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们的需要 我们的专注
Your Needs Our Focus
财经快讯
-
姆努欽稱已準備好承擔信貸損失,鮑威爾重申全力支持經濟
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和美國財長姆努欽週二通過視頻出席參議院金融委員會聽證會,向國會通報應對新冠疫情的經濟措施。姆努欽表示,財政部準備提供更多資金並承擔更多風險,為美聯儲正在建立的貸款計畫提供便利,鮑威爾則重申美聯儲致力於使用一切工具來支持經濟。 姆努欽:為信貸損失做好準備 美國財長姆努欽在開幕證詞中表示,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爆發,美國經濟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姆努欽對美國政府2.2萬億美元《CARES》法案中的資金支出進行了介紹。“我們與小企業管理局(SBA)就工資保障計畫(PPP)進行了密切合作,已經處理超過420萬筆貸款申請,通過5300多億美元的貸款,將數以千萬計辛勤工作的美國人繼續留在工資單上。向數以千萬計的美國人發放了1.4億筆,累計超過2400億美元的救濟金。通過新冠病毒救濟基金(Coronavirus Relief Fund)向各州、地方和部落政府提供了將近1500億美元的基本服務救助資金。截至目前,累計發放的援助金額接近1萬億美元。”他說。 根據國會監督委員會19日發佈的報告,在4月底通過的一項5000億美元刺激計畫中,政府應向美國航空公司和對涉及國家安全的關鍵企業支付460億美元,這筆資金目前尚未到賬。除此之外,在其餘的4540億美元中,美國財政部僅向美聯儲二級市場信貸工具撥付了375億美元。 對於參議員提出的質疑,姆努欽的回應稱是這些工具剛剛開始啟動和運行。目前財政部已經批准向航空業提供250億美元,以保護這一美國經濟關鍵部門。在財政部支持下,美聯儲3月以來一共推出了9項貸款計畫,以支持金融市場、企業和地方政府平穩運行。姆努欽說,到目前為止,政府承諾提供高達1950億美元的信貸支持,剩下的2590億美元用於根據需要創建或擴大專案。 當有參議員要求他說明,政府願意承擔在美聯儲貸款設施上的投資風險有多大,以及是否準備好面臨企業違約造成的信貸損失時,美國財長表示,“答案絕對是肯定的,我們已做好充分準備,在某些情況下承擔資本損失。” 對於未來,姆努欽稱,有信心美國能夠度過疫情的考驗,以安全的方式讓人們重返工作很重要。預計第三、四季度經濟將有所改善,政府官員對進一步紓困持觀望態度。現在不重啟經濟將存在造成永久性傷害的風險,接下來將研究支持就業的所有選項,並認真考慮進一步減少中產階級家庭的稅收。 鮑威爾力挺銀行業 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在證詞中重申,美聯儲致力於使用一切工具來應對危機,在新冠疫情期間保持市場運作並為所需要的人提供資金。他認為美國面臨巨大的經濟衝擊,現在的問題是政府的應對措施是否足以顯現出效果。美聯儲的計畫是為支持市場而設計的,但不想用來取代市場。 美聯儲上周更新的數據顯示,其資產負債表已經接近創紀錄的7萬億美元。鮑威爾稱,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將隨著貸款工具的增長而增長,重要的是資產負債表的規模相對於美國經濟的比例。目前這並未引發金融穩定或通脹擔憂,未來額外刺激措施將取決於經濟發展道路。 鮑威爾指出,在應對冠狀病毒危機時,對銀行監管的調整許多是暫時性的。並重申了此前的看法,即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的處境比2008年金融危機前要好得多。“與2008年金融危機不同,銀行目前擁有大量的資本和流動性緩衝,風險管理和運營彈性得到改善。因此,他們已經做好了緩衝我們所看到的金融衝擊的準備。”他說。 在推出主街貸款計畫(Main Street Lending Program)後,美聯儲此後多次修改貸款計畫條款,為需要幫助的企業提供必要的信貸支持。在18日公佈的講稿中提及,計畫旨在向大流行前財務狀況良好的中小企業提供貸款,這些雇主可能需要過渡性融資來支持他們的業務和經濟復蘇。鮑威爾稱,隨著美聯儲瞭解到更多情況,未來將繼續調整這些操作的條款。他預計該計畫將在本月底或6月第一周開始放貸。 鮑威爾為購買“垃圾債券”的計畫進行辯護,稱美聯儲允許購買所謂“墮落天使”(債券評級最近從“投資級”被下調至“垃圾級”的公司債券)是未來確保這兩個貸款市場之間“沒有懸崖”。“我們根本不會全面購買垃圾債券。”鮑威爾補充道。 針對市政流動性工具(Municipal Liquidity Facility),鮑威爾稱美聯儲只能滿足州和地方政府的短期融資需求,州和地方政府的裁員將減緩美國經濟的復蘇。美聯儲正密切關注為人口相對較少的州提供貸款,尋找辦法接納更多的市政債券。 *本文來自第一財經
2020-05-20 -
鮑威爾:美聯儲將維持利率在接近零的水準 直至美國經濟重返正軌
美聯儲主席鮑威爾(Jerome Powell)在週二參議院聽證會提前公佈的發言稿中稱,美聯儲準備使用其全部工具,並將基準貸款利率保持在接近零的水準,直到美國經濟回到正軌。 他說:" 在這個充滿挑戰的時刻,我們致力於使用我們的全部工具來支持美國的經濟。我們意識到這些行動只是公共部門回應的一部分。我們希望將利率維持在這個水準上,直到我們有信心經濟已經度過了疫情的困擾,並有望實現我們的最大就業率和價格穩定目標。" 鮑威爾定於週二上午 10 點在華盛頓與美國財長 Steven Mnuchin 一起參加參議院線上聽證會。鮑威爾上述標題來自參議院聽證會提前公佈的發言稿。 鮑威爾此前表示,美國經濟將會從新冠疫情中恢復,但過程可能會拉長到明年年底,並且取決於疫苗的問世。他說:" 假設沒有第二波疫情,我認為經濟將在今年下半年穩步回升。經濟要實現全面復蘇,人們就必須完全恢復信心,而且可能要等疫苗問世。" 鮑威爾表示,人們不應該做空美國經濟,並堅定地淡化了美國經濟面對第二次大蕭條的看法。不過,他也謹慎地認為不要期許會出現快速的 V 型反彈。" 經濟將會復蘇。這可能需要一段時間," 他說。" 可能會拉長到明年年底。我們真的不知道。" 為遏制疫情傳播美國經濟停擺,自 2 月以來已有超過 3600 萬美國人失業。無數企業、尤其是小企業正在衝擊中邁向破產,而州和城市也面臨著巨大的預算赤字,可能會導致公共領域的第二波大規模裁員。 為限制經濟所受衝擊,鮑威爾和他的同事已將利率降低至零,向金融市場投放數萬億美元流動性,並推出 9 個緊急貸款工具以維持經濟中的信貸流動。 鮑威爾還強調,美聯儲支持經濟的政策工具沒有用盡。 " 我們能做的還有很多,我們將會繼續竭盡所能。不過,我會說我們遠遠沒有用盡彈藥," 他表示,並指出,美聯儲可以增加緊急貸款計畫,並且通過前瞻指引和調整資產購買策略來使貨幣政策更加具有支撐力。 鮑威爾上周三發出嚴厲警告,稱如果政府不加碼支持力度,美國經濟面臨持久的傷害。這進一步支持了對於國會加大支出的呼籲;除了 3 月份達成的創紀錄 2.2 萬億美元刺激方案之外,民主黨在推動一項新的規模 3 萬億美元疫情援助計畫。上周五,眾議院通過了該議案,但在共和黨領導的參議院該議案希望渺茫。 *本文來自全天候科技
2020-05-19 -
全球最重要的股票指數要大換血了?
新冠疫情還沒有結束的跡象,面對企業大量破產的風險,指數編纂公司也需要考慮什麼時候開始換血了。 DataTrek Research 分析師 Nicholas Colas 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標普 500 指數可能是世界上受關注最多的指數,但新冠疫情以及其帶來的後果將迫使標普 500 的編纂者做出一些改變。 Colas 稱,他所在的機構目前看到約 30 家企業瀕臨被剔除的命運,標普委員會將需要決定,還需花多久的時間來剔除這些受到疫情影響的企業。 標普 500 最近剔除的一家公司是奢侈品集團 Capri Holdings。該集團旗下擁有範思哲、Jimmy Choo 等品牌,今年以來股價已經累計下跌超過 60%。5 月 6 日,標普道瓊斯指數宣佈將該集團從標普 500 指數成分股中剔除。 Colas 同時也認為,指數委員會可能不太願意再添加科技股了。截至 4 月底,資訊科技板塊已占到該指數的近 26%,為互聯網泡沫以來的最高份額。 標普 500 指數成份股包括了美國 500 家頂尖上市公司,占美國股市總市值約 80%。 受到全球新冠大流行的衝擊,今年 3 月美股大幅下跌。不過自當時的低點以來,美股已經有顯著反彈,強勁的反彈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科技股和醫療保健股。 不過人們比較少注意到的是,過去 3 年中標普剔除的成分股中,主要是零售業、工業和能源企業,而這些企業在這次疫情中受到了嚴重打擊。 圖片來源:tradingview 據媒體統計,過去三年被剔除出標普 500 的企業(剔除原因不是收購)所組成的等權重籃子,今年已經累計下跌 47%;相較之下,標普 500 指數今年累計跌幅為 11% 左右。 在這些被剔除的公司中,只有 5 家實現了正回報,一半公司股價累積下跌超過 40%。其中,能源公司 Chesapeake Energy、Transocean 跌幅達到 80%;零售公司 Bed Bath & Beyond 和梅西百貨跌幅在 70% 左右。 *本文來自全天候科技
2020-05-18 -
美國不會有負利率?市場可不這麼想
儘管美聯儲主席鮑威爾本周清晰傳達了 " 當前並未考慮負利率 " 的態度,但是市場仍押注負利率即將到來。 有意思的是,無論美聯儲如何表態,市場卻並不在乎。目前,市場對 " 負利率即將到來 " 的押注已經飆升。 當前,美聯儲聯邦基金目標利率區間在 0-0.25%。有統計顯示,最受歡迎的交易預計到 9 月美聯儲將降息 10 至 15 個基點。本周,市場對明年年中前政策利率低至 -0.50% 的押注有所上升。 與此同時,即便是在鮑威爾講話後,市場隱含的 2021 年 1 月聯邦基金利率繼續在 0% 下方。 鮑威爾本周表示,新冠疫情可能導致 " 長期衰退和復蘇疲軟 " 而造成持久損害的風險,因此美聯儲將 " 盡其所能 " 部署其工具以避免這些後果;但是美聯儲對負利率的觀點沒有變化,當前並未考慮負利率。 美國銀行分析師、前紐約聯儲雇員 Mark Cabana 在最新的報告中表示,美聯儲很少在一個觀點上有如此統一的態度。如今美聯儲官員普遍地反對負利率,認為這不是一個有吸引力的政策工具。 在 Cabana 看來,市場無法 " 脅迫 " 美聯儲採取負利率政策。雖然市場可以推動美聯儲採取一系列政策,但是 " 負利率根本上是不同的 ",對金融體系和金融仲介有重大影響。 *本文來自第一財經
2020-05-15 -
一邊拒絕負利率,鮑威爾一邊狂推財政政策
在再次強調不考慮負利率的同時,美聯儲主席鮑威爾罕見表態,美國財政政策應該繼續發力。 在 5 月 13 日由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主辦的網上研討會上,鮑威爾重申了對負利率的觀點沒有變化,美聯儲當前並未考慮負利率;他同時也強調,額外的財政刺激在幫助美國經濟避免長期損失方面是 " 值得的 "。 分析認為,雖然鮑威爾沒有支持任何具體的國會議案,但是他此番對於更多財政刺激的呼籲,可能會促使國會議員們啟動談判。另外鮑威爾的表態也指出,美聯儲在危機期間能做的有限。 2008 至 09 年金融危機期間擔任美聯儲理事的 Randall Kroszner 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美聯儲無法治癒這種病毒,但是也無法修復斷裂的供應鏈。 美聯儲會盡其所能,但它不是全能的。 前美聯儲官員、現任 PGIMF 固收部門首席經濟學家 Nathan Sheets 稱,鮑威爾在幾周時間內完成了 08 年金融危機期間前美聯儲主席伯南克在幾年時間裏所做的事。 對於鮑威爾提出更多財政刺激的觀點,OECD 秘書長 Angel Gurr í a 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警告,不斷上升的債務水準可能會使已經負債累累的政府和企業面臨風險。 我們的翅膀將會很沉重,我們試圖飛翔,但是已經背負了很多的債務,並且正在增加更多的債務。 Angel Gurr í a 認為,各國政府可能必須 " 資本化 " 這些額外債務,方法是紓困企業,或者減記巨額貸款中的一部分。 自 3 月以來美國政府已推出多輪經濟刺激計畫,其中就包括 3 月 27 日通過的第三輪 2 萬億美元經濟刺激法案,這也是美國歷史上迄今規模最大的財政支出法案。 美國民主黨 5 月 12 日又拋出新一輪經濟救助方案,金額高達 3 萬億美元,目的主要是幫助美國各州政府以及地方政府渡過疫情。不過這與共和黨意見相左,迅速遭到反對。 *本文來自全天候科技
2020-05-14 -
巴曙松:人民幣計價資產表現穩定、估值合理
香港金融發展局(金髮局)內地機遇小組成員巴曙松12日在香港表示,人民幣計價資產整體表現比較穩定、估值相對合理,一定程度上展現作為避險資產的特徵。若開放路徑得當、合理,有條件吸引更多國際資本流入。 當日,金髮局發表題為《發展人民幣資產市場提升香港人民幣樞紐地位》的報告,並舉行線上新聞發佈會。報告提出多項發展離岸人民幣資產市場的建議措施,希望可助推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及鞏固香港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的地位。 巴曙松認為,主要發達經濟體的央行基本進入零利率甚至負利率時代,美聯儲宣佈無限量寬鬆政策,全球對於美元單一貨幣的巨大依賴,反映出現時國際貨幣體系的內在缺陷,國際貨幣體系面臨“洗牌”。而包括中國內地及香港在內的整個亞洲區防疫得力,經濟面相對比較穩固,主要經濟指標跟實行負利率的市場相比總體處在正常區間。在動盪環境下,這些都催生對人民幣計價資產的現實需求。 他又指,金融市場劇烈波動期間,人民幣計價資產整體表現比較穩定、估值相對合理,一定程度上展現作為避險資產的特徵。如果開放路徑得當、合理,有條件吸引更多國際資本流入,加快人民幣計價資產市場的開放。而香港可透過發展金融基建、債券市場及進一步拓展“超級聯繫人”的功能和範圍,在參與和支持人民幣邁向自由兌換和資本帳戶逐步開放的過程中,繼續保持樞紐地位。 針對產業鏈轉移的問題,巴曙松認為,這其實存在已久,只不過疫情在加速其進程。雖然全球供應鏈在疫情衝擊下,以經濟效益為原則的佈局開始收縮,由離岸供應鏈向在岸和近岸轉變,存在回流、分散化的趨勢,但區域化合作在加強。例如中美間貿易或有所回落,但東盟今年成為中國第一大貿易夥伴,而香港可利用與東南亞之間天然、密切的聯繫,在支持國家和東南亞之間的貿易聯繫中發揮重要的紐帶作用。 此外,巴曙松亦指出,產業鏈有貼近市場和消費者,為消費者而生產的明顯遷移趨勢。中國內需市場龐大,中產階級消費能力強,故可看到在部分產業鏈有所遷出的情況下,特斯拉仍在上海興建巨大的生產車間,因為龐大的內需市場有利於錨定部分生產鏈和供應鏈。 *本文來自第一財經
2020-05-13 -
經濟學家:美國經濟復蘇將會非常慢,不是 V 型
如今,越來越多的經濟學家認為,期待中的經濟 "V 型 " 反彈不會來了,卻而代之的是 " 耐克勾型 " 復蘇。 " 耐克勾型 " 復蘇,指的是經濟急劇下降之後,較為平緩地慢慢回升至危機前水準。隨著今年一季度 GDP 大幅萎縮以及失業率大幅攀升,經濟學家預計,在這種復蘇形態下,美國和歐洲要到 2021 年晚些時候才能恢復到危機前水準。 德銀預計,到今年年底,美國只有 30% 至 40% 的產出損失和就業損失將會恢復。德銀還預計,美國經濟今年將萎縮 7.1%,並且將直到 2022 年或者更晚才能恢復到病毒爆發前的水準。 美國銀行則預計,美國經濟復蘇將分為三個階段,目前正處於復蘇的第二階段,然而第三階段是最不確定的階段,感覺 " 像是衰退 "。 美國銀行經濟學家認為,在經過重新開放的反彈之後,經濟需要找到一個更穩固的基礎來進一步發展;風險在於,在此後一段時間經濟將進入停滯期,即一段時斷時續的恢復期。另外,大範圍的破產也將抑制經濟的快速反彈。 除了經濟指標,各行各業商家的感受更為直觀。 雀巢 CEO Mark Schneider 最近表示,這不會是一個快速的復蘇,而是將持續幾個季度的過程。消費品公司則預計,消費者將縮減開支、購買便宜的產品。 另外,隨著限制措施實施的時間比預計的更長,餐館、影院等娛樂休閒場所承受了極大的經營壓力。即使重新開放,消費者也可能因為擔心感染風險而不願意前往。 研究機構 Coresight Research 5 月 6 日的一項調查顯示,超過 70% 的美國人預計在限制放鬆後將避免前往一些公共空間,超過一般的調查者稱預計將遠離購物中心。 *本文來自全天候科技
2020-05-12 -
市場預計美國負利率?華爾街都看不懂了
儘管很多基金經理和分析師們紛紛表示美聯儲實施負利率的可能性幾乎沒有,但美國利率期貨市場卻默默表達了相反的觀點。 美國聯邦基金利率期貨市場在週四首次開始定價負利率之後,於週五再度出現類似的情況。與週四暗示最快今年12月調整為負利率略有不同,美國聯邦基金利率期貨6月合約價格超過100,意味著市場轉為預計負利率的推出時機最快可能是在 2021年中期,可能是-0.5%。 這讓基金經理、交易員和分析師們都措手不及,他們正在試圖分析為何市場如此迅速地接受了負利率情景假設。 最近一段時間以來,雖然美國失業數據屢屢讓人震驚,企業破產倒閉的消息不斷,但美國股市卻持續反彈,納斯達克指數甚至出現了五日連漲,已經收復了年初至今的所有跌幅轉為上漲。 而且,美聯儲官員們也在駁斥負利率的可能性,主席鮑威爾 4 月底明確表示,現階段美聯儲除了觀望之外不會有更多行動。市場普遍預計鮑威爾將在 5 月 13 日討論經濟問題時談論為何美聯儲不會實施負利率。 鑒於歐洲和日本實施的負利率並未對經濟有明顯的提振,摩根大通資產管理公司首席全球策略師 David Kelly 認為,美聯儲將利率降為負值將毫無意義,而且在美國實施龐大財政刺激和美聯儲購債政策時,負利率政策完全沒有必要。 那如何解釋聯邦基金利率期貨正在消化負利率預期呢? 在紐約 R.W. Pressprich & Co. 政府債券部門負責人 Larry Milstein 看來,可能是因為一些投資者認為美聯儲已經沒有更多杠杆可用了。 古根海姆(Guggenheim Partners)全球首席投資官 Scott Minerd 給出了另外一種解釋:美國國債收益率創出歷史新低,再加上倫敦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Libor)的一個月期和三個月期品種大幅下跌,而且大量現金湧入貨幣市場基金,這些都讓交易員們越來越擔心利率可能會越來越低,一些人乾脆在利率期貨市場做對沖。 還有一些人猜測利率期貨定價負利率可能是出於極強的技術因素。道明證券表示,可能是由於市場調整頭寸或軋空,即押注利率上升的投資人被套牢,不得不回補頭寸。 *本文來自全天候科技
2020-05-09 -
解密IPO現場檢查:過會率、撤回率“雙高”背後
2020年以來,IPO過會率一直保持在較高水準。除1月份一家被否、4月份一家暫緩表決之外,今年其餘經發審會審核的首發企業,全部通過。 與此同時,是IPO現場檢查當中,撤回申請的比例保持較高。去年6月到今年4月,證監會對84家首發企業完成現場檢查,其中30家撤回申請,撤回比例超過30%。 對此有業內人士提出,這是為銜接註冊制在加速放行?現場檢查是否是“提前勸退”?…… “市場對現場檢查存在一些誤解。”一位接近監管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現場檢查只是發現問題的一種方式,並不直接涉及是否否決企業。如果企業問題較多或情節較重,企業不主動撤回IPO申請,依然可以堅持上會審核。但存在實質問題的話,大概率會被發審會否決。 該人士表示,現場檢查不是立案調查,也不是行政處罰,而是對書面審核的延伸、補充和強化,是整個發行審核機制的有機組成部分。 一旦啟動不停止 對於現場檢查,有人喜歡,有人恐懼。 有首發企業董事長在公司IPO被否後對記者感慨,“可惜沒有參加現場檢查,否則許多問題可以提前規範,而不是等到發審會再被否決”。但對於更多企業而言,現場檢查更像是一場“生死考驗”。 4月29日,證監會披露監管決定書稱,對江西綠巨人生態環境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綠巨人”)採取36個月內不受理該企業股票發行申請的監管措施。 這家曾被寄予厚望的江西企業,目前已撤回IPO申請,但仍被移送稽查調查處理,未來三年都無法上市。 在近期的首發企業現場檢查中,綠巨人被發現存在大量更改銀行流水對手方名稱、摘要、明細賬記錄;未完整披露關聯方及其貸款走賬、資金拆借等資金往來情況;會計基礎及內部控制存在缺陷,未登記銀行存款日記賬和現金日記賬等問題。 “對某個企業的現場檢查,一旦進場,檢查工作就不會停止。即使在檢查過程中企業撤回IPO申請,如果存在較大問題,依然要根據情節輕重追究責任。”一位曾多次參與IPO現場檢查的人士對記者稱。 截至4月24日,證監會完成了對84家首發企業的現場檢查,除被移送稽查的綠巨人外,還有12家被出具警示函、48家被重點關注督促整改。總計已有30家企業撤回申請並終止IPO審查,隨著後續進程,不排除還會增加新的終止企業。 兩種方式定名單 如此高的“折戟率”,足見首發企業現場檢查的“殺傷力”。那麼,誰會成為檢查的對象呢? 4月30日數據顯示,在證監會排隊IPO企業總計428家,3月13日之前申報企業已全部參加過現場檢查抽查或檢查。之後申報的39家企業尚未參加,其中主板6家、中小板1家,創業板32家。 “被檢查對象,是通過抽籤、問題導向兩種方式確定的。”前述參與檢查人士告訴記者,抽籤通過中國證券業協會負責執行,抽籤比例為5%。 近幾年,證監會建立了常態化現場檢查機制,對現場檢查對象以兩種方式產生,一是抽籤,二是問題導向。 審核過程中被發現可能存在資訊披露虛假記載、仲介機構履職盡責存在疑問等問題的,審核部門可以直接將其列為檢查對象,對解決“帶病申報”、“搶跑占位”等問題作用明顯。 “書面審核無法解決的,通過現場檢查進行穿透式重點核查,可以從業務底層將問題挖出來。”前述參與檢查人士稱,現場檢查能夠提升IPO企業申報品質,傳導監管壓力,有效防範和打擊財務造假。 檢查鎖定“五大循環” 名單確定後,證監會會向地方證監局、滬深交易所下發實施通知,並由其具體執行。 “這是調動全系統資源配合做好發行監管,相關證監局和滬深交易所都高度重視,派出的也都是精兵強將。”前述接近監管人士對記者稱。 記者瞭解到,證監會近年來曾針對現場檢查進行了內部培訓,培訓對象皆為證監局及滬深交易所的檢查骨幹人員,培訓內容主要是針對“五大循環”,即,收入迴圈、成本迴圈、費用迴圈、資產迴圈、資金迴圈。 “證監局或交易所收到具體檢查任務之後,會分析問題、評估風險、制定檢查規劃,內查外調,梳理風險點。”前述參與檢查人士對記者說,所謂內查外調,內查就是審閱企業的申報材料、原始資料和仲介機構工作底稿;外調就是調查重點客戶、供應商,進行外部取證,調取銀行資金流水,訪談董監高,以及採購、倉庫、銷售等關鍵崗位人員,核查比對仲介機構的工作底稿來源和品質情況。 檢查完成後,檢查單位會向發行部提交現場檢查報告,根據問題的性質、影響、程度,來討論確定處理措施。 通俗來講,處理分為三類。針對一般性問題,將要求企業整改,整改合格後仍可繼續推進IPO。 針對問題比較嚴重的,將出具警示函或進行監管談話。企業收到警示函後,需要對檢查發現的問題進行整改,整改完成後繼續推進IPO;存在實質性障礙問題的,如果沒有撤回IPO申請,可能會在發審會被否決。 針對問題特別嚴重的,不但不可能過會,還可能被移送稽查調查處理。 證監會4月24日披露的檢查情況顯示,84家企業雖然嚴重程度不同,但每家都存在一定的問題。 “被檢查企業多少都有些問題,但不代表都不符合發行條件。”前述參與檢查人士對記者稱,現場檢查並不是直接否決企業的環節。只不過,問題嚴重的企業,若不整改規範,即使繼續推進上市也不可能通過發審會審核,所以一般會主動撤回IPO申請。 而對於有問題但不嚴重、或不屬於實質性障礙問題的企業,現場檢查完成之後,發行部會發出整改要求,幫助企業在上會之前解決和落實問題,督促企業按照上市公司的要求完善內控、加強規範。這也是現場檢查全過程覆蓋之後,過會率保持相對較高水準的重要原因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有不少企業接受了現場檢查,其中個別還被出具警示函,最終仍然順利過會上市。“這是因為,問題的性質和程度以及整改效果,財務真實性、法律合規性、重大資訊披露是否符合發行條件,對能否上市有著決定性作用。”前述參與檢查人士對記者稱。 審核標準一致、公開 過會率和發行節奏,一直是業界非常關注的兩個指標。 目前發行節奏保持穩定,雖近期批文下發有所加快,但監管層提前與市場溝通,並釋放了穩定發行的預期。 而過會率,近期一直維持在較高水準。記者瞭解到,目前證監會從初審到發審,全過程的審核理念都在趨向統一。此前“IPO50條”的公佈,就是將審核標準進一步向全市場公開,讓企業上市預期更加清晰。 所謂IPO50條,即2019年3月證監會發佈的《首發業務若干問題解答》,該問答定位於相關法律法規規則準則在首發審核業務中的具體理解、適用和專業指引,主要涉及首發申請人具有共性的法律問題與財務會計問題。 接受現場檢查的企業,高比例撤回IPO,一方面是監管從嚴,優勝劣汰;另一方面,也在呼喚法治環境進一步完善,對不規範行為加大處罰力度。 由於新證券法生效實施,處罰加重、違法成本提高,對違法者威懾力大大提升。今年企業申報品質預計將有所提高。 新舊證券法對“以欺騙手段騙取發行核准”都有比較嚴格的規定,但是新證券法處罰措施明顯要加重很多。 舊法第一百八十九條規定,尚未發行證券的,處以30萬元以上60萬元以下的罰款;已經發行證券的,處以非法所募資金金額1%以上5%以下的罰款。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以3萬元以上30萬元以下的罰款。 而新法第一百八十一條規定,發行人在其公告的證券發行檔中隱瞞重要事實或者編造重大虛假內容,尚未發行證券的,處以200萬元以上2000萬元以下的罰款;已經發行證券的,處以非法所募資金金額10%以上1倍以下的罰款。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以100萬元以上1000萬元以下的罰款。 另外,發行人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組織、指使從事前款違法行為的,沒收違法所得,並處以違法所得10%以上1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或者違法所得不足2000萬元的,處以200萬元以上2000萬元以下的罰款。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以100萬元以上1000萬元以下的罰款。 上市公司真實、準確、完整、及時的披露資訊是證券市場健康有序運行的重要基礎。財務造假嚴重挑戰資訊披露制度的嚴肅性,嚴重毀壞市場誠信基礎,嚴重破壞市場信心,嚴重損害投資者利益,是證券市場“毒瘤”。 隨著創業板註冊制改革啟動,A股大踏步擁抱註冊制。而在註冊制時代,打擊財務造假、維護資本市場的資訊披露規範性更加重要。 5月4日金融委會議強調,要堅決維護投資者利益、嚴肅市場紀律,對資本市場造假行為“零容忍”,這是金融委一個月內第三次喊話嚴打財務造假。 “現場檢查,就是護航IPO常態化、註冊制實施的重要環節。這對於提高上市公司品質、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至關重要。”前述接近監管人士對記者稱,為提高檢查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證監會近期在開展全面檢查同時,將針對審核中的問題採取專項檢查方式,提升監管效能,對首發企業進行分類監管、精准監管。 *本文來自第一財經
2020-05-08 -
瑞銀財富:美國人增持現金策略錯誤 應投資精選信貸和股票
瑞銀全球財富管理表示,面對新冠疫情的不確定性,美國人一直在增加現金儲備,但這並不正確。該機構建議投資者考慮投資更高風險和更高收益率的資產,例如信貸或股票。 該公司首席投資官 Mark Haefele 週二發佈報告稱:" 儲蓄和貨幣市場基金的收益率如此之低,我們認為投資者將需要考慮資產的多元化,可以投資更高風險和更高收益率的資產,例如信貸或股票 "。 根據瑞銀的估計,隨著對冠狀病毒的擔憂加深,現金儲備在八周時間裏大幅增加了逾 1 萬億美元,至約 4.7 萬億美元。 瑞銀財富建議投資者:優先考慮信貸而不是現金,特別是美國的高收益率信貸、美國投資級信貸、以美元計價的新興市場主權債券和綠色債券;採取平攤策略逐漸進場,精選週期性和穩定防禦性股票;買入受 Covid-19 提振的行業,包括電子商務、金融科技、自動化、機器人技術和基因療法。 除了瑞銀,富蘭克林鄧普頓也建議投資者持有股票。 該公司股票團隊投資總監 Stephen Dover 6 日發佈最新報告指出,當前情況雖不明朗,但並非 " 大蕭條 ",而股票投資仍有機會。 其指出,與 " 大蕭條 " 時期相比,當前財政及貨幣政策方面有巨大差異,所以難以相提並論。在 " 大蕭條 " 期間,決策者收緊貨幣政策,提供不到位的財政援助,提高了貿易壁壘並增加了銀行及工業的監管負擔。如今,決策者已從過去的錯誤中吸取了教訓。 全球股票仍有投資機會。在社交疏離的情況下,科技公司受益於人們更依賴科技,因此競爭力將進一步得到鞏固。而 3 月份的股票拋售行為,為投資者留下了相對有價值的投資空間。另外,在世界各國央行將政府債券收益率降至零(或在某些情況下低於零),以及各國決策者正大舉增加財政支出的情況下,未來股市的表現相對而言應會較好。 *本文來自全天候科技
2020-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