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们的需要 我们的专注
Your Needs Our Focus
财经快讯
-
強美元施壓全球市場,新興市場更大的考驗在後面
飆升的美元正在重創新興市場和大宗商品。 作為特朗普獲勝受益最大的資產,美元近期持續上漲,令新興市場(EM)和大宗商品承壓。Brookings Institution高級研究員、前國際金融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Robin Brooks表示,全球貿易是以美元計價的,這意味著當美元上漲時,新興市場的購買力會下降。 MarketWatch則認為,美元快速升值,導致新興市場外資和資本外流,新興市場借款人更難償還以美元計價的債務。 自選舉日以來,ICE美國美元指數(衡量美元與六種主要貨幣的匯率)已經上漲了2.1%,並在上周三收盤時創下了近一年來的最高點。截至發稿,美元指數DXY報106.68。 Renaissance Macro Research分析師Kevin Dempter在11月14日的報告中寫道: “美元已經被過度購買了,並且正在挑戰阻力位,而多種金屬和新興市場已被過度出售,正努力維持在關鍵支撐位之上。” 美元上漲重創新興市場和大宗商品 自選舉日以來,iShares MSCI新興市場ETF跌幅達4.7%,自10月7日的近期高點已經下跌了8.8%。 Brooks表示,美元上漲、本國貨幣大貶值將對新興市場帶來巨大的沖擊,原因有二: 首先,市場把特朗普將征收關稅及其帶來的所有不穩定因素視為全球經濟增長的負面信號。 其次,全球貿易是以美元計價的,這意味著當美元上漲時,新興市場的購買力會下降。 除了上述原因,MarketWatch認為,美元快速升值,導致新興市場外資和資本外流,新興市場借款人更難償還以美元計價的債務。 SPI資產管理公司的合夥人Stephen Innes表示,如果美元繼續上漲,亞洲市場受到的影響最為嚴重。美元暴漲曾經對這一地區造成了沈重打擊,壓垮了本幣債務,而Innes認為,本幣債務是亞洲新興市場的支柱。 Brooks表示,一旦特朗普上臺並實行關稅政策後,新興市場中大量與美元掛鉤的貨幣尤其脆弱,許多固定匯率的貨幣面臨爆炸性貶值的風險,如阿根廷、埃及、土耳其的貨幣。 因此,這些國家應當允許本幣匯率自由浮動,作為對可能發生的外部沖擊的緩沖。 除了新興市場,昂貴的美元對以美元計價的大宗商品也構成了壓力,因為這使得大宗商品對於其他貨幣使用者來說變得更加昂貴。 自選舉日以來,銅期貨已經下跌了8.7%,較今年創下的歷史高點下跌超過21%。 其他金屬、石油期貨也遭受了重創,黃金在今年創下多次歷史紀錄後也出現回調。 Dempter表示,通過Van Eck黃金礦業ETF進行追蹤發現,黃金礦業公司的股票已經大幅回撤、嚴重超賣,接近200日移動平均線,如果跌破這一支撐位,將成為黃金市場被撤資的信號。 不過,雖然目前美元持續強勢,但如果美元在12月維持季節性疲軟,新興市場和大宗商品就能松一口氣。 技術策略公司Fundstrat的首席策略師Mark Newton認為,這種情況很可能會發生——在過去10年裏,12月一直是ICE美國美元指數表現最差的月份,平均下降0.95%。Newton表示: “總體而言,盡管過去一個月EEM(新興市場ETF)一直處於下行趨勢,但可能會在12月穩定下來,因為美元可能會開始進行為期一個月的回撤。”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2024-11-18 -
特朗普真的利好比特幣嗎?未必
作為比特幣支持者,特朗普真的利好比特幣嗎? 美東時間11月15日,《華爾街日報》資深市場專欄作家James Mackintosh發文稱,比特幣未必會從更寬松的監管中受益,因為比特幣本身就幾乎不受監管壓力,放松監管後,市場對其他加密貨幣的需求增加,可能會導致比特幣市場的資金外流。 Mackintosh解釋道,更寬松的監管是通過吸引更多買家,從而推動商品價格上漲的,對加密貨幣而言尤其如此——加密貨幣幾乎沒有任何基本面支持,完全由供應和投資者情緒驅動的需求所決定,因此,更多的買家意味著更高的價格。 但是,作為加密貨幣“母幣”的比特幣有些特殊: 與大多數其他幣種不同,比特幣被視為商品,而非加密貨幣。因此,比特幣避幾乎不受監管壓力。也因此,當特朗普上任後放松了對加密貨幣的監管,市場對其他加密貨幣的需求增加,可能會導致比特幣市場的資金外流。 此外,Mackintosh還駁斥了目前一些投資者看漲比特幣的三個原因:首先,如上文所述,特朗普放松對加密市場的監管並不利好比特幣;其次,特朗普承諾的“戰略性的國家級比特幣儲備”,不符合美國的經濟需求,不一定能實現;最後,比特幣不是一個好的通脹對沖工具,無法對沖特朗普可能帶來的大通脹。 目前,比特幣的總市值已經超過了除前六大美國上市公司外的所有公司。截至發稿,比特幣今日上漲0.86%,報88014.59美元/枚。 Mackintosh:看漲比特幣的三大原因都是錯的 那麽,為什麽自選舉之夜到現在,比特幣在不到兩周的時間裏增加了近5000億美元的市值,上漲了近三分之一,相反,本該上漲的“山寨幣”和第二大加密貨幣以太坊卻落後了呢?有三種常見的解釋: 第一種解釋是“顯而易見的”,特朗普明確支持加密貨幣,比特幣又是最大的加密貨幣,因此許多投資者就直接買入了。當然,如前文所述,Mackintosh已經駁斥了這一觀點,對加密貨幣有利的事情並非一定對比特幣有利。 第二種解釋是,特朗普在競選時承諾建立一個“戰略性的國家級比特幣儲備”,一些投資者認為,這能夠支撐比特幣價格。甚至有傳言稱,其他國家可能會趕在特朗普政府推出比特幣購買計劃之前,提前購買比特幣。 但是,Mackintosh並不認可這一觀點,因為創建比特幣儲備並不符合美國的經濟需求,美國不依賴外匯儲備來支撐美元,而是用“美國政府的信用”來支撐美元。 Mackintosh表示,戰略貨幣儲備是為那些本國貨幣匯率不穩定的國家準備的,或者是為那些需要將貿易盈余轉化為海外資產的國家準備的——美國顯然不屬於這兩類國家。 Mackintosh補充道,即使有這種需要,特朗普真會想將美國的資源從支出或減稅中轉移出來,去購買比特幣嗎?Galaxy Digital的研究主管Alex Thorn也贊同Mackintosh的觀點,他表示: “如果財政部或美聯儲表示他們要購買比特幣來支持美元,那對美元來說是非常不利的,就像如果他們說要購買棒棒糖或牙膏來支持美元一樣。美元是由美國的‘完全信任和信用’所支撐的。” 第三種解釋是,債券市場一直在押註特朗普的政策將導致更高的通脹,一些比特幣買家認為比特幣能夠對沖通貨膨脹。 然而,Mackintosh表示,比特幣從來不是一個好的通脹對沖工具——比特幣與投機性股票的關系更為密切,而不是與黃金或與通脹掛鉤的債券等傳統的通脹對沖工具更密切。Mackintosh寫道: “比特幣更多的是依賴動物精神,而非經濟分析,難怪它喜歡特朗普。”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2024-11-15 -
多位美聯儲高官表態:還能降多少?真的不確定
隔夜符合預期的10月CPI發布後,美聯儲官員們發表講話,“不確定”成了出現頻率較多的詞,不確定性加劇導致官員們降息更加謹慎,並可能暫停降息周期。 周三,多名美聯儲官員周三重申,他們對美聯儲需要將利率降低到何種程度感到十分不確定,這凸顯出政策制定者面臨復雜環境時保持經濟平穩的困難。 在堪薩斯城和達拉斯儲備銀行聯合主辦的能源會議上,堪薩斯聯儲主席施密德發表演講時稱: 雖然現在到了開始減少貨幣政策限制的時候,但利率還要下降多少或最終可能穩定在哪裏尚有待觀察。 值得一提的是,其他美聯儲官員也紛紛表達了類似的謹慎態度,達拉斯聯儲主席洛根稱,美聯儲將進一步降息,但中性水平存在不確定性;聖路易斯聯儲主席穆薩萊姆表示,在考慮進一步降息時應“明智而耐心”地評估未來經濟數據;明尼阿波利斯聯儲主席卡什卡利認為,在做出任何決定之前,還需要一個月或六周的時間來分析數據。 中性利率或更高,但不確定高到什麽水平 目前,許多人認為,中性利率(即既不會刺激也不會抑制經濟增長的利率水平)自疫情爆發以來可能已經上升,但沒有人對把我中性利率水平有信心。 洛根在同一次會議上的另一次講話中表示: 中性利率的不確定性也有所上升,或許是因為經濟的結構性產生新的變化,需要時間來進行全面評估。 洛根表示: 廣泛參考的模型將中性聯邦基金利率定在2.74%—4.6%之間,美聯儲政策利率的中間點目前正處於該範圍的頂端。 她相信美聯儲將進一步降息,但目前應該“謹慎行事”。 通脹朝著正確方向發展,但需要更多數據來評估 隔夜發布的報告顯示,美國10月CPI基本符合經濟學家預期,美聯儲發言人也普遍表示有信心通脹仍呈下降趨勢,朝著2%的目標邁進。投資者也適度增加了對美聯儲12月再次降息的押註。 明尼阿波利斯聯儲主席卡什卡利認為: 我認為通脹正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我對此很有信心,但我們需要等待,在做出任何決定之前,還需要一個月或六周的時間來分析數據。 卡什卡利在周二接受采訪時曾警告,如果通脹在12月之前出現意外上升,這可能會讓美聯儲暫停降息。 聖路易斯聯儲主席穆薩萊姆表示則表示: 最近信息表明,通脹可能在下行軌道停滯,甚至走高的風險已經上升。數據顯示經濟“比以前更強勁,甚至可能比以前強勁得多”,而且幾項通脹指標“略有上升”。 在通脹仍高於美聯儲2%的目標下,官員們應該保持政策“適度限制”。雖然預計中期通脹最終將回落至2%,但官員在考慮進一步降息時應該“明智而耐心”地評估經濟數據。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2024-11-14 -
1.4萬億美元!今年全球ETF吸金創紀錄
今年,全球ETF吸金創紀錄,各類ETF需求火爆。 周三,根據貝萊德的數據,截至10月31日,今年全球ETF凈流入資金已達1.4萬億美元,超過2021年全年的1.33萬億紀錄。 貝萊 iShares歐洲、中東和非洲地區投資策略主管Karim Chedid表示: 今年有望成為創紀錄的一年,盡管許多股票和債券指數在當月下跌,但10月份的流入量達到 1880 億美元,創下歷史第二高,僅次於7月份的1990億美元。 不過,晨星高級產品經理Syl Flood表示,盡管資金流入創下紀錄,但整體ETF資產規模環比略有下降,從13.5萬億美元降至13.3萬億美元,原因是10 月份晨星大多數類別ETF回報率都略有下降。 固收、大宗商品、股票各類ETF需求火爆 具體來看,根據貝萊德的數據,今年人們對固定收益類ETF的需求尤其強勁,凈流入量達到3760億美元,超過了去年創下的3310億美元紀錄。 由於全球央行開啟降息潮,投資者希望在收益率尚可時鎖定更高收益率。 隨著金價此前創下歷史新高,大宗商品ETF也人氣攀升,10月份大宗商品凈流入量為64億美元。如果這一趨勢持續下去,大宗商品ETF將迎來自2020 年以來的第一個正增長年份,2021-23年的流出量總計為284億美元。 不過,今年迄今為止,大部分流入資金都被股票ETF吸收,股票ETF已吸納了9270億美元。 其中,美國股票ETF10月份流入量755億美元,一如既往地占據了大部分資金。道富環球投資管理數據顯示,上周三,也就是大選後的第二天,有222 億美元流入美國上市的ETF,打破了2020年大選後的紀錄。 新興市場也吸納了294億美元,大中華區流入創紀錄,10月份流入117億美元(中國境外上市的ETF),為2022年6月高點的兩倍多。 晨星數據顯示,iShares中國大盤股ETF (FXI) 吸納了55億美元,為10月份全球第三高,一個月內資產規模翻了一倍多,超過了全球最大的ETF SPDR S&P 500 ETF Trust (SPY)。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2024-11-13 -
“寡婦交易”還在繼續!三倍抄底美債的TMF上周資金流入創紀錄
ETF版“寡婦交易”還在繼續,即便美債下跌,依然有大量資金持續流入美債ETF,押註利率見頂。 據彭博數據,上周,Direxion旗下的三倍做多20年以上美債ETF(TMF)獲得了6.25億美元資金流入,創紀錄新高。此外,貝萊德旗下iShares 20年以上美債ETF(TLT)更是獲得了14億美元的資金流入,再此前一周的資金流入量已經達到了16億美元。 上周,美債市場經歷了瘋狂一周,先是在特朗普勝選後遭到大幅拋售,收益率全線飆漲,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一度飆升至4.47%以上,但隨後走勢逆轉,在交易員平倉“特朗普交易”、10年期美債拍賣強勁,加之美聯儲降息”的影響下,10年期美債收益率周跌超8個基點。 上周,TLT和TMF也雙雙上漲,其中TLT上漲1.82%。但拉長時間線,從中長期表現來看,今年以來,TLT下跌了超6%,TMF更是大跌近25%。 但資金依然蜂擁而入。TLT今年迄今已經吸引了大約140億美元,這將是自其成立以來第三大的年度資金流入,同期TMF吸引了超過33億美元,這是其有史以來第二大年度資金流入。 實際上,自2020年以來,這兩個基金都沒有出現過正收益。彭博情報分析師Athanasios Psarofagis表示:“你購買TMF是因為你認為利率會下降,但這種交易似乎從未奏效。它傷了很多人的心。” 在美國經濟保持穩健的情況下,美聯儲以50個基點大幅降息拉開寬松序幕,叠加特朗普上臺後可能推出的激進財政刺激政策,讓市場擔心美國通脹可能重燃,這導致美債自9月以來遭遇猛烈拋售,10年美債收益率從3.5%左右上行到目前的約4.3%。 目前市場預計美聯儲可能會將利率保持在比之前預期更高的水平。互換合約定價顯示,交易員預計,到2025年年中,美聯儲將把基準利率降至4%,比他們在9月份的預測高出整整一個百分點。 這意味著“寡婦交易”的痛苦可能還要持續。 LPL Financial 的策略師團隊在周一的一份報告中寫道:“更好的經濟數據、可能過於鴿派的美聯儲以及特朗普政府的更多政策細節可能會推高美國國債收益率......只有出現負面經濟意外,收益率才會從當前水平大幅下降。”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2024-11-12 -
強勢美元,特朗普任期內可能維持不了太久
川普2.0,美元可能先走強後走弱。 11月8日,新加坡銀行首席經濟學家Mansoor Mohi-uddin發文稱,預計特朗普重返白宮將推動美元在2025年走強,未來幾個季度內,歐元兌美元可能下跌至1,如果2025年爆發全面貿易戰,歐元兌美元可能跌破歷史低點至8.73。 但是,在特朗普的完整四年任期內,美國的政治、財政、外交、央行危機等多重風險可能會全面削弱美元強勢,因此,未來四年美元可能創下新低。 截至發稿,歐元兌美元報1.0724。 短期內,美元將繼續走強 2025年1月20日,特朗普新政府將入主白宮。Mohi-uddin表示,短期內,美元相對其他主要貨幣可能會繼續走強,原因有四: 首先,美國的財政赤字已高達GDP的6.5%,且還將進一步擴大並推動美債收益率上升。Mohi-uddin表示,特朗普希望延長其在第一個任期內通過的、將於2025年底到期的《2017年減稅和就業法案》,如果共和黨拿下眾議院,特朗普政府很有可能進一步減稅。 第二,明年急劇上漲的關稅將抑制美國對外國商品和服務的需求。美國總統可以通過行政命令設定關稅,無需國會批準,而特朗普曾提議對所有進口商品征收10%的關稅。 Mohi-uddin表示,即使特朗普在後續和各國的談判中降低稅率,但廣泛關稅將減少美國的貿易赤字從而支撐美元,並推動美國通脹上升,使美聯儲在2025年繼續降息的可能性降低。 第三,特朗普計劃限制移民,可能會收緊美國的勞動力市場。這一舉措可能會推高工資和成本,因此,Mohi-uddin認為,這將進一步帶來通脹壓力,進而降低美聯儲在明年持續降息的可能性。 第四,特朗普政府減稅、放松監管的政策前景將持續支撐美股市場,美國股市短期內可能會持續吸引全球資本流入。 綜上所述,Mohi-uddin認為,美國的大規模財政赤字、急劇上升的關稅、收緊的移民政策、活躍的股票市場預計將在2025年支撐美元,而美聯儲則將面臨美國通脹反彈的風險,明年可能只能將基準聯邦基金利率降至3.75%-4%。相比之下,如果貿易戰導致歐元區經濟下滑,歐洲央行可能需要將利率降至遠低於2%的水平。 但是,美元可能無法維持長期強勢 Mohi-uddin強調,雖然特朗普上任後,美元可能在短期內走強,但他無法在整個任期內維持美元強勢,因為美元面臨著諸多長期風險: 首先,特朗普可能會在美國通脹反彈的情況下,繼續向美聯儲施壓要求降息。並且,美聯儲主席鮑威爾的任期將於2026年5月結束,特朗普可能會任命一個順從他的繼任者。Mohi-uddin表示,這都將削弱美元,因為這會引發對市場對美聯儲獨立性的擔憂。 第二,如果後續美國聯邦政府的財政赤字快速上升,投資者對美國市場的興趣下降,美元也可能受損。 Mohi-uddin表示,美元能夠作為全球儲備貨幣,主要依賴於美債的穩定,盡管歐元、人民幣和日元缺乏足夠的替代性,但如果美債市場出現買家減少的情況,美元仍將面臨急劇貶值的風險。 第三,如果特朗普政府在國內破壞法治,利用聯邦機構打擊國內反對派,或通過退出北約聯盟等行為來擾亂世界秩序,投資者可能會感到不安——特朗普政府難以確定的外交政策將促使各國加速擺脫對美元的依賴。 最後,Mohi-uddin認為,特朗普政府可能會從推動美元強勢轉向反對美元強勢,因此投資者不應該指望特朗普重返白宮後美元會長期保持強勢。比如1985年,裏根政府與日本、德國、法國、英國達成《廣場協議》,幫助美元貶值。因此,投資者不應該指望特朗普重返白宮後美元會長期保持強勢。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2024-11-11 -
貝萊德洽購千禧年基金小比例股份,尋求戰略合作
全球最大資管公司貝萊德和對沖基金巨頭千禧年正尋求合作,前者意圖在快速增長的另類投資領域擴張,而後者則希望其業務多元化。 據媒體周五報道,知情人士透露稱,貝萊德正與千禧年基金就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系進行初步討論,全球最大的資管可能會入股最賺錢的對沖基金。 盡管持有股權比例可能很小,但潛在的合作反映了貝萊德尋求擴展到另類投資領域,並表明千禧年希望繼續拓展業務。 對於千禧年基金來說,多年來,千禧年基金一直在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系或接受外部投資,從私募股權公司到主權財富基金等各種團體都對此感興趣。 去年,千禧年基金與規模較小的競爭對手 Schonfeld Strategic Advisors進行投資數十億美元的合作談判,但由於Schonfeld的現有投資者表示願意給予其更多資金進行管理,談判後來被取消。 千禧年基金由Izzy Englander一手創立,管理著高達695億美元的資產,擁有330多個投資團隊,在嚴格的風險控制下運作,目前只有一只旗艦基金,今年前10個月的回報率為10%。自推出以來,該基金每年的平均回報率約為14%。 該基金成立30年來正首次考慮發行新基金,旨在瞄準私人信貸等流動性較差的資產。 對於貝萊德而言,貝萊德CEO拉裏·芬克已將另類投資(收費高於傳統投資基金)確定為戰略重點,並一直進行相關領域的收購。自今年年初以來,該集團已收購Global Infrastructure Partners 和另類數據提供商Preqin,並正在與私人信貸管理公司 HPS 進行談判。 如今,GIP交易已經完成,這家資產規模11.5萬億美元的基金管理公司管理著4500億美元的另類資產,其中包括760億美元的對沖基金和其他“另類流動性資產”。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2024-11-08 -
美聯儲11月降息“沒有意外”,但特朗普的陰影已經籠罩鮑威爾?
曾公開幹預美聯儲決定,如今特朗普“二進宮”,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將不得不回答一系列問題,即特朗普重返白宮後,經濟增長、通脹和借貸成本將何去何從? 北京時間周五淩晨3點,美聯儲將公布利率決議,市場普遍預期降息25個基點無疑,但關鍵在於美聯儲給出什麽樣的政策指引。淩晨3:30,鮑威爾將舉行發布會,他可能會努力表現出不關心政治的態度,但考慮到選舉的利害關系以及特朗普的政策可能改變經濟和通脹前景,投資者將對相關指引高度警惕。 特朗普勝選已引發全球金融市場瘋狂重新定價,市場加大了對“特朗普交易”的押註——更快經濟增長和更高通脹。長期美債收益率上漲近 20 個基點,而美國股市創下歷史新高,美元上漲。 特朗普此前曾表示,要對美國進口產品全面征收關稅,並削減從企業利潤到加班費等所有領域的稅收,這些政策被廣泛視為通脹。他還考慮更換美聯儲領導層,並聲稱自己有權對利率發表意見。在其第一任期內,美聯儲在2017 年和2018年進行加息,特朗普要求鮑威爾降低利率,打破了白宮避免對貨幣政策發表評論的慣例。 由於特朗普政策組合正在醞釀中,鮑威爾需要向全球投資者保證,美聯儲能夠應對特朗普第二任期的影響。隨著共和黨可能橫掃國會,市場對貨幣政策路徑的預期已經發生改變。 華爾街現在紛紛削減降息預測: 摩根大通:押註本周和下個月將分別降息25個基點,但後續降息幅度要比大選前定價要少; 美銀:如果新總統大幅加征關稅,美聯儲可能暫停降息; 野村:2025年通脹率將上升75基點,預計美聯儲明年只會降息一次,而大選前預計的降息次數為四次。 政策對通脹具體影響不明,美聯儲需要放慢腳步 摩根大通首席美國經濟學家Michael Feroli在接受采訪時表示: 對於周四來說,考慮特朗普政策沒有任何意義,對於12月來說,可能意義也不大。但12月以後,情況會變得更加復雜。 美聯儲無法知道特朗普提出的哪些政策將會實施,也不知道會以何種順序實施,但僅憑這一點就足以讓官員們更加謹慎。當你更加不確定時,你可能需要放慢腳步。 畢馬威首席經濟學家Diane Swonk表達了相似的觀點: 隨著我們進入2025年,政策將影響美聯儲,但他們只能在政策完成後才能做出反應。他們將強調,選舉的任何結果實際上都取決於政策如何演變以及如何影響經濟。” 大多數經濟學家認為,提高美國進口商品成本的關稅和刺激消費需求的減稅都會導致通脹。如果已經贏得參議院的共和黨繼續控制眾議院,特朗普政策落實的能力將增強,而所有這些都意味著美聯儲會議可能將變得更加難以預測。 後疫情時代的通脹經歷讓美聯儲對物價上漲的風險更加敏感,任何通脹重新加速的跡象都將意味著美聯儲要麽放慢降息步伐,要麽完全放棄降息,利率不會像之前預測的那樣低。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美聯儲並不是唯一要應對特朗普再次當選總統的央行,這將迫使其他國家央行做出反應。本周全球約20家央行(占全球 GDP 的三分之一以上)將作出利率決定,其中包括英國央行和瑞典央行,預計這兩家央行都將降息。 歐洲央行副行長Luis de Guindos表示,如果特朗普繼續履行其關稅承諾,世界將面臨經濟增長和通脹沖擊。此外,美國通脹和利率上升往往會吸引資本離開新興市場。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2024-11-07 -
美聯儲的下一步:特朗普的影響遠大於鮑威爾
特朗普重返白宮的前景逐漸明朗,美聯儲未來利率路徑恐生變局。 根據美銀美林最新發布的研究報告,美國大選的結果對美聯儲未來政策路徑的影響可能遠遠超過美聯儲主席傑羅姆·鮑威爾在貨幣政策新聞發布會上的發言。 當地時間周二,美銀美林分析師Aditya Bhave和Shruti Mishra發布報告指出,盡管市場普遍關註鮑威爾對於經濟前景和貨幣政策的表態,但新總統對財政政策的調整將直接影響美聯儲的決策。 兩位分析師在報告中寫道: 在我們看來,選舉對美聯儲政策路徑產生的影響將比鮑威爾主席在新聞發布會上的任何言論都要深遠。 報告進一步解釋,如果特朗普上臺並進行財政擴張,那麽美聯儲可能會上調中性利率預期。此外,如果新總統大幅加征關稅,美聯儲可能會出於對通脹和經濟增長影響的考慮而暫停降息。 美國大選投票剛剛結束。央視新聞最新報道稱,根據《國會山報》、美國福克斯新聞等多家美國媒體最新公布的測算,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將收獲超半數的選舉人票,預計將鎖定本次美國總統選舉勝局。 11月降息幾成定局,關註鮑威爾關於選舉的表態 美聯儲下一次利率決議將在北京時間11月8日淩晨出爐。市場一致預計美聯儲將降息25基點,將聯邦基金利率水平下調至4.5%-4.75%區間。 美銀美林指出,10月份非農就業報告疲軟到足以使美聯儲在11月降息25基點,並在12月再次降息25基點。 美銀美林報告提到,盡管鮑威爾可能會在本次會議上強調經濟的穩固和通脹目標的回歸,但市場應該更加關註選舉結果對財政政策的影響。美銀美林認為,財政政策的變化將直接影響美聯儲的貨幣政策,尤其是在當前經濟環境下。 在會後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鮑威爾可能會被問及選舉問題,但美銀美林預計他將強調美聯儲將堅守自己的職責,並對即將到來的數據做出反應,而不是評論下一屆政府的政策議程。 這表明,盡管選舉結果對美聯儲政策有重大影響,但美聯儲仍將宣稱將保持其獨立性,不會直接對政治議程發表評論。 若大幅加征關稅,美聯儲將更加謹慎 報告還提到了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對美聯儲政策的影響。 美銀美林指出,美聯儲對關稅的反應難以確定,因為它們可能會忽視關稅對通脹的影響,將其視為暫時的價格波動,並關註負面的增長後果。 然而,考慮到美聯儲在2021年對供應沖擊的影響判斷錯誤,認為其對通脹的影響是“短暫的”,因此,面對政府大幅加征關稅,美聯儲可能會更加謹慎,並考慮暫停降息周期。 無獨有偶,摩根大通此前也警告,如果特朗普周三勝出,美聯儲可能最早在12月暫停寬松周期,該行預計11月將降息25基點。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2024-11-06 -
惹不起也躲不開!面對特朗普,美國商界戰戰兢兢
隨著美國大選已進入投票階段,美國商界領袖們對特朗普可能重返白宮“戰戰兢兢”,紛紛為他的強勢回歸做起準備。 據美國Axios新聞網報道,特朗普已經列出了一份名單,記錄那些他認為曾經對他不公或支持其政敵的CEO和公司。這種潛在的威脅使得商界領袖們不得伸出援手,並對特朗普示好,以防遭到報復。《華盛頓郵報》援引的特朗普的一名顧問稱: “如果你之前支持哈裏斯,而選舉結束前我們從來沒有聽到過你的聲音,那麽你將面臨一場艱難的戰鬥。” 值得註意的是,盡管一些首席執行官可能支持特朗普的減稅政策,但在過去二十年裏,美國商界領袖整體上更偏向於左翼立場。在財富100強中,只有一位CEO——馬斯克公開表示支持特朗普。 此前,一些CEO由於夏洛茨維爾事件和1月6日國會騷亂事件而與特朗普保持距離,不過現在,很少有人願意在特朗普可能開啟的第二任期中就與他維持緊張的關系。 最近,特朗普與蘋果CEO蒂姆·庫克、谷歌CEO桑達爾·皮查伊以及亞馬遜CEO安迪·賈西進行了電話交談。此外,他還與Jeff Bezos’旗下“藍色起源”太空公司的高管進行了對話。Meta的CEO馬克·紮克伯格則在特朗普經歷第一次“暗殺”後就與他進行了交談,紮克伯格形容特朗普對那次襲擊的回應是“強硬的”。 華爾街也在為特朗普可能的勝利做準備,對沖基金經理正轉向投資那些在共和黨政府下有望表現更好的股票,如國防、石油和加密貨幣。 Bezos旗下的《華盛頓郵報》和《洛杉磯時報》最近取消了對副總統哈裏斯的支持計劃。《洛杉磯時報》的所有者、億萬富翁生物技術企業家Patrick Soon-Shiong表示,他認為在一個動蕩的選舉年只選擇一個候選人將引起分歧。 而這次的風險將會更高,因為特朗普已經“攤牌”表明他會攻擊與他不和的商業領袖。2016年,他猛烈抨擊了媒體公司、Nordstrom 和亞馬遜等公司的高管,並攻擊了亞馬遜的推文,導致其股價暴跌。 分析認為,即使美國的大公司首席執行官們不是特朗普的粉絲,他們也不想在特朗普重新入主白宮時成為他的敵人。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2024-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