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们的需要 我们的专注
Your Needs Our Focus
财经快讯
-
外資正在流入港股,以IPO基石投資者的形式
2025 年以來港股市場關註度提升,投資者尤其關註外資是否流入港股。我們認為外資正在流入港股市場,主要體現在港股 IPO 基石投資者和 A-H 溢價收斂、部分個股出現港股溢價等方面。 港股 IPO 市場火熱,外資正在從港股 IPO 的基石投資者途徑大量流入中國資產。基石投資者(Keystone investor)是指在企業首次公開募股(IPO)或上市前融資階段,以約定價格提前認購一定數量股份的機構投資者(如主權基金、養老金、大型資產管理公司等),基石投資者的股份須設禁售期,港股市場一般為上市日起至少六個月。在禁售期內,基石投資者不得直接或間接出售其所持股份。2025 年以來,純港股上市和 A 股市場赴港 IPO火熱,上半年 IPO 募資額超 1000 億港元,2022-2024 年全年募資額分別為 1046 億港元,463 億港元和 875 億港元,當前已遠超過去三年水平。 外資基石投資者的投資金額和投資占比連續上升。截至 2025 年 6 月 30 日,2025 年在中國香港市場 IPO 上市的公司中,基石投資者占 45.2%,2023、2024 年該數字分別為33.2%和 31.0%。其中,2023 年、2024 年、2025 年上半年,外資基石投資者占全部基石投資者占比分別約為 41.6%、40.4%、59.3%,合計投資金額分別約為 64 億港元、110億港元、286 億港元,也呈現出大幅上升態勢。與此同時,港資基石投資者占非外資比例也在上升,2023、2024 年和 2025 年上半年這一比例分別為 33.2%、51.0%和 65.5%。 從資金來源結構來看,當前港股基石投資者中的外資主要來自英國、美國和新加坡的國際資產管理機構,也包括中東主權基金和東南亞家族辦公室等。 行業維度,近期南向資金和外資對港股通持倉比例明顯上行的行業有:銀行、醫藥生物、電子、非銀金融、有色金屬、房地產、計算機、輕工制造;持倉比例明顯下行的行業有:商貿零售、社會服務、汽車、食品飲料。 A-H 溢價收斂,港股出現估值溢價,外資對中國核心資產仍有大量配置需求。截止 2025年 6 月 30 日,滬深港 A-H 溢價回落至 130%以內,與 2021 年初水平相當。另有 5 只A-H 兩地上市的股票出現港股估值溢價(要求 PEttm 均為正值),即港股 PE 估值高於A 股 PE 估值,分別為寧德時代、招商銀行、藥明康德、赤峰黃金和民生銀行。 我們持續看好港股以及 A 股市場的投資機會,在未來全球金融秩序重構的過程中,中國香港將扮演重要角色,港股優質資產繁榮度預計不斷提升,成為本土在岸資金+全球新秩序下的核心資本市場。
2025-07-09 -
本周美聯儲紀要,為降息預期再添一把火?
當市場屏息等待美聯儲降息信號之際,一份關鍵文件——美聯儲紀要會議紀要正悄然改寫預期。 據追風交易臺消息,花旗7月7日研報顯示,即將公布的美聯儲6月17-18日會議紀要將釋放比預期更為鴿派的信號,降息“觀望期”可能在夏末結束。 盡管鮑威爾在6月利率決議後的新聞發布會上保持中性立場,但隨後多位美聯儲官員釋放鴿派信號,市場對即將公布的會議紀要抱有更多降息預期。近日立場偏鷹派的美聯儲理事鮑曼(Michelle Bowman)已轉向支持7月降息的可能性,理事沃勒(Christopher Waller)也表示可能支持7月降息。 與此同時,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6月,美聯儲最愛的通脹指標——美國核心PCE物價指數同比漲幅已連續三個月低於2%的目標閾值,這一關鍵指標的持續回落成為美聯儲內部鴿派力量的重要論據。 花旗研報顯示,盡管美國上周較為強勁的就業數據封堵了7月降息可能,但美聯儲官員對通脹降溫的共識正推動9月啟動降息進程。該行仍認為美聯儲將從9月開始降息,並在明年3月前累計降息125個基點,同時預計美聯儲的“觀望期”可能在夏末結束。 鮑威爾似乎一直更傾向於9月降息,暗示利率路徑將取決於6月、7月和8月發布的數據。我們預計會議紀要將包含“觀望”期可能在夏末結束的觀點——這並非重大意外,但仍略顯鴿派。 華爾街見聞日歷顯示,北京時間本周四淩晨美聯儲貨幣政策會議紀要將公布。 5月謹慎的態度要改改了 花旗研報顯示,美聯儲5月FOMC會議紀要曾指出: 在考慮貨幣政策前景時,與會者一致認為,鑒於經濟增長和勞動力市場依然穩固,且當前貨幣政策適度限制性,委員會處於有利位置,可以等待通脹和經濟活動前景的進一步明朗。與會者一致認為,經濟前景的不確定性進一步增加,因此在美國政府一系列政策變化的凈經濟影響變得更加清晰之前采取謹慎態度是合適的。 現在花旗認為,經濟前景不確定性降低,5月會議紀要的措辭將需要調整。該段落可能會被修改為: 前景的不確定性已經降低,委員會預計將在夏季期間收集更多關於政策效果的數據。這將強化委員會核心成員可能支持9月降息的觀點。 而同樣略顯鴿派的一點是,至少“一些”美聯儲官員支持鮑威爾主席的觀點,即如果不是擔心即將到來的關稅相關通脹,美聯儲本應更早開始將政策利率向中性水平放松。換句話來說就是,美聯儲本可以更早地降息。 鷹派聲音仍存但非主流 盡管整體基調趨向鴿派,會議紀要也將反映部分官員的鷹派觀點。美國克利夫蘭聯儲主席Hammack等官員建議政策利率可能在當前水平維持較長時間。 日前,Hammack表示,目前的利率僅略具限制性,可能會在一段時間內維持穩定。美聯儲距離實現其通脹目標“還有一段距離”,而官方數據可能未能反映當前的最新變化,包括近期油價上漲。 不過,花旗分析師預計,會議紀要將明確顯示這並非委員會的基本情形,“大多數”美聯儲官員預期在年底前降低政策利率。這一表述將進一步確認市場對下半年降息的預期。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2025-07-08 -
美元仍無可替代?高盛:資產分散壓力或引發價格風暴
盡管美元指數今年跌超10%,但高盛分析師警告,在瑞士法郎、貴金屬和比特幣等少數替代資產供應有限的情況下,機構分散美元敞口的操作可能引發劇烈市場波動,並驅動名義資產價格重估。 在高盛看來,盡管全球投資者對美元資產多元化的需求上升,但現實中可供選擇的替代資產有限。瑞士法郎、貴金屬和比特幣等資產的市場容量遠不及美元,若大規模流入,價格將出現“非線性”劇烈波動。 對於全球投資者,瑞士案例的啟示在於:即便是優質替代貨幣,其市場承載能力也面臨極限。高盛觀察到,當前歐元區財政改革進程暫時停滯,待7月9日關稅決議逐漸落地後,市場重心或重回產業基本面機會。 高盛認為,若全球投資者大規模分散美元資產,不僅影響外匯市場,也可能帶動全球股市等名義資產的重新定價。 高盛預計,美聯儲將在未來6個月內降息三次,2026年上半年再降息兩次。盡管美元上半年表現疲軟,但與其他央行相比,美聯儲的政策調整節奏仍具不確定性。隨著利差逐步收窄,美元匯率可能面臨進一步調整,但在缺乏有力替代資產的情況下,美元資產仍具吸引力。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2025-07-07 -
滴灌通的底層邏輯拆解:一個紅籌+類ABS「縫合怪」
滴灌投資的IPO,讓充滿爭議的滴灌通模式進入了新的紀元。 從2021年發起成立開始投資並形成現金流權益,到2023年於澳門開立金融資產交易所為旗下資產提供掛牌和證券化,再到如今滴灌投資IPO主動募資投向實體,由港交所前總裁李小加所牽頭的這場金融冒險,還在一次次叠代。 目前滴灌通的焦點之一,在於其所投向的“企業現金權”究竟從屬於何種金融形態及適用的監管框架,至今遲遲未有定論。 滴灌通模式下,其以自有或所撬動的外部資金投資於連鎖業態為主的小微實體門店,並根據約定的分成比例與期限享有被投資門店收入或現金流的現金流收益權,也稱“現金權”。 如果說,將非標準化的現金流收益權打包至澳門交易所,再以證券化方式完成公開掛牌轉讓,是對合約控制下現金權資產的一次“非標轉標”。 那麽這次行將IPO的滴灌投資順序則截然相反,即先構建標準化載體(滴管投資),再以募集資金投向現金流收益權的一次“標投非標”。 協議控制+ABS 盡管所從屬的金融形態未定,但滴灌通的底層資產收益來源至少是非常清晰的——那就是被投資企業的即期現金流。 相比於傳統的股票或固收資產,滴灌通的實質更接近於錨定預期現金流的資產證券化(ABS)投資。 不同之處是,常規ABS往往伴隨著基礎資產的真實出表,並構建基於信托關系的特殊目的載體(SPV),以此實現作為融資方的原始權益人與作為投資標的的基礎資產之間的風險隔離。 如此框架下,原始權益人縱使發生風險暴露,甚至走向破產清算,ABS持有人的權益仍然能夠得到隔離保護。 但滴灌通的“現金權”具有一定特殊性,其難以實現物理或登記變更意義上的法定確權隔離,僅能通過協議或合約方式明確投融資雙方權責。 雖然在後續將“現金權”打包至旗下的澳門金融資產交易所時,哪怕滴灌通建立了SPV等機制,但被投資企業的現金流仍然難以獨立於實體門店存續。 除了難以實現“收益權出表”,滴灌通還與傳統ABS存在許多不同。 一方面,ABS的現金流具有線性和可預測性,承銷機構須面向公開市場披露往期收益明細、預測未來現金流以及提示風險;但滴灌通/滴灌投資所投資的門店類企業的流水往往存在更多變量,而現金流波動也會更大。 另一方面,ABS的底層現金流具有排他、長期、穩健等特征,往往體現出更長的久期安排;但滴灌通的投資會與被投資方共享收益,並提前約定分成比例與期限,而為了回避門店的長期經營風險,往往久期偏短,傾向於本金的更早回收。 究其實質,仍然屬於一種基於協議約定所享有的收益權投資。 這與上市實體在境外,經營實體在境內的中概股紅籌模式頗具神似性——滴灌通的收益權證券、滴灌投資的股票均發行於境外,不過其所投資的現金流則均取自於境內企業。 事實上,以收益權作為基礎資產開展ABS在境內市場早已有之。 境內的企業ABS開閘之初,不少地方融資平臺就曾以旗下基礎設施、公共事業資產的收益權作為基礎資產開展ABS。 彼時頻頻設立收益權,既和部分底層資產在出表運作上存在障礙有關,也是為了保住ABS剛剛誕生的創新成果,為了防範違約發生,不少原始權益人提供了“差額補足承諾”等剛性兌付措施,讓該類ABS雖然異化為一種類擔保債券。 滴灌通不同之處在於,其用來投資現金權的本金收益,並不會由被投資企業或門店“兜底”,一旦門店發生流水斷鏈,滴灌通需要擔負相應的內在風險。 內卷助推器與場景天花板 上述風險特征,或許決定了滴灌通的投融資場景的局限性——其須選擇收入即時結算甚至前置的商業模式,反之一旦存在賒銷,將面臨極大不確定性。 正因如此,滴灌通目前更多的投資場景更多體現在零售、餐飲、服務、文體等連鎖消費領域——這類業態的共同特征正是現金為王,消費收入當期完成現金流轉化,甚至能夠通過預付費(充卡)實現提前入賬。 矛盾之處在於,具體到行業周期,當下又處於一個連鎖品牌兇猛拓店、線下消費競爭白熱化、場景供給明顯過剩的狀態。 連鎖咖啡、茶飲、餐廳或是量販零食如雨後春筍般開立,寡頭們無不期望以萬店擴張爭取著規模效應。 這個過程中,滴灌通對於加盟商們和實體門店的註資馳援,顯然提速了這個進程。 消費業態確實具備“現金優先”特征,但滴灌通面向加盟商、連鎖門店所傾註的更多金融資源,恐怕只會進加劇相應行業的供給過剩與內卷。 線下消費目前所承受的沖擊是有目共睹的。 2024年上半年的一組統計顯示,北京市規模以上餐飲企業利潤總額僅有1.8億元,同比下降接近9成,利潤率低至0.37%。 這固然和消費側的疲軟有關,但供給側過剩帶來的激烈內卷和價格戰同樣不容忽視。 近年來的境內證券市場中,監管層一直對具有連鎖、加盟等形態的消費類企業保持著更加審慎的觀望態度。 相關行業通過門店迅速擴張既容易積聚外部性風險,也讓自身承受著短時間內供需失衡的周期之痛。 面對相對單一的適用場景,滴灌通確實在積極拓展投資類型,例如除了門店經濟代表的生意型投資,此次滴灌投資IPO還增加了兩大潛在投資方向,包括向PE/VC機構的投資份額提供流動性支持的“資產型投資”,以及為科創公司寫字樓租金、發薪等場景提供先行支付的“企業型投資”。 “資產型投資”如果致力於為S基金或投資份額交易提供流動性支持,其更接近於一種押融資業務,但面對當下“退出難”仍嚴重的一級市場來說,潛在容量恐怕稍顯不足。 “企業型投資”本質上瞄準的是科創企業日常運營所需的大額支付場景所開展的貼現授信,該類業務顯然會面臨來自正處“資產荒”的境內銀行們的激烈競爭。 綜合以上場景來看,滴灌通以及滴灌投資仍然可能面臨來自場景過於局限、行業周期風險、市場空間等壓力。 在充分審慎監管基礎上,金融創新往往對盤活存量資源、刺激經濟發展具有正向促進作用。 從滴灌通到穩定幣,如今的香港市場正在成為國內諸多無先例金融範式的“實驗沙盒”。 但滴灌通最終能否以穩健的風控與充分的信披,讓現金權投資這種金融形態獲得市場廣泛且長期的認可,其又將迎來怎樣的境內外協同的證券監管約束,有待時間去驗證。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2025-07-04 -
冠軍對沖基金:美聯儲今年絕不可能降息
去年美國對沖基金業績的冠軍,發現資本管理公司(Discovery Capital Management)認為美聯儲今年絕不可能降息,同時美股面臨短期回調的風險。 7月1日,發現資本管理公司的創始人兼投資組合經理Robert Citrone在媒體節目上發出警告,由於市場對美聯儲降息的預期與經濟現實嚴重脫節,加上貿易摩擦再起,標普500指數短期內或將面臨回調。然而,他同時預測,受國內投資和消費提振,美國經濟將在明年迎來“繁榮”,而真正的投資機遇可能正在地球的另一端——拉丁美洲湧現。 Citrone明確表示,市場普遍預期的年內兩次降息“非常危險”,他認為美聯儲今年“絕無可能”降息。他指出,核心通脹數據依然頑固,預計將從目前的2.8%攀升至年底的3.5%,這將使任何降息的理由都站不住腳。 這一判斷與市場主流觀點形成鮮明對比,也構成了他看空美股短期前景的核心邏輯。Citrone認為,這種預期的錯位,叠加與歐洲、日本等經濟體之間“艱難”的貿易談判,將給市場帶來動蕩。他將其比作一個“迷你的四月”,暗示市場將重現此前的波動。 盡管短期看法謹慎,Citrone卻對美國經濟的長期前景極為樂觀。他認為當前的經濟放緩只是政策不確定性導致的“假象”,並預計明年美國將迎來一場由制造業回流和消費刺激政策共同驅動的“繁榮”。與此同時,他指出,美元資產的吸引力正在相對下降,促使全球資本將目光投向更具性價比的海外市場。 市場降息預期過高,美聯儲進退維谷 Citrone認為,當前市場最大的風險點在於對貨幣政策的錯誤解讀。他表示: 市場正在消化超過兩次的降息,而我認為年內不會有任何降息。 他解釋稱,支撐其“零降息”判斷的關鍵在於通脹的粘性。Citrone指出,自新冠疫情以來,美國向經濟體系中註入的2.5萬億美元尚未完全收回,這導致通脹居高不下。 發現資本管理公司的數據顯示,核心通脹率到年底將達到3.5%。在此背景下,他認為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堅持現有路線是正確的,並希望特朗普能停止公開批評美聯儲的獨立性。 對於市場已經開始預期明年四五月將因人事變動而降息的看法,Citrone直言“非常危險”,並強調美聯儲需要獨立地履行其職責。 短期貿易摩擦添擾,長期看好美國“繁榮” 除了貨幣政策預期差,貿易問題是Citrone擔心的另一個短期擾動因素。 Citrone將當前的關稅問題形容為“棘手”和“混亂”,盡管他支持通過強硬立場爭取公平貿易,但也承認過程不會“一帆風順”。他預計這些貿易談判將持續給市場帶來不確定性。 然而,從更長遠的角度看,Citrone認為這些強硬的貿易政策正在催生積極的結構性變化。 他觀察到,由於關稅影響,已有公司開始將生產線遷回美國或擴大在美產能。他援引與工業園管理者的交流稱,他們的場地已完全租罄。 此外,他預計一項重要的“大漂亮”稅收法案將極大地刺激低收入群體的消費。該法案將為退休人員提供稅收返還,並對小費和加班收入免稅。 Citrone補充道,這些退稅將於明年三四月到賬,一旦民眾意識到這點,消費支出就將啟動。投資和消費的雙重驅動,讓他相信“明年這個國家將迎來一場繁榮”。 美元資產吸引力下降,拉美成新價值窪地 在Citrone看來,全球資本的流向正在發生微妙變化。 他認為,美元今年迄今11%的跌幅,並非源於市場對降息的預期,而是因為海外投資者持有過多美元資產後開始進行對沖,同時美國投資者也開始將目光投向海外。 他用一個生動的例子來說明價值的錯位:英偉達股價一日的市值波動,相當於整個墨西哥股市市值的兩倍。他強調: 美國以外有如此多的機會,我認為投資者會去抓住它們。 Citrone尤其看好拉丁美洲。相較於美國資產,拉美市場的估值顯得極為低廉,正成為新的價值窪地。他強調,投資新興市場國家如同投資一家公司,“管理層是關鍵”,而國家的“管理層”即其政策制定者。 阿根廷是他的最佳案例。該國經歷了從“最糟糕的左翼社會主義政策”到“經濟政策金本位”的巨大轉變。這一根本性的政策轉向,帶來了資產價格的“大規模重估”:股市上漲了4400%,債券價格翻了一番。 他預計,類似的故事可能在拉美其他國家上演。未來15個月內,秘魯、哥倫比亞、智利和巴西都將舉行重要選舉,他預計這些國家的左翼政府很可能被中右翼政府取代。 不過,他對巴西持謹慎態度,因為現任總統盧拉仍有機會獲勝,並可能在此期間推行大量“民粹主義政策”。 因此,他的策略是在巴西市場回調時再增加頭寸,而在阿根廷、秘魯等國則早已布局。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2025-07-03 -
“壓力測試”過關,華爾街大行開啟分紅和回購盛宴
美國大型銀行在通過美聯儲年度壓力測試後,紛紛宣布上調第三季度股息並啟動新的股票回購計劃。 周二,摩根大通、美國銀行、富國銀行等六大銀行相繼發布公告,宣布提高股息分配水平。其中摩根大通將季度股息從每股1.40美元上調至1.50美元,並啟動500億美元的新股票回購計劃。 美聯儲上周公布的壓力測試結果顯示,各大銀行在嚴重經濟衰退、失業率飆升和市場動蕩等極端情景下,仍能保持充足的資本水平。六大銀行的一級普通股本比率均保持在兩位數水平,遠超監管要求。 這些舉措反映出銀行業在當前經濟環境下的穩健表現,同時也將為股東帶來更豐厚的回報。美聯儲正在對壓力測試機制進行改革,計劃采用兩年平均結果的方式,以減少測試結果的波動性。 各大銀行相繼上調股息 摩根大通作為美國最大銀行,此次股息上調幅度為7.1%,這是該行今年第二次提高股息。首席執行官Jamie Dimon表示,董事會的股息上調決定代表了可持續的資本分配水平,得到了強勁財務表現的支撐。 美國銀行將股息上調8%至每股28美分,富國銀行從40分上調至45美分,摩根士丹利批準了200億美元的新股票回購計劃,並計劃將季度股息上調至每股1美元。 高盛的股息漲幅最為顯著,從3美元上調至4美元,花旗集團則從56美分上調至60美分。這些舉措均在各銀行通過壓力測試後立即宣布,顯示出管理層對銀行資本實力的信心。 壓力測試結果超出監管預期 美聯儲的壓力測試結果顯示,各銀行平均保持了11.6%的一級普通股本比率,遠高於監管機構要求的4.5%最低標準。六大銀行在測試情景下均保持了兩位數的資本比率。 測試情景包括嚴重的經濟衰退、失業率大幅上升以及金融市場劇烈波動等極端情況。銀行業在這些壓力情景下仍能維持充足的資本緩沖,證明了其抵禦風險的能力。 Dimon在聲明中表示,壓力測試結果顯示銀行業具有韌性。新的股票回購計劃為銀行提供了在適當時機向股東分配資本的能力。 美聯儲醞釀測試機制改革 美聯儲正在對壓力測試的實施方式進行全面改革。監管機構今年4月提議,未來的測試結果應采用兩年平均值,以減少結果的波動性。 高盛首席執行官David Solomon表示,美聯儲已表達了對這些測試采用更透明和公平方法的意圖,旨在維護金融系統的安全性和穩健性。 美聯儲上周五表示,如果將2025年和2024年的測試結果進行平均,銀行可能需要留出更多資本以滿足監管要求。這一規則制定項目仍在進行中,可能對未來銀行的資本規劃產生影響。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2025-07-02 -
歷史新高的美股,正在考驗投資者對歐股的信仰
標普500指數第二季度大漲10%,遠超歐洲股市漲幅,美股例外主義論調終結? 近期,華爾街從關稅動蕩中強勢反彈並創下歷史新高,顯著縮小與歐洲股市的差距。標普500指數第二季度飆升10%,遠超歐洲Stoxx 600指數不到2%的漲幅,也跑贏其他主要全球指數。 美股的出色表現令市場大跌眼鏡,此前投資者普遍預期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將引發資金持續流向其他市場,特別是歐洲市場。2025年初,歐洲在國防和基礎設施支出預期推動下股市表現亮眼。 然而,投資者重新湧入美股科技股。Putnam Investments首席投資官Shep Perkins表示:"第二季度,我們看到市場回歸了傳統劇本。" 美股反彈削弱了投資者對歐洲轉向策略持續性的信心,盡管今年整體而言歐洲股市仍略微跑贏美股。 歐洲勢頭顯現疲態 盡管2025年歐洲股市整體仍領先美股——Stoxx Europe 600指數今年上漲7%,標普500指數漲幅為5%——但歐洲近期表現不佳加劇了投資者擔憂,擔心該地區未能維持德國“不惜一切代價”國防和基礎設施支出計劃所創造的勢頭。 SLC Management董事總經理Dec Mullarkey指出: 歐洲的問題始終是盈利、盈利、盈利。你可以質疑美股估值,但這些股票有堅實資產負債表支撐。歐洲交易更具投機性,取決於德國等國是否真正落實基礎設施計劃。 對歐洲前景的樂觀情緒尚未在經濟數據中得到有意義體現。歐盟委員會上月在特朗普關稅攻勢加大後下調增長預期。據委員會上周發布的調查,歐盟和歐元區6月消費者和企業信心均有所下降。 美股獲多重因素支撐 與此同時,美國就業數據好於預期,失業率保持穩定,盡管此前預測貿易戰將帶來沖擊。美股還得到散戶投資者"逢低買入"和企業創紀錄回購雙重支撐。 AI浪潮主要推動者英偉達上周創下歷史新高。第二季度漲幅顯著的股票包括Peter Thiel擔任董事長的數據情報公司Palantir,漲幅超過50%,以及加密貨幣交易所Coinbase,在投資者湧入加密貨幣股票推動下股價翻倍。 隨著大型科技股重新領漲,此前廣泛預期的股市回報擴散化趨勢陷入停滯。標普500等權重指數今年表現落後於傳統市值加權指數。 分歧仍存 部分投資者堅持對美股市場更廣泛輪換的預期。 高盛分析師上周在研報中表示: 即使考慮到美國企業更高的股本回報率,美股估值已變得過於虛高。多元化時代已經開始,我們認為還將繼續。 Pictet Asset Management首席策略師Luca Paolini認為: 從長期來看,美國經濟增長放緩以及歐洲財政推動應有助於縮小持續存在的跨大西洋股市表現差距。但今年早些時候勢頭可能轉變過快,真相可能介於兩者之間,美國不是天堂,歐洲也不是地球上最糟糕的地方。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2025-06-30 -
多數不支持7月降息!美聯儲高官在“緘默期”後首度發聲
周四,多位美聯儲官員講話,他們明確表示,需要再觀察幾個月,才能確認由關稅引發的物價上漲不會以持續性方式推高通脹,他們尚未準備在下次會議上支持降息。 近日,特朗普在其美國總統第一任期內任命的兩位美聯儲理事沃勒和鮑曼的講話引起關註。他們均表示,如果通脹保持受控,他們願意在美聯儲7月29-30日會議上就開始降息。 然而,自那以後,包括美聯儲主席鮑威爾、紐約聯儲主席威廉姆斯和舊金山聯儲主席戴利在內的約十位美聯儲政策制定者紛紛對這一觀點潑了冷水。 多位官員表示可以再等等 戴利在周四接受媒體采訪時承認,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關稅可能不會引發大規模或持續性的通脹上升。但這只是讓她對秋季降息持開放態度。戴利表示:“我一直的主要預期是,我們將在秋季開始調整利率,這一觀點並未改變。” 今年以來,價格增長速度低於預期,美聯儲偏好的通脹指標在4月同比上漲2.1%,略高於2%的目標。 周四早些時候公布的數據還顯示,持續申請失業救濟人數升至2021年11月以來最高,過去六周明顯上升,顯示更多人長期未能重新就業。與此同時,6月21日當周的首次申請失業救濟人數出現下降。 戴利表示,雖然勞動力市場有所放緩,但她尚未看到其明顯走弱的警告信號。她重申,目前的貨幣政策“處於一個良好的位置”。 周四,波士頓聯儲主席Susan Collins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在7月會議前,我們只會看到一個月的數據,我希望能看到更多信息。” 柯林斯表示,她的基本預期是在今年晚些時候開始降息。“這可能意味著一次降息,也可能不止一次,但我認為我們需要依據數據來判斷。我沒有看到降息的緊迫性。” 同日,裏士滿聯儲主席巴爾金指出,他預計關稅將對價格形成上行壓力。在不確定性依然很大的情況下,美聯儲應在調整利率前等待更多明確信號。巴爾金說:“在當前經濟強勁的背景下,我們有時間耐心觀察,等待更清晰的前景。” 同在周四,鴿派的芝加哥聯儲主席古爾斯比表示,如果通脹明確朝著2%目標回落,同時經濟前景不確定性降低,美聯儲可以恢復降息。“我對目前的數據感到樂觀,也許關稅的影響只會局限在它應有的範圍內,但我們需要確認。” 美聯儲主席鮑威爾此前周二在國會聽證會上表示,若非關稅帶來的未來物價不確定性,美聯儲本應已根據通脹下降開始降息。在此之前,沒有必要急於改變利率政策: 關稅的影響將取決於其最終水平等多種因素。目前,我們有足夠的空間來觀察經濟走向,然後再考慮是否調整政策立場。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2025-06-27 -
新主席,大寬松?市場對明年美聯儲的預期非常激進
6月26日,據追風交易臺消息,德意誌銀行在最新研報中稱,金融市場對美聯儲明年的政策預期出現顯著變化,特別是對新任美聯儲主席上任後的降息預期異常激進。 報告還稱,自上周美聯儲理事沃勒等官員發表鴿派講話以來,市場已為年底前額外定價約10個基點的降息。 德意誌銀行稱,真正引人註目的變化發生在對明年中期降息的預期上。 德意誌銀行通過回歸模型發現了一個引人註目的現象:將明年二、三、四季度的降息定價對第一季度進行回歸,通過殘差分析衡量遠期降息預期相對於第一季度的"異常"程度。 註:殘差,指實際觀察值與估計值(擬合值)之間的差。“殘差”蘊含了有關模型基本假設的重要信息。如果回歸模型正確的話, 可以將殘差看作誤差的觀測值。 值得註意的是,即便存在上述分歧,市場對2026年第二、三、四季度的降息預期仍少於第一季度,這表明市場並非預期政策出現急劇轉向,而是認為新主席治下的寬松政策將持續更長時間。 華爾街見聞此前文章指出,周一(6月23日),美聯儲理事鮑曼在談及經濟與貨幣政策時表示,若通脹壓力保持受控,將支持最早在7月降息。 德意誌銀行在報告中指出,自上周四以來,市場已為年底前的美聯儲降息額外定價約10個基點,這主要受到美聯儲理事沃勒和鮑曼的鴿派言論影響。這一變化反映了投資者對美聯儲政策立場軟化的即時反應。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2025-06-26 -
牧原詮釋港股上市規劃:進入國際市場比融資更重要
養豬龍頭牧原股份(002714.SZ)“A+H”上市計劃正在穩步推進。 遞交招股書三周後,牧原股份發行H股上市備案申請材料獲證監會接收。 6月22日,牧原股份“養豬節”當天,董秘首席法務官袁合賓,董事會秘書秦軍等高管就香港聯交所上市、國際化戰略、養殖成本等問題與華爾街見聞·信風進行交流。 秦軍表示,港股IPO不僅是融資舉措,是牧原國際化戰略的關鍵節點,更是牧原面向未來五年到十年,開展海外業務、進行國際化戰略的重要的一步。 “對於今天的牧原來說,完成港股發行,進入到國際資本市場,比去融資多少錢要重要得多。”秦軍說。 技術出海 牧原股份的全球化業務以東南亞為起點,裝備、技術輸出為主要路徑。 當前牧原股份已在越南成立子公司,2024年與當地養豬企業BAF達成戰略合作,提供養豬技術服務方案、硬件支持、人員培訓等。 以越南為代表的東南亞國家當前正經歷大規模非瘟疫情。 “越南去年下半年到現在豬價非常高,相當於國內非瘟最嚴重的那幾年。”秦軍表示:“而東南亞的人口密度、人口結構以及較高經濟增速,對養豬行業而言都是很好的外部環境。” 牧原判斷,東南亞市場對於裝備、研發的投入,以及在防控非瘟的能力上有很多發展空間。 牧原希望多年積累的技術能力、管理水平及智能裝備積累能夠在出海過程中發揮作用。 “這兩年,我們在國內一直在與行業共享技術與智能裝備,比如我們整個除臭滅菌工藝加設備的輸出,給國內很多養豬場、養雞場提供設備安裝。在國內和國外市場的共享技術、共享裝備邏輯其實是一致的。”秦軍說。 不過智能化裝備收入在當前版圖中權重不高,尚未披露具體情況。 如何提質增效 國內業務的經營重心則聚焦於提質增效、利潤增長。 2025年,牧原股份全年養殖平均成本目標為12元/kg, 年初至今成本確實逐月下降,5月份已降至12.2元/kg左右,成本在11.5元/kg以下的場線占比已達到11.5%。 但較比國際先進水平仍有差距,主要原因在於健康環境的先天稟賦。 “國外的PSY(Pigs Weaned per Sow per Year,母豬在一年期間提供的斷奶小豬的頭數)達到34,但是國內平均水平是21-22,牧原當前的水平在28左右。”牧原股份表示。 牧原未來將圍繞健康管理、種豬育種、營養配方、智能化應用等方面持續降本增效。在秦軍看來,“10元時代”或已不遠。 牧原還希望通過對養殖與屠宰業務的聯動管理,提升產品品質,實現一頭豬價值的最大化,追求價值增益空間。 持續優化財務結構同樣是目標之一。 2025年一季度末,牧原股份資本負債率達59.2%,較比去年底小幅提升。 牧原對此表示,一季度是行業的支付高峰,維持全年負債降100億元目標不變。 針對短債占比較高的問題,秦軍回應稱,“生豬養殖企業的資產主要為生豬和豬舍。生豬作為活體資產難以確權,豬舍主要建於租賃集體土地,金融機構普遍將其視為非有效抵押物,導致短期借款占比居高。” 2024年,牧原股份首次出現年度資本開支小於資產折舊。 公司表示,未來資本開支會呈現逐步下降的趨勢,長期負債率目標將降到40%多的水平。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2025-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