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们的需要 我们的专注
Your Needs Our Focus
财经快讯
-
大摩:投資者應避免的“大選交易”誤區
本周二的美國大選註定令人眼花繚亂,投資者需要一些耐心和計劃在噪音中找到方向,而不是迷失其中。 11月4日周一,摩根士丹利固定收益研究主管Michael Zezas發布文章稱,面對本次大選,投資者的主要目標應該是提高對當前市場狀況的認知,並避免對大選結果和相關的市場影響過度自信。 為此,大摩提出了3條策略幫助投資者調整預期: 耐心等待選舉結果 近幾周,市場對共和黨入主白宮的預期有所升溫,大摩表示,“這當然是有可能的,但我們認為這不是最有可能的結果”。目前,兩位候選人都在許多州沒有取得足夠的領先優勢,考慮到民意調查存在一定偏差,因此,當下無法判斷選舉結果。 而且,大摩認為,2020年那種漫長且嘈雜的計票過程可能會重演。 雖然郵寄投票(VBM)相比四年前有所下降,但相較於歷史水平仍然較高,這可能會延緩計票。在關鍵的搖擺州,郵寄投票的結果可能會慢慢抹去當前領先的候選人看似穩固的地位。 因此,大摩認為,投資者最好仔細觀察結果,根據不斷更新的信息逐步調整預期,而不是急於下結論。 對熱門觀點持懷疑態度 很多人能猜中選舉結果,但很少有人能正確猜中背後的原因。 大摩表示,了解哪些信號可以預測選舉結果,需要將選民名單與大選前的民意調查等進行比較,通常需要數月的事後數據收集和分析。 因此,大摩並不太重視民調結果,也不贊同“民調系統性地偏向民主黨,將再次低估特朗普支持率”的觀點,因為民調的誤差往往是對稱的,過去幾次選舉中,民調也曾低估民主黨的支持率。 大摩表示,目前的民調和提前投票的數據不夠可靠,“將其與噪音區分開來是不明智的。” 不要過度解讀短期內的市場波動 大摩表示,不要過度解讀短期內的市場波動,而是要將當前的資產價格與可能的政策走向進行比較——選舉後的短期市場反應往往很混亂,但隨之而來的公共政策可能會推動持久的走勢。 例如,市場長期以來一直認為,共和黨勝利將使美國對墨西哥征收進口關稅,而這將對墨西哥比索施加壓力。過去幾個月墨西哥比索顯著貶值,與市場預期一致。而更重要的是,由於全球貿易政策相關風險(關稅、《美墨加協議》談判等)和地方政策的不確定性,中期內仍然看空墨西哥比索。 根據大摩分析師Matthew Hornbach的觀點,美債也在經歷類似的情況。2016年共和黨獲勝後,美債收益率大幅上升,可能是因為市場預期會推出減稅政策,進而推動經濟增長、擴大財政赤字。共和黨在本次選舉中也發表了類似的政策議程,因此,如果共和黨贏得白宮和眾議院,可能會推動美債長期收益率上漲。 不過,大摩也指出,美債收益率出現2016年那種短期反應的可能性較小,因為特朗普勝選不會讓市場太過意外,且投資者的預期已經建立在2016年後的市場反應上了,並且,全球貨幣政策的立場與之前有明顯不同。 股票方面,近期被認為受益於共和黨政策的板塊(金融、工業等)最近表現突出,而一些與關稅風險顯著相關的股票則表現不佳。大摩表示,如果民主黨勝利,這些最近的市場波動可能會逆轉,但這不應被視為長期宏觀預期的信號。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2024-11-04 -
強美元歸來,亞洲市場如何應對?6萬億美元外匯儲備當盾牌
隨著美元走強,亞洲貨幣在10月份面臨壓力。特朗普回歸的可能性日益增加,以及美聯儲貨幣政策的不確定性,進一步推動了美元的上漲。 數據顯示,亞洲地區貨幣指數經歷了自2023年2月以來最糟糕的一個月,印度盧比接近歷史低位,韓元則觸及三個月來的低點。 相比之下,自9月來美元指數一路攀升,10月美元指數繼續走強升幅超過3%,有望創下兩年多來的最佳月度表現。目前,美元指數有所回落。 不過,分析指出,亞洲的6.4萬億美元外匯儲備為投資者提供了信心,表明各國央行在應對潛在的市場動蕩時擁有充足的彈藥。 彭博社的數據顯示,除日本外,亞洲地區的外匯儲備總額達6.4萬億美元,較2023年末的6.2萬億美元和2022年的5.9萬億美元有所增長。中國外匯儲備顯著,同時印度的外匯儲備已突破7000億美元創下新高。泰國和菲律賓等國的外匯儲備也較為充足,相比之下,越南和馬來西亞的外匯儲備則顯得相對不足。 策略師們預計,若特朗普再次掌權並重新引發貿易緊張局勢,非美貨幣貶值的趨勢可能會持續。但巴克萊銀行和三菱日聯銀行的分析指出,多年來外匯儲備的穩步增長使得(亞洲)各國央行在平抑匯率波動方面處於有利地位。 巴克萊亞洲外匯及新興市場宏觀策略主管Mitul Kotecha表示: 亞洲外匯儲備的持續增長,給予各國央行足夠的幹預能力。盡管市場對特朗普勝選的預期已經部分消化,但如果這一預期成真,亞洲貨幣仍將面臨更大的壓力。 三菱日聯銀行高級外匯分析師Michael Wan指出: 亞洲大多數國家的外匯儲備充足,這為抵禦市場風險提供了保障。外匯儲備是多數亞洲國家的第一道防線,對於那些註重外匯穩定的國家,儲備的作用尤為重要。 韓國、印尼等亞洲國家央行承諾:已做好幹預準備 面對近期亞洲貨幣的突然走軟,亞洲國家的央行已承諾將積極行動應對外匯市場的波動。在選舉相關的不確定性中美元可能繼續走強,亞洲官員們保持高度警惕。 韓國央行已經承諾迅速采取行動,以遏制韓元的過度波動,印尼央行也表示已做好市場幹預的準備。印度央行行長強調,外匯儲備是應對資本流動不穩定的“安全網”。 在中國,外匯互換逐漸成為國有銀行支撐人民幣的重要工具。與此同時,馬來西亞央行則鼓勵其國有企業將海外投資收益匯回國內,並將其兌換為當地貨幣。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2024-11-01 -
美聯儲大幅降息,為何美國按揭貸款利率“不降反升”
自美聯儲於9月18日宣布降息50個基點以來,美國按揭貸款利率“不降反升”,令許多市場參與者深感意外。 9月17日迄今,30年期抵押貸款支持證券(MBS)收益率已經飆升了84至96個基點,按揭貸款利率上漲了72至89個基點。與此同時,中長期國債收益率僅上升了53至67個基點。 地產經濟學家Tom Lawler認為,主要有兩個原因導致了MBS和按揭貸款利率的漲幅超過了國債收益率。 首先,美國國債期權的隱含波動率激增。在美聯儲利率決議後,一系列超出預期的強勁經濟數據和略高的通脹數據,給市場參與者“打了個措手不及”。比如,追蹤1個月期美國國債期權市場隱含波動率的BofAML MOVE指數,從9月17日的101.58上升到10月28日的130.92,創下了自2023年10月30日以來的最高水平。 分析指出,隱含波動率加大意味著市場對未來利率變化的不確定性在加大。而當利率波動性上升時,借款人更有可能選擇提前還款(也可能是想在利率下降時以更低的利率再貸款)。而這種風險導致投資者在為貸款定價時,需要提高風險溢價,以此來補償因為借款人提前還款而造成的損失。 其次,這裏涉及到抵押貸款支持證券(MBS)的期權調整利差(OAS,option-adjusted spreads)。OAS是指MBS收益率與無風險國債收益率之間的差額,經過調整以考慮提前還款等行為的影響,反映了投資者為了補償MBS的風險而要求的額外收益。 在美聯儲大幅降息之前,OAS處於一個較低的水平,這個水平通常被認為是在沒有美聯儲幹預時的正常範圍。然而在美聯儲降息後,由於市場出現了對利率波動的更高預期,投資者面臨的借款人提前還款風險增加,這就導致OAS上升,投資者需要更高的收益率彌補潛在損失。 值得註意的是,Lawler表示30年期按揭貸款利率或將被重新評估。這是考慮到正常的收益率曲線以及從10年期國債收益率到30年期按揭貸款利率的正常利差,以及他評估美國的中性實際利率最佳預期應為在1.75%到2%之間,他還補充說: “當然,需要將通脹/通脹預期加到這個範圍內。當美聯儲實現其2%的通脹目標時,那麽中性利率將是3.75%到4%。” Lawler還認為,在沒有經濟衰退或危機的情況下,6%至7%的30年期按揭貸款利率可能成為新常態。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2024-10-31 -
經濟學家:美聯儲尚未馴服通脹
本文由馬裏蘭大學的名譽商業教授彼得·莫裏奇(PeterMorici)撰寫。 美聯儲應當對通脹保持謹慎。9月份,美國消費者價格指數(CPI)的同比增速降至2.4%,但剔除了食品和能源的核心通脹仍高達3.3%。諸如醫療保健、汽車和房主保險等必需品的價格繼續迅速上漲。油價的下跌放緩了整體通脹,但這很容易逆轉。 9月份,美國非能源商品僅使CPI減少了0.2%,而占CPI 61.3%比重的非能源服務則上升了4.7%——其中住房成本上升了4.9%,其他非能源服務上升了4.3%。 有四點值得提及: 第一,價格的上漲對消費者心理有持久的影響。紐約聯儲、世界大型企業聯合會和密歇根大學對未來一年通脹預期的調查顯示,美國一年通脹率平均預期高於3%,與核心通脹一致高於美聯儲2%的目標。 預期會影響工會和工人個人在工資談判和商業規劃中的立場。例如,波音公司的工人的要求該公司提高工資。 第二,聯邦決策者應承認錯誤,否則可能會重復錯誤,並且無法因其成功而獲得贊譽。例如,特朗普和拜登政府共計花費了4.5萬億美元用於新冠疫情期間的救助,美聯儲也購買了類似金額的債券和其他證券,大幅擴張了美國的貨幣供應量。 這些措施推高了消費需求,並在2022年6月將整體通脹推至9.1%。疫情期間的救濟措施過於慷慨,而當封鎖解除時,工人重返工作崗位的速度緩慢,延長了工資和價格的上行壓力。 拜登政府不但沒有承認超支,反而通過《芯片與科學法案》和《通脹削減法案》進一步推高了聯邦赤字。今年,聯邦預算缺口占GDP的7%,而在新冠之前這一比例為4.6%。 隨著企業加大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投資,額外的私人投資和聯邦債務將在金融市場中爭奪新的儲蓄。要麽美聯儲允許利率遠高於疫情前水平,要麽我們將面臨更多的通脹。 美國副總統兼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哈裏斯將部分通脹歸咎於房東使用算法來設定租金以及超市連鎖店的價格操縱行為。然而,許多經濟學家發現超市的利潤率並沒有上升,並且與近期食品價格上漲無關。紐約聯儲發現,雜貨價格主要是由工資上漲和波動的商品價格驅動的。 支持禁止算法定價和指責企業的做法可能在進步派選民中得分較高,但限制了哈裏斯在溫和派和搖擺選民中的吸引力。算法定價很常見——想想航空公司和美國鐵路公司。禁止這一做法可能會導致在需求高峰期間對配給短缺的票價調整效率降低,而在座位充足時折扣減少,從而限制了低收入旅客的機會。 如今,美國GDP已回到疫情前的預測趨勢,並且經濟繼續強勁地增加就業。在政治搖擺州,失業率普遍低於疫情前水平。然而,拜登政府在處理經濟方面的表現不佳,哈裏斯在搖擺州與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的競爭中也遇到了困難。 第三,經濟學不可避免地屈服於政治議程。一種行業已經興起,旨在詆毀“新自由主義經濟學”,並賦予新的貨幣理論可信度,即認為通過印鈔票資助的大規模赤字可以支持慷慨的社會項目。 布魯金斯學會的研究試圖將美國較高的通脹歸咎於供應鏈短缺,“尤其是公司利潤率的上升”——而不是過度的疫情救濟政策。 當供給受限時,利潤率會上升。但現在許多生產非必需品的公司——例如宜家和耐克——正面臨降價的壓力。 為了避免高利率和通脹之間的長期權衡,聯邦政府必須要麽削減占其支出60%以上的福利項目,要麽征收與歐洲類似的稅收。 第四,適度通脹下的經濟增長對股市是有利的。全球金融危機之前的25年是一個CPI通脹上升的時期,平均CPI為3.1%。在此期間,標普500指數平均每年上漲13.7%。 在過去兩年中,通脹平均為3.1%,而股價則以每年超過20%的速度增長。股票收益可能會在未來放緩,但經濟增長和利潤對於保持股價上漲至關重要。
2024-10-30 -
港交所下月推虛擬資產指數
港交所(00388)昨日宣布,將於11月15日推出香港交易所虛擬資產指數系列,為比特幣和以太幣等虛擬資產,提供透明和可靠基準的統一參考價格,解決該類資產在全球交易所之間價格差異,支持香港發展成為亞洲領先的虛擬資產中心。 陳翊庭:提供透明可靠基準 港交所行政總裁陳翊庭表示,有關虛擬資產指數系列,將以滿足區域內對這一快速興起的資產類別的需求。通過提供透明可靠的實時基準,希望能夠幫助投資者做出明智的投資決策,從而支持虛擬資產生態圈的健康發展,鞏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參考指數將會以比特幣或以太幣的24小時交易量加權的基準現貨價格為基礎,並依據多家主要虛擬資產交易所的匯總市場價格計算,即時以美元計價。參考匯率為金融產品結算而設計,於香港時間每日下午4時計算。另該指數系列將會是香港開發的第一個符合歐盟基準法規(BMR)的虛擬資產指數系列,由位於英國注冊的基準管理機構與虛擬資產資料及指數提供商CCData共同管理和計算。 據了解,目前美國、日本、韓國及新加坡都推出有與虛擬資產相關的指數,如在美國有Bloomberg Galaxy Crypto Index (BGCI)、CryptoCompare Indices、標普加密貨幣指數系列等,分別追蹤多種加密貨幣的表現,包括比特幣和以太坊。
2024-10-29 -
大摩:美國大選後的政策變化順序對市場至關重要
距離美國大選僅剩一周左右時間,市場已經大幅定價特朗普勝選,焦點轉向選舉後可能的政策變化順序,大摩認為這對市場非常重要。 近日,摩根士丹利分析師Vishwanath Tirupattur在報告中表示,在特朗普獲勝的情境下,可能出現的政策變化可以歸類為三種,分別是財政政策、移民控制和關稅,其中關稅可能最先推出,然後是移民政策,財政政策由於立法耗時,可能最後才會實施。 大摩預計,若美國實施所有目前正在討論的關稅,可能對實際GDP增長造成1.4%的拖累,推升通脹上升0.9%。 若特朗普勝選:關稅先行,財政政策最後 最新的民調顯示,美國總統競選在關鍵搖擺州非常接近,但預測市場和資本市場都傾向於共和黨獲勝。大摩追蹤的共和黨和民主黨一籃子概念股票顯示,共和黨相關股票大幅跑贏。 大摩分析指出,重大的財政政策變化需要控制國會兩院,即使在共和黨大獲全勝的情況下,立法也將耗時,因此可能在三個類別中最後實施。由於移民政策缺乏實施細節,因此時機也不明確。 另一方面,鑒於美國總統在貿易政策上有廣泛的自由裁量權,以及特朗普在競選信息中表達的意圖,以及他第一任期的先例,大摩認為關稅變化可能會首先發生。 經濟影響方面,大摩分析團隊預計,廣泛的關稅將通過消費、投資支出、工資和勞動收入下降對增長構成下行風險,並對通脹構成上行風險。 大摩預測,若美國實施所有目前正在討論的關稅,可能對美國實際GDP增長造成1.4%的拖累,推升通脹上升0.9%。 也就是說,在特朗普勝選情境下,對經濟的影響是負面的,但美股近來卻依然上漲。對此大摩解釋稱,市場可能在預期所有提議的關稅將在一個較長的時期內分階段實施,有些可能推出較晚。此外,市場可能更加重視監管放松預期驅動的“動物精神”的復蘇。 債市方面,“共和黨大獲全勝”的結果是對美國國債最利空的。回到2016年的選舉,當時2年期國債收益率在共和黨大獲全勝後的一個月內上升了50個基點,10年期國債收益率擴大了80個基點。 不過,大摩宏觀策略主管Matt Hornbach指出,美聯儲的貨幣政策與2016年大選前有顯著差異,這表明任何收益率的上升都將更加有限。與當前市場預期的在未來12個月內約135個基點的降息不同,市場當時定價的是約30個基點的加息。 最後,大摩也提醒市場,選舉是一個已知的未知數。基於民調,這場比賽仍然非常接近,多種總統和國會結果的組合都有可能出現。鑒於市場最近的走勢和它們所定價的預期,如果哈裏斯獲勝,市場將不得不糾偏: 所以,系好安全帶,抓緊了。我們可能會經歷一段瘋狂的旅程。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2024-10-28 -
文遠知行擬赴美IPO 籌資逾9億
內地自動駕駛科技公司文遠知行(WeRide),重啟在美國的上市計劃。據悉,文遠知行已申請在美國納斯達克進行首次公開招股(IPO),股份代號為「WRD」,擬集資最多約1.2億美元(約9.3億港元),並通過私人配售集資3.205億美元(約25億港元)。 根據文遠知行在10月21日提交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文檔顯示,文遠知行將發售645萬股美國存託股份(ADS),每股股價介乎15.5美元(約120港元)至18.50美元(約143港元)。 小馬智行申請美上市 今年8月,有消息指出,文遠知行已推遲赴美IPO上市計劃。文遠知行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更新交易文件的時間目前比預期要長,公司正在努力完成推進交易所需的文件。」 是次招股是繼今年5月電動汽車製造商極氪(Zeekr)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後,第二家尋求在美國上市的重要內地企業,也將是2021年滴滴在美國上市後,內地企業在美國規模最大的IPO交易之一。 此外,另一家內地自動駕駛頭部企業小馬智行(Pony.AI)近日正式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IPO招股書,亦計劃登陸納斯達克。
2024-10-25 -
“醫藥一哥”恒瑞赴港二次上市?“A+H”熱潮確已襲來
日前,市場消息傳聞恒瑞醫藥(600276.SH)或於2025年赴港上市,預計融資額為20億美元。 對此,恒瑞醫藥回應信風(ID:TradeWind01)稱“不予置評”。 赴港上市融資對於近年來一直在加碼創新藥的恒瑞醫藥來說,有利於及時補充彈藥。 2024年上半年,恒瑞醫藥的創新藥收入已經達到66.12億元,占收入的比重達到48.61%。 加碼創新藥的B面是不斷增長的研發費用。2024年上半年已經達到30.38億元,同比增長了30.33%。 與此同時,恒瑞醫藥還在持續尋求海外合作以推動創新藥的出海,如此背景下赴港上市不僅可以增強資金實力,同時還能提升國際的知名度。 這不是今年首家被傳出赴港上市消息的A股醫藥企業。 5月13日,路透社旗下的IFR報道稱百利天恒(688506.SH)將赴港上市。 當晚,百利天恒便承認正在籌劃上市事項,如今其已處於港交所IPO審核階段。 隨著國內醫藥企業出海步伐的加快,赴港融資或許正在成為更為高效的選項。 10月18日,香港證監會和港交所聯合宣布推出上市新政,百億市值的A股公司赴港上市審核有望得到提速——A股公司若是符合預計市值至少達100億港元、遞表前2個月財務數據符合A股要求的兩大條件,則證監會和港交所將在不多於30個營業日內完成監管評估。 “不排除目前有科創板第五套標準上市公司正在考慮港交所上市的可能性。”北京一位投行人士向信風(ID:TradeWind01)表示。 但港交所能否吸引更多A股公司赴港上市,仍然取決於市場的情況。 “不僅是A股公司,現在很大的一部分觀望群體還是之前從IPO撤下來的企業,在猶豫要不要去港交所,但是又擔心陷入融不到錢、上市後還破發的窘境,所以大家還在看時機。”上海一位投行人士向信風(ID:TradeWind01)表示。 今年9月美聯儲超預期降息後,不少市場機構人士預計港交所的融資市場有望回暖。 從新股上市的情況來看,確實如此。Wind數據顯示,今年9月和10月(截至10月24日)的港交所IPO融資額合計已經達到479.25億港元,已然是去年同期的4.43倍。 這當中最大的貢獻者正是來自美的集團(000333.SZ,0300.HK)。 今年9月17日,美的集團登陸港交所,募資額達到310.14億港元,有望成為年內港交所融資額最高的IPO項目。 接下來,是否還會有更多的百億市值A股公司奔往港交所,市場正在拭目以待。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2024-10-24 -
攤牌了!Arm威脅撤銷高通許可,可能波及整個AI電腦和手機業
芯片供應鏈兩大巨頭長達數年的技術授權訴訟迎來新進展。 據媒體周三報道,Arm已向高通發出“最後通牒”,表示要在60天內取消後者的設計架構授權。 作為移動互聯網時代霸主,Arm幾乎壟斷著半導體行業的芯片設計IP供應,而高通一直是Arm的核心客戶。 但2022年8月,在高通於前一年收購芯片初創公司Nuvia後,Arm公司以違反合同和商標侵權、授權費率、Nuvia的IP歸屬等理由將其盟友高通送上法庭。 原因在於,收購了同為Arm授權商的Nuvia後,高通宣布計劃將Nuvia的CPU設計版本(Oryon)引入其驍龍X處理器中。但Arm認為,從Nuvia正式成為高通一部分的那一刻起,前者的Arm許可證就到期了,高通此舉違反了許可協議。 Arm手撕高通,代價是整個AI PC行業? 兩年多來,上述訴訟並取得實質性進展。Arm稱,分歧的焦點在於高通公司收購Nuvia後未能重新談判擬定合同條款;高通則辯稱,現有協議已經涵蓋了其收購Nuvia的活動。 Arm還指出,微軟Copilot+筆記本電腦的處理器架構是Nuvia芯片的直接技術後代,並表示已經取消了對這些芯片的許可。 值得註意的是,驍龍X是目前唯一被批準用於微軟AI PC生態系統的芯片。並且,高通公司還公開表示,將使用其源自Nuvia的技術來制造智能手機、汽車、增強現實設備和其他硬件中的芯片。 有分析稱,如果Arm最終勝訴,可能會迫使高通以及搭載了驍龍X處理器的大約20個供應商停止新款AI PC的發貨,損失高達數十億美元。 芯片金融分析公司Fabricated Knowledge的創始人Doug O'Laughlin分析表示: “這絕對是一個真正的風險。” “(新款筆記本電腦)越成功,Arm最終可以獲得的費用就越多。” 同時,也有媒體人士分析認為,這種情況不會發生。 “各大制造商已經在Windows on Arm和Copilot+生態系統投入了如此大規模的資金,如果Arm在法律戰中取得成功,可能會引發微軟等公司針對它的一系列新訴訟。” “而且這也會讓任何想要在PC行業使用Arm架構的公司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望而卻步。” 該人士推測,這場訴訟最有可能的結果是Arm和高通達成庭外和解,後者向前者支付一筆可觀的賠償,或者前者獲得驍龍X系列產品的利潤分成。 12月,Arm和高通雙方將在特拉華州聯邦法院接受最終審判。 值得註意的是,Arm向高通提供芯片的獨家協議很可能將在今年到期,這可能給了高通的競爭對手大量進入市場的機會,從高通手中奪走市場份額。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2024-10-23 -
政界:營商環境優越 滙豐看好香港發展
圖:跨國企業用實際行動表示看好香港長遠發展,有力地反駁西方社會對香港的無理抹黑。 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主任、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18日在北京會見滙豐集團主席杜嘉祺一行。夏寶龍對滙豐集團始終看好中國和香港的發展,着眼長遠、面向未來,積極參與內地和香港經濟建設表示讚賞。他強調,全面準確堅定不移貫徹「一國兩制」方針,是中國長期堅持的基本國策,從來沒有改變也不會改變。中央將一如既往全力支持香港保持獨特地位和優勢,維護自由開放規範的營商環境,為各個國家各個地區的企業在香港發展創造更好條件。希望滙豐集團繼續發揮優勢,積極參與中國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對外開放,為香港繁榮發展多作貢獻。 本港金融界、政界人士指出,國家積極推動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對外開放,全力支持香港充分發揮獨特優勢,眾多外資看好中國經濟發展前景,國際著名品牌紛紛進駐香港。事實上,多項權威國際性指標顯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世界競爭力、人才競爭力等都十分優秀。像滙豐銀行這樣的跨國銀行集團長期扎根香港經營,用實際行動表示看好香港長遠發展,都起到很好的示範作用,並有力地反駁了西方社會對香港的無理抹黑。 香港擁有一流營商環境 立法會議員、民建聯主席陳克勤認為,夏寶龍會見滙豐一行,既是肯定滙豐繼續投資香港、發展內地業務,也是再次向外資明確發出信號,證明中央堅定不移確保「一國兩制」在香港行穩致遠,中央對於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國際貿易中心地位的支持不會改變。事實是,香港國際金融中心排名位列全球三甲,擁有一流的營商環境,一直歡迎外國資金的投資,也歡迎這些資金通過香港到內地發掘更廣闊的市場。他相信,外國投資者都是聰明人,都能理解到中央對香港的肯定和支持,能看到香港光明的投資前景。 立法會議員、工聯會理事長黃國指出,滙豐作為在香港長期扎根的國際性銀行,具有代表性,夏寶龍主任此次會見是對滙豐看好香港、中國發展的肯定。中央一直支持香港發揮「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三中全會釋放了歡迎外資的信號,香港可以發揮自身獨特優勢和「超級聯繫人」的作用,既助力國家高質量發展,也發展經濟、改善民生。 歡迎外資金融機構來港 港區全國政協委員、香港金融發展協會主席魏明德指出,近年愈來愈多的外資金融機構進入中國市場,內地的銀行也向國際化發展。中國樂於同全球共同分享經濟發展的紅利,對外資金融機構持開放和歡迎態度。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開放性和國際性,繼續發揮「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有優勢,積極融入國家高水準對外改革開放的大局。他舉例說,香港可以積極擁抱綠色金融,促進本地金融業的創新發展,同時為國際投資者提供更多元化的投資選擇。並且,香港與國家的綠色發展戰略和目標一致,與國際社會的綠色發展趨勢和需求亦非常契合。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立法會金融界議員陳振英表示,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像滙豐銀行的跨國銀行集團長期在香港扎根經營,並不斷加大在內地的投入,從而服務其全球客戶,起到很好的示範作用,增強其他跨國銀行在港發展業務的信心。 立法會議員梁熙認為,正如夏寶龍主任所說,在中央的全力支持下,在港企業可以獲得最佳的營商環境,可以發掘更龐大的市場,有利於他們自身的發展。滙豐銀行作為外資的重要龍頭,北京之行反映了他們對中國市場以及香港全面準確、堅定不移貫徹「一國兩制」方針的信心,以實際行動有力地反駁了西方社會對國家和香港的抹黑。
2024-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