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们的需要 我们的专注
Your Needs Our Focus
财经快讯
-
拜登時代,美聯儲的新任務
美東時間 1 月 20 日週三,拜登正式宣誓就任美國第 46 任總統。隨著拜登時代到來,美聯儲未來的日子或許會比特朗普時代好過不少,但是,也不見得會事事順心。 眾所周知,對於美聯儲乃至其主席鮑威爾,特朗普向來與之不睦。因對貨幣政策決定有所不滿,特朗普在瘋狂喊話降息的同時,曾一度大肆抨擊美聯儲,甚至曾將鮑威爾稱為 " 笨蛋 ",後悔提名他坐上美聯儲主席的位置。 如今,拜登上臺,基於他向來的行事作風,市場普遍預期他將能與鮑威爾和諧相處,美聯儲起碼不會在社交媒體上被拜登不留情面地批評,官員們也不會無端遭到謾罵。 簡而言之,或許正如資深金融人士、Whalen Global Advisors 負責人 Christopher Whalen 所說," 拜登是個老派的人,他會尊重這個職位 "。 更重要的是,美聯儲前主席耶倫預計將在美東時間週四被確認當選美國新一屆財政部長。這也就意味著,聯邦政府和美聯儲的關係 " 親上加親 ",未來很有希望展開進一步密切協調合作。 政策專家 Ed Mills 就認為," 美國財政部和美聯儲出臺的政策將會是我們所見過最為一致的,焦點將幾乎完全放在經濟復蘇上面 "。 但值得注意的是,美聯儲與總統、財政部之間關係友好,並不代表這位 " 央媽 " 不會面臨政府要求其改變政策傾向等種種不同程度的壓力,他們甚至可能被要求去解決種族不平等、氣候變化等一系列問題。 近幾個月來,鮑威爾在國會山露面時,經常被問及美聯儲是否能在氣候變化、不平等現象等議題上做些什麼。 儘管專注貨幣政策和銀行監管的美聯儲工具有限,但官員們也實施了一些措施來解決相關問題。 其中最為人熟知的一點就在於,美聯儲淡化了對低失業率可能導致過度通脹的擔憂,容忍通脹率在一段時間內超過 2%,以實現平均通脹率 2% 的長期目標。 這一舉措被認為有助於彌合種族之間收入不均的差異,是解決收入不平等問題的一種努力。 氣候問題方面,美聯儲加入了旨在應對氣候變化的全球央行聯盟——綠色金融體系網路(Network for Greening the Financial System)。另有傳言稱,美聯儲未來將把氣候問題納入銀行壓力測試。 美聯儲職責範圍有所擴大,這令部分市場人士感到不安。但考慮到拜登已經有所行動,想要最大程度保持獨立性、保留自身權力的美聯儲今後很有可能也是 " 騎虎難下 ",不得不盡力配合總統。 目前,剛剛上任一天的拜登已經簽署了圍繞 " 新冠危機、經濟危機、氣候危機和種族平等危機 " 等問題的 17 項行政令,其中包括讓美國重新加入《巴黎氣候協定》。 *本文來自全天候科技
2021-01-21 -
LPR按兵不動,央行流動性投放出手大方:還要期待降准嗎?
1月20日,最新一期LPR(貸款市場報價利率) 出爐:1年期LPR為3.85%,5年期以上LPR為4.65%,均與此前相同,這也是LPR連續9個月保持不變。 事實上,在本月MLF(中期借貸便利)操作利率不變後,市場對LPR價格按兵不動已有預期。 一方面,MLF操作利率是1年期LPR報價的參考基礎。自去年9月以來,兩者一直保持同步調整;另一方面,近期短期市場利率保持穩定,12月以來雖然同業存單利率大幅下行,但絕對水準仍然偏高,銀行下調1月LPR報價加點的動力不足。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表示,經歷2020年金融系統大幅讓利1.5萬億之後,2021年銀行有可能迎來一個“休養生息”階段,其中淨息差再度明顯壓縮的可能性不大。由此,在存款利率剛性較強的背景下,未來企業貸款利率將經歷一個由降到穩的過程。 王青還稱,LPR報價連續九個月保持不變,根源在於2020年二季度以來宏觀經濟出現“V型”反轉,2020年年末這一勢頭未現減弱跡象;受低基數影響,2021年年初經濟增速將大幅沖高,這意味著這段期間逆週期調節措施不需加碼,部分疫情時期特殊政策正在有序撤回。 與此同時,近期全球疫情流行正在加速,未來疫情走勢及外部環境還有諸多不確定性,國內經濟修復動能、特別是小微企業生產經營狀況有待進一步改善,當前也缺乏引導利率上行的條件。因而,貨幣政策進入“觀察期”,LPR這一當前最重要的市場利率連續保持不動。 不過,儘管LPR報價保持不變,央行在公開市場上卻動作頻頻。20日,央行同步開展了2800億元的7天期逆回購操作,用以對沖稅期高峰等因素的影響,維護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當日有20億元逆回購到期,實現淨投放2780億元。 不同此前屢屢出現的公開市場“地板量”操作,央行今日“出手大方”投放2800億元流動性並不難理解。因臨近春節,再加上稅期因素擾動,近年市場短端利率明顯上行,19日隔夜Shibor(上海銀行同業拆借利率)升至2.236%,為去年11月16日以來最高水準,其餘Shibor短端品種也出現不同程度的上升。 今天,Shibor短端品種繼續走高。隔夜品種上行22.1BP報2.457%,7天期上行22.6BP報2.493%,1個月期上行6.8BP報2.464%。目前來看,隔夜利率已高於央行7天期逆回購利率之上,因此,央行需通過逆回購等操作以維持流動性穩定。 “從近期央行的表述看,逆回購操作可能將保持高頻率的狀態,主要還是強化逆回購利率作為市場利率中樞的地位,穩定釋放市場利率中樞的信號。” 方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顏色表示。 央行貨幣政策司司長孫國峰近日也強調,2021年貨幣政策要穩字當頭,不急轉彎,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精准、合理適度,把握好時度效,保持好正常貨幣政策空間的可持續性。 基於此,民生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解運亮分析,春節前流動性缺口大致在1.5-1.6萬億,再綜合春節時點後移、繳稅時點後移、債券供給回落等因素,疊加“不急轉彎”的貨幣政策以及“穩杠杆”的主基調,預計2021年春節前,流動性安排大概率是公開市場操作和MLF淨投放,不會出現全面降准。 *本文來自第一財經
2021-01-20 -
全球資產定價之錨:美國實際利率會反彈多少?
隨著美國參議院選舉塵埃落定,當選總統拜登的大規模經濟刺激計畫已成預期,1 月份的美債市場掀起拋售潮。10 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達到了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的最高水準,經通脹調整後的美國國債實際收益率也被拉高。 美債實際收益率已從創紀錄低點(今年第一個交易日的 -1.12%),短暫升至略高於 -0.95% 的水準。上周五,美債實際收益率徘徊在 -1% 的左右。分析師預計,美債實際收益率的上升趨勢在未來幾個月仍將繼續,但漲勢不會太過急劇。 美債拐頭向上將對一系列資產的定價產生影響:去年經通脹調整後的實際收益率急劇下降,推動了其他資產(如黃金)的創紀錄漲勢,被稱為 " 萬物復蘇 "。 瑞銀全球財富管理高級固定收益策略師 Leslie Falconio 表示:" 我們確實預計美債實際收益率會走高,但不會引起削減恐慌。" 她暗指 2013 年發生的事件,當時美聯儲表示考慮收緊貨幣政策,金融環境隨後大幅收緊。 自年初以來,一些美聯儲官員提出,最早今年就會削減美聯儲的債券購買計畫,這加劇了市場對 2013 年 " 削減恐慌 " 重演的擔憂。此後,主席鮑威爾和副主席 Richard Clarida 的發言表明了美聯儲將推遲這一行動。鮑威爾向投資者保證 " 短期內不會加息,目前還不到討論退出超寬鬆貨幣政策的時候 " UniCredit 固定收益策略副主管 Chiara Cremonesi 表示: 當經濟增長前景有所改善,美聯儲會讓美債實際收益率上升,但這一過程會是相對緩慢且平穩的。如果實際收益率的上升導致金融狀況趨緊或金融市場急劇波動,那麼美聯儲很可能會採取措施來抵消實際收益率的上升。 *本文來自全天候科技
2021-01-19 -
梁彥穎:金價料每安士1800美元見支持
美國候任總統拜登公布1.9萬億美元的緊急救濟計劃細節,一方面要盡快控制疫情,另一方面要填補經濟復甦的漏洞,援助陷入困境的家庭及小型企業。拜登的計劃牽涉資金龐大,須經國會通過,但目前民主黨在聯邦參、眾兩院只有薄弱多數,緊急救濟方案要順利推出並不容易。估計標普500期貨將繼續波動,未來一個星期的高低位仍應在3,700至3,850。 恒指期貨方面,大市已成功挑戰28,800,投資者應可考慮逐漸平倉套利,待大市到達目標29,000後,平倉應完成至少大半以上。沽空則需等待大市進一步啟示,如無大户改變主意,最佳沽空位為29,300。若標普500期貨配合回升至3,800以上水平,則29,300沽貨直博率將更大增。 澳元兌美元匯價在0.7700水平横行,待短期整固後,有機再次先挑戰0.7800。投資者可趁澳元上衝至0.7800至0.7900範圍附近套利。若澳元回調至0.7550至0.7600水平,投資者可買入澳元等待升幅,或在此水平以美元掛澳元收息一個月。 金價仍再繼續橫行整固,支持位仍在1,800出現,短期應在1,800至1,900範圍上落。 以上意見基於眾多假設,讀者絕不應倚賴本文內容作出任何法律或投資安排。
2021-01-19 -
不再追求弱美元,美國“新財長”耶倫首度表態將聚焦匯率
本週二,前美聯儲主席耶倫即將出席美國參議院金融委員會會議,接受下一任美國財長的提名。 華爾街日報 1 月 17 日報道,熟悉拜登過渡政府的官員透露,預計耶倫將在本週二重申對由市場決定匯率的承諾,同時她也將明確表示美國不會為了競爭優勢而尋求美元貶值。 報導稱,負責向耶倫彙報的官員表示,如果被問及新政府的美元政策時,耶倫準備如此回答:" 美元和其他貨幣的價值應由市場決定,市場會調整以反映經濟表現的變化,並通常促進全球經濟的調整。" 此外,耶倫還將力求用更準確的語言來反映過去 20 年美國長期匯率政策。分析認為,這種做法標著美國貨幣政策方面的措辭將回歸更為慎重。 回顧歷史,美國的強美元政策要回溯至上世紀 90 年代後期。不過在特朗普政府時期,特朗普曾多次表示 " 美元太強了 " 的觀點,認為美元過強有損美國競爭力,而弱美元有助於美國出口。 隨著拜登當選新一任美國總統,市場也聚焦新一屆政府對美元的態度。此前市場認為,作為即將上任的美國財長,耶倫可能要面對回歸強勢美元的壓力。 *本文來自全天候科技
2021-01-18 -
鮑威爾:若沒有看到令人不安的通脹 美聯儲不會加息
在普林斯頓大學的線上活動期間,美聯儲主席鮑威爾稱,如果沒有看到令人不安的通脹和失衡,美聯儲將不會加息。 鮑威爾再次強調核心 PCE 通脹的重要性。他認為,因疫情消退而可能出現的強勁 " 興奮 " 支出可以給物價施加上行壓力。美國經濟內的通脹持續性低。通脹的形勢並沒有很快改變。 鮑威爾說,如果通脹朝著不受歡迎的方向發展,美聯儲有應對的工具,將用它們回應。通脹過低會增加太多危險。相比高通脹,低通脹是更難以解決的問題。 他還說,私人部門的杠杆不會阻止美聯儲收緊貨幣。並未看到企業違約大增。 鮑威爾講話前,本週四盤中,三大美股指在拜登可能推出 2 萬億美元新刺激的消息激勵下集體上漲,道指和納指創盤中新高,標普逼近紀錄高位,10 年期美債收益率穩居 1% 上方、徘徊十個月高位。由於新冠疫情製造的不確定性、金融市場的波動,以及近期美聯儲官員對未來退出 QE 流露的分歧,投資者渴望透過鮑威爾的表態尋求指引。 上周三公佈的會議紀要顯示,在去年 12 月的貨幣政策會議上,美聯儲決策者開始討論 " 縮減(taper)"QE,這是鮑威爾任聯儲主席以來首次在會議紀要中提到縮減。一些聯儲官員認為,只要聯儲的就業和通脹目標取得了實質性的進一步進展,就可以開始 " 逐漸減少 " 購債,像 2013-2014 年那樣逐步退出 QE。 紀要顯示,討論中,有些官員認為,美聯儲可能在今年底之前就開始縮減 QE。而此後多名聯儲高官的表態又展示了不同的立場。 亞特蘭大聯儲主席 Bostic 表示,如果疫苗推廣改善經濟前景,今年可能就會減少購債,他對今年啟動縮減持開放態度。達拉斯聯儲主席 Kaplan 也持類似觀點。費城聯儲主席 Harker 稱,潛在的縮表發生在 2021 年底或者 2022 年初。 美聯儲副主席克拉裏達則稱,他不認為今年結束之前美聯儲會開始縮減購債規模,也不支持馬上調整買債的久期構成,並且不擔心美元走低和美債收益率大幅走高。 美聯儲理事 Brainard 本週三稱,聯儲可能在 " 相當一段時間內 " 繼續大規模購債專案,因為美國經濟距聯儲的就業和通脹目標仍 " 相去甚遠 "。聖路易斯聯儲主席 Bullard 同日稱,雖然美國經濟可能在今年晚些時候復蘇,但現在就討論美聯儲何時採取措施縮減寬鬆政策為時過早。 *本文來自全天候科技
2021-01-15 -
風險資產翹首以盼:民主黨高官喊話拜登,1.3 萬億都不夠!
下周,隨著白宮易主,美國新一屆國會也將接過立法權。 市場預期,隨著民主黨掌握參眾兩院以及國會,美國將推進新一輪的大規模刺激方案。 據彭博社 1 月 13 日消息,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即將上任的美國參議院多數黨領袖查克 · 舒默敦促當選總統拜登在他的首輪抗疫紓困計畫中提出規模超過 1.3 萬億美元的方案。 該知情者表示,兩位領導人在拜登週四公佈其經濟重建計畫之前進行了討論。 助手們一直在考慮民主黨 1 月 20 日上臺後將尋求的援助方案的規模。去年秋天,民主黨曾尋求通過規模 2.2 萬億美元的紓困法案,比最終完成立法的 9000 億美元高出 1.3 萬億美元。 據 CNN 引述知情人士,美東時間 1 月 14 日週四晚間,拜登將公佈美國新一輪疫情紓困計畫細節。拜登的助手最近告訴國會的盟友,援助計畫規模大約為 2 萬億美元。 另據一名與拜登團隊進行了密切接觸的議員,儘管具體規模仍有可能出現變動,但拜登團隊仍為這個一攬子計畫 " 定下了偉大目標 "。 上周五,拜登曾在講話中提出了數萬億美元規模的經濟刺激計畫," 我們現在需要財政支出,整個一攬子計畫將達到數萬億美元……為了防止今年的經濟崩潰和惡化,我們現在需要投資大量資金以發展經濟。" 根據此前的媒體報導,拜登的經濟刺激計畫將分為兩步:首先是發放疫情援助現金金額 2000 美元 / 人,其次是通過 3 萬億美元的稅收和基建設施方案。 拜登此舉令華爾街頗感意外。其原因在於,華爾街此前的預期是,民主黨政府很難拿出超過萬億美元的刺激法案。例如,高盛就認為,拜登上臺後,其刺激法案規模約為 7500 億美元。 *本文來自全天候科技
2021-01-14 -
美聯儲George表示“觀望”是貨幣政策方面的最佳做法
“委員會認同,在做出調整之前,在實現高就業和2%的平均通脹目標方面,還需要進一步的實質性進展,”George在週二將發表的講話中的講稿中表示。“這種觀望方式將指導貨幣政策的發展軌跡”。 最近通過的財政刺激措施,較低的庫存和疫苗推出,表明2021年經濟將更強勁。 “我對今年將是經濟持續復蘇的一年感到樂觀,儘管並非不會有坎坷”,她說,疫苗分發的延誤或中斷仍然是“前景最重大的風險之一”。 George表示大流行病可能會留下長期的傷疤。“儘管有樂觀預期認為會出現迅速反彈,但負面影響持續存在並不令人意外”。 *本文來自金融界網站
2021-01-13 -
當前中國經濟,到底是通脹還是通縮?
中國2020年12月CPI同比上升0.2%,略高於市場預期,較上月回升0.7個百分點;PPI同比下降0.4%,也略高於預期,較上月降幅收窄1.1個百分點。上個月我們判斷長期通縮不會來,在12月生產端和消費端價格水準有所回升的情況下,當前我們繼續維持該判斷。 2020年宏觀價格變化趨勢回顧 CPI的全年變化,反映了國內需求的變化。CPI在2020年2月份高點後持續平穩下滑,背後最重要的因素是食品價格的影響。其中,豬肉供給穩步回升,導致了豬價漲幅回落,鮮菜和雞蛋也在下半年各地災害性天氣弱化後供應充足,價格下降。核心CPI也呈現下滑趨勢。總體而言,這反映了疫情之後消費復蘇的結構性問題:以限額以上社零衡量的汽車、家電等中高端和大件消費復蘇較快,限額以下的中低端和終端消費復蘇相對較慢。 從PPI走勢看,工業品價格回升的趨勢明顯,尤其是得益於上半年的復工複產,工業部門復蘇加快,並且順利地在工業部門內部實現了從生產到需求的傳導,即下游部門復工複產帶動了上游部門的需求,這可從下圖中的工業上游原材料工業價格同比回升速度快於下游加工工業的現象得到驗證。同時,全球經濟不顧疫情蔓延而開始重啟、需求回暖,引致了PPI降幅在下半年持續收窄。但由於消費復蘇相對較慢,價格水準提升主要反映在工業部門內部。 2020年12月通脹已處於底部 12月CPI同比由降轉升,主要還是食品價格上升影響。拉尼娜現象造成今冬偏冷,使得食品尤其是鮮菜、生豬的供給受到了限制,進而提振了這些食品的價格。12月食品價格同比上漲1.2%,較上月提升3.2個百分點,其中豬肉價格由上月的下降6.5%變為12月的上升6.5%。 雖然12月的消費價格企穩,但2021年一季度CPI仍然會受到高基數、春節時間錯位以及食品價格持續回調等因素影響而同比轉負。當然,這些因素並不影響中長期再通脹的趨勢。總體而言,當前經濟的下游價格水準處於通脹趨勢的底部,大概率維持一個季度左右,並將在2021年3月份或二季度實現回正並持續溫和上漲趨勢。 需求端繼續回暖,轉正有望 12月PPI同比為-0.4%,較上月降幅收窄1.1個百分點,環比上漲1.5%;12月生產資料價格下降0.5%,降幅比上月收窄1.3個百分點;生活資料價格下降0.4%,降幅比上月收窄0.4個百分點。總體而言,PPI降幅大幅收窄,反映了需求端在回暖,尤其是中上游環節價格降幅加速收窄,反映了工業部門內部的價格傳導較為順暢。 受到全球經濟復蘇、需求改善的支撐,PPI在2021年繼續上行的概率較大,生產端通縮的形勢會得到進一步改善。更為重要的是,前期庫存週期在極短時間內走出了一個小週期,PMI關於庫存的先行指標也暗示了庫存週期的重新回暖,企業補庫開始增加,也將拉動工業品價格上漲。2021年一季度,PPI很可能時隔一年再次回正,並且這次回正有可能將維持較長時間。 2021年上半年,若全球經濟繼續復蘇,全球工業部門的補庫需求也會增加,尤其是美國的經濟若能夠在工業領域開啟復蘇,則可能和中國形成工業補庫的共振,這將全面拉動工業品價格的繼續回升。 *本文來自蘇寧金融研究院
2021-01-12 -
梁彥穎:金價整固後 將再展升浪
1月6日,美國首都華盛頓發生衝擊國會事件,標普500期貨仍能在三日後衝上3,820關口。市場估計特朗普對經濟的影響力正逐漸減低,另一方面,亦期望就任總統將加快推出經濟復甦政策。估計標普500期貨將繼續波動,未來一個月的高低位應在3,700至3,850。 恒指期貨方面,大市已成功挑戰28,000,長線投資者可考慮繼續維持好倉,待大市再進一步挑戰28,800才考慮平倉套利。喜歡炒賣的投資者可考 考慮在27,400至28,400範圍低揸高沽一段時間,但要分外小心近結算時恒指突破向上。 澳元兌美元匯價已升穿0.7700,短期之內有機再挑戰0.7900。投資者可趁澳元上衝此高位附近套利。若澳元回調至0.7550水平,投資者可買入澳元等待升幅,或在此水平以美元掛澳元收息一個月。 金價突破1,950水平後急回,但相信再橫行整固一段時間後,又將開展另一升幅。強大支持位仍在1,800出現,3月前有機再升挑戰1,965。 以上意見基於眾多假設,讀者絕不應倚賴本文內容作出任何法律或投資安排。
202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