瓦解。9月,科技股的回落帶動美股下行,但十年期美國國債的價格缺乏可觀的反彈。通常,股票價格的下跌伴隨著國債價格的急劇上升,反映了它們在廣泛投資組合中的地位。但在今年,美國國債自8月初以來一直處於區間震盪之中,十年期國債收益率徘徊在0.66%附近,這表明大幅收益的能力有限,無法幫助抵消風險資產暴跌帶來的投資組合痛苦。 高盛建議加大對新興市場貨幣押注 在上述背景下,高盛策略師表示,投資者可以增加對新興市場貨幣的押注,抵禦低利率時代。 具體來看,高盛研報顯示:儘管在風險依然普遍、美元走勢強勁的情況下,現在投資高收益新興市場可能還為時過早,但一旦危機消退,開始系統地考慮機會也不算太早。 高盛全球外匯研究聯席主管Kamakshya Trivedi、新興市場跨資產研究主管Caesar Maasry以及一組策略師認為,在“高週期性貝塔、高套利多頭”中,墨西哥比索是最具吸引力的。緊隨其後的是南非蘭特(ZAR)和俄羅斯盧布(RUB)。 貨幣套利交易是指投資者借入高收益貨幣,為低收益貨幣的交易提供資金,以獲取兩種利率之間的價差。週期性貝塔是指該貨幣對更廣泛的經濟週期和市場回報的敏感性。 高盛指出:墨西哥比索仍然是我們對新興市場貨幣的首選,儘管其升值空間已經較其他高利率新興市場國家貨幣有限。即使在上周墨西哥比索遭到拋售以後,美元兌墨西哥比索的價格較疫情前接近19的水準仍有10%的下行空間。 “從中期來看,支撐匯率的宏觀基本面因素和仍然較高的收益率,使墨西哥比索成為一個有吸引力的選擇。” 高盛分析師還看好南非蘭特和俄羅斯盧布,認為兩種貨幣都有較大運行空間,前者“被嚴重低估”,而後者在今年迄今的拋售中反彈幅度較小。 *本文來自Wind
2020-09-27 -
集體“逼宮”?美聯儲和華爾街同時施壓國會
除了美聯儲,華爾街也開始對國會施壓…… 當前距離美國國會密集推出四輪、總額超過2.8萬億美元經濟紓困計畫已有5個月,在這5個月期間,關於新一輪刺激計畫的呼聲始終不絕,但共和黨和民主黨卻遲遲未能就刺激規模等細節達成一致。 在美聯儲基本耗光所有政策工具、疫苗前景依舊不明朗的情況下,更多的財政刺激無疑對美國經濟增長和股市表現來說都至關重要。也因此,近日美聯儲和華爾街投行有集體“逼宮”國會的架勢。 留意近日近十幾位美聯儲官員講話的投資者相信對“財政政策”這個字眼已經見怪不怪了,幾乎每位美聯儲官員都在強調,美聯儲已經盡其所能,接下來能做的似乎只有長期維持低利率,而美國經濟復蘇亟待財政政策的提振。 除美聯儲外,華爾街投行們也坐不住了。週四高盛經濟學家發佈報告,直接將美國第四季度經濟增長預期減半,從6%降至3%。 高盛分析師在一份報告中表示: “臨時支出方案能避免政府在9月30日之前出現停擺,但很明顯現在國會不會出臺更多額外的財政刺激了。這意味著,在目前正在發放的最後一輪額外失業救濟之後,任何進一步的財政支持都可能要等到2021年。” 很快摩根大通也加入了高盛的行列,摩根大通首席美國經濟學家Michael Feroli在最新報告中也調降了對未來幾個月美國經濟增長的預期,主要因為兩黨未能達成一項財政刺激協議。Feroli寫道: “我們進一步降低了1-1.5萬億美元額外財政刺激出臺的預期。” 儘管眾議院議長佩洛西和財政部長努欽週四都暗示,願意重啟自8月初以來陷入僵局的一攬子計畫的談判,但沒有跡象表明雙方準備改變最近的談判立場。 Feroli寫道,近期的討論情況顯示,雙方仍有很大的分歧,但他也指出,仍有可能在失敗的邊緣達成協議。 摩根大通目前預計,2020年美國第四季度的年化經濟增長率為2.5%,低於此前估計的3.5%。還將明年第一季度增長率從2.5%削減至2%。該行預計美國今年的GDP預計將下滑4.2%,之後在2021年將同比增長2.3%。 Feroli稱,如果民主黨在11月總統大選中獲勝,眾議院和參議院2021年的財政刺激將推動產生更大的需求。 除了高盛和小摩,另一家華爾街巨頭摩根士丹利的經濟學家9月中旬也指出,如果共和黨和民主黨未能就新一輪美國財政刺激方案達成一致,美國經濟產出恢復到疫情前水準所需的時間將延遲6個月,而若出現規模較小的救助計畫,恢復可能延遲一個季度。 大摩甚至悲觀預測,在大選前兩黨無法達成任何積極的刺激協議。 刺激法案的不確定性將給美國大選帶來重大影響。在華爾街投行紛紛大幅下調經濟增長預期之際,美股市場的樂觀情緒可能會有所消退。 根據兩份匯總候選人平臺數據的新報告,經濟學家稱拜登支出計畫將推動美國經濟更快復蘇。 據Moody’s Analytics的Mark Zandi和Bernard Yaros的一項研究,經濟學家發現,如果民主黨贏得參議院和白宮選舉,消除社會開支和基礎設施增長的障礙,經濟增長速度將是最快的,美國經濟在拜登的第一個任期內將以4.2%的平均速度增長。該報告預測,如果共和黨留任白宮、參議院或兩者兼而有之,那麼增長率可能在3.1%至3.5%之間。 美聯儲與各大投行、經濟學家對經濟的表態可能會施壓國會,讓他們不得不行動起來。 *本文來自金十數據
2020-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