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们的需要 我们的专注
Your Needs Our Focus
财经快讯
-
瑞銀對美股仍樂觀:相信美聯儲能夠實現“軟著陸”
最近,在2/10年期美債收益率出現倒掛,引發了華爾街分析師們對經濟前景的激烈爭論。 在多家投行分析師和投資大佬表達對美國經濟前景的擔憂之際,瑞銀美股部門主管、資深投資組合經理Jeremy Zirin仍然樂觀地認為,美股仍處於牛市,美國經濟短期內不會走向衰退,美聯儲更有可能實現軟著陸。 瑞銀:相信美聯儲能夠實現“軟著陸” 最近,華爾街的策略師們對經濟前景和股市的現狀展開了激烈的爭論。一方面,人們爭論美國經濟是否會陷入經濟衰退;另一方面,人們爭論最近美股的拋售是否已經抵達了低點,或者過去兩周的反彈是否只是一個熊市陷阱。 對於悲觀的分析師來說,擔憂的因素顯而易見:俄烏戰爭已經顛覆了大宗商品市場,而美聯儲抑制通脹的舉措又引發了對經濟衰退的擔憂。 但Zirin認為,美聯儲“更有可能成功實現經濟軟著陸”,即在不損害就業市場或經濟的情況下提高利率,以抑制通脹。 他說,在這次加息週期中,美國經濟增長勢頭良好,美國消費者儲蓄大量過剩,消費狀態仍然良好。與此同時,美國企業對俄羅斯的敞口很小,而且與之前的石油危機相比,美國經濟的能源密集型程度也有所降低。 美股今年年初至今表現不佳。即使3月上漲近5%,標普500指數仍然經歷了2020年3月以來最糟糕的一個季度。 據統計,截至美東時間週四,今年第一季度,標普500指數有35個交易日下跌,這是自1984年以來的歷年第一季度中,下跌交易日最多的一次。 但Zirin認為,股票投資者不必過分擔心美聯儲的加息。此外,有一種觀點認為,股票可以幫助抵消“通貨膨脹的有害影響”,因為它們能產生真實的現金流。 並不看好科技股 不過,儘管對經濟前景仍有信心,但Zirin並不看好科技股。 儘管科技股是過去一個月裏表現最好的股票之一,但它們往往對利率波動很敏感,而未來兩年美聯儲預計持續加息,這對科技股的負面影響會更大。 他直言:“我認為相對於價值型股來說,成長型股的漲勢不會持續。” 而對於近期科技股大舉反彈的情況,他表示:“我們甚至難以解釋,為什麼會看到有些科技股在利率持續上升的背景下出現反彈。” Zirin認為,相對於成長型股票,價值型股票看起來估值並不高。而且隨著利率繼續上升,他預計後者的估值溢價將會更加縮小。 金融和能源股可能表現更佳 他看好的行業主要包括金融股和能源股。 金融類股方面,由於對經濟增長前景和收益率曲線趨平的擔憂加劇,金融類股最近表現不佳。但在Zirin的美國經濟保持彈性的基本假設中,隨著利率上升,金融類股可能表現良好。 能源股方面,Zirin認為石油價格在短期內可能會保持高企,這使得該行業看起來並不昂貴。而且,即使在俄烏戰爭引發油價飆升之前,能源價格本身也在上漲,因為核心基本面有所改善。 此外,由於疫情期間被壓抑的旅遊需求和服務型活動反彈,所謂的“重新開放”經濟應該會表現良好,比如商業航空公司就可能從中受益。 *本文來自財聯社
2022-04-01 -
鍾豐年 - 美股回顧及展望
昨天美國市場收盤走弱,標準普爾 500 指數下跌 1.57%,納斯達克指數下跌 1.54%。 由於 2022 年首季債卷與股票這兩個資產類別的回報率存在巨大差異,混合資產基金須在季末重新平衡資產組合,買入債卷賣出股票,這可能加劇了美股昨天未市拋售。然而,即使沒有這種重新平衡配置舉動,截至昨天,美國市場仍處於極度超買狀態,MarketEdge S&P Oscillator 指標位於 +6.69,而 +4.0 已屬於超買,-4.0 則屬於超賣。回想到 3 月份的低點時,該讀數為 -5.23。由於貨幣政策正在收緊而幾個月後美聯儲很可能開始每月收回 800-1000 億美元的流動性,性筆者在短期內對市場保持審慎態度。 我們知道上一次發生這種情況是在 2018 年,當年年初看淡波幅交易爆煲,年未市場大亂,最後導致鮑威爾在貨幣政策上作出 180 度轉變,美股才展開升浪。 儘管指數在短期內可能不會取得太大進展,但個股仍會有機會。 由於美國計劃每天從戰略石油儲備中釋放 100 萬桶石油,油價昨天下跌至接近 100 美元。 雖然這數量並非微不足道,但它對增加長期供應並沒有效用,反而會延遲任何可可能出現的需求破壞 (demand destruction)。 因此,儘管短期期油價格下跌,但 2023 年期貨合約交割的原油價格在措施宣布後反而上漲。 在當前的投資環境下,XOM、HAL、DVN 等能源股仍然值得買入,預計隨著和平談判有任何利好消息(如我們週二看到的那樣),機會可能會出現。 同樣,筆者會感興趣的股票有 MOS 在 59 美元、LMT 在 410 美元和 VALE 在 18 美元。半導體股票昨天表現不佳,尤其是 AMD,由於擔心明年需求放緩和來自 INTC 的競爭,本周已有第二家券商下調了AMD的評級。雖然總體而言,半導體股票應受益於長期需求趨勢,但如果俄烏戰爭持續數月,近期對供應鏈(例如 NEON GAS 等)的擔憂可能會重新浮現。 最後,鑑於持續的地緣政治風險、不確定的經濟前景和通脹趨勢,我還看好 GLD 和 SLV 等資產類別。 (筆者是證監會持牌人,並持有XOM股票和 HAL,MOS Put Option 短倉)
2022-04-01 -
調查顯示美聯儲政策失誤成為當前市場頭號威脅
據最新CNBC Delivering Alpha投資者調查,大多數華爾街投資者認為,目前市場面臨的最大威脅是美聯儲的政策錯誤,因美聯儲正在努力控制數十年來未見的高通脹。 該項於本周進行的調查對大約400名負責管理資金的首席投資官、股票策略師、投資組合經理和媒體撰稿人進行了調查,以瞭解他們對2022年剩餘時間內市場的看法。 46%的調查受訪者表示,美聯儲的失誤可能會破壞牛市,33%的受訪者表示,美國通脹飆升構成重大威脅。11%的人將俄烏衝突爆發後的進一步行動列為對市場的最大威脅。 本月早些時候,美聯儲批准加息0.25個百分點,為2018年12月以來的首次加息。美聯儲還暗示將在不到兩年的時間內加息10次,並削減資產負債表。 美聯儲主席傑羅姆-鮑威爾(Jerome Powell)近期誓言要對飆升的物價採取強硬行動,並表明他對加息的態度超過傳統的25個基點幅度。 許多著名投資者因此懷疑,即便經濟強勁,美聯儲能否實現軟著陸。 著名投資者、“華爾街狼王”卡爾-伊坎(Carl Icahn)近期表示,他預計這將是一次“艱難的著陸”,並表示“很可能會出現衰退甚至更糟糕的情況”。 “債王”傑弗裏-岡拉克(Jeffery Gundlach)則批評了美聯儲在對抗通脹方面的作用,稱最近的數據讓美聯儲2%的通脹目標看起來“很可笑”。他預計,消費者價格指數可能達到10%的峰值,到今年年底將達到7.5%。 關於市場前景,受調查的大多數投資者(58%)認為標普500指數在2022年的回報率將持平,36%的人認為該基準股指可能會上漲約8%,年末收於5000點水準以上。另有6%的人認為標普500指數在年底前會跌破4000點。 *本文來自金融界
2022-03-31 -
經濟衰退信號三年來首現!美聯儲官員安撫市場:經濟仍可軟著陸
週二,美國國債關鍵收益率曲線出現了自2019年9月以來的首次倒掛,反映出市場擔心美聯儲在抗擊飆升的通脹時,可能會將經濟拖入衰退。 值得重視的是,2/10年期收益率曲線倒掛往往被許多人視為經濟衰退可能在未來一兩年到來的信號。 2/10年期美債收益率曲線三年來首度倒掛 根據Refinitiv的數據,2年期和10年期債券的息差昨晚一度低至負0.03個基點,隨後反彈至0至5個基點上方。 在俄烏戰爭爆發後,隨著西方對俄羅斯進行制裁,大宗商品價格出現大幅波動,加劇了本就居高不下的通脹。而投資者現在擔心,隨著美聯儲大幅升息以對抗飆升的通脹,物價壓力將以40年來最快的速度繼續上升,從而打擊經濟增長。 Western Union Business Solutions高級市場分析師Joe Manimbo表示:“2年-10年(美債收益率)的走勢反映出市場愈發擔心美聯儲可能無法成功促成軟著陸。” 聯邦基金利率期貨交易員預計,美聯儲基準利率將在明年2月份前升至2.60%,目前為0.33%。 除了兩年和十年期收益率曲線外,3個月和10年期收益率曲線也被美聯儲當作經濟衰退指標來監測,而這一指標尚未出現倒掛,目前息差為184個基點。 “倒置和經濟衰退之間的時間延遲通常在12到24個月之間。最短六個月,最長24個月,“National Securities首席市場策略師Art Hogan表示,所以現在下判斷可能還為時過早。 美聯儲哈克:不要過於依賴單一數據 在美債收益率曲線倒掛之際,費城聯儲主席哈克發表講話稱,他不認為美國經濟會衰退。 哈克表示,他認為目前美國的經濟狀況已經足夠強勁,能夠承受貨幣政策收緊和債券市場對對經濟增長的擔憂。 “我想要的是安全著陸,”他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這一過程可能會很坎坷。上升很顛簸,下降也顛簸。我們都坐過飛機。我們會安全著陸,但過程會有些驚險,而我不想那樣。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對如何實施政策非常謹慎。” 當提到美債收益率曲線倒掛時,哈克提醒說,在預測未來時,不要過於依賴單一聯繫。 “證據好壞參半。如果你查看這些數據,就會發現這顯然與經濟衰退有關。但是因果關係還不是很清楚。”他說,“所以我們需要確保我們正在觀察大量不同的數據。” 在此前美聯儲多位官員發出暗示後,市場目前普遍預計美聯儲將在5月加息50個幾點。但哈克表示,他認為美聯儲在5月的會議上應該只將基準利率提高 25 個基點。他說,他仍對這一想法持開放態度,具體取決於數據。 *本文來自財聯社
2022-03-30 -
鍾豐年 個股推薦:Halliburton(HAL)
Halliburton (HAL) 是北美洲最大的油田服務公司,其 40% 的收入是來自北美洲,只有 約 4% 的業務來自俄羅斯。當美國石油生產商想要提高產量時,他們會使用 HAL 的服務和設備。即使油價在未來因俄烏衝突結束而稍為調整,許多西方國家仍會繼續減少對外國石油的依賴並提高國內產量。從盈利觀點角度來看,截至 2024 年 12 月,期貨合約所暗示的油價是高於 74 美元,而新油井的盈虧平衡價估計值低於 60 美元。這意味即使在當前俄烏衝突結束後,通過新項目增加石油公司的產量仍有望實現盈利。另一個有利於 HAL 的因素是頁岩行業的 drilled but uncompleted 油井數量,即現有產能來源,近年顯著下降,這個因素與油價近期上漲一起表明,頁岩油生產商很可能會增加未來的鑽井活動。 HAL 的 2022 年市盈率為 21 倍,但根據分析師對 2023 年每股收益 2.38 美元的估計,該股的市盈率預計到年底將降至 15.7 倍。 此外,該股在 2018 年的歷史最高每股收益為 1.90 美元,該股的歷史高點也在 2018 年高於 55 美元。該股自 2021 年底以來已呈現上升趨勢累積了不少升幅,耐心的投資者可以等待在 35 美元附近水平以下累積 . 對於熟悉期權的投資者而言,以最後收盤價 1.47 美元賣出 4 月 22 日到期的 36.5 美元認沽期權,如果該股在 4 月 22 日收盤價低於 36.5 美元,投資者也可以以約 35 美元的淨成本購入股票 . 但投資者需注意,期權策略的最低買入數量為100股,相當於最低投資額約為3,500美元。 (筆者是證監會持牌人,並持有 HAL 認沽期權短倉。)
2022-03-29 -
【金融瞭望】人民幣全球支付系統快速成長
人民幣國際化工程雖然啟動已有近20年時間,但人民幣與歐元和美元的差距仍然十分巨大,目前人民幣與歐元、美元相比還不是一個級別的國際貨幣,人民幣要追趕歐元、美元還有大量基礎性工作需要加強和鞏固,因為人民幣國際化是一個十分複雜的系統性工程,不僅需要強大的中國經濟作為後盾支撐,而且還必須有健全的國際金融配套設施作為依託,更為重要的是,國際金融機構、國際投資者、國際間政府機構、國際企業、國際金融市場乃至境外普通人士要充分認可和接受人民幣,只有同時具備了以上三個方面的條件,人民幣才能真正成為國際硬通貨,才有可能趕上歐元,甚至比肩美元。 目前,人民幣在國際上的認知度還很低,尤其是人民幣進入國際金融市場的金融配套設施還很不完善,國際上使用人民幣還存在着很大的障礙,人民幣國際流通的便利性還很不夠,所以我們看到,儘管中國經濟的體量已經成為世界第二,而且中國經濟趕超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指日可待,但人民幣的國際地位還十分低下,人民幣雖然是全球第四大支付貨幣,但佔全球支付貨幣比重始終徘徊在3%左右,人民幣在全球儲備貨幣中的地位也大致相當,根本沒有資格和美元與歐元相提並論。因此,加強人民幣國際化的一系列基礎配套工程建設顯得十分迫切。 縱觀美元的發展史,我們能夠從中獲得很多經驗和啟示,其中之一就是美元在全球構建了兩大遍及世界各地的跨境支付系統。美元之所以能夠稱霸世界且經年日久,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美元擁有SWIFT(環球同業銀行金融電訊協會)和CHIPS(紐約清算所銀行同業支付系統)這兩大全球性支付系統。通過這兩大支付系統,使得美元能夠在國際上暢通無阻,在國際經濟領域如魚得水,能夠覆蓋到世界每一個角落。如果把美元比作車輛,那麼,SWIFT和CHIPS就是四通八達且暢通無阻的高效路網設施,有了強大的金融路網基礎設施配套,美元就有條件在世界各地自由流通。 CIPS業務增長速度遠大於SWIFT 同樣,建立起通達世界各地的強大的人民幣境外支付系統,也是人民幣實現國際化目標最終趕超歐元比肩美元的不可迴避的重大課題。事實上,在這方面,我們國家早有先見之明,已經作出了布局。早在2012年,國家就決定建立人民幣的跨境支付系統(英文簡稱CIPS),到了2015年這個系統的第一期工程投入使用,到了2018年,這個系統的第二期工程也投入了使用,到目前為止,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的業務已經遍及100多個國家,直接和間接參與到CIPS系統裏面來的機構、企業和國際組織已經超過1280多家,從2012年到現在,ClPS的發展速度非常之快令人稱奇,這意味着人民幣國際化所必須依託的最重要基礎金融設施不僅已經建立起來,而且正在快速的發展壯大。 經過十年的建設,CIPS達到什麼樣的水準呢?據悉,目前CIPS系統每天所處理的跨境交易資金清算規模約為500億美元規模,雖然這一清算規模較SWIFT的每天處理4000億美元的數字相去甚遠,但CIPS的業務增長速度卻遠遠大於SWIFT。2021年,CIPS處理的業務量暴增逾50%,而SWIFT只增加了11%,如果按最理想的這個增長速度能夠持續下去,那麼,五年後CIPS的資金清算量就能夠達到SWIFT超七成的規模。有專業人士預測,保守估計,十年內CIPS也能夠發展成為與SWIFT同級別的競爭對手,達到SWIFT交易規模的三成甚至五成是完全可能的。也正是由於看好CIPS的發展前景,2021年1月SWIFT聯手中國人民銀行清算總中心等機構在北京成立了金融網關信息服務有限公司,旨在抓住日益擴大的人民幣跨境支付結算規模,以及即將到來的人民幣數字貨幣時代機遇。人民幣全球支付系統正在快速擴張和成長,這將為人民幣最終成為國際硬通貨創造良好的金融基礎條件。 *本文來自香港商報網
2022-03-29 -
香港全球金融中心指數排名維持全球第三位
3月24日,英國Z/Yen集團與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聯合發佈第31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數”報告,香港總排名維持全球第三位。 2007年起,“全球金融中心指數”報告於每年3月和9月發佈。第31期報告評估了全球119個金融中心,香港總排名為全球第三位,整體評分為715分。 香港特區政府發言人表示,香港在各類競爭力領域中(包括營商環境、人力資本、基礎設施以及聲譽和綜合)繼續名列前茅。報告再次肯定了香港作為全球領先金融中心的地位與實力。 發言人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及緊張的地緣政治局勢持續為全球金融市場帶來不確定性。有賴於香港穩健成熟的監管制度、嚴謹的系統性風險監察體制架構、龐大的外匯基金支持和運作良好的聯繫匯率制度,香港金融市場運作順暢,未出現資金進出異常的情況。同時,香港獨特的條件,包括在“一國兩制”下的制度優勢、優良的法治傳統、市場化及國際化的營商環境等,都有助於持續鞏固香港作為全球領先金融中心的地位。 發言人還表示,國家“十四五”規劃明確支持強化香港作為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國際資產管理中心及風險管理中心的功能,並深化、擴大內地與香港金融市場互聯互通。香港將會繼續用好國家政策和自身優勢,以粵港澳大灣區為切入點,積極拓展龐大的內地市場,參與國家經濟內迴圈。同時,繼續擔當好內外迴圈交匯點的橋樑和平臺角色,聯繫國內外市場和投資者,並協助內地企業開拓國際市場。 *本文來自央視新聞
2022-03-28 -
鍾豐年 - 應對波動市場策略:槓鈴投資法
早前在疫情大流行期間和新冠疫苗研發成功之前的日子裡,就有一種稱為槓鈴方式的投資方法。 這種方法涉及在投資組合裡組成兩大持倉,一邊投資於在家工作和疫苗股票,另一邊則投資於經濟重啟,如銀行、消閒等股票。在任何一方都具有很高的權重,造成槓鈴式形態。當時不論在疫情惡化或有利好醫療消息的日子裡,投資者都有獲利或調整投資組合的機會。 另一種應用槓鈴投資法的變化是根據投資期限劃分投資組合,一部分用於短期主宰因素,一部分用於長期定位。當然雙方都需要擁有強的公司基本面,但投資時間區別不同。一方面,在日常監察方面,有些短期頭寸需要更多時間每日關注。目前,這將包括石油、金屬、農業和國防的股票, 如 DVN、NUE、MOS 和 LMT 等。另一方面,從長期角度來看,有一些股票在行業中佔據主導地位,並且不論短期烏俄發生什麼情況,這些公司在中長期都能獲得可觀的收益。此類股票將包括 NVDA、APPL、GOOGL、AMZN、MSFT 等。這些股票無疑在最近的跌市中曾另很多投資者損手,但正如我們所見,這種短期損失是值得承受,因為投資往往無法在正常市況下用較便宜的價格購入。 那麼我們為什麼不只關注那些短期內“火爆”的股票,比如那些與俄羅斯和烏克蘭局勢相關的股票呢? 這是因為正如我們在 PTON 和 TDOC 等受惠於疫情大流行的股票中看到,隨著情況變化,這些短期交易可能突然會完全失寵。 另一方面,我們一次又一次地看到,例如銀行股在 COVID 之後的復蘇或近期大型科技股的反彈,優質股票往往會在沒有明顯原因的情況下快速反彈。 在過去的幾周內,儘管沒有什麼利好消息出台,但我們已經看到 NVDA、AMZN、GOOGL、AAPL、MSFT 等屬於長期倉位的股票上漲不少。 以槓鈴投資法將投資組合分為長期持有和短期交易,不僅有助於穩定波動市場中的回報,還可以減少投資者每週評估其投資組合所需的時間。 大多數散戶投資者不是全職投資者,未必能每天監控數10隻股票持倉。 通過槓鈴法,投資者可以將更多時間投入到需要主動監控和快速應變的短期交易中,前提是他們還擁有高質的長期持股,而該持股的基本面不會每天快速變化,亦不需然太多時間每天關注。無論俄羅斯和烏克蘭發展如何,這些都是投資者希望在其投資組合中擁有的股票。
2022-03-28 -
鍾豐年 - 期權教學:科技股對沖方案
美國股市自 2 月觸及低點以來表現強勁。截至昨天,主要指數甚至高於俄羅斯 2 月份首次入侵烏克蘭時的水平。 而一個常用的風險胃納指標,VIX 指數從 2 月 24 日的高點 37.79 跌至昨天的 21.67。這意味著投資者已不再恐慌。美國市場似乎受惠於散戶投資者的參與,以及美國市場被認為是一個「壞社區中最好的房子」。即是說在亂世時美股是眾多市場之中受牽連最小的。然而,許多早前影響市場的負面因素,例如持續的戰爭、通脹和貨幣政策收緊,現在還未解決甚至有所惡化。 因此,投資者可能希望對沖其投資組合的一部分。 在這裡,我提出一個達致這目的期權方法。在市場參與者較安心,引伸波幅較低時往往是可以以較低成本用期權對沖的時候。 截至撰寫本文時,納斯達克 100 指數期貨價格為 14798時,行使價為 14600 且到期日為 4 月 8 日的 MNQ 認沽期權交易價格約為 222 點。名義價值為 14600 點 x 2 美元 = 29,200 美元,一張 MNQ 期權合約適合對沖該規模的科技股投資組合。為了降低這種對沖策略的成本,在買入 14600 認沽期權後,投資者可以賣出等同數量(在我們的例子即1將) MNQ 期權,其到期日相同,但行使價較低,為 14000 點,價格為 91 點。該交易只能在第一單交易完成之後才進行。此策略的成本為 222 點 - 91 點 = 131 點 x 2 美元 = 262 美元。 如果納斯達克 100 指數在 4 月 8 日跌至 14000 點,投資者可以獲得 (600 – 131) x 2 美元 = 938 美元的收益,此乃策略的最大收益。該策略的打和點為 14600 點 - 131 點 = 14469 點。 策略好處 1)策略不涉及出售投資者投資組合中的股票,因此他繼續參與任何升幅。 2) 以1套組合(即1買1賣)計算,最大策略損失為 262 美元,佔 29,200 美元投資組合的 0.9%。 3) 納指回調的情況下最高回報為938美元,是策略成本的3倍以上 策略壞處 1) 對沖策略於 2022 年 4 月 8 日完結。 2) 可能無法對沖太集中於少數個股的科技股組合。 3) 如果納指100跌破 14000 點,投資者將獲得該策略的最大收益,但如果市場進一步下跌,則放棄任何進一步的收益。 重要注意事項 1) 靜投入的期權金($262)應視為對沖成本,有機會全部損失,因此投資者需要將對沖規模保持在投資組合的適當水平,如上述計算,組合的1-2%。若納指不跌反升投資組合有機會賺回成本。 2) 交易必須以正確的順序開倉【先買後賣】以將風險降至最低。買和賣的期權數量要一樣,即 1 對 1; 2 對 2 等。 3) 納斯達克 100 期貨期權與恆生指數期權不同,投資者必須在 4 月 8 日或之前為所有期權平倉才可以避免交收期權背後的期貨合約。期權變期貨風險會大增!
2022-03-25 -
蔡彤娟:美聯儲加息對全球經濟是“雙刃劍”
3月17日淩晨,美聯儲宣佈上調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25個基點到0.25%至0.5%之間。美聯儲此次加息意味著新冠疫情暴發以來寬鬆貨幣政策的結束,美元利率將進入加息通道。那麼,美聯儲加息將對全球經濟產生哪些影響?對此中國該如何應對? 美聯儲加息靴子落地 美聯儲除宣佈上調聯邦基金利率外,還制定了一項更為激進的計畫。美聯儲臨時主席鮑威爾甚至稱在今年剩下的六次政策會議上,每次都會加息25個基點,從而使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在2022年底達1.75%-2.00%。到2023年底,政策利率預計將達到2.8%,高於政策制定者目前認為會減緩經濟增長的2.4%水準。這將使借貸成本在2023年被推至限制性水準,表明美聯儲對高通脹和俄烏局勢的擔憂更甚於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 自疫情發生以來,美聯儲在歷次政策解釋中一直聲明疫情是美國面臨的最直接經濟風險,而此次在加息聲明中放棄了此前長期使用的說法,這標誌著全面抗疫行動已經結束。美聯儲宣佈提高聯邦基金利率,並承諾“持續加息”以遏制目前處於40年來最高水準的通脹。 美國主要股指在聲明和預測公佈後短暫回撤漲幅。美國十年期公債收益率一度升至2019年5月以來的最高水準,而兩年期公債收益率這一能夠更好反映市場對美聯儲政策走向看法的指標則自2019年5月以來首次短暫突破2.0%的水準。與此同時,美元匯率小幅走低。 不僅如此,美聯儲在最新聲明中還稱,預計將在“未來的一次會議上”開始縮減其近9萬億美元的資產負債表。如果真的如此,美聯儲將突破加息這一常規性操作,而直接使用更為嚴厲的戰略性武器——縮表。這將對美國經濟產生懸崖勒馬式的緊縮效果,在抑制通脹的同時很可能降低經濟增長率。 美聯儲加息對全球經濟的影響 本次美聯儲加息雖醞釀已久並且在市場預期之中,但也要清醒地認識到,這標誌著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開始進入了新一輪加息週期。 美聯儲加息是一把“雙刃劍”。美聯儲開啟加息週期一方面可能引發全球貨幣政策的調整、轉向,從過去流動性比較寬鬆轉向收緊的態勢,對全球範圍通脹的上行將起到一定緩解抑制作用,有助於緩解輸入性通脹壓力;另一方面美元資產收益率升高有利於吸引全球資本回流美國,解決資本不足問題。然而寬鬆貨幣政策的轉向和借貸成本的上升也會抑制經濟增長。美聯儲決策者將2022年的經濟增長預測從2021年12月預計的4%下調至2.8%,開始考慮全球經濟面臨的新風險。 美聯儲加息推高全球債務違約風險。今後美聯儲如果持續加息,美元將進一步走強,美債收益率將持續上升,全球債券收益率曲線也將上移。美元持續加息引發的全球性利率上漲很可能加劇美國債務風險:美國聯邦政府債務和公司債務水準均處於歷史高位。此外,美元走強還可能增加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償還美元債務的成本: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債務正處於前所未有的高位,在加息週期和全球復蘇放緩的環境中極其脆弱。因此,美聯儲持續加息很可能推高全球債務違約風險,影響全球和各國債券市場的穩定運行。 應該說,這次加息對美國經濟來說總體是利好的,但對包括中國在內的其他經濟體的影響更多是負面的,對此應有清醒的認識和估計。從較長時期來看,若美聯儲連續加息,“高利差”勢必會加劇全球主要經濟體宏觀經濟政策的分化,導致全球資本流動性紊亂,極易引發系統性金融風險。歐洲受地緣衝突和能源價格影響,通脹高企,供應鏈斷裂,失業人數增加。此次美聯儲加息對降低歐洲各國的通脹水準是利好,但由此引發的全球性緊縮將導致歐洲經濟進一步衰退。此外加息帶來的“資本虹吸效應”也會加大,新興經濟體將面臨日益增加的資本抽逃壓力和風險,還會加重相關國家的資產價格下跌、貨幣貶值、外債負擔及國內金融市場風險。 中國應如何應對? 美元加息將從供給層面對中國經濟產生一定衝擊。從歷史經驗來看,美聯儲加息將會對匯市、債市、股市、期市產生深刻影響,需提前加以預判,對各個重點市場的影響要區別對待。 股票市場 受美聯儲加息和地緣衝突的影響,國內A股市場近期連續大跌。加息靴子落地後,利空出盡,短期對股市的影響以波動為主。但應小心加息週期帶來的國際資本抽逃對股市的中長期影響,監管部門應提前做好應對準備。 2.債券市場 美元持續加息可能引發全球性利率上漲,將影響中國債券市場的穩定運行。這對降低地方政府和企業的融資成本不利。未來中國企業走出去對外融資的借貸成本將會上升,債務也將存在一定風險。對此,政府和相關企業要早做準備,及時調整債務結構,預防債務風險。 另外還需密切關注香港離岸市場的反應。美聯儲持續加息,香港也會跟隨美聯儲加息,會給香港債券市場帶來成本上升的風險,需要引起密切關注。 3.房地產市場 美聯儲加息對中國房地產市場影響不大。目前國內正在引導市場利率走低,房貸利率也在下降,一批有利於樓市的政策正在出臺。近日財政部表示,今年內不具備擴大房地產稅改革試點城市的條件。房地產稅的延遲對樓市是明顯利好。國內樓市正出現回暖趨勢,一線城市在3月出現“小陽春”的可能性增加。 4.匯率市場 未來,如果美聯儲持續加息,將會導致中美利差縮小,對中國形成資金外流壓力,熱錢的流出將使人民幣面臨貶值壓力。另一方面,美元加息帶來的美元匯率上升也會使人民幣匯率承受更多壓力。對此,應堅持匯率市場化改革,加強外匯儲備管控和資本流動性監管,繼續穩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從而有效應對外部環境給中國帶來的不利影響。根據以往經驗,只有穩住經濟增長基本盤,才能穩住人民幣匯率。 *本文來自中國網
2022-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