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们的需要 我们的专注

Your Needs Our Focus

财经快讯

Financial Bulletin
關於降息,美聯儲內部分歧越來越大

美聯儲內部正在形成兩個截然不同的陣營:鴿派主張“忽視”關稅對通脹的短期沖擊為降息開路,鷹派則堅持認為通脹風險可能比預期更加持久,這種內部撕裂可能讓市場對今年降息預期再次面臨重新定價。這場政策分歧的核心在於如何評估特朗普關稅政策對通脹的持續性影響。 鴿派陣營:關稅沖擊只是“一時風雨” 報道稱,美聯儲當紅理事沃勒已明確站隊鴿派陣營。周日晚間,沃勒在首爾發表講話時強調:關稅引發的通脹不會持續。 鑒於我相信任何關稅引發的通脹都不會持續,且通脹預期保持錨定,我支持在制定政策利率時忽略關稅對近期通脹的任何影響。 沃勒仍堅持認為關稅對通脹的影響將是暫時的,主要體現在2025年下半年。他指出,與疫情期間不同,目前並無勞動力短缺問題,關稅尚未造成供應鏈大規模中斷,也沒有疫情時期那樣的大規模政府刺激措施。 這一立場與白宮觀點高度一致——任何價格上漲都將是暫時性的。沃勒認為,如果通脹繼續朝著美聯儲2%的目標邁進,就業市場保持穩健,有效關稅稅率穩定在其預期的15%左右,他將支持今年晚些時候進行降息。 芝加哥聯儲主席Austan Goolsbee也表達了相似觀點,關稅擾動如同“空中塵埃”,但降息路徑基本面未變。 我仍然認為,在這之下我們基本上還是在那條降息的路徑上。 鷹派反擊:通脹風險不容小覷 然而,美聯儲內部的鷹派力量正在集結反擊。明尼阿波利斯聯儲主席Neel Kashkari和達拉斯聯儲主席Lorie Logan都明確表態支持維持利率不變。 Kashkari上周表示,他認為貿易談判可能需要數月甚至數年時間解決,關稅上調可能會因貿易夥伴相互回應而出現針鋒相對的局面。因此,他希望保持利率穩定,直到關稅路徑及其對價格的影響更加明確。 Logan則發出了更為強硬的信號,暗示抵制特朗普降息呼籲。她表示,利率目前處於“良好位置”,可能需要“相當長時間才能知道風險平衡是否正在朝某個方向轉變”。 Logan警告:過度降息將引發通脹螺旋。 短期內,美聯儲總是可以通過降息來刺激就業。人們可能會暫時享受這種做法,但隨著時間推移,過度降息將引發通脹螺旋。 爭議核心:關稅持久性懸而未決 報道指出,美聯儲政策前景或在於關稅規模與持續性。美聯儲5月會議紀要顯示,一些官員認為對中間產品征收關稅可能導致通脹更持續地上升。特朗普的“鋼鐵關稅”進一步加劇了這種擔憂。 此前據新華社報道,美國總統特朗普5月30日宣布,將把美國進口鋼鐵和鋁的關稅從目前的25%上調至50%。 但也有觀點認為,貿易談判讓步、消費者價格敏感度等因素可能抵消通脹壓力。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2025-06-03
查看详情
美聯儲理事談及美國“股債匯”下跌:必須審視美國資產潛在吸引力下降的影響

美聯儲理事庫格勒強調,必須審視美國資產潛在吸引力下降的影響。 周四,庫格勒講話中指出,近期市場走勢顯示,在壓力時期,美國資產的避險需求明顯減少。庫格勒警告道: 隨著全球經濟格局的轉變,重新審視美國金融資產避險地位的潛在變化,以及這些變化對國內外金融穩定產生的影響,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庫格勒的表態呼應了美聯儲周三公布的5月6-7日貨幣政策會議紀要。當時,一些官員指出,在4月份市場低迷期間,投資者對美國資產的處置方式感到擔憂,因為美國國債收益率上升,而美元與股市及其他資產一起下跌。美聯儲會議紀要稱: 這些與會者指出,這種相關性的持久轉變,美國資產避險地位的下降,可能對經濟產生長期影響。 據央視報道,本周特朗普政府關稅的命運一波三折,先是被美國國際貿易法院的裁決“叫停”,特朗普政府很快提起上訴,之後上訴法院又“叫停”了貿易法院的裁決。 庫格勒還指出,貿易政策的急劇轉向正在重塑全球供應鏈,同時放大企業的財務脆弱性: 我一直在關註企業財務脆弱性與其貿易敞口之間可能的相互作用。隨著全球經濟緊張局勢升級和供應鏈演變,理解企業財務健康狀況與其國際貿易敞口的交集變得"日益關鍵"。 明尼阿波利斯聯儲主席Neel Kashkari周三在東京慶應義塾大學的表態更加直接: 現在我們征收了這些關稅,這造成了很多不確定性,可能會抑制經濟活動,可能會推高通脹。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2025-05-30
查看详情
美國比特幣ETF受熱捧,五周凈流入90億美元!黃金遭拋棄

一場資金大遷移正在華爾街上演!投資者拋棄傳統避險之王黃金,湧入比特幣。 5月29日,據彭博匯編的數據顯示,過去五周內,美國比特幣ETF吸引了超過90億美元的資金流入,其中貝萊德旗下的iShares Bitcoin Trust ETF流入的規模最大。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黃金ETF在同期遭遇了超過28億美元的資金外流。 分析指出,在貿易緊張局勢緩解削弱對傳統避險資產需求的同時,比特幣作為另類價值儲存手段的地位正在快速崛起,且恰逢美國財政穩定性擔憂升溫之際。這也引發了華爾街對於黃金和比特幣作為避險資產的辯論。 比特幣本月早些時候觸及111,980美元的歷史新高,受到穩定幣法案的進展等有利監管信號和宏觀經濟不確定性上升的推動。 相比之下,盡管黃金今年迄今仍上漲逾25%,但過去數周已經明顯回落,目前較歷史高點3500美元低了超過200美元。 華爾街重新定義避險邏輯 據報道,分析師認為,這種輪換表明市場對比特幣作為合法投資組合對沖工具的接受度日益提高。Jefferies全球股票策略師Christopher Wood表示: "我對黃金和比特幣都保持看漲態度。它們仍然是G7世界中對抗貨幣貶值的最佳對沖工具。" 然而,懷疑論者警告稱,比特幣的波動性仍然削弱了其作為真正避險資產的地位。在過去的宏觀沖擊中,如8月份日元套利交易的平倉,比特幣與其他風險資產一同大幅下跌。 也有人認為比特幣正在獲得優勢。渣打銀行全球數字資產研究主管Geoff Kendrick在最近的報告中寫道: "由於其去中心化性質,比特幣對金融系統風險更為有效。" 他將此與黃金在關稅升級等地緣政治沖突中的強勁表現進行了對比。Kendrick補充說,比特幣通過兩個途徑發揮對沖作用: 一是與私營部門相關的風險——如2023年矽谷銀行的倒閉;二是與政府機構相關的風險,包括對美國國債穩定性的擔憂。 最近對美聯儲獨立性的威脅完全屬於第二類,連同關稅升級和對美國政策可信度的更廣泛擔憂。 比特幣似乎正在擺脫其作為科技相關風險資產的聲譽。Pepperstone研究策略師Dilin Wu指出: "過去一個月,比特幣與納斯達克、美元甚至黃金的日內相關性都非常低。這些變化表明,比特幣可能越來越被視為一種對沖工具,甚至是一個非相關資產類別,而不僅僅是投機交易。"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2025-05-29
查看详情
支持“TACO交易”?高盛改口:關稅只是“一次性沖擊”,美國通脹不會重演2022年

值得註意的是,這已經不是高盛第一次改口了。之前高盛曾警告關稅將引發滯脹衰退,然後短短幾分鐘內改口預測2.5%的增長,如今又宣稱關稅只是"一次性沖擊"。這不由得令人想到特朗普關稅政策的反轉再反轉,使得市場頻頻上演所謂的"TACO交易"。高盛立場的一再轉變,似乎在某種程度上也支持了"TACO交易"。 另外,報告稱,與2021-2022年通脹飆升相比,當前情況的威脅性較小,主要原因是勞動力市場緊張程度明顯緩解,前瞻性工資指標持續下降,且家庭消費能力不再因財政轉移而維持高位。 高盛為何又改口? 報告稱: 高盛首席經濟學家Hatzius預計,今年經濟將表現疲軟,GDP增長僅1%,為潛在增長率的一半,失業率將溫和上升至4.5%。他在報告中表示:"我們對在疲軟經濟增長表現中出現長期高通脹的前景持懷疑態度。" 此外,高盛毫不客氣地"炮轟"了密歇根大學的消費者信心調查。該調查顯示通脹預期飆升近10%,但高盛明確表示應該忽略這一數據。 為何說美國通脹不會重演2022 首先,高盛認為,勞動力市場平衡緩解工資-價格螺旋風險。 高盛的工資調查領先指標已進一步降至僅2.9%,這一水平可能與低於目標的通脹率相一致。 幾年前,由於疫情期間的財政轉移支付,消費者擁有比平時更多的可支配收入,但由於疫情限制,可消費的商品和服務卻比平時更少。這種異常環境可能也助長了通脹蔓延。 相比之下,如今企業也沒有理由預期消費者會像過去那樣對價格上漲反應溫和。 基於這些分析,高盛認為美聯儲仍有望在關稅效應消退和通脹放緩後實施最終的政策正常化降息。研報預計關稅的峰值效應將在5月至8月的通脹報告中顯現,並初步預測首次降息將在12月進行。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2025-05-28
查看详情
全球首個!阿聯酋讓全民免費用ChatGPT Plus

阿聯酋將成為全球首個向所有公民和居民免費提供ChatGPT Plus(原價20美元/月)的國家。 稍早前,阿聯酋與OpenAI新達成了一項大規模合作協議,核心是“星際之門阿聯酋”(Stargate UAE)項目,旨在建設全球最大AI超級計算集群。免費提供ChatGPT Plus訂閱也是該協議的一部分。 值得關註的是,阿聯酋居民不僅獲得免費ChatGPT Plus權限,未來還可使用適配阿拉伯語及本地法規的定制化AI工具。 “AI免費午餐”背後的棋局:建設全球最大的AI數據中心 OpenAI此次將在阿聯酋阿布紮比建設AI數據中心,總容量達5GW,占地約10平方英裏,耗電量相當於5座核電站。這將成為全球已知規模最大的AI數據中心,也是美國以外首個“星際之門”項目。 媒體報道稱,該項目集結了多家科技巨頭的力量:除OpenAI和G42外,甲骨文提供雲計算支持,英偉達供應尖端芯片,軟銀、思科等分別參與基建與網絡架構,AI數據中心首期200兆瓦設施將於2026年投用。 而作為對價,阿聯酋主權基金承諾對美國本土AI數據中心進行1:1配套投資。Axios報道稱,雙方總投資可能高達200億美元,由海灣地區與美國共同分擔。 “國家版OpenAI”計劃持續推進 據報道,“星際之門阿聯酋”隸屬於OpenAI的“國家版OpenAI”(OpenAI for Countries)計劃。 該計劃旨在幫助其他國家與美國密切合作,構建本土人工智能系統及工具。OpenAI首席執行官Sam Altman稱此項目為“大膽的願景”,並表示這是將人工智能的益處——如改善醫療、現代化教育和清潔能源——推廣至全球更多地區的途徑。 OpenAI首席戰略官Jason Kwon透露,公司正計劃與亞太國家商談類似合作。分析人士指出,阿聯酋模式的核心在於“數據主權交換”——參與國在獲得定制AI系統的同時,需開放部分數據訓練權限,這種模式既滿足各國監管需求,又為OpenAI拓展了全球數據池。 “星際之門”引發美國政界分歧 “星際之門阿聯酋”項目已引發美國政界分歧。民主黨眾議員Ro Khanna質疑“為何不優先投資俄亥俄等州”,而前特朗普顧問David Sacks則認為這是遏制他國AI發展的戰略布局。 面對爭議,Sam Altman直言批評者“過於天真”,強調AI發展必需全球化資源整合。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2025-05-27
查看详情
通過ETF抄底美股美債,美國ETF資金流入創紀錄,VOO吸金650億美元

伴隨市場動蕩不安,美國投資者瘋狂湧入ETF。 今年以來,充滿不確定性的美股市場為投資者創造了抄底良機,同時隨著部分資金從共同基金轉向ETF,美國ETF迄今已吸納了4379億美元的資金,資金流入規模有望連續第二年創下年度最大。 在今年的ETF資金狂潮中,最大的受益者當屬先鋒領航(Vanguard Group)的標普500 ETF(代碼為VOO),今年已吸納了驚人的650億美元凈流入,一舉成為全球資產規模最大的ETF。 去年,VOO創下了1160億美元的年度ETF流入紀錄,今年有望在10月前再次刷新這一紀錄。數據顯示,當4月美股波動率飆升至五年高點時,該基金反而錄得史上最高月度流入。 Vanguard總裁兼首席投資官Greg Davis表示: “在4月初的動蕩期間,我們看到買賣比例達到5比1。投資者手中持有大量現金,他們知道當資產下跌時,就是時候把錢投入市場了。” 值得註意的是,從共同基金向ETF的長期轉移趨勢可能即將進一步加速。 據報道,數十家基金管理公司已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申請,希望為現有共同基金提供新的ETF份額類別,這將允許它們在ETF框架下提供熱門策略,而無需從零開始。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專員Mark Uyeda今年早些時候表示,已要求該機構工作人員優先處理這一問題,業內人士預期最早今年就可能獲得批準。 “現金為王”心態穩固,短期美債ETF走紅 盡管股票ETF占據主導地位,但投資者的防禦性心態依然明顯。 數據顯示,今年第二受歡迎的ETF是貝萊德(BlackRock)的0-3個月國債基金,流入資金近170億美元,12個月追蹤收益率達4.7%。State Street的類似產品同樣躋身流入榜前十。 貝萊德首席執行官Larry Fink在本月早些時候表示: “美國有11萬億美元資金停留在貨幣市場基金中。當存在不確定性時,人們會持有更多現金,這是我們觀察到的。” 數據提供商VettaFi研究主管Todd Rosenbluth也指出: “我們在固收資產方面看到了一些防禦性操作。前十名中有多只短期國債產品,這表明投資者樂於等待。” 主動管理ETF異軍突起,“嬰兒潮一代糖果”受追捧 值得註意的是,主動管理型ETF正在獲得超額份額的新資產。 據Trackinsight數據,盡管主動型基金僅占ETF行業總資產的不到10%,但今年30%的ETF資金流入了這類產品。 一只來自摩根大通的主動管理股票基金也躋身前十名,該基金旨在通過期權策略降低波動性並產生高於平均水平的股息收入。分析師將這類產品戲稱為“嬰兒潮一代糖果(boomer candy)”,因其在退休人群中頗受歡迎。 Fidelity ETF管理和策略主管Greg Friedman表示: “在過去12到24個月裏,我們看到了非常不錯的資金流入水平,其中大部分來自主動管理方面。即使在極端波動期間,這種趨勢也保持穩定。”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2025-05-26
查看详情
美聯儲當紅理事沃勒:減稅法案引發美債拋售,若關稅企穩下半年將降息

美聯儲重申了其政策立場,即避免直接參與政府債券的發行。 22日,美聯儲理事沃勒表示,美聯儲不會在一級拍賣中購買債券。如果關稅的影響能夠穩定下來,預計美聯儲將在2025年下半年降息。 “如果我們可以將關稅降低到10%附近,並在7月份之前最終敲定,那麽我們就有望在今年下半年采取降息措施。” 他認為,與關稅相關的任何通貨膨脹上升都將是暫時的。 然而,如果政府恢復到更高的關稅水平,這將“對通貨膨脹產生更大的影響,並將限制我們對短期利率采取任何行動的能力”。 由於關稅、通脹和經濟增長速度的不確定性揮之不去,金融市場預計美聯儲要到9月份才會恢復降息。沃勒表示,與他交談過的公司領導表示,他們可以接受目前10%的關稅,但“無法應對”更高的比例。 沃勒還就最近國債市場的拋售作出了評論。周三,在20年期國債拍賣需求疲軟後,長期國債拋售擴大,30年期國債收益率升至5%以上,創2023年以來新高。 當被問及是什麽推動了國債拋售時,沃勒表示,他從金融市場參與者那裏聽到了關於共和黨稅改法案的擔憂: "他們本以為會看到更多的財政克制,但現在並未看到。" 沃勒發表講話前不久,特朗普簽署的稅收法案在眾議院以微弱優勢通過。該法案將提交參議院審議,將延長特朗普第一任期內的減稅政策,提高美國債務上限,並增加美國赤字。 市場反應 消息公布後,美股三大股指期貨短線跳水。納指期貨日內跌0.27%,標普500指數期貨跌0.32%,道指期貨跌0.45%。 現貨黃金日內跌幅收窄至0.07%,現報3313.16美元/盎司。美國5-30年期國債收益率曲線陡峭程度擴大至100個基點。 而隨著市場消化特朗普稅收法案在眾議院通過的影響,美國三大基準股指一度先跌後漲,但最終收盤標普和道指收回日內漲幅轉跌、納指驚險收漲0.28%。美國30年期國債收益率回落至5.050%。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2025-05-23
查看详情
摩根大通戴蒙:美國仍面臨滯脹風險,美聯儲不降息是正確的

據彭博社5月22日報道,摩根大通CEO Jamie Dimon在全球中國峰會上接受采訪時表示,他無法排除美國經濟陷入滯脹的可能性,認為美國正面臨地緣政治、財政赤字和物價壓力的重大風險。 這位華爾街頂級銀行家直言不諱地說道: 我不同意我們(的經濟)正處於最佳狀態的說法。 同時,戴蒙強調美聯儲保持觀望態度、暫不降息的策略是正確的。而這一尖銳立場與市場普遍樂觀情緒形成鮮明對比。 在經濟基本面看似穩健但政策變動充滿不確定性的背景下,美聯儲官員今年始終維持利率不變。政策制定者表示,同時應對高通脹與高失業率雙重風險的可能性正在上升。這或是滯脹的前兆。 政策不確定性導致企業投資停滯。特朗普政府混亂的關稅政策及縮減政府機構的舉措,已引發市場對貿易、通脹、失業及潛在經濟衰退的廣泛擔憂。銀行高管透露,眾多企業正在暫停擴張計劃,包括華爾街投行主導的利潤豐厚的並購交易,這進一步加劇了經濟放緩的風險。 此前,對沖基金橋水的創始人達利歐也發出了類似警告。 周二,對沖基金橋水的創始人達利歐在出席活動時,被問及鑒於目前美國的經濟狀況,美聯儲是否有降息的空間。對此,達利歐表示,美聯儲處境艱難,不應當降息。 達利歐認為,美聯儲當前不應降息,降息並不是合適的貨幣政策選擇。他指出,美聯儲處在一個非常困難的境地,需要在多種因素間進行權衡。當前存在巨大的不確定性,市場情緒也在惡化,但實際上,實體經濟本身還沒有出現顯著的問題。所以,美聯儲的處境非常棘手。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2025-05-22
查看详情
達利歐:美聯儲處境艱難,不應當降息,警告“不合適的降息”後果

周二,對沖基金橋水的創始人達利歐在出席活動時,被問及鑒於目前美國的經濟狀況,美聯儲是否有降息的空間。對此,達利歐表示,美聯儲處境艱難,不應當降息。 達利歐認為,美聯儲當前不應降息,降息並不是合適的貨幣政策選擇。他指出,美聯儲處在一個非常困難的境地,需要在多種因素間進行權衡。當前存在巨大的不確定性,市場情緒也在惡化,但實際上,實體經濟本身還沒有出現顯著的問題。所以,美聯儲的處境非常棘手。 達利歐提到,從更長遠的角度看,政治因素將對未來的貨幣政策有影響。若有新一任美聯儲主席上臺,更可能推動降息,因為當權者通常偏好經濟刺激。此外,由於利率對償債成本有巨大影響,而現在債務水平如此之高,降息的壓力也會隨之增加,降息可以減輕償債負擔。 達利歐指出,一個人的債務是另一個人的資產。所以問題就在於,如果把利率壓低,那麽資產的回報率就會降低。那麽,利率是如何被壓低的呢?可能會出現利率下調的情況,但最終還是要通過某種形式的幹預來實現,而這些幹預措施會削弱貨幣的價值,所以這就帶來了“貨幣價值的矛盾”。 達利歐認為,如果設想不久的將來,貨幣政策發生變化,同時也考慮到中期選舉的影響,那將是一個令人非常擔憂的時期: 如果市場看到一個,比如說,一個過於激進或不合適的降息舉措,那麽這實際上可能會對債券市場產生非常負面的影響。因為這樣做會推動長期利率上升,也就是收益率曲線陡峭化,同時也可能導致美元貶值、黃金價格上漲,這種動態反映出市場正在逃離債券市場,因為貨幣的價值變得重要了。 本周,美聯儲二、三號人物等重量級高官發聲,暗示利率可能維持到至少9月,亞特蘭大聯儲主席博斯蒂克預計年內可能只有一次降息。投資者目前認為6月的下次FOMC會議上降息的可能性不足10%,並預計年內僅降息兩次,每次25個基點,低於4月底時市場預期的四次降息。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2025-05-21
查看详情
高盛预测欧美谈判:基准情形是“谈不拢”,欧美“适度加税”

距離7月9日“對等關稅”暫停期結束不到兩個月,歐美談判仍陷僵局,高盛基準預測認為雙方將"談不攏",美國將對歐盟關鍵商品實施新的行業關稅,歐盟將作出有限度反制。 據新華社報道,目前,歐盟面臨美國對鋼鐵、鋁和汽車征收25%的進口關稅,以及對幾乎所有其他商品征收10%的“基準關稅”。美國此前宣布將對歐盟征收20%所謂“對等關稅”,後給予90天暫緩期。 另據央視新聞等央媒報道,歐盟與美國的關稅談判於近日正式開啟,雙方首次交換談判文件。不過,歐盟已明確表示不能接受美國10%的所謂普遍關稅。同時,歐盟還表示若不能達成協議將實施報復。 據追風交易臺消息,高盛最新分析指出,歐美貿易談判進展遲滯,雙方對現有關稅立場存在根本性分歧:美國視當前關稅水平為談判起點,要求歐盟作出實質性讓步以避免額外關稅;而歐盟則將其視為需要降低的上限,以避免反制措施。 高盛預測最可能的基準情境是:美歐達成部分妥協但美國仍將對關鍵商品實施新的行業關稅,歐盟可能會開始有限和漸進的關稅報復,以限制沖突升級風險。但這種平衡狀態不穩定,面臨進一步升級風險。 高盛指出,美國對歐盟已實施的激進關稅政策已經使歐盟有效關稅率增加了8個百分點。若美國如高盛基準預測所料,再對關鍵商品征收額外關稅,將使歐盟面臨的總體關稅率上升15個百分點,達到近一個世紀以來的最高水平。這對歐元區經濟活動將產生顯著負面影響,預計到2026年底將拖累GDP 0.7%。 歐美貿易談判的核心分歧 雙方談判的主要障礙在於兩方對當前關稅水平的看法截然不同:對美國而言,現有關稅水平是起點,要求歐盟做出實質性讓步以避免額外關稅;而對歐盟官員來說,這些關稅是需要降低以避免報復的上限。 由於歐美談判陷入僵局,雙方互相指責:歐盟貿易專員謝夫喬維奇提到美國政府需求缺乏具體細節,而美國代表則表示對"歐盟拒絕提供任何書面提案"感到沮喪。 美國對歐盟的要求可以分為三個主要領域。首先是關稅和非關稅壁壘,美國認為歐盟的關稅和非關稅壁壘對美國企業造成了不公平的貿易障礙。 第二個領域是數字服務監管。美國對歐盟的監管立場表示擔憂,特別是針對美國公司。自2022年歐盟通過《數字服務法》和《數字市場法》以來,對數字公司的監管負擔有所增加。美國公司由於在市場中的相對規模,成為歐盟監測和執法活動的主要對象。 第三個領域是藥品定價。為縮小美國與其他發達國家在藥品價格上的巨大差距,特朗普政府曾簽署行政令,推行“最惠國藥品定價”機制。該舉措試圖阻止藥企在海外市場大幅降價的同時,將成本壓力轉嫁給美國消費者。據白宮估算,美國藥價平均比其他國家高出約175%。特朗普在相關新聞發布會上多次批評歐盟享有“極不公平”的藥品價格優勢,強調這是一個“有計劃的操作”,損害了美國利益。 歐盟對美國的回應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提出廣泛降低關稅,即工業品零關稅。二是增加購買美國產品,以縮小歐盟與美國的貨物貿易順差。 然而,歐盟在衛生和環保要求方面,以及數字服務監管方面的一些具體關切,對歐盟而言特別難以解決。歐盟貿易專員謝夫喬維奇已表示可能增加購買美國天然氣、武器和農產品,這方面的增購空間可能超過1000億歐元。 三種可能的談判結果 距離"對等"關稅國家特定部分暫停期結束還有45天以上,雙方仍有時間彌合差距。然而,高盛預計,歐美貿易協議的最終決定可能要等到6月下半月,可能在北約峰會之後,接近7月9日關稅暫停期限前才會做出。 高盛分析師認為,歐美貿易談判可能會有以下三種結果: 基準情景:不穩定的"適度加稅" 高盛的基準預測認為,雙方達成有限妥協,歐盟將承諾每年增加約500億歐元美國商品采購和一些監管放松,美國可能同意對現有關稅給予有限豁免。隨後,美國仍將對關鍵商品實施新的行業關稅,歐盟將開始有限且漸進的關稅反制。高盛認為這是一個不穩定的平衡,存在進一步升級的風險。 英國式協議:短期內不太可能 在這種情景下,美國將為當前產品特定關稅和可能的關鍵商品部門關稅提供有意義的免稅配額,同時保持10%的對等關稅。歐盟將為美國商品和服務提供更好的市場準入,每年增加約1000億歐元美國商品采購,並可能放棄報復計劃。高盛認為這種結果不太可能,特別是在短期內。 無協議情景:沖突顯著升級 在這種情景下,美國將對歐盟實施全額20%的"對等"關稅,歐盟將更積極地反擊,可能加強對美國向歐盟提供服務的限制,美國可能進一步反制,導致沖突顯著升級。 歐元區經濟和通脹影響 在基準情景下,高盛繼續預計貿易摩擦將給歐元區實際GDP帶來0.7%的總體拖累,其中大部分影響將在2025年底前實現。在樂觀的英國式協議情景下,歐元區GDP拖累幅度將較為溫和,約為0.4%。而在無協議情景下,高盛模型預計實際GDP損失將上升至1.0%。 關於通脹,高盛認為貿易摩擦的影響在所有三種情景下都相當類似,且總體上傾向於通縮。這反映了關稅引起的商品過剩供應將帶來相當大的通縮壓力,一部分原本出口到美國的產品將被重定向到歐洲市場。 綜合來看,高盛的分析和歐美貿易緊張局勢進一步惡化的可能性,表明歐元區2025年和2026年分別為+0.9%和+1.1%的年均增長預測存在下行偏差。關於2026年通脹預期不及預期的預測風險則更為平衡,這使歐洲央行1.75%終端利率預測面臨下行風險。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2025-05-20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