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们的需要 我们的专注

Your Needs Our Focus

财经快讯

Financial Bulletin
美股兩連陽,美聯儲副主席暗示經濟需要更多刺激

*美股連續第二天上漲,納指漲1.1%; *得州能源監管機構否決減產提議; *美國和英國宣佈正式啟動貿易談判。 週二美國三大股指高開,美歐逐步解除封鎖重啟經濟提振市場情緒,尾盤受到美聯儲副主席克拉裏達講話內容影響一度快速跳水。截至收盤,道指漲133.33點,漲幅0.56%,報23883.09點,納指漲1.13%,報8809.12點,標普500指數漲0.90%,報2868.44點。 財報和個股 迪士尼一季度營收180.1億美元,同比增長21%,預期175億美元,其中流媒體業務72.6億美元,同比增長28%,遊樂園業務營收55.4億美元,同比下滑10%,每股盈利EPS 下滑63%至0.60美元,預期0.90美元,迪士尼方面宣佈上海迪士尼樂園將於5月11日重新開放。股價盤後漲0.5%。 人造肉企業Beyond Meat一季度營收9710萬美元,同比增長140%,毛利率38.8%,淨利潤180萬美元,去年同期虧損7660萬美元。受疫情影響,公司宣佈取消全年業績指引,股價盤後漲3.3%。 挪威郵輪重挫22.58%,週二公佈的一份檔顯示,由於冠狀病毒大流行對該行業造成了嚴重破壞,公司稱是否有能力繼續作為“持續經營的企業”存在“重大疑問”。 輝瑞漲2.4%,公司稱美國第一批受試者已經接種了新冠實驗性疫苗BNT162。該公司正與德國制藥商BioNTech合作,他們於上個月底在德國開始了對實驗疫苗的人體試驗。 特斯拉漲0.92%,消息稱其上海超級工廠即將擴大一倍以用於生產Model Y。 科技股整體強勢,FAANG五巨頭中,穀歌漲1.83%,蘋果漲1.50%,Facebook漲0.88%,亞馬遜漲0.08%,奈飛跌0.81%。消息面上,蘋果將自6月22日起線上舉辦全球開發者大會(WWDC),這是歷史上首次。 中概股方面,拼多多漲5.07%,網易漲2.93%,公司對向港交所提交二次上市申請的消息不予置評,京東漲2.06%,阿裏巴巴漲2.02%,唯品會漲1.40%,百度漲1.07%,愛奇藝漲0.85%,騰訊音樂跌1.03%,蔚來汽車跌1.80%。 政策層面 美國總統特朗普正在考慮在下一份經濟刺激法案中為企業減稅,認為應考慮減免薪資以及資本收益稅,為餐館和娛樂場所提供責任擔保和營業稅減免。美國副總統彭斯證實,白宮正討論逐步解散新冠疫情特別工作組,將應對疫情的工作轉交給美國聯邦應急管理局,政府可能會將工作重心轉移到檢測、治療和疫苗上。 美聯儲副主席克拉裏達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美國正經曆最嚴峻的經濟活動萎縮,失業率將飆升至1940年以來的最高水準。經濟可能在今年下半年開始復蘇,美聯儲正使用所有工具、利率、資產負債表、前瞻性指引以及借貸工具來支撐經濟,看到企業債市場的大量發行。美聯儲無法將收入轉移至家庭和企業,而是利用借貸工具來搭建經濟復蘇的橋樑,同時市場也需要更多財政政策支持。美聯儲正在盡一切努力將疫情對經濟造成的傷害程度降到最低;如有需要可以擴大借貸專案。 美聯儲與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聯合宣佈,將修改機構流動性覆蓋率(LCR)規則,以支持銀行參與美聯儲貨幣市場共同基金流動性工具MMLF和工資保障計畫PPP。LCR規則要求大型銀行持有一定高質量流動性資產的緩衝,以滿足其短期流動性需求。 數據方面,美國4月ISM非製造業PMI自2009年12月以來首次陷入萎縮區間,創2009年3月以來新低,表明美國服務業的需求和就業指標跌向歷史最低水準。貿易形勢惡化,美國3月進口額同比下降6.2%,出口下降9.6%。 市場觀點 富國銀行投資策略分析師詹森(Ken Johnson)認為,大市值科技股掩蓋了潛在的漲勢脆弱性,這集中引發了人們對本輪反彈的長期健康和持久性的擔憂,因為它表明可能正在推動這一輪股市反彈的是充裕的流動性,而不是普遍改善的經濟基本面。 Alliance Bernstein固定收益高級經濟學家溫諾格拉德(Eric Winograd)表示,市場越來越期待經濟重新開放,以及逐步放寬一些規則,引導人們重新開始商業活動。但經濟復蘇應該更加漸進,因為不同地區的復蘇步伐將有所不同。如果未來幾個月的疫情數據沒有出現拐點,這將給市場帶來新的麻煩。 摩根士丹利首席經濟學家阿赫亞(Chetan Ahya)表示,一些高頻指標表明,全球經濟正在觸底反彈。消費者的預期已有所改善,流動性趨勢已從穀底回升,家庭支出萎縮的速度也比疫情爆發前幾周更慢。歐元區和美國可能在4月觸底。 美油大漲20% 國際油價連續第五天反彈,市場預期隨著主要經濟體開始放鬆封鎖措施,燃料需求將開始回升。截至收盤,WTI原油近月合約漲20.45%,報24.56美元/桶,布倫特原油近月合約漲13.86%,報30.97美元/桶。 美國汽車協會(AAA)稱,由於需求略有上升,上周美國全國汽油價格十周來首次小幅上漲。隨著越來越多的州打算結束其在國內的訂單,美國各地的企業開始重新開放,天然氣需求可能會繼續增長。 美國得州原油監管委員會以2-1的表決結果否決了強制減產的提議。決定免除2020年小型原油生產商的費用(稅費),並放鬆對於地下原油存儲的規則,允許在鹽丘以外的地層中儲存原油。 瑞銀商品分析師斯塔諾沃(Giovanni Staunovo)認為,全球旅行限制可能會使石油市場在第二季度供過於求約1000萬桶/日。預計至2020年底,布倫特原油將回升至43美元/桶,2021年中期將回升至55美元/桶。至2021年6月底,油價將進一步上漲,布倫特原油價格為55美元/桶,WTI原油價格為52美元/桶。 歐股全線反彈 歐洲股市週二上漲,投資者對歐洲地區經濟逐步開放進行評估。截至收盤,泛歐斯托克600指數漲2.15%,報335.50點,英國富時100指數漲1.66%,報5849.42點,德國DAX 30指數漲2.51%,報10729.46點,法國CAC 40指數漲2.40%,報4483.13點。油氣板塊大漲超6%領跑大市。 歐洲央行表示,注意到德國憲法法院有關歐央行政府債券購買計畫部分的判決,歐盟法院在2018年12月裁定,歐洲央行是在其價格穩定授權範圍內採取行動的,將繼續全面履行其職責。 美國和英國宣佈正式啟動貿易談判,首輪貿易談判將在5月6-15日期間舉行。聯合聲明稱,自貿協議是兩國優先事項。貿易協議將幫助雙方經濟長期健康發展。 *本文來自第一財經

2020-05-06
查看详情
美聯儲主席:債務飆升,但現在沒空管

美聯儲主席鮑威爾表示,應對疫情給美國經濟造成的衝擊要比處理債務增加更重要,他暗示美聯儲目前無暇顧及債務增加問題。 鮑威爾在週三的記者會上呼籲動用更多財政措施來應對疫情給美國經濟造成的傷害,這引發市場猜測美聯儲的 " 武器 " 已經不多了。 我們從未遇到過如此痛苦的時期,債務增加的速度比經濟惡化的速度快得多。 但現在不是處理那些憂慮的時候,而是需要通過國家財政力量來支持經濟,儘量把對長期生產力的傷害降到最低來度過當前的難關。這種艱難時期將會捲土重來,我認為有可能會很快。我們應該想一種長效方法來實現財政健康。 但就我個人的觀點,我想我們應該考慮怎麼贏得當前這場 " 戰爭 ",而不是擔心債務問題。 鮑威爾還說,國會可以具體採取更多措施,直接支持那些美聯儲根據其法定許可權無法覆蓋的企業。 對此,就職於 Cane Island Alternative Advisors 的 Timothy Peterson 評論稱: 美聯儲現在並不清楚如何在不擾亂市場的情況下剝離其資產負債表上的資產。他們從來沒有這樣做過。 還有人認為,鮑威爾所說的債務重組是長期債務週期的結束。 *本文來自全天候科技

2020-04-30
查看详情
媒體:京東秘密提交上市檔 最早六月在香港二次上市

知情人士稱,京東秘密提交上市檔,擬在香港進行二次上市。京東可能出售至多約 5% 的股份,預計最早在 6 月上市。香港上市可能會令京東籌得約 34 億美元。 據新浪財經,京東 2014 年 5 月在美國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正式掛牌上市,現時為第二大在美上市的中概股。京東此前發佈的 2019 年財報顯示,2019 年,京東集團全年淨收入為 5769 億元人民幣 ( 約 829 億美元 ) ,同比增長 24.9%;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 ( Non-GAAP ) 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淨利潤增長 211% 至 107 億元人民幣。年活躍用戶數達 3.62 億,四季度環比增加 2760 萬。目前,截至 3 月 13 日,股價收報 39.71 美元,市值 580 億美元。 中金此前發表報告,指出約有 19 間在美上市的中概股公司符合條件回港第二次上市,除京東外,包括百度、網易、好未來、新東方及百勝中國等。該行認為,中概股願意回香港或 A 股,主要考慮到業務發展有融資需要、增加股份流動性、靠近本土市場、能取得較好估值,以及減少所需面對的監管風險。 業內人士表示,回歸是大趨勢。去年以來,就有不少中概股先後表達出要回香港上市的意願。據瞭解,2018 年 4 月,港交所修訂後的主板上市規則正式生效,香港正式向採取同股不同權結構的公司敞開懷抱。同時,還包括尚未盈利、甚至尚未產生收入的生物科技類公司和已在海外上市的創新產業企業。這對於美股上市企業來說是重大利好。 值得關注的是,2019 年 11 月,阿裏巴巴回歸港股,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正式上市。這也是九年來中國香港股票市場規模最大的上市交易。 今日,在美上市中概股普跌,京東股價跌 4%。 *本文來自全天候科技

2020-04-29
查看详情
美聯儲放寬地方政府貸款標準 將提供至多 5000 億美元貸款

美聯儲週一表示,將通過即將推出的貸款計畫,擴大對美國地方政府的支持力度。 美聯儲將貸款的範圍放寬至 50 萬人口以上的縣和 25 萬個人口以上的城市,先前的標準分別為 200 萬和 100 萬。 此外,美聯儲還將購買市政債務的期限延長至三年,此前的上限為兩年。美聯儲將通過其貸款機制提供最高 5000 億美元的貸款,美國財政部已提供 350 億美元以彌補任何損失。 美聯儲上月表示,波士頓聯儲將通過貨幣市場共同基金流動性便利工具(Money Market Mutual Fund Liquidity Facility,MMLF)增加市政債貨幣市場流動性,為合資格的金融機構提供貸款,使用市政債券擔保的短期貸款利率將是美聯儲的基準利率加 25 個基點。 美聯儲於當地時間 3 月 18 日推出貨幣市場共同基金流動性工具(MMLF),銀行等存款儲蓄機構可通過 MMLF 獲得美聯儲的貸款,擔保品為該金融機構從貨幣市場共同基金收購的高級別資產,該工具將一直持續到今年 9 月。因 MMLF 規定的合格擔保品主要為商業票據,也被市場視為是對前幾天前重啟的商業票據融資工具(CPFF)的補充。 美聯儲聲明稱,地方州和政府債務市場的持續混亂促使美聯儲採取進一步行動,以應對新型冠狀病毒的影響。值得一提的是,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在今年 2 月出席國會聽證會時曾表示,自上世紀 70 年代以來,美聯儲就沒有購買過市政債券。 由於美國地方州和政府正面臨失業率飆升和經濟活動下降的問題,投資者從市政債券基金撤出了超 100 億美元。美國勞工部的數據顯示,受疫情影響,美國失業人數大幅提升,疫情期間首次申請失業金的人數超過 2000 萬。 *本文來自全天候科技

2020-04-28
查看详情
是時候抄底原油了麼?美國銀行:現在是最好時機

4月以來,隨著黑天鵝打擊原油需求及原油存儲成本提升,油價迎來“史詩級”大跌。在原油市場經歷動盪之後,美國銀行分析師稱:現在已經到了購買“折價”原油資產的好時機。 原油市場經歷暴跌,美銀稱可以購買相關資產 黑天鵝席捲全球,對原油需求下降的擔憂及缺乏儲存空間共同推動原油市場暴跌,美國原油五月期貨合約一度跌至負數,而對儲量問題不太敏感的國際油價布倫特原油今年也下跌了62.73%,至每桶約24.6美元,並在4月22日觸及1990年代末以來的最低水準19.99美元/桶。 價格暴跌導致石油生產商削減支出計畫,削減成本並呼籲新的信貸額度。按照標準普爾500指數(S&P 500)的能源部門衡量,美國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氣公司的股價今年已下跌逾40%,而產油國的經濟則遭受了嚴重打擊。 但美國銀行表示,隨著原油資產大跌,投資者可以購買折價的相關資產。活躍的美國石油鑽機數量下降可能會減少供應,並幫助油價回升,這將讓新興市場的債務和股票價格回升。 4月24日,能源服務公司貝克休斯公司(Baker Hughes Co)在報告中稱,截至4月24日的一周中,鑽探者削減了60座石油鑽機,使總數降至378座,是2016年7月以來的最低水準。石油鑽機數量是未來產量的早期指標,比一年前的805臺石油鑽機同期下降了53%。 此外,美國銀行策略師指出,在在企業債券市場,投資者對持有風險較高的能源公司高收益債券、而非作為避險資產的美國國債的溢價,本月擴大至歷史最高水準。他們補充說,這樣的購買機會將“時不再來”。 這家華爾街銀行表示,過去一個月風險資產的大幅反彈可能還會繼續,背後有兩大因素支撐:全球針對黑天鵝的激進政策仍將持續,且投資者仍有4.7萬億美元現金可供調配。“頭寸和政策表明,風險資產的交易仍在繼續。” 美聯儲“托底”,提振市場對原油相關資產信心 4月以來原油價格的暴跌,也導致大量投資者拋售能源企業的高收益債券。即使石油公司都在尋求增加現金和削減產量的計畫,但如果石油繼續在這些低迷的水準進行交易,許多石油公司將難以生存。 能源公司債券的困境有可能影響超過1萬億美元的垃圾債券市場的回報,因為它們的債券約占低於投資級別債券表現基準指數的12%。 不過,分析師預期美聯儲政策有望為能源企業高收益債券提供支撐,而這提振了市場信心。在4月,美聯儲將貸款計畫援助範圍擴大至次級投資級公司或“垃圾”級債券,這意味著美聯儲也將成為高收益債券的“買家”。 此外,針對在油價暴跌下“苟延殘喘”的美國能源企業,華爾街也準備“接手”以防止後續影響。外媒報導稱,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Co),富國銀行(Wells Fargo&Co),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 Corp.)和花旗集團(Citigroup Inc.)均正在組建獨立公司以接手石油和天然氣資產,避免給可能破產的能源公司的貸款造成損失。 通過石油和天然氣儲備支持的貸款,估計該行業欠貸方的貸款超過2000億美元。由於收入下降,資產價值下降,一些公司表示他們可能無法償還。惠廷石油公司成為4月1日申請第11章破產的第一家生產商。包括切薩皮克能源公司,丹伯裏資源公司和卡倫石油公司在內的其他公司也雇用了債務顧問。 德克薩斯州律師事務所Haynes&Boone LLP的最新報告顯示,到2020年第一季度,共有7家美國石油和天然氣鑽探公司申請破產,由於病毒驅動的價格暴跌,預計會有更多的石油和天然氣鑽探商申請破產。 報告稱:“有理由期望,就像美國的黑天鵝一樣,它會在變得更好之前變得更糟。” 能源公司的危機在4月21日引起了美國政府的注意。美國總統表示:“我們絕不會讓偉大的美國石油天然氣行業失望。我已指示能源部長和財政部長制定一項計畫,該計畫將動用資金,以便在不久的將來確保這些非常重要的公司和工作機會。” 油價下一步看存儲容量 為了使價格穩定,美國原油生產商不得不進一步削減產量,同時由於沒有足夠的存儲空間而被迫遏制價格。儘管主要產油國達成了歷史性的減產協議,但Ursa Space Systems分析師Geoffrey Craig解釋說,減產只是“需求下降的一小部分”。 Craig稱:“下一個催化劑將是庫存達到儲存極限,您將通過衛星圖像知道這一點”。能源分析師通過衛星數據查看全球石油存儲量時說,儘管存儲容量還沒有達到極限,但如果原油供需格局持續,油價將繼續下行。美國部分區域原油儲存容量縮減及成本提升是4月美國油價暴跌的主要因素。 根據Orbital Insight的記錄,全球庫存中已經有約32億桶原油。大部分陸上石油儲藏都採用浮頂儲罐(FRT)的形式。總體而言,Orbital Insight表示,全球FRT的存儲容量為55.6%,因此該公司預計將有20億桶的可用存儲容量。 除了FRT儲存之外,還有其他原油存儲方式,例如固定的屋頂儲罐,鹽穴,或者甚至更昂貴的浮動儲存,例如海上油輪。Craig表示,最近的估計顯示,海上油輪的儲存量約為1.6億桶。從本質上講,油價越低,石油生產商就越有可能依靠昂貴的儲油能力。隨著價格上漲,開採成本更高的石油的方法變得可行,儲量選項與生產方法呈反比關係。 高盛4月24日在給投資者的一份報告中說,“在石油方面,我們預計市場將在未來3-4周內測試全球存儲容量(WTI是一個本地事件),這可能會造成巨大的波動性,並且將加劇油價下行,直到供應最終等於需求為止,即沒有地方儲存石油,原油生產商只能關井來與原油需求保持同步。 *本文來自wind

2020-04-27
查看详情
黑天鵝過後,全球貿易、貨幣政策、美元霸權將迎來巨變

最近三個月,全球都受到了病情這只黑天鵝的衝擊,而且沒人預料到,這次的病情影響如此之大,持續時間如此之長,對經濟和社會也造成了深刻的影響。不少經濟學、社會學家都認為,此次黑天鵝落地之後,世界格局將迎來巨變,比如中國人民的老朋友基辛格最近就發表了一篇長文來分析。 的確,這是“百年一遇之巨變”,從統計學角度而言,百年一遇甚至都不足以形容,很多極小概率的事情都發生了,特別是在金融市場漲,美國股市5次熔斷,原油價格跌成負數,金銀幣突破兩千年以來的區間上限……而我認為,未來世界格局肯定會發生一些變化,當然,這些變化不一定馬上就看的出來,所謂“大風起於青萍之末”。 首先是全球化的退潮。這一點,我去年就專門寫文章談過了。實際上,近幾年來去來全球貿易總額增速就越來越慢,2019年數據還沒有出爐,預計增長只有2.6%。而2020年鐵定負增長了,畢竟病情對貿易影響很大。而病情過後,全球化預計將進入低潮。 全球化一個重要基礎是李嘉圖的比較優勢理論,其中人力成本的差異最為明顯。但是隨著新興經濟體,特別是我們的經濟增長,人力成本優勢將逐漸減少。雖然未來還有印度等地區,但是其勞動效率和勞動成本相比,優勢已經不大了。 而發達國家在全球化中形成的製造業空心化的問題,在這次事件中也充分暴露。口罩和防護服的技術含量並不高,但是很多發達國家卻只能依賴進口,這可能會讓發達國家開始反思,甚至是採取更有力的行動了。 第二就是現代貨幣理論MMT受到全面挑戰。從2008年之後,日本以及歐洲,都已經進入了負利率狀態,美國是唯一個還在堅守的主要發達國家。按照現代貨幣理論,利率到負數之後,貨幣政策失效,而且通脹會飆升。 現代看來,負利率之後,貨幣政策雖然效果越來越差,但是肯定不敢加息了。而傳說中的通脹也沒有出現。如今,美國已經將利率降到了零,還開啟了無限量化寬鬆模式。 如果未來美國的企業債危機爆發,那麼美國可能會不可避免滑入負利率區間,步日本和歐洲的後塵。 而一旦出現這種情況,往小了說,可以徹底改變現代央行的作用和貨幣政策的理論基礎,往大了說,還有可能改變現代生產方式。 第三是美國的金融霸權問題,千裏之堤,潰於蟻穴。美國金融霸權是建立的貨幣制度、經濟體量、科技優勢和文化影響之上的。 這次美聯儲再一次開啟了印鈔機,美國國債預計今年就會突破26萬億美元,這個而債務可能永遠也不會減少,同樣永遠也不會還清,明眼人都知道這是一個龐氏騙局。 美國的貨幣從當年和黃金掛鉤,然後通過兩次海灣戰爭,將美元和石油掛鉤。但是最近的石油表現來看,曾經的“黑色黃金”居然可以變得一文不值,甚至跌成負數。如果石油價格繼續下跌,美國葉岩油將受到致命的打擊,只有依靠政府來拯救,但是需要美國政府拯救的太多了,航空業、製造業,不排除未來還有金融業。 而軍事霸權方面,短期可能受到一些衝擊,畢竟航母都快成了當前段時間的“鑽石公主”號了。 經濟總量方面,如果不出現所謂的系統性金融風險,最遲2025年,最早2022,美國的全球第一經濟大國的地位可能將面臨挑戰。 至於文化霸權,至少在我們這裏的影響力已經大大不如從前,這一點其實從近兩年的影視、輿論的轉變就可以看出來了。 當然,這些方面的競爭力,實際上是一個相對力量的比較,美國受到了損失,其他國家也都受到了損失,很可能會出現了一個權力的真空地帶,未來充滿了競爭和挑戰。而這個過程,來得可能比前兩個改變更為漫長。 *本文來自時代之說

2020-04-26
查看详情
390 億美元蒸發!瑞士央行遭遇有史以來最慘虧損

作為全世界最獨特的央行,瑞士國家銀行 ( Swiss National Bank ) 今年一季度遭遇了有史以來最慘烈的虧損。 根據昨日公佈的財務報告,瑞士國家銀行一季度淨虧損 382 億瑞士法郎,相當於 393.4 億美元。這是該行自 1907 年成立以來遭遇的最嚴重季度虧損。 市場對該行之前的預期是虧損 300 億瑞郎,而實際虧損額比預期高了幾乎三分之一。 瑞士國家銀行的財務狀況主要取決於其持有的外匯、黃金和股票頭寸的價值變動。該行持有總價值接近 8000 億瑞郎的外匯資產,主要是長期以來為降低瑞士法郎價值而積累起來的債券和股票。 他們需要為這些資產留出撥備資金,以便將本國貨幣儲備維持在政策所需水準。 一季度全球股市的普遍崩跌導致這家瑞士央行持有的股票發生了驚人的損失,頭寸虧損高達 319 億瑞郎,從而令其持有的所有外匯資產頭寸總計虧損 412 億瑞士法郎,占比高達 77%。 瑞士國家銀行整體發生匯兌損失共計 171 億瑞郎,不過,受益於負利率,其持有的瑞郎頭寸增加了 3 億瑞郎。 同時,由於金價大幅走高,該行持有的黃金雖然數量不變,但總價值卻增加了 28 億瑞郎。 對於上述財務數據,瑞士國家銀行表示:" 從季度中期開始,為控制疫情而採取的措施嚴重影響了金融市場,瑞士國家銀行也因此受到影響。" 然而,相比於瑞士央行的創紀錄虧損,作為瑞士銀行業巨頭的瑞士信貸 ( Credit Suisse ) 則在第一季度實現淨利潤躍升 75%。 瑞士國家銀行的特別之處在於,它是一家股份制公司,大約 55% 的股份是由各州或州銀行等公共機構掌握。剩下的股份則在交易所上市交易。 *本文來自全天候科技

2020-04-24
查看详情
歐洲央行:將接受部分垃圾級債券 作為銀行貸款的抵押品

歐洲央行將接受部分垃圾級債券作為其向銀行提供貸款的質押品,此舉旨在保護歐元區最脆弱的經濟體,因為新冠疫情令這些國家面臨信用評級被下調的風險。 歐洲央行表示,只要債券在 4 月 7 日時的評級達到最低投資級,央行就會接受其作為貸款質押品。 由於抗擊新冠大流行的代價引發投資者不安,一些政府和企業的債券可能面臨降級。這可能會阻礙陷入困境的公司獲得生存所需的貸款。歐洲央行在聲明中表示,最新措施 " 旨在確保銀行擁有足夠的資產 ",以繼續為歐元區經濟提供資金。 同時,歐洲央行近幾週一直在幫助向企業提供信貸,並加大債券購買力度以穩定市場。歐洲央行的最新措施將持續到 2021 年 9 月,並允許為銀行提供貸款的基金做 " 適當 " 減值處理。只要債券的新評級不低於 BB 級,債券便符合作為質押品的資格。 Evercore ISI 的中央銀行戰略負責人 Krishna Guha 在一份報告中表示," 歐洲央行此舉旨在確保評級下調不會導致可用質押品枯竭,從而影響銀行放貸能力。在我們看來,這意味著歐洲央行願意將更多的信貸風險納入其資產負債表。" 值得注意的是,歐洲央行的聲明僅提及質押品,沒有說是否將垃圾級債券也納入其資產購買計畫。該資產購買計畫是央行貨幣刺激方案中最主要部分,歐洲央行計畫今年在債券購買上花費超過 1 萬億歐元。但歐洲央行暗示其可能在必要時採取進一步措施,以繼續確保貨幣政策在 " 歐元區所有轄區 " 能順暢傳導。 *本文來自全天候科技

2020-04-23
查看详情
“美聯儲無法印黃金”,美銀美林提高黃金目標價至 3000 美元

疫情之下,市場避險情緒上升,疊加全球央行競相 " 放水 ",國際金價一度創下 8 年新高,華爾街也是紛紛看漲黃金。如今,這家大行甚至作出了一個非常大膽的預測。 在一份名為《美聯儲無法印刷黃金(Fed Can't Print Gold)》的最新報告中,美銀美林分析師 Michael Widmer 和 Francisco Blanch 團隊將18 個月黃金的目標價從 2000 美元一口氣上調至 3000 美元,調整幅度高達 50%。 上述分析師在報告中表示,受疫情影響,各國央行急於擴大資產負債表、支撐資產價值和消費者價格,許多風險可能最終都會被社會化。 而隨著經濟產出大幅萎縮、財政支出驟增以及央行資產負債表翻倍,法定貨幣或將面臨壓力," 投資者將瞄準黃金 "。 因此,美銀美林預測,今年的黃金平均價格為 1695 美元 / 盎司,2021 年的平均金價為 2063 美元。 與此同時,儘管美元走強、金融市場波動性降低、印度和中國珠寶需求下降等因素都可能對金價上漲構成不利影響,但實際利率、名義 GDP、央行資產負債表和官方黃金儲備等都仍是決定金價的關鍵因素。 美銀美林認為,隨著各國央行和政府分別將資產負債表和財政赤字翻倍,18 個月黃金目標價完全有理由被提高到 3000 美元 / 盎司。 美銀美林注意到,金價和美股之間的相關性近期轉成了正相關,而這可能是一個信號,表明股市尚未完全觸底,金價也因此存在進一步上漲的空間。 與此同時,美銀美林還發現,雖然金價在上漲,但動量投資者僅略微做多黃金,黃金多頭倉位出人意料地疲軟,這也對金價的後續走勢有利。 此外,通脹預期上升也能成為黃金價格的 " 東風 "。 具體來看,美銀美林認為,隨著美聯儲承諾盡一切努力防止全美各地出現大面積破產,美國國會又通過了 2 萬億美元的財政刺激計畫,但在新冠肺炎疫苗出爐或是疾病能夠根治之前,美國經濟增長應該保持停滯不前。 如此一來,即使 GDP 沒有增長,美國通脹也有可能走高,而 " 這種背景應該會對黃金價格產生非常積極的影響 "。 同樣,歐洲央行資產負債表近年來大幅增長,加上未來還有可能繼續大規模擴張,也應該會為金價提供有力支撐。 在美銀美林看來,近年來投資需求與黃金價格密切相關,而正是這批有投資需求的買家將推高黃金價格。 如果金價明年達到2000美元 / 盎司,黃金購買量需要同比增長 73%。 考慮到當前的整個宏觀經濟形勢,我們認為上述數字可能會被超越。 近15個月以來,黃金價格一直表現良好,年初迄今上漲了12%。目前,現貨黃金已從3月的恐慌性拋售當中走了出來,現交投於 1685 美元左右,但距離 2011年9月創下的歷史高位1921.17 美元仍有一定距離。 *本文來自全天候科技

2020-04-22
查看详情
魯比尼:一場更大蕭條的風險與日俱增

與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甚至是大蕭條相比,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經濟的衝擊不僅來勢更猛,而且也更為嚴重。 在前兩個事件中,先是股票市場暴跌了至少50%,信貸市場陷入停滯,隨後就是大規模破產,失業率飆升至10%以上,而GDP則以每年10%甚至更高的比率萎縮。上述流程走一遍總共花費了大約三年的時間,但在當前這場危機中,類似的宏觀經濟和金融慘狀在三周內就成為了現實。 在3月早些時候,美國股市僅用15天時間就跌入了熊市區域(從最高點下跌20%),也是有史以來最快的跌幅。就連高盛、摩根大通和摩根士丹利等主流金融企業都預計美國一季度的GDP年化萎縮幅度將達6%,二季度則為萎縮24%~30%。而美國財政部長史蒂夫·姆努欽(Steve Mnuchin)則警告說失業率可能飆升至20%以上——這可是全球金融危機期間最高水準的兩倍。 換句話說,總需求的每一個組成部分——消費、投資和出口——都處於前所未有的自由落體狀態。儘管大多數擅長自圓其說的評論家都曾預測會出現一場V型下滑(產量在前一個季度急劇下降,然後在下一個季度迅速恢復原狀),但目前可以明確的是新冠肺炎疫情完全是另一碼事。當下發生的經濟萎縮狀況看起來既不是V形也不是U形,也不是L形(急劇下滑隨後停滯)。相反,它看起來像個字母I:一條代表金融市場和實體經濟持續暴跌的垂線。 甚至在大蕭條和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也未曾像今天的中國、美國和歐洲那樣暫停大部分經濟活動。最理想的結果是經濟衰退雖然比當年全球金融危機時更嚴重(就全球總產出的減少而言),但持續時間較短,從而能在今年四季度恢復正增長。在這種情況下,當隧道盡頭出現一絲光亮時,市場就會開始復原。 但是這種最理想狀況需要具備幾個條件: 首先,歐美及其他受災嚴重的經濟體需要出臺廣泛的新型冠狀病毒檢測、追蹤和處理手段,強制隔離措施以及中國那樣的全面封鎖政策。同時由於大規模開發和生產疫苗可能需要18個月,因此必須大規模配備抗病毒藥物和其他療法。 其次,雖然那些貨幣政策制定者們已經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把全球金融危機後三年的活都幹完了,但他們必須繼續想盡一切辦法制定非常規措施來應對危機。這意味著出臺零或負利率;加強前瞻性指導;實施量化寬鬆;放寬(私人資產購買)信貸以支持銀行、非銀行機構,貨幣市場基金甚至那些(發行商業票據和企業債券融資的)大型企業。美聯儲擴大了其跨境掉期額度以解決全球市場美元流動性嚴重短缺的問題,但我們現在需要更多的便利措施以鼓勵銀行向那些流動性不足但仍具備償付能力的中小企業放貸。 第三,政府需要出臺大規模的財政刺激措施。考慮到本次經濟衝擊的規模,發達經濟體的財政赤字需要從相當於GDP的2%~3%增加到大約10%或以上。在這方面也只有中央政府才擁有足夠強大的資產負債表以制止私營部門崩潰。 但這些赤字型干預措施必須被完全貨幣化。如果它們是通過標準政府債務來融資的話利率必將急劇上升,而復蘇也會被扼殺在搖籃之中。在這種情況下現代貨幣理論學派中的左派一直提倡的干預措施——包括“直升機撒錢”——已成為主流。 然而不幸的是,在最理想狀況下發達經濟體的公共衛生應對策略仍遠未達到遏制疫病大流行所需的水準,而目前的一攬子財政政策既不夠龐大也不夠迅速,不足以為及時復蘇的實現創造條件。這樣一來出現一個新版本的大蕭條——所謂更大蕭條——的風險就與日俱增。 除非疫情得到遏制,否則全球經濟體和市場將繼續自由下墜。但即便這場疫情或多或少地受到了控制,到2020年底仍可能無法恢復總體增長,畢竟到那時候又可能出現一個新病毒亞型來引發一場新疫情;許多人寄予厚望的治療性干預措施或許達不到預期效果,至此經濟將再度萎縮,市場也會再次崩潰。 此外,如果大規模赤字的貨幣化開始催生高通脹,特別是如果一系列與病毒相關的負面供應衝擊拉低了潛在增長,則相關財政應對措施可能會陷入困境。同時許多國家根本無法以本國貨幣來實施此類借款,那麼有誰能去救助新興市場中的政府、企業,銀行和家庭? 無論如何,即使疫情及其經濟後果得到控制,全球經濟仍然可能面臨許多“白天鵝”式尾部風險。正如我之前指出的那樣,市場大大低估了今年美國和伊朗之間爆發戰爭的風險。當前的危機可能會在未來數月和數年中加速全球經濟原本就已經出現的巴爾幹化和分裂。 而這樣一個風險三連環——無法遏制的疫情、配置不足的經濟政策武器庫和地緣政治白天鵝事件——足以使全球經濟陷入持續蕭條和金融市場崩潰的危險之中。雖然2008年崩潰之後那些強有力(儘管有所滯後)的應對措施使全球經濟得以從懸崖邊生還,但這次我們可能就沒那麼幸運了。 *本文來自第一財經

2020-04-21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