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们的需要 我们的专注

Your Needs Our Focus

财经快讯

Financial Bulletin
赤字加劇發債潮將至! 美財政部將本季借款預期大幅上調至1萬億美元

本週一,美國財政部公佈,預計7月到9月本季度的凈借款預期規模上調至1萬億美元,遠超5月初財政部預期的7330億美元,上調預期的幅度超過36.4%,凸顯了財政赤字惡化之勢。 媒體指出,財政部此次預計的凈借款規模創下歷年三季度同期新高。 此次上調預期部分源於財政部預計的季末現金餘額高於此前預期,從三個月前預計的6000億美元增至6500億美元。 財政部主要支付帳戶TGA目前的現金約有5520億美元。 在財政部公佈上述預期之前,交易商已經預計,因為美聯儲持續加息後利率飆升、政府財政赤字又擴大,財政部將從本周起大規模發售長期美債,並且發債潮可能延續到明年。 目前交易商普遍預期,本週三美國財政部將公佈,季度期間內的長期債券標售規模將從前一季度的960億美元提高到1020億美元。 財政部具體的發債計劃預計將是:8月8日發行420億美元3年期債券,8月9日發行370億美元10年期債券,8月10日發行230億美元30年期債券。 若財政部的行動符合上述共識預期,將是2021年初以來首次提高季度長債發售規模。 雖然此類季度發債規模還低於新冠疫情期間達到的歷史高位,但已經遠超疫情爆發前水準。 媒體指出,部分源於美聯儲加息進而推高國債收益率,公共的借款需求有所上升。 而且美聯儲在縮表、減少美債持有量。 這些因素都帶來了財政部發債價格波動更大的風險。 發債規模擴大不會直接導致債券的價格下跌、收益率攀升,但在銀行對做市的興趣下降時,它可能助長短期債券的波動。 美國銀行的利率策略主管Mark Cabana評論稱,會有大批債券供應到來,我們已經對政府赤字感到吃驚,數據令人警覺。 目前交易商還預計,本週三,債務管理部門料將提高幾乎所有期限債券的常規發行規模,需求相對較低的品種——7年和20年期債券的發行規模可能不會提高、或者增發規模較小。 此外,交易商將關注債券回購計劃的新動向。 今年5月美國財政部公佈上次季度長債發售規模保持不變時,華爾街見聞就提到,令市場意外的是,財政部同時公佈,將從2024年、即明年的某個時候開始回購原有的證券。 這將是約二十年來財政部的首次定期回購專案。 財政部稱,回購專案旨在增強美國國債市場的流動性,以及減少財政部的現金餘額和債券發行的波動。 而當時有評論認為,雖然財政部說回購不是為了明顯改變債券的久期分佈,可市場當然會將此舉解讀為,財政部要開展自己版本的QE,至少在美聯儲因為下一次市場崩盤而加入QE行動以前,就是如此。

2023-08-01
查看详情
普京:俄羅斯從未拒絕就烏克蘭問題進行和平談判

新華社聖彼德堡7月30日電 俄羅斯總統普京29日晚在聖彼德堡表示,俄羅斯從未拒絕就烏克蘭問題進行和平談判。 第二屆俄羅斯-非洲峰會27日至28日在聖彼德堡舉行。 普京29日在會後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說,烏克蘭出臺了法令禁止與俄方談判,但俄方不拒絕談判,雙方必須意見一致才能開始談判。 這是7月27日在俄羅斯聖彼德堡拍攝的俄非峰會聖彼德堡市展區。 第二屆俄羅斯-非洲峰會暨經濟和人道主義論壇27日在俄羅斯聖彼德堡開幕。 (新華社記者安曉萌攝) 普京對非洲國家提出的解決俄烏衝突的和平方案給予積極評價,認為這一方案絕對是從友好的立場出發,真誠地尋找結束衝突的辦法和緩和局勢的機會。 該方案可與其他各方提出的解決烏克蘭危機的建議共同構成和談的基礎。 普京還表示,這些建議中的一部分正在落實,包括交換被扣押人員和解決人道主義危機等。 與此同時,這些建議的一些條款難以實現,特別是關於停火的建議,烏方正在開展大規模進攻,因此俄方不可能停火。 這是7月30日在俄羅斯莫斯科拍攝的被無人機襲擊的建築。 俄羅斯國防部30日說,當天挫敗了烏克蘭方面對莫斯科的無人機襲擊。 (新華社記者曹陽攝) 今年6月,非洲和平代表團先後到訪烏克蘭和俄羅斯,提出有關解決俄烏衝突十點立場的和平方案,包括必須通過談判和外交手段結束戰爭、雙方都降級衝突等。 由南非等非洲國家領導人和特使組成的非洲和平代表團在第二屆俄羅斯-非洲峰會舉辦之際再次到訪俄羅斯,繼續就俄烏衝突展開斡旋。

2023-07-31
查看详情
日本央行週五可能出意外? 日媒稱將討論調整收益率曲線控制,讓長期利率高於上限

市場普遍預計日本央行本週五的貨幣政策會議將按兵不動,保持當前的超級寬鬆,但日本媒體爆出的消息顯示,週五可能有意外。 美東時間27日週四,日經新聞報導,獲悉日本央行本次會議將討論調整收益率曲線控制(YCC)政策,讓長期利率在一定程度上高於0.5%的上限。 報導稱,這種調整可以讓央行的政策更加靈活。 YCC本質是一種利率工具,通過設置各期限收益率目標水準,將收益率曲線維持在預期水準。 日本央行從2016年起引入YCC控制實行超級寬鬆。 日本央行現行的YCC政策設定,10年期日本國債的收益率波動區間為±0.5%,一旦收益率可能超過0.5%,日央行就會買入日債。 而如果擴大收益率波動目標區間的範圍,日本央行就可以減少購債規模,貨幣政策可以更靈活、更有可持續性,能為有序調整貨幣政策提供空間。 若日經新聞所說的擬議調整得到日本央行會議通過,日央行應該會保持收益率的下限不變,允許收益率的上限高於0.5%。 不過,本周日本央行是否真會調整還存疑,目前市場共識預期還是維持現狀。 接近日本央行的人士最近發出了央行將按兵不動的信號。 上周有媒體援引知情者消息稱,日本央行官員認為,目前暫時不太急需解決YCC政策導致的副作用,因為市場運作仍然保持平穩。 本週四稍早華爾街見聞文章提到,媒體調查的50位經濟學家都預測,日本央行本週五將決定,保持-0.1%的關鍵短期利率不變。 其中,超過80%的經濟學家預計,YCC政策也將保持不變。 文章指出,日本國內通脹領先指標——東京除生鮮食品外7月CPI有望首次自去年9月以來下滑至3%以下。 這將進一步驗證日本央行行長植田和男的「成本驅動型通脹已見頂」觀點,為堅持寬鬆刺激提供有力支援。 不過,上述調查中,有18%的受訪者預測日本央行將調整YCC,這是2021年3月以來的最高佔比。 而且,高盛、瑞銀、野村、摩根大通和摩根士丹利等華爾街大行都認為,本次會議日本央行會對YCC政策進行調整。 野村的經濟學家認為,本周的會議是調整YCC政策的一個好機會。 野村預計,本周會後發佈的經濟展望將凸顯,未來貨幣寬鬆與通脹超出日本央行預期的風險可能共存,這種可能性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高。 若央行繼續實行當前的YCC,市場扭曲和其他副作用將加劇,YCC將不可避免被廢除。

2023-07-28
查看详情
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最新預測:美國經濟有望擺脫衰退

7月26日週三,據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CBO)公佈的最新估計,即使利率上升和失業率上升給消費者帶來壓力,美國經濟仍有望避免陷入衰退。 CBO稱,預計今年下半年美國GDP將以0.4%的速度增長——這一預測較2月的預測有所下調,但CBO認為,美國經濟增速將在2024和2025兩年穩步改善。 儘管如此,由於借貸成本上升和美國人在疫情期間儲蓄減少,今年剩餘時間消費者支出增速仍將有所下降,增幅收窄至1.1%。 CBO預計,到2025年,美國通脹將繼續降溫。 CBO預計,美聯儲首選的通脹指標CPI在今年四季度將同比增長3.3%,到2024年,美國通脹率將放緩至2.6%,然後在2025年底接近美聯儲2%的目標。 失業率上升、需求放緩和利率上升將有助於壓低通脹率。 到目前為止,富有彈性的工作力市場和服務業使美國經濟得以繼續擴張,越來越多的經濟學家撤回了對經濟衰退的預測。 根據美國商業經濟協會的一項調查,大多數經濟學家現在表示,美國在未來12個月內陷入衰退的可能性為50%或更低。 週三,在美聯儲議息會議后的新聞發佈會上,美聯儲主席鮑威爾表示,美聯儲工作人員不再預測美國經濟會陷入衰退: 我的基本假設是可以在失業率沒有大幅增加的情況下實現2%的目標。 鮑威爾重申,實現一定程度的通脹下降而不引發失業激增,即實現“軟著陸”是一種理想的結果,但在現實中,勞動市場的疲軟仍然是可能的結果。 他說: 我不會用“樂觀”這個詞,但存在實現軟著陸的路徑。 即使出現軟著陸,勞動力狀況仍會有所減弱。

2023-07-27
查看详情
“新債王”副手:美國經濟仍或陷入衰退,“遲鈍”美聯儲恐一口氣降息100基點

“新債王”Jeffrey Gundlach副手、雙線資本(DoubleLine Capital)的副首席投資官Jeffrey Sherman表示,市場應該為美國陷入嚴重衰退做好準備,他關注的眾多經濟指標要麼發出警告,要麼發出衰退信號,預計美聯儲屆時將一口氣猛降息1個百分點。 本周美聯儲舉行7月FOMC會議,市場普遍預計將加息25個基點,且這是本輪加息週期中的最後一次加息的預期頗為強烈。 當前貨幣市場押注美聯儲將在明年降息總計130個基點。 與上述市場預期不同的是,Sherman認為美聯儲官員們將行動緩慢,然後不得不快速降息,例如在緊急會議上降息,推出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的最大幅度降息。 降息25或50個基點就能解決所有問題的想法,是不現實的。 Sherman判斷長期美債的收益率已見頂,認為長期政府債券是不錯的投資標的,他正在買入10年期和30年期美國國債。 當前10年期美債收益率為3.9%,在過去一年曾數次突破4%,而2年期美債收益率最新位於4.87%一線。 長短期美債收益率的倒掛在歷史上預示著經濟將陷入衰退。 Sherman指出,當前的債券市場告訴美聯儲,他們已經過度緊縮了,他們將不得不降息。 Sherman以其自己開發的Sherman比率在債券領域聞名。 Sherman比率是說,每單位久期的收益率是多少,以此衡量現在是否是購買債券的好時機。 該指標越高,證明越是買債券的好時點。 以彭博USAgg指數為例,它從兩年前的0.21上升到當前的0.77,意思是一年內利率需要上漲77個基點才能抵消掉債券帶來的收入。 Sherman透露,他的投資組合中的Sherman比率接近1,這是近六年來的最佳水準。 Sherman並不預計今年經濟會出現明顯的衰退,但認為在接下來的12到18個月內很可能會發生。 他當前還持有短期投資級公司債券,因為認為現在放棄穩定的收益率並擔心違約還為時過早,大多數優質公司都延長了債務期限。 投資的杠鈴結構,也即將投資組合劃分為低風險和高風險策略,讓雙線資本現在可以在某種程度上放心地擁有信貸類資產。 Sherman警告稱,本輪違約週期很可能將由貸款市場而非高收益公司債券引領。 高收益的再融資要到明年晚些時候才會出現攀升,而投資級信貸要到2025年才會出現。 Sherman認為現在值得關注的一個信號是,貸款市場內部違約率的上升。 這些貸款是浮動利率的,與固定利率市場相比,它們感受到了美聯儲加息的全面影響。 “新債王”團隊對美債市場的預判,與債券市場另一位風雲人物老債王比爾·格羅斯(Bill Gross)觀點並不一致。 華爾街見聞網站上周文章介紹過,格羅斯在最新的投資展望中寫道,雖然美債收益率今年可能已經見頂,但債券牛市不太可能到來。 這令他與諸多投資者觀點並不一致。 格羅斯認為美債無法走牛的原因在於:在美聯儲縮表之際,美國政府的赤字飆升,加大了債市的供應壓力。 從歷史上看,10年期美債收益率比聯邦基金利率高出逾140個基點,以美聯儲預測的長期中性利率水準2.5%計算,對應的10年期收益率為3.9%。 歐洲央行在遏制通脹方面比美聯儲有更多的工作要做,會推升美債收益率。

2023-07-26
查看详情
印媒稱比亞迪印度建廠計劃遭否,專家:印強推“印度製造”戰略實施

印度媒體近日放出消息稱,比亞迪一項投資計劃遭印度政府否決。 據印度《經濟時報》22日報導,印度工業和內部貿易促進部(DPIIT)拒絕了中國汽車製造商比亞迪與印企合作在印度建設電動汽車製造工廠的提案。 此前,路透社曾在報導中透露,比亞迪已向印度提交了一份10億美元投資的提案,計劃與印度基建巨頭梅加公司合作,在印度生產電動汽車和電池。 當時,比亞迪和印度相關部門未給出明確回復。 印度《經濟時報》最新的報導稱,DPIIT已就該投資建議徵求了其他部門的意見。 報導援引一位印度官員的話說,“(人們)在討論過程中,對中國在印度投資的安全問題提出了擔憂”。 另一位參與討論的官員則表示,「現有規則不允許此類投資」。 印媒稱,在兩家公司提交給印度當局的提案中,他們承諾每年在該工廠生產1萬至1.5萬輛電動汽車。 一位參與該計劃的人士說,梅加公司將提供資金,而生產技術和工藝將來自比亞迪。 這項投資計劃還包括在印度建立充電站、研發和培訓中心等。 對於該投資投案遭否,印度《經濟時報》稱,目前未能聯繫到比亞迪和梅加對此進行置評。 《環球時報》記者23日聯繫比亞迪詢問,截至發稿前,對方暫未做出回應。 《經濟時報》在報導中提出,去年10月,比亞迪在印度推出Atto 3電動車,正式進入印度乘用車市場。 印媒稱,2020年4月,印度莫迪政府改變了外國直接投資政策,規定與印度陸地接壤的國家對印投資時,必須獲得政府批准,並由DPIIT提交給內政部進行安全審查。 報導說,這項外資審查政策雖然沒有提及任何國家,但是其目的就是為了“防止中國公司在疫情后收購印度實體”。 《經濟時報》稱,一些指控認為,“一些中國汽車企業聘請了印度代理合作夥伴作為幌子,卻沒有任何將製造能力轉移到印度的長期戰略意圖”,DPIIT隨即開始對與印度公司有聯繫的中國車企進行了審查。 復旦大學南亞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民旺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比亞迪在印度的投資計劃明顯屬於綠地投資(指跨國公司等投資主體在東道國境內設置的部分或全部資產擁有權歸外國投資者所有的企業),並不涉及對印度企業的收購。 因而,印度政府所謂國家安全問題明顯是一種藉口。 林民旺認為,在印度政府眼中,中國手機在印度的崛起已成為“前車之鑒”,因此他們在竭力避免“重蹈覆轍”,大力推行貿易保護主義,強行推動“印度製造”國家戰略的實施。 近年來,中印經貿往來受到中印關係變化帶來的衝擊。 《環球時報》記者注意到,自2020年6月中印加勒萬河谷衝突發生后,雙方關係一度趨於緊張,印度一些部門開始不斷將中印間的經濟問題政治化,提高商品關稅,限制投資,甚至採取多種非貿易壁壘來限制中國企業。 林民旺對記者表示,中印經貿擁有廣闊的合作空間,中國企業赴印度投資能夠改善當地的基礎設施,為當地帶來大量的就業,並提高當地人民的生活品質。 希望印度政府摒棄貿易保護主義和將經濟問題政治化的做法,從印度企業和民眾的利益出發,為包括中國企業在內的外資營造一個公平、透明的營商環境。

2023-07-24
查看详情
繼俄羅斯之後,烏克蘭也對黑海船隻「放狠話」,小麥期貨三天累漲13%

7月20日週四,烏克蘭與俄羅斯圍繞黑海糧食出口海運通路的爭端進一步升級,美國小麥期貨主力合約連漲第三個交易日,漲超1%並站穩三周新高,三天累漲約13%。 據環球網,烏克蘭國防部週四表示,從7月21日週五零時起,所有黑海駛往俄羅斯港口的船隻都被視為軍用物資運輸船,船只需承擔所有相關風險。 這一決定是對週三俄羅斯類似決議的直接報復和回應。 兩國的聲明都表明,黑海國際水域西北部和東南部的一些海域已具有暫時的航行危險。 據澎湃,週三俄羅斯國防部表示,鑒於黑海港口農產品外運協議終止,海上人道主義走廊關閉,自莫斯科時間7月20日週四零時起,所有在黑海水域航行至烏克蘭港口的船隻將被視為潛在的軍用貨物承運人,這些船隻懸掛船旗所代表的國家將被視為參與烏克蘭衝突。 另據新華社,俄羅斯週三通報稱,俄軍持續打擊烏克蘭位於黑海西北岸的港口城市敖德薩周邊軍事設施。 而投資者和華爾街分析師則懷疑,烏克蘭南部港口和糧食基礎設施被襲擊,甚至一天內有6萬噸穀物被摧毀。 這一消息直接導致週三小麥價格盤中跳漲9%,創去年2月俄烏衝突爆發並威脅全球糧食供應鏈以來的最大單日漲幅。 歐洲巴黎的「制粉小麥」期貨也一度漲超8%。 此前,俄烏兩國多次指責對方在黑海糧食海運走廊埋設水雷,企圖封鎖港口。 本周地緣政治局勢的再度升級,令不少人悲觀預期短期內不會達成新的穀物出口協定,進而威脅全球糧食安全。 貿易公司Price Futures Group 專門從事農產品交易的經紀人Jack Scoville便指出,任何船主或船舶保險公司都越來越不可能在烏克蘭糧食通過黑海的通道上冒險,俄羅斯也可能不會冒險: “全球其他地區從俄烏兩國其中之一、或者這兩個國家本身來獲得小麥的機會受到了更多限制。” 荷蘭合作銀行Rabobank的農產品市場主管Carlos Mera本周稱,烏克蘭現在將被迫通過其陸地邊境和多瑙河港口出口大部分穀物和油籽,這將顯著推高運輸成本,並擠壓烏克蘭農民的利潤: “當前局勢的連鎖反應可能會促使烏克蘭農民下個季節減少種植,從而給未來的供應帶來進一步的壓力。 最終,這一發展意味著非洲和中東的低收入國家可能會更加依賴俄羅斯小麥,俄羅斯小麥出口量佔全球小麥出口量的20%以上。 ” 還有報導稱,烏克蘭週三表示,正在建立一條途經黑海鄰國之一羅馬尼亞的臨時航線,“其目標是促進黑海西北部國際航運的暢通。  同時,去年與聯合國一同成功斡旋黑海糧食出口協定的土耳其,仍對該協定在重新談判後恢復執行抱有希望。 有土耳其國防部官員表示,「土耳其認為除了當前的黑海糧食走廊之外別無選擇 ,該國支援繼續延長該協定,「而且全世界都認為該協定是有用的」 ,為此將與各方保持磋商。 而周一俄羅斯方面也稱,如果俄羅斯恢復協議的條件得到滿足,即該國有能力安全出口自己的食品和化肥,則可以重新實施聯合國支持的協定,“一旦俄羅斯的需求得到滿足,俄方將立即恢復執行該協定。 ” 據聯合國估計,自去年7月簽署以來,黑海糧食倡議允許超過3200萬噸糧食大宗商品從烏克蘭黑海的三個港口出口到全球45個國家,其中包括非洲和中東等較貧窮和面臨饑餓威脅的國家,出口活動涉及1000多艘船隻。 在本周協定到期卻無法得以延期之前,該協定已三度續簽,但俄羅斯一再威脅要退出,稱其出口自己的農產品受到阻礙。 據經合組織統計,俄烏衝突爆發前,烏克蘭是全球第五大小麥出口國,佔總出口量的10%。 不過,當前小麥價格仍較去年俄烏衝突爆發後所創的歷史新高跌超50%。

2023-07-21
查看详情
英國通脹降溫超預期,英鎊跳水,英股大漲,建築商股迎十五年來最大狂歡

當地時間週三,英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英國6月CPI同比上漲7.9%,低於預期的8.2%,遠低於5月前值的8.7%。 英國6月CPI增速一年多來首次跌破8%大關,創2022年3月以來最低,且為五個月來首次低於預期,低於預期的幅度為2021年7月以來最大。 數據還顯示,英國6月核心CPI同比上漲6.9%,低於預期的7.1%,5月前值為7.1%。 英國6月調和CPI同比上漲7.3%,低於預期的7.5%,5月前值為7.9%。 英國6月CPI環比上漲0.1%,大幅低於預期的0.4%,遠低於5月前值的0.7%。 6月英國的食品價格漲幅為17.3%,較5月的18.3%下跌1個百分點,雖然下滑幅度明顯,但這對許多家庭的財務狀況而言仍構成重大壓力。 英國國家統計局表示,該國6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較上年同期的漲幅創下去年3月以來新低,但仍高於許多大型富裕經濟體的物價漲幅。 英國是大型經濟體中通脹問題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其最新的通脹降溫疊加上周美國公佈的6月通脹數據,表明去年以來多國央行為對抗通脹而採取的貨幣緊縮行動開始遏制物價漲勢,本輪加息周期逐漸步入尾聲。 在6月下旬的會議上,英國央行超預期加息,將政策利率銀行利率提高50個基點,升至5%,為2008年4月以來的最高水準。 本次通脹數據公佈后,交易員們減少了對英國央行加息的押注,目前預計利率峰值在6%以下,不過仍預計英國央行將在8月初的會議上進行連續第14次加息。 英國股市大漲,英鎊重挫,英債收益率走低 英國富時100日內漲幅一度達2%。 英鎊兌美元一度跌超1%,報1.2908。 英國兩年期國債收益率盤中下跌20個基點。 英國房屋建築商類股票沸騰。 富時350家庭用品和建築指數上漲7.2%,創2008年以來最大漲幅。 領漲個股包括:建築商Redrow上漲9.3%,Crest Nicholson上漲8.4%,Persimmon上漲8.0%。 市場分析認為,由於投資者對英國高度看空,且對英國股市的持倉低迷,因此通脹數據可能令空頭回補力量強大。 據彭博新聞社的統計數據,英國股市相對全球其他發達經濟體的估值有高達40%的折價。 不過需要指出的是,考慮到英國通脹仍居高位,表明英國央行的緊縮之路尚未完成,該國經濟仍有陷入衰退的可能。 歐元區核心通脹超預期 歐盟統計局同在周三發佈的數據顯示,歐洲央行高度關注的6月核心通脹指標較初值有所上升,這加強了外界對下周歐洲央行加息的預期。 具體數據方面,歐元區6月核心調和CPI同比終值上漲5.5%,預期上漲5.4%,6月初值為5.4%,5月前值為5.3%。 歐元區6月調和CPI同比終值為5.5%,這是自俄烏衝突爆發前以來的最低水準,與預期的5.5%持平,初值為6.1%。 歐元區6月調和CPI環比終值上漲0.3%,預期0.3%,初值0.3%。 歐元區去年10月通脹達到10.6%的峰值,目前整體通脹幾乎減半,歐央行的官員們已將重點轉移到核心通脹指標,這部分數據顯示通脹更為頑固。 歐股大盤週三也大多小幅上漲,不過表現遠不及英國股市。 其中,房地產股和消費股表現出色,而基礎資源股和媒體股則下跌。 經歷了今年上半年的強勢上漲后,歐洲市場7月放緩,投資者權衡經濟增長和歐洲央行的貨幣政策,而財報季已以積極的勢頭拉開帷幕。

2023-07-20
查看详情
被要求全款發貨后,印度惱羞成怒,稱對比亞迪在印建廠感到不安!

小米被扣48個億,依然捨不得退出印度市場,說願意與當局合作來解決問題。 小米畢竟深耕印度市場多年,如果貿然直接退出,找不到更好的替代者,沉沒成本實在太大。 除了無奈的小米,比亞迪的頭更鐵,毅然決定要在印度投資10億美元設廠。 不過,對於這項提議,印度人居然想要利用來敲打一下比亞迪。 這是因為,比亞迪要求印度為最近的一個20億訂單支付全款,這讓印度惱羞成怒。 比亞迪印度; 來源:公司官網 01 印度貪心不足,既要投資還要控制權 前不久,莫迪訪美,第一天就會見了馬斯克,據說雙方談得很投機。 7月13日,有消息稱特斯拉已開始和印度政府討論建廠事宜,預計將在當地興建全新的汽車生產工廠,年產能預計會達到50萬輛。 第二天,路透社援引消息人士的話稱,比亞迪已提出一項10億美元的投資計劃,將與印度Megha Engineering and Infrastructure成立合資企業,在印度生產電動汽車和電池,並在印度建立充電站和研發中心。 另據《經濟時報》報導,比亞迪和梅加工程和基礎設施公司(Megha Engineering and Infrastructures)計劃在海德拉巴建立一家製造工廠,年產能為10,000-15,000輛電動汽車。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印度官員告訴經濟時報,印度工業和內貿促進部收到了該項提案。 《經濟時報》援引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官員的話稱,該專案將由Megha進行投資,比亞迪將提供技術和專有技術。 不過,《印度時報》援引消息人士的話稱,印度內政部和外交部都對比亞迪的合資計劃感到不安,因為印度政府一直對來自中國等陸地接壤國家的投資持謹慎態度。 消息人士透露,許多合資企業,其中包括中國公司,主要由中國合作夥伴控制,而印度同行對技術或決策幾乎沒有控制權。 能夠讓擅長耍流氓、不講武德的三哥感到“不安”,比亞迪也是就夠牛的。 就因為和我們陸地接壤,就感到不安了,就因為不能完全控制一家合資企業的技術,不能“説明”一家企業做決策,就感到“不安”了。 這些不安的理由背後,其實是對於公司獨立性的漠視,對於市場的不知敬畏。 也許,印度表達不安,不過是一種談判策略,在特斯拉與比亞迪對於印度市場的競爭與博弈中,實現利益最大化。 02 比亞迪印度之旅,並不平坦 海德拉巴市容; 作者:因諾塔塔 比亞迪於2007年進入印度市場,生產手機零部件,隨後於2013年與Megha Engineering成立合資企業奧萊克綠色科技(Olectra Greentech),生產純電及插電式公交車。 海德拉巴位於印度南部,是安德拉邦首府、印度第五大城市。 該市是印度現代投資與技術的匯之地,近年來軟體業發展十分迅速,在國際上有“網络拉巴”之稱。 對於中國企業而言,海德拉巴不是一座陌生的城市。 早在2005年,中建總公司就贏得印度海德拉巴國際機場專案總承包權。 近年來,印度政府大力發展電動汽車產業。 為適應印度汽車產業發展規劃,比亞迪在印度金奈設廠生產底盤和組裝電池,在海得拉巴設廠生產整車。 比亞迪印度公司此前介紹,金奈工廠已於2018年12月投入生產,主要生產k7和k9兩款電動車的電池和底盤,佔地約212畝,投資1.5億美元。 2015年,比亞迪與印度合作夥伴奧萊克特拉綠色科技公司在海德拉巴合作設廠,聯合設計製造巴士。 最近以來,比亞迪與印度的口水戰一直沒有停歇。 印度向比亞迪拋出了1000輛電動巴士訂單,但比亞迪要求印度先付全款,而且要用人民幣支付。 印度商業和工業部長等多名官員在社交媒體上指責比亞迪,這麼干是在損害印度的“商業信譽”,破壞印度的規則。 按我們印度的規矩,都是先付10%,交貨以後再付剩下的90%。 這個千輛巴士大單有228億盧布,摺合20億人民幣。 比亞迪難道會有錢不賺嗎? 要求付全款,也是企業無奈之舉,折射的是對印度營商環境的擔憂。 對於在信用上不斷出問題的交易對手,不付全款怎麼能行呢?

2023-07-19
查看详情
俄羅斯停止執行黑海糧食協議,美國小麥期貨跳漲超4%後轉跌

在黑海糧食運輸協定失效前最後一刻,俄羅斯選擇不再延長協定。 央視報導稱,17日週一稍早,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表示,俄方已正式通知土耳其和烏克蘭以及聯合國秘書處,俄羅斯反對延長黑海港口農產品外運協定。 新華社此後援引塔斯社週一報導,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當天表示,黑海港口農產品外運協定效力中止,因為協定中涉及俄羅斯的部分未能得到執行。 俄羅斯宣佈停止執行黑海港口農產品外運協定后,美國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交易的小麥期貨主力合約盤中拉升,價格一度突破6.89美元、日內漲幅超過4%。 但漲勢很快消退,自美股盤前起,小麥期貨價格加速回落,並轉跌,美股早盤曾跌破6.60美元刷新日低,日內跌超1%。 分析師稱,市場之前很清楚存在農產品協定到期不延續的風險,目前仍預期協定可能重啟。 之前多次聽到俄羅斯表示想退出協議,市場懷疑現在協定可能只是暫停,並非真正終止,可能還有希望重啟。 佩斯科夫本週一在表態中暗示,若滿足俄方的條件,仍有望重啟協定。 新華社報導稱,塔斯社提到,佩斯科夫強調,一旦該協定中有關俄羅斯的部分得到落實,俄方將立即恢復執行該協定。 去年烏克蘭危機升級后,俄烏兩國經黑海港口外運農產品受阻。 經聯合國和土耳其斡旋,俄烏雙方去年7月22日就恢復黑海港口農產品外運分別同聯合國和土耳其簽署協定,有效期120天,此後去年11月、今年3月和5月一再延長,定於7月17日到期。 而在黑海港口農產品外運協議開始執行以來,俄方一直強調備忘錄的內容沒有兌現。 最近俄方曾警告,“不看好”協議繼續延長的前景。 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上月末稱,西方對待這份協議的態度“令人憤怒”,給俄方糧食和化肥出口設置各種障礙,但俄方繞過障礙,持續向最不發達國家提供糧食。 若協議終止,俄方將繼續免費向最貧困國家提供與現在數量相似或更多的糧食。 佩斯科夫本月初說,協議繼續延長的希望“不是很大”。 此後俄羅斯外交部發佈聲明稱,目前沒有理由進一步延續即將到期的黑海港口農產品外運協定。 該協定旨在向亞非拉有需要的國家提供糧食援助,卻已淪為烏克蘭向糧食充足國家進行商業性糧食出口。 聲明指出,俄羅斯與聯合國簽署的有關俄向世界市場供應糧食和化肥的備忘錄執行情況仍在惡化,除了美國、英國不斷擴大制裁限制俄農產品出口,歐盟也推出一系列制裁措施。 目前外界有猜測,俄羅斯在對烏軍事行動中的物資補給要道——克里米亞大橋新近遇襲是壓垮協議延續前景的最後一根稻草。 但俄羅斯政府淡化了相關聯繫。 有媒體稱,烏克蘭官員週一表示,烏軍事和安全部門對襲擊該大橋負責,烏方用無人機攻擊了大橋。 俄羅斯方面將大橋遭襲斥為恐怖主義襲擊。 而佩斯科夫指出,俄羅斯在大橋遇襲前就表達了不再延續糧食協議的意願。 週一稍早,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評論黑海糧食協議問題時稱,中方希望黑海糧食運輸一攬子協議繼續得到均衡、全面、有效落實。 中方提出了國際糧食安全合作倡議,願同各方就此加強溝通合作,促進形成更多國際共識,為確保世界糧食安全作出積極貢獻。

2023-07-18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