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们的需要 我们的专注
Your Needs Our Focus
财经快讯
-
繼高盛後 全球最大資管也發警告:市場對美聯儲降息預期“過頭了”
眼下,市場普遍預期美聯儲明年會至少降息100個基點,從第二季度開始。但全球最大資產管理公司貝萊德認為,這些押註“過頭了”。 貝萊德策略師周二表示,由於美聯儲下調基準利率的次數將少於許多投資者的預期,全球市場將在2024年經歷更大的波動。 “在我們看來,市場對降息的預期有點過頭了,”貝萊德全球首席投資策略師Wei Li在一次媒體圓桌會議上表示。“要實現這樣的降息路徑,(經濟)必須出現嚴重的問題。所以我們確實認為,美聯儲可能會在明年下半年降息,但與以往的經濟周期和衰退相比,降息的次數要少得多。” 根據CME的FedWatch工具,市場目前預計美國基準利率在明年12月之前下降125個基點以上的可能性超過50%。 在有跡象顯示美國通脹降溫,且就業市場疲弱後,伴隨著降息預期升溫,1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過去一個月下跌了逾80個基點,這推動美股反彈,標普500指數上周創下2023年收盤高位。該基準股指今年迄今累計上漲近19%。 值得註意的是,貝萊德並非唯一一家對“降息預期過頭”發出警告的金融機構。高盛日前指出,金融市場對美聯儲明年的降息預期太過了。該行經濟學家僅預計美聯儲在2024年降息一次,最有可能在明年第四季度。 這些領域存在機會 貝萊德仍然看好短期國債,並警告稱,結構性通脹上升將使長期債券收益率難以從當前水平大幅下跌。該機構表示,投資者應準備好從收益率中獲得比從升值中更多的回報。 貝萊德高級投資策略師Kristy Akullian則表示,雖然市場對美聯儲降息的預期可能過高,但該央行可能已經觸及利率峰值,這使得固定收益整體上更具吸引力。她還指出,現在最大的風險是持有太多現金。 股票方面,貝萊德看好人工智能股票和科技股(尤其是內存行業)的機會。 該機構對美股整體持小幅減持的看法,但對工業和醫療保健等板塊仍持看好態度。 貝萊德基本面股票全球首席投資官Tony DeSpirito表示,2024年,對利率的假設不斷變化,可能會導致一個“擋風玻璃雨刷器市場”(震蕩市),在這個市場中,不同的行業會迅速受到青睞或失寵。他特別看好記憶存儲芯片公司,他認為這些公司將在人工智能發展中發揮關鍵作用。 在新興市場中,貝萊德看好印度和墨西哥。相對於發達市場的資產,該機構更青睞新興市場資產。
2023-12-06 -
MBMG創始人:美聯儲與現實脫節 明年必須降息5次
MBMG集團的聯合創始人兼管理合夥人Paul Gambles表示,美聯儲明年至少需要降息五次,才能避免美國經濟陷入衰退。 Gambles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美聯儲在降息方面落後於曲線,為了避免極端和長期的貨幣緊縮週期,僅在2024年就必須至少降息五次。 “我認為美聯儲的政策現在與經濟因素和現實脫節,你無法假設美聯儲何時會醒來,並開始嗅到他們實際對經濟造成的損害,”Gambles警告說。 目前美國的政策利率為5.25%-5.50%,為22年來的最高水準。根據CME美聯儲觀察工具的數據,交易員們目前預計,美聯儲最早將在2024年3月降息25個基點。 美聯儲主席鮑威爾昨天表示:“現在宣佈戰勝通貨膨脹還為時過早。”這使市場對明年降息的期待有所降溫。 鮑威爾在事先準備好的講話中表示:“現在下結論說我們已經採取了足夠的限制性立場,或者推測政策何時可能放鬆,都為時過早。” 美國最近的數據顯示物價壓力有所緩解,但鮑威爾強調,政策制定者計畫“保持政策限制”,直到他們確信通脹正在穩步回到央行2%的目標。 然而,金融市場認為他的言論較為鴿派,導致華爾街主要股指創下新高,美國國債收益率上周五大幅走低。現在的看法是,美聯儲實際上已經完成了加息。 市場認為美聯儲已經戰勝通脹? 美國勞工部衡量一籃子常用商品和服務的消費者價格指數(CPI)10月份較上年同期攀升3.2%,但與上月持平,提振了美聯儲激進升息週期開始拉低通脹的希望。 Independent Strategy總裁兼全球策略師David Roche表示,除非能源或食品方面對美國通脹產生重大外部衝擊,否則"幾乎可以肯定"美聯儲已經結束加息,這也意味著下一次利率調整將是降息。 Roche表示,“我將堅持3%,我認為這已經反映在許多資產價格上。我認為我們不會再把通貨膨脹率降到2%了。它被各種各樣的東西深深嵌入到經濟中。” “美聯儲不需要像以前那樣激烈地鬥爭。因此,實際通脹率將比以前更高,從2%上升到3%,”Roche表示。他曾正確地預測了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和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 美聯儲在12月13日的下一次也是今年最後一次會議上的利率計畫是什麼,現在還有待觀察。大多數市場參與者預計央行將維持利率不變。
2023-12-05 -
許正宇:港金融中心堅持國際化特色
圖: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表示,香港資產及財富管理業務的管理資產規模一直穩健增長。 近月社交平台出現不少貼文,以「金融中心遺址」形容香港市場。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昨日以「久經歷練的國際金融中心」為題發表網誌,指香港金融市場具備「國際性」、「綜合性」及「增長性」的特點,變成「國際金融中心遺址」的說法完全站不住腳。他續稱,中長期而言,香港金融市場面對的機遇肯定大於挑戰,特區政府會聯同各監管機構,不斷推動落實新的政策措施及項目,堅持國際化特色,繼續融通中外資本,為市場可持續發展增添新動力。 根基穩固 無懼經濟周期波動 許正宇指出,環球經濟前景不明朗,地緣政治情況不穩,以及「更長時間維持高息」的利率環境等宏觀因素,無可避免地制約了香港金融市場,特別是現貨股票交易及IPO首發融資金額的短期表現。然而,香港金融市場根基穩固,韌性十足,面對環球風高浪急,不少業務仍繼續錄得增長。過去歷經不同經濟周期如是,現在也如是。 他續表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不是一座高樓或者是一塊石碑,施加壓力即可以使之倒下。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成就依靠的是「一國兩制」的獨特地位,特區政府、監管機構和業界的長期耕耘,以及國際投融資者的口碑。特區政府有信心、底氣和能力持續建設一個更有深度和廣度的國際金融中心。 許正宇又列出香港金融市場的數據為證明,如證券市場總市值於今年10月底為30.8萬億港元,較去年同期的26.4萬億港元回升17%。產品發展方面,受惠於ETF南向通交易量持續增長,以及近年來一系列的市場微觀結構改革,交易所買賣基金今年首10個月日均成交金額達116億港元,按年增長25%。 衍生產品市場方面,同期日均成交合約張數總額超過135萬張,按年上升7%,進一步體現了香港作為環球風險管理中心的策略功能。互聯互通方面,今年首三季度債券通「北向通」日均成交金額達405億元人民幣,按年上升26%,創歷年新高。北向股票通的標的範圍於今年3月擴容,帶動今年第二至第三季的日均成交增長至超過1130億元人民幣,比今年首季增長17%。 財管業務可望躋身全球首位 資產及財富管理業務方面,許正宇指,長期而言,香港資產及財富管理業務的管理資產規模一直穩健增長,並在過去10年錄得143%的升幅。近日亦有具公信力的市場策略研究公司指出,香港於2017至2022年間管理資產規模年均複合增長率為13%,幅度為環球所有業務中心之首。香港亦有望在2025年前成為全球最大的業務中心。
2023-12-04 -
外資看好香港 押注創科金融
全球前十醫藥企業阿斯利康在港設立研發中心,專注細胞、基因治療等藥物研發。 香港聯通內地與國際優勢無可替代,接連有外資押注香港創新科技、金融。全球前十醫藥企業阿斯利康在港設立研發中心,將起着牽引示範作用,預期吸引更多藥企落戶。同時,外資對香港國際金融中心與虛擬資產市場發展也投下信心票,申請虛擬資產交易牌照的公司數目在過去兩個月倍增至八間,近期發生涉嫌詐騙案未有影響企業投資信心。 亞洲時代已經來臨了,成為世界經濟與金融的重心,香港作為進入內地的窗口及門戶的角色與地位重要,國際化特色在全球尤其有相當競爭力。現時香港經濟主打金融,加上創科逐步發力,發展前景無可限量。 阿斯利康落戶 牽頭示範作用大 事實上,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已成為全球經濟的主要增長引擎,過去25年,亞洲經濟平均增長5.5%,保持中高速增長,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比重達到三分之二。亞洲在全球經濟總量佔比已由1998年的30%,顯著上升至目前的逾45%,預期佔比很快突破50%。亞洲是全球經濟增長主要動力所在、發展機遇所在,香港國際金融中心與商貿樞紐地位將持續受惠於國際資金流入亞洲。 儘管現時全球經濟不確性增加,出現去全球化、脫鈎的不明朗因素,但近期外資仍然是身體力行看好香港,最明顯例子是全球前十醫藥企業阿斯利康在港設立研發中心,將會專注細胞、基因治療等藥物研發,這對香港生物醫藥科技發展猶如打下一支強心針,同時更起着較大牽引示範作用,吸引更多來自內地、海外與本地藥企加大在港投資,推動生物醫藥科技行業發展。例如和黃醫藥已表明計劃在港設立研發中心,這有助營造出生物醫藥投資氛圍,推動行業發展,有望打造成為經濟新亮點。 硅谷科企心動 擬在港擴展 值得留意的是,美國硅谷初創企業也看中亞洲市場,計劃轉移陣地,擴展香港業務。最近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美接觸了從事醫藥器械及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的初創公司,這兩間公司均表示會積極考慮在港設立研發中心,甚至是區域總部,從中可見香港國際創科中心發展潛力巨大,就連硅谷科技公司也心動了,部署來港發展。 除了創新科技之外,香港金融也是外資押注的重點,特別是看好財富管理業務發展。目前香港是亞洲最大的國際資產管理中心,亦是亞洲最大的跨境私人財富管理中心、對沖基金中心及第二大私募基金中心,還是區內企業設立財資中心的理想地。香港金融優勢不斷增強,未來有機會超越瑞士成為全球財富管理的一哥。事實上,目前香港穩步推進虛擬資產市場交易中心,可與金融科技、財富管理業務發展產生相輔相成、相互推動作用,原因不少家族辦公室對投資虛擬資產有較大興趣,這大大增加家辦落戶香港的誘因。 雖然近期香港出現JPEX、HOUNAX等無牌虛擬資產交易平台涉嫌詐騙事件,但這反映有規範監管的重要性。因此,當局宜一方面完善虛擬資產交易監管制度,積極研究賦予證監會更大權力,成為真正有牙老虎,打擊市場不當行為;另一方面則是加強教育投資者,使用受監管的有牌虛擬資產交易平台。目前證監會只批出兩個虛擬資產交易平台牌照,有需要加快審批,令市場有較多選擇。 虛擬資產穩推 申請牌照倍增 在過去兩個月,申請虛擬資產交易牌照的公司數目由4間倍增至8間,申請者包括外資公司,準備在港大展拳腳,企業對香港虛擬資產市場投資信心未受到涉嫌詐騙事件所影響。擁虛擬資產交易牌照的BC科技集團(00863),近期股價持續呈強,顯示市場對香港虛擬資產交易中心投下信心票。 總之,外資對香港經濟保持堅定信心,搶人才、搶企業利好效應預期逐步浮現出來,支持香港經濟復甦的良好勢頭延續至明年。
2023-12-01 -
當這個指標達到零時,美聯儲可能很快會停止 QT
分析認為,要關註隔夜 RRP 工具的交易量:當交易量降至零時,這可能表明美聯儲很快需要停止 QT。 一般來說,美聯儲的量化緊縮政策(QT)會耗盡銀行存款,但在本輪緊縮周期中,這種情況發生了顯著變化,今年的銀行存款水平基本持平。 而銀行存款水平保持穩定,表明美聯儲距離停止縮表還有相當長一段的路要走。 有分析指出了本次美聯儲QT過程中出現的奇怪現象:在美聯儲穩步縮減債券投資組合規糢的同時,銀行存款並沒有減少。 理論上QT應該是一個機械過程,當美聯儲購買債券時,它就創造了存款,那麼當美聯儲減持債券時,存款應該要減少。但這種情況並沒有發生,相反,流動性來自美聯儲的逆回購工具(RRP),即貨幣市場基金隔夜儲存資金。 正如美國銀行利率策略師Mark Cabana所說,問題在於如今銀行正在不惜一切代價吸收存款。 “銀行正在競購流動性,”他在周三的債券市場展望電話會議上對媒體表示。 Cabana指出,為了吸引儲戶遠離貨幣市場基金,銀行正在提供收益更高的現金產品。比如,3個月和6個月的存款單收益率為 5.6%,而如果這些存款放在貨幣市場基金,獲得的收益率只有5.4%。 換句話說,銀行持有這些存款是無利可圖的。 那麼,銀行明明會虧損(至少在理論上如此),那麼他們為什麼要囤積流動性? Cabana將其歸因於“房間里超過 5000 億美元的大象”:債券組合的賬面損失。美銀本身是這方面損失最嚴重的銀行之一,其持有至到期證券第三季度賬面損失達1310億美元。 另外,銀行還被鼓勵減少對最後貸款人聯邦住房貸款銀行的依賴。 Cabana在周三的一份報告中寫道,監管機構逐漸放棄這一相當受歡迎的資金來源,加上今年早些時候SVB和First Republic破產,各種規糢的銀行在管理現金方面都變得謹慎起來: 商業銀行對今年早些時候地區銀行倒閉的危機記憶猶新。銀行知道,防止類似命運的最佳方法是持有大量現金進行緩沖。 最近的監管指導意見表明,在市場壓力時期不應依賴聯邦住房貸款銀行的預付款,這減少了銀行傳統的融資來源,現金緩沖也可能有所增加。 最近的銀行壓力和可用資金來源的減少導致現金緩沖增加。 Cabana表示,雖然美聯儲的銀行定期融資計劃( BTFP )有助於確保銀行不必在資金緊張時以折扣價出售持有至到期債券(並降低其整個債券投資組合),但使用該工具是應該感到羞恥的。 與貼現窗口非常相似,美聯儲的BTFP被視為面臨壓力和面臨倒閉風險的銀行的應急工具,因此保持流動性緩沖可能被認為更為謹慎。 Cabana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使用BTFP是“軟弱的表現,如果你想被視為一家沒有官方部門支持的獨立實體銀行,那麼你就不能這麼做”。 Cabana表示,最近幾周貨幣市場基金一直在延長其投資的加權平均期限,這可能是因為人們認為美聯儲已經完成加息。 Cabana表示,貨幣市場基金投資的加權平均期限(WAM)“在 10 月份就業報告和 CPI 公布後大幅上升”。 貨幣市場基金“確實相信美聯儲已經完成加息”。 如果銀行確實感到迫切需要囤積流動性,這可能意味著美聯儲政策緊縮的另一部分——縮減資產負債表——將需要比經濟學家預期的更早結束。 Cabana表示,要關註隔夜RRP工具的交易量:當交易量降至零時,這可能表明美聯儲很快需要停止QT。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2023-11-30 -
Ackman又放話:我不信美國“軟著陸”,打賭美聯儲最快明年一季度就降息
早於市場預期,Ackman押註美聯儲將於明年第一季度降息。 對沖基金大佬、潘興廣場資管(Pershing Square Capital Management)創始人Bill Ackman表示,美聯儲最早將在明年第一季度降息,否則將面臨“硬著陸”的風險。 Ackman的押註比市場預期更早。據報道,掉期市場數據顯示,交易員已完全消化明年6月份降息的預期,其中認為明年5月份降息的可能性約為80%。芝商所觀察FedWatch工具顯示,截至11月28日,預計明年5月和6月降息的可能性分別為70%和88%。 Ackman表示,如果美聯儲在通脹趨勢低於3%的情況下繼續將利率維持在大約5.5%的範圍內,這將是一個“非常高的實際利率”。 自2022年3月以來,美聯儲此輪加息周期達到了40年來最快的速度,讓美國利率升至5.25-5.5%;美國10月核心CPI數據超預期降溫至4%,為2021年9月以來最低。 報道稱,Ackman不相信美國經濟會走向所謂的“軟著陸”,即美聯儲加息而不引發衰退的情況。 換句話說,報道稱Ackman已經看到了經濟疲軟的證據,他認為: “如果美聯儲不盡快開始降息,則確實存在硬著陸的風險。” 曾在疫情期間精準做空美股的Ackman,今年再度大發神威,過去三個月成功做空美債,並在低點精準平倉離場。 今年8月,惠譽下調美國信用評級後,Ackman公開表示將做空美國30年期國債,因其預測30年期美債收益率攀升至5.5%可能會很快發生。
2023-11-29 -
德銀:美聯儲明年將降息175個基點 6月份首降50個基點
獲悉,分析師週一預計,隨著美國經濟在明年上半年步入溫和衰退,美聯儲的降息幅度將超過市場目前的預期。在一份展望報告中,德意志銀行經濟學家預計2024年將降息175個基點。德意志銀行預計,美聯儲將在2024年6月的會議上首次降息50個基點,隨後在今年剩餘時間內進一步降息125個基點。 鑒於美聯儲目前的利率為5.25%-5.5%,到今年年底,這將使利率降至3.5%-3.75%。相比之下,數據顯示,交易員目前預計到2024年12月的利率為4.48%。 德意志銀行資深美國經濟學家Brett Ryan在接受採訪時表示,該行預計2024年上半年美國經濟將出現兩個季度的負增長,這將導致失業率從現在的3.9%“大幅上升”到明年年中達到4.6%。他說:“我們預計明年上半年經濟將進入疲軟期,這將導致從年中開始更大幅度地降息。” 與此同時,預計經濟疲軟將“緩解通脹壓力”。該銀行在週一發佈的報告中表示,預計美國2024年上半年經濟將出現“溫和衰退”。 儘管美聯儲自2022年3月以來已將利率上調了525個基點,但迄今為止,美國經濟似乎避開了衰退的預測。事實上,Ryan稱:“如果未來形勢再次穩定,美聯儲的降息幅度將會小得多。”
2023-11-28 -
全球通脹趨緩 各國幣策待變
臨近年尾,預期外匯市場交投漸趨淡靜。 12月外匯展望 寶華世紀資本市場經濟分析師李焜明表示,市場交易員和投資者大部分會選擇在12月「歲晚收爐」,同時制訂明年部署,因此在排除突發不可預測的情況,包括中東地緣政治局勢、俄烏衝突等出現急劇變化下,預料各類金融市場產品將會於12月維持窄幅區間上落為主。 美元近期跌得多 反彈可期 美國10月整體消費物價指數(CPI)按年升幅由3.7%放緩至10月的3.2%,核心CPI升幅由4.1%放緩至4%,均低於市場預期。上古國際集團董事梁彥穎表示,美國通脹壓力看似紓緩,但事實是CPI剛開始改變計算方法,利用12個月的移動平均(Moving average),把急升和急跌的數據平滑了。這令往後的CPI或許不會有太大變動,但亦很難急速下跌。因應最新利率期貨顯示,市場近95%預期聯儲局12月不會加息,他亦認同當局在12月按兵不動機會大。 英鎊勢陷波動 憂衰退持續 歐元無力大升 經濟拖後腿 此外,歐元區通脹近月顯著回落,但核心通脹及服務業通脹數字仍熾熱。歐洲央行在9月加息0.25厘後,會後發表了鴿派聲明,所以他認為,央行從去年初開始啟動持續的加息步伐不排除會邁向終結,並預測明年下半年利息有下調空間壓力,從而減低企業營商成本壓力及刺激國民消費意欲,以有效帶動經濟回穩。 日圓匯價是今年以來表現最差的主流貨幣,兌每美元年內大幅下跌14.12%,並在過去3年累積貶值高達43.12%。由於日本央行在貨幣政策與其他歐美央行取態南轅北轍,奉行超寬鬆貨幣政策,投資者因而傾向選擇日圓作為套息交易以賺取利率及匯價差距。12月走勢上,料日圓匯價會在146至151區間上落。 澳元未急降息 上望68美仙 澳洲央行剛在11月上調利率0.25厘到4.35厘的12年高位,李焜明認為,這已是過往持續調升利率的終點。然而,澳洲央行下調利率的空間,可能比歐美央行稍遲,預料首次下調利率的時間可能在明年9月。今年澳洲整體經濟穩健發展,料全年經濟按年增1.9%,明年經濟亦升1.6%,更帶動澳洲樓價愈趨熾熱。他預測澳元在12月波幅低位在63美仙,高位上望68美仙。 離岸人民幣兌每美元匯價過去52周在6.6969至7.3684區間交易,按年僅回落約0.51%。李焜明預計內地今年經濟增長介乎5至5.5%,但明年經濟增長或降至4.9%,主因中央沒有推出大型的刺激經濟發展方案。
2023-11-27 -
轉運時刻將至?大摩:美國樓市明年有望“解凍” 聯儲6月或開始降息
過去一年多,隨著美聯儲不斷加息,美國房地產市場陷入“深度凍結”狀態。不僅買家離場觀望,賣家也格外惜售。 摩根士丹利首席美國經濟學家艾倫·贊特納 (Ellen Zentner)近日表示,明年美國房地產市場的命運將發生轉變。 贊特納在最近的市場播客(BLOG)中表示,住房負擔能力的提高有望令今年基本上凍結的住房市場復蘇。 “我們預計明年上半年房屋銷售仍將疲軟,但下半年乃至2025年的房屋銷售活動應該會有所回升,這主要是因為人們的負擔能力將會改善。”她稱。她還預測,明年房屋供應的增加也將推動這一轉變。 過去一年隨著抵押貸款利率飆升,不僅房屋買家,連賣家也在觀望,這使得房屋市場上的庫存一直偏緊。現有房主不願出售房產,因為他們希望鎖定多年前為買房融資時的低利率。 由於市場上二手房供應減少,新建房屋一直是新增供應量的主要來源。摩根士丹利預計,明年房屋建築活動將更加強勁。 “隨著庫存增長抵消需求增長,房價應該會溫和下跌。到2025年,隨著利率降低,二手房銷售應該也會出現增長。”贊特納補充稱。 美聯儲明年6月或開啟降息週期 對美國房地產市場來說,今年是異常艱難的一年。受美國國債收益率飆升影響,今年10月份抵押貸款利率觸及8%。 儘管住房貸款成本不斷上升,但由於房屋供應緊張,房價仍然居高不下。 好消息是,近期美國抵押貸款利率有所下降,這是因為對美聯儲很快轉向降息的希望導致國債收益率暴跌。 房地美上周三在一份聲明中表示,30年期固定利率貸款平均利率為7.29%,低於此前一周的7.44%。連續四周的下跌給那些等待市場轉向有利於自己方向的潛在購房者帶來一絲希望。 贊特納表示,到2024年中期,隨著通脹繼續放緩,降息預期將成為現實。 她預計,美聯儲將在明年6月份首次降息25個基點。9月份將再次降息25個基點。從2024年第四季度開始,美聯儲可能會在每次會議上都以同樣的幅度降息,最終在2025年底將實際利率降至0.4%。
2023-11-27 -
美國罷工潮蔓延至瑞典特斯拉,馬斯克點評:“瘋了”
此前在美國汽車行業罷工風波獨善其身的特斯拉成為瑞典工會圍攻的對象,隨著罷工持續升級,越來越多行業加入,特斯拉首席執行官馬斯克終於坐不住了。 當地時間週四(11月23日),馬斯克在社交媒體X(前Twitter)上評論稱,“This is insane(這太瘋狂了)。” 帶頭罷工的是130名特斯拉維修店的機械師,隸屬於IF金屬工會。上個月特斯拉拒絕了他們進行薪酬福利集體談判的要求後開始罷工。 隨後罷工事件愈演愈烈,碼頭工人和汽車經銷商拒絕與特斯拉合作。截至目前,已經有9工會參與了對特斯拉進行圍剿。 面對工人此起彼伏的“起義”,馬斯克剛開始一直以強硬態度應對。 上周特斯拉調解員Kurt Eriksson告訴媒體,特斯拉瑞典公司與工會簽署協議的“迴旋餘地為零”,並強調這是“直接來自埃隆·馬斯克的命令”。 對於特斯拉來說,瑞典是一個不起眼的市場,與其主要市場英國、德國和法國相比可以忽略不計。 但當郵政工人加入罷工後,馬斯克再也淡定不下來了。 據媒體報導,郵政工人已經停止向特斯拉在瑞典所有地址收發信件、包裹的服務,由於當地法律規定車牌遞送不能採取郵寄以外的其他方式,瑞典交通局沒辦法把新的車牌發給特斯拉。 這也意味著,特斯拉新車不能在瑞典上路。 “這(瑞典工人罷工)對埃隆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文化衝擊,”獨立歐洲汽車分析師Matthias Schmidt說,“他不遺餘力地避免工會化,但這是一個巨大的警醒。” 分析人士表示,特斯拉現在面臨的最大風險其他國家加入,特別是德國工會,可能會與瑞典工會聯合罷工。 特斯拉雖然在德國開設了一家工廠,但仍在新一輪罷工浪潮中避免了工會的集體談判,注意,德國汽車工會的影響力不容小覷。 一旦德國工會加入,特斯拉柏林超級工廠的運營岌岌可危,該工廠銷售的汽車占德國市場的四分之三。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2023-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