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们的需要 我们的专注
Your Needs Our Focus
财经快讯
-
香港交易所首只碳期貨ETF(交易所交易型基金)上市
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23日表示,一只與碳期貨掛鉤的ETF(交易所交易型基金)當日在香港上市,這是該亞洲金融中心的首只此類基金。 該ETF名為中金碳期貨ETF(CICC Carbon Futures ETF),將香港上市的大宗商品ETF涵蓋範圍擴展至碳信用產品。該基金由中國國際金融香港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管理。 香港交易所買賣產品主管羅博仁表示,氣候變化及減碳是全球投資者越來越重視的議題。碳期貨ETF在香港市場的推出,不但為投資者提供嶄新機遇,讓他們以更便捷及具成本效益的方式參與碳排放市場,也為香港的ETF產品生態圈增添活力。 港交所表示,投資者對環境、社會和企業管治的關注日增,推動了香港上市ESG ETF資產的穩健增長。2021年,相關產品的市值增長84%至45億港元,平均每日成交金額則按年增長逾兩倍至4090萬港元。 截至今年2月底,香港上市的交易所買賣產品(ETP,包括ETF和杠杆及反向產品)共有157只,市值達4235億港元。今年首兩個月的平均每日成交金額為89億港元,較2021年全年的77億港元上升15%。 *本文來自央視新聞
2022-03-24 -
美聯儲加息或超預期,中國如何應對外部風險
美元指數能否走強需關注美國經濟長週期 如果從美聯儲加息力度來推演美元指數是否走強,以及對全球的影響,我們認為還要關注美國經濟調整長週期和美國利率調整長週期。不能將加息對匯率的影響機械地比較,需要綜合考慮經濟調整長週期中利率變動的週期。當增長長期下行而利率長期上行時,經濟可能會面臨滯脹風險,就像上世紀60~80年代的美國經濟。 美國通脹率從1945年到1981年持續上漲,之後三十年持續下降。十年期美國國債利率上一次最低點為1.6%,出現在1945年11月,之後利率持續振盪上行至1981年的16%,之後下跌至2020年4月最低點的0.7%,當時美國股市出現熔斷。美國上世紀70年代以後出現了明顯的滯脹。為治理滯脹,美國聯邦基金的短期利率曾在1981年7月達到歷史最高值22.4%。 歷史上美聯儲加息也曾引發其他地區的金融和經濟危機,1982年美國加息觸發了拉美債務危機,1995年美國加息導致了後來的亞洲金融危機。1970年之後美國經濟處在滯脹期,利率虛高,而且美元指數一直在下跌,從1971年的120一直下跌至1978年的低點82。時任美聯儲主席保羅·沃爾克在1979年後強調加息,雷根政府在1981年後進行供給側改革,美國開始籌備1985年廣場協議會議和1987年盧浮宮協議會議。美元指數出現罕見的歷史性調整跟1971年佈雷頓森林體系崩潰有著直接的聯繫。 今年3月的美聯儲加息,也可能會對全球流動性產生影響,但是對美元指數、對全球經濟的影響相對有限。首先,對美元指數的影響有限,我們預計美元指數波動不會太大,這和上世紀70~80年代幾次大的調整是有區別的;其次,目前全球主要國家都實行浮動匯率制度,且美國已經度過了金融危機之後的衝擊,我們預計美元流動性拐點對全球經濟的影響比上世紀70~80年代要小得多。 不可低估美國可能超預期貨幣調整 今年2月美國CPI同比飆升至7.9%,超市場預期。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美國國家層面的行政應對較弱,主要依靠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來應對。2020年4月到2021年4月,美國實施了空前的寬鬆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美國貨幣供應量M2的增長速度超過23%,同期美國財政赤字達6萬億美元。這些強刺激政策使得美國避免了2008年那樣的金融危機,也避免了1929~1933年大蕭條的重現,但也為從去年開始抬升的通脹風險埋下了伏筆。 歐洲也遭遇了高企的通脹率,英格蘭銀行已經率先加息。英國經濟學泰斗Charles Goodhart近日在《華爾街日報》的專訪報導中指出,一些西方國家央行對疫情發生以來的經濟形勢有誤判,可能導致未來一段時間歐美發達國家存在較高通脹。因此,美聯儲這輪加息的時間長度有可能超預期。 對中國來說,一方面面臨“穩增長”的一些壓力,另一方面也要關注美聯儲加息過程可能帶來的外部風險,包括全球流動性風險和對資本市場及房地產市場的衝擊風險。後疫情時代,全球供應鏈逐步恢復,我國的對外貿易可能面臨更大挑戰。此外,需謹防我國資本市場的下跌風險。 以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應對外部風險 短期的匯率平衡依靠利差,但匯率的中長期平衡需要考慮影響經濟基本面的結構性因素。一國經濟處在好的發展階段,則物價穩定、資本市場繁榮;如果一國經濟基本面極差,則可能出現金融危機,比如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和上世紀90年代拉美金融危機。為了穩定本國匯率,有些新興市場國家採取提升利率的手段,但由於其經濟基本面非常差,匯率依然波動較大,比如亞洲金融危機和拉美金融危機期間的一些國家。 當前,美聯儲加息可能會給部分新興市場國家的經濟增長帶來更大的影響。這些國家如果跟隨美聯儲加息,其經濟增長可能會蒙受重大損失,甚至面臨經濟衰退的風險。如果不加息或者降息,這些國家的匯率可能會面臨較大的貶值壓力。土耳其、南非、阿根廷等新興市場國家今年或將面臨匯率貶值或者經濟衰退的風險。 我國目前宏觀環境較好,我們認為並不面臨一些新興市場國家的兩難處境。過去三年疫情影響下,全球供應鏈受到重大衝擊,但由於我國疫情控制得當,出口表現亮眼,人民幣匯率穩步升值,外匯儲備明顯增加。香港作為離岸人民幣中心,過去三年人民幣存款大幅度增加。以此為基礎,我們認為有能力應對美聯儲加息帶領的全球流動性衝擊,貨幣政策降息和降准的空間都存在,人民幣匯率可以相機調整,適度加大雙向波動。 從中期來講,要抓住國際和國內新變化所帶來的機遇,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包括深化資本市場方面的改革開放,積極引進外資,鼓勵海外企業在中國掛牌上市等。這些政策措施都有利於我國應對美國貨幣政策超預期調整所帶來的全球流動性風險和美國資本市場高位震盪的外部風險。更多的外資流入有利於穩定人民幣匯率,做大做強國內資本市場也會增加匯率雙向波動的穩健性。 *本文來自第一財經
2022-03-23 -
美聯儲加息“靴子落地” 中國貨幣政策仍將以我為主
美國當地時間3月16日,美聯儲加息“靴子落地”。此次加息時點和加息規模均符合市場預期,貨幣政策緊縮的外溢效應部分釋放,金融市場整體表現平穩,但連續加息預期下,資金從新興經濟體回流的風險仍不可避免。不過,業內人士表示,中國跨境資金流動將保持穩定,中國市場對外資也將保持吸引力。中國貨幣政策仍將以我為主,更加主動作為,降息降准仍有空間。 美聯儲啟動多次加息週期 美國當地時間3月16日,美聯儲宣佈上調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25個基點到0.25%至0.5%之間。這是美聯儲2018年12月以來首次加息。為配合新的聯邦基金利率區間,美聯儲同時上調了其他多個政策利率:將存款準備金利率、隔夜回購利率、隔夜逆回購利率和一級信貸利率分別上調至0.40%、0.50%、0.30%和0.50%。 此次加息幅度和時點均在市場預期之內。引發市場更加廣泛關注的是,美聯儲在會議後發表的聲明中對加息和縮表進程進行了新的闡述,明確未來將持續加息,並暗示即將開始縮表,表現出了更加激進的立場。美聯儲下調了今年的經濟增長預期,從去年12月的4%降至2.8%,但維持明年經濟增長預測在2.2%。今明兩年的失業率預測都維持在3.5%。但今年美國通脹率和核心通脹率的預期分別上調1.7個百分點和1.4個百分點,調整為4.3%和4.1%,遠高於2%的通脹目標。 “為了尋求長期實現充分就業以及2%的通脹目標……預計持續上調目標利率區間是合適的。同時,在即將到來的會議上,將開始削減美聯儲對美國國債、機構債券以及機構抵押貸款支持證券的規模。”聲明指出。 據加息點陣圖預測顯示,多數美聯儲官員預測,至2022年年末,美國聯邦基金利率區間將上升至1.75%-2%。至2023年年末,這一區間上限將上升至2.75%。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鄒子昂表示,這意味著,若按照每次加息25個基點的節奏推測,2022年和2023年,美聯儲還將分別至少加息6次和3次。 外媒報導顯示,市場認為美聯儲會後聲明暗示貨幣政策收緊速度將是2006年以來最快,美聯儲的加息步伐也將比此前預計的更為激進。 外溢效應對中國影響有限 美聯儲此次貨幣政策緊縮的外溢效應已部分釋放。本次議息會議後,金融市場呈現出市場預期內“靴子落地”行情,並未出現“緊縮恐慌”,加上俄烏緊張局勢有緩和跡象,3月17日,亞洲市場上,資金離開此前的避險貨幣日元,風險資產價格則有所回升。 香港金管局17日追隨美聯儲加息,香港股票市場17日表現良好。香港金管局表示,儘管美聯儲加息、環球金融市場近日波動劇烈,但港元市場如常有序運作,港元匯率穩定,未看到資金流動出現異常。 歐美市場也顯得相對平靜,投資者正在消化美聯儲加息會議上帶來的資訊。由於對美聯儲加息早有預期,目前市場主要是對此前的預期進行重新定價。 不過,業內人士認為,加息以及未來連續加息的預期將帶動美元資產收益率上行,大量非美元資產,尤其是對風險管理能力較弱的新興市場國家貨幣資產將面臨拋售風險,金融市場波動、資本外流、匯率貶值等現象不可避免。 日本共同社17日預計,美聯儲提高利率將對全球經濟產生重大影響,特別是有可能導致美元走強,日元走弱,資金則有從新興經濟體回流的風險。 業內人士也普遍認為,美聯儲加息對中國的跨境資金流動影響有限。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王春英此前表示,和上一輪美聯儲貨幣政策調整相比,近年來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產業鏈、供應鏈優勢更加突出,而且金融市場對外開放穩步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不斷完善,跨境資金流動穩定性顯著增強,可以較好地應對外部環境變化。 中國市場對外資也保持持續吸引力。記者從花旗獲悉,今年以來,花旗全球投資委員會進一步上調了中國配置比重。儘管近期中國市場出現一定波動,但花旗分析師依然看好中國股市的未來走勢。花旗分析師表示,受益於中美利差、中國長期的投資機遇、以及海外資金的全球配置需求,未來海外資金仍然會繼續流入中國。 中國貨幣政策仍將以我為主 業內人士表示,歐美主要國家貨幣緊縮的背景下,中國貨幣政策仍將以我為主,積極發力“穩增長”。 郵儲銀行研究員婁飛鵬表示,我國貨幣政策操作堅持以我為主,目前國內經濟面臨穩增長壓力,需要加大穩健的貨幣政策實施力度,為實體經濟提供更有力支持。美國面臨嚴重的通貨膨脹壓力,需要貨幣政策收緊穩定通脹。據此來看,經濟形勢的不同決定了美聯儲加息,美聯儲加息不會影響我國貨幣政策發力的方向。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認為,與海外通脹升溫迫使美聯儲等央行貨幣政策收緊不同,2022年國內CPI運行中樞僅會比上年溫和抬升,並將繼續保持在3.0%的控制目標之內;與此同時,儘管俄烏緊張局勢正在推高原油等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但國內PPI同比漲幅高位回落仍是大趨勢。通脹因素不會對接下來國內貨幣政策邊際寬鬆形成掣肘。 值得注意的是,3月16日,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召開專題會議,研究當前經濟形勢和資本市場問題。會議指出,關於宏觀經濟運行,一定要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切實振作一季度經濟,貨幣政策要主動應對,新增貸款要保持適度增長。業內人士認為,這次會議釋放出了更明確的貨幣政策將進一步發力的信號。 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表示,下一步,我國貨幣政策仍應抓住時間窗口,更加主動有為,積極進取,及時運用降准降息等多種貨幣政策工具,靠前精准發力。目前,我國金融機構加權平均存款準備金率為8.4%,降准的確仍有一定空間;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利率已經兩個月保持未變,政策利率、市場利率也有繼續下行的必要和可能。 野村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陸挺表示,今年的貨幣政策較之前將會更寬鬆一些。除了降息降准之外,也將通過碳減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專項再貸款等特殊安排來促進綠色貸款的發放,這也具有重要意義。陸挺也強調,貨幣政策在發力的同時,要同時形成有效的需求,真正拉動經濟增長。 *本文來自經濟參考報
2022-03-18 -
鍾豐年 期權系列:止蝕、牛熊證和期權策略之別
讀者可能知道,筆者通常會跟進期權策略文章作為教學輔助。 而本文是筆者 在 3 月 8 日文章 “期權系列:看漲期權組合” 的後續。雖然距離那篇文章只有 9 天,但在近期瘋狂波動的市況下,感覺就像是數週前寫的。在這9 天期間,市場下跌多達 2700 點至 18400 點下方,並最多反彈多達 3100 點至 21500點。!現在返回 9 天前位置附近,真的可算是『來回地獄又撤返』!在此文作者會將上述期權策略與散戶投資者用來博反彈的另外兩種方法進行比較。 首先,讓我們來看看利用保證金(margin)來博反彈的最危險策略。 鑑於大市最多下跌超過 2700 點,投資者很可能已經因恐懼而止蝕。 即使他沒有止蝕,毫無疑問,他已承受了不少精神壓力。 其次,讓我們來看看一個非常流行的零售投資工具:牛熊證。 鑑於牛熊證有強制收回機制並考慮到下跌的幅度; 投資者持有的牛證很大機會已被收回。在這次反彈後強制回收為投資者帶來了災難性的後果,即在最糟糕的時候計數離場,並使他陷入兩難,應投入更多資金繼續博反彈或還是接受自己的錯誤? 那麼上文的期權策略又如何呢? 截至撰寫本文時,恆生指數期貨在 21100 點,21400 點認購期權為 622 點,22800 點認購期權為 178 點。 因此,該交易的市價利潤為 [(622-498)-(178-102)]*10 = HK$480。 不值得開香檳,但最少沒有損失,投資者亦可冷靜地考慮及重新評估應否繼續持倉。 即使是在下跌2700點的市況低谷時,因為我們計算出這個策略的最大損失是396點或3960港元,投資者不需止損也不會承受太大精神壓力。 牛熊證確實有一個優勢,即是票據的價格變動與背後掛鈎的資產價格密切匹配,看對時可即時獲利。但是,正如我們在此例子看到,可回收機制付出的代價非常昂貴,亦是為何筆者從不交易牛熊證的原因。 事實上,買入極度價內認購及認沽期權可以分別近似地模仿牛證和熊證票據的回報,但就沒有強制回收這個缺點。 大多數結構性產品都包含嵌入式期權策略,因此通過了解期權,投資者其實可以『自製』對自己較有利的『結構性產品』。 至於前文所述的期權策略,並沒有任何變化,最大虧損和盈利仍然是-HK$3960和+HK$10040。 鑑於許多市場參與者對近期的反彈措手不及和最大損失有限,持有該組合可能是值得的。
2022-03-17 -
深夜重磅!美聯儲時隔三年首次加息,對中國有何影響?
懸在全球資本市場頭上的利劍終於落下!北京時間淩晨,美聯儲正式宣佈將基準利率上調25個基點! 這是2018年12月以來首次加息,美元、美股指數也隨之上漲。專家指出,本次利率變動主要基於美國通脹壓力。同時,美聯儲加息將更考驗我國貨幣政策的主動性。 通脹高企,推動加息 當地時間週三,美國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宣佈將基準利率上調25個基點至0.25%-0.50%區間,預計在即將召開的會議上開始減持國債和機構抵押貸款支持證券。 美聯儲在聲明中稱,通脹居高不下,反映了與疫情相關的供需失衡、能源價格上漲、更廣泛的價格壓力。烏克蘭衝突可能造成通脹壓力,經濟增長放緩。 美國勞工部3月10日公佈的數據顯示,美國2月份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環比上漲0.8%,同比上漲7.9%,創1982年1月以來最大同比漲幅,2月份CPI環比和同比漲幅均較1月份明顯擴大,表明美國通脹率繼續強勢上揚。 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向中新財經表示,美聯儲收緊和利率上行主要基於通脹壓力而非經濟復蘇。在本次加息之前,美國面臨的通脹壓力遠大於上一輪,國內的經濟和就業形式也更複雜。 此外,美聯儲最新發佈的點陣圖顯示,大部分決策者預計到今年年底聯邦基金利率將至少升至1.875%,到2023年底時升至2.75%,並在2024年期間維持不變。這意味著2022年內美聯儲還將加息6次。 美聯儲主席鮑威爾還在利率決議後的新聞發佈會上表示,美聯儲最快可能在5月份宣佈開始縮表,資產負債表框架將與上一次相似,速度將比上次更快。 美元、美股指數上揚 美聯儲宣佈加息後,Wind數據顯示,美元指數DXY走高,短線上揚近35點,歐元兌美元EUR/USD短線下挫近50點。不過,美元短線上漲後又緊接著走軟。截至發稿時,美元指數上漲0.15%,報98.52。 盤面上,美國股市扛住了美聯儲加速收緊貨幣的壓力。當地時間週三收盤,道瓊斯指數漲1.55%,報34063.1點;標普500指數漲2.24%,收報4357.86點;納斯達克指數收漲3.77%,報13436.55點。 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此前分析稱,通脹高企下美聯儲加息,美元實際利率可能並不會走高。中長期來看,美國債務貨幣化的閘門一旦開啟很難停止,這將動搖美元在全球的地位。 李迅雷指出,美股對低利率依賴度高,短期調整壓力大。過去十幾年美股的科技巨頭貢獻了指數的絕大部分漲幅,而科技巨頭在高利潤率和低利率的環境下加杠杆大幅回購股票起到了重要的助推作用。長期低利率環境下,美股的估值處於高位,利率上升將給美股帶來較大的調整壓力。 “但未來通脹壓力一旦緩解,美國在經濟和就業壓力下將重回低利率環境,或者美股估值調整至合理水準後,美股中享有全球技術壟斷的科技巨頭將再受追捧。”李迅雷說。 對中國有何影響? 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聯席院長趙錫軍表示,美聯儲加息使美元資產升值,容易導致資金的外流。中國放寬貨幣政策,意味著人民幣和美元的息差會進一步收窄,給維持國際收支資金流動和人民幣匯率的穩定性帶來一定挑戰。在這種複雜環境之下,更考驗我國貨幣政策的主動性。 3月16日,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召開專題會議,研究當前經濟形勢和資本市場問題。會議指出,貨幣政策要主動應對,新增貸款要保持適度增長。 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認為,下一步,應及時運用降准降息等多種貨幣政策工具,靠前精准發力。目前,我國金融機構加權平均存款準備金率為8.4%,降准的確仍有一定空間;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利率已經兩個月保持未變,政策利率、市場利率也有繼續下行的必要和可能。 股市方面,3月16日,A股、港股紛紛大漲。對於美聯儲加息,有分析認為,儘管加息是利空因素,但隨著靴子落地,市場不確定性將結束,且長時間預熱已使市場情緒得到提前消化,A股不會受到較大衝擊。 董希淼表示,相關部門還應出臺針對性的政策措施,拿出更多的“真金白銀”,維護資本市場穩定局面,支持資本市場健康發展。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指出,一些政策預計會按照會議部署持續推出,逐步在重點領域當中把市場關切的一些重大風險、重大不確定性逐步消除,給市場的運行創造一個更加良好的投資環境。 *本文來自中新財經
2022-03-17 -
鍾豐年:美股回顧及展望
週末有消息稱,俄羅斯和烏克蘭即將達成一項可能結束當前衝突的外交協議。 鑑於油價疲軟、10 年期國債收益率走高以及金融股表現優異,市場對達成協議的可能性的評估似乎遠高於過去。 若衝突解除,市場將立即將注意力轉移到今天和明天的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會議上。 隨著緊縮週期的開始,我們將在這裡探討可能比整體市場表現更好或較差的行業。 回看過去三次啟動加息的經驗 (2004 年 6 月; 2015 年 12 月和 2016 年 12 月),股息較高的股票和受惠於強勁經濟的股票表現優異,其中包括 VZ、HON 和 WMT 等。另一方面,科技板塊表現較差。金融股表現也不佳,主要是因為首次加息前已大幅上漲。然而,由於對經濟的擔憂,這一次加息前金融股表現不佳。由於通脹居高不下,消費者信心下降,美聯儲因政策失誤而過於激進地收緊政策並導緻美國經濟陷入衰退的風險並非微不足道,但仍不是筆者的基本預期。高盛最近估計,明年美國經濟衰退的可能性在 20% 到 35% 之間,但這預測是基於較現在高的油價。如果美國經濟能夠避免衰退,那麼金融股仍然是解決俄烏衝突的最大受益者之一。這板塊中筆者較看好 JPM、MS、WFC 和 KRE。 即使俄烏衝突得到解決,已經對俄羅斯實施的製裁很可能會繼續存在。 因此,我們很可能會繼續看到俄羅斯出口的材料短缺,例如金屬、農產品和化肥。 因此,雖然當前衝突的結束可能會導致 PICK 和 VEGI 等 ETF 短期下跌,但這應該被視為買入機會。 至於加大對科技股投資的時機可能有待我們看到通脹已經見頂的數據,並且美聯儲開始暗示緊縮週期將會結束之時。 在短期內,對盈利能力的關注將繼續存在,這將有利於巨型科技公司多於沒有明確達致盈利途徑, 而是要以市銷率 (Price-to-sales) 計算價值的股票。
2022-03-16 -
全球矚目!美聯儲利率決議在即:加息靴子有望落地!
北京時間3月17日淩晨,萬眾矚目的美聯儲將公佈最新的利率決議。目前,市場普遍預計美聯儲將在本次會議上決定加息25個基點。隨後鮑威爾也將召開新聞發佈會對貨幣政策等進行說明。這意味著,美聯儲或將正式開啟新一輪的加息週期。 通脹高燒不退,3月加息“箭在弦上” 美國目前正在面臨持續的高通脹壓力。2022年美國1月CPI同比上漲7.5%,核心CPI同比上漲6.0%,已經創下了近40年新高。而近期公佈的2月CPI更是上漲7.9%,創下了40年來新高。同時,2月PPI年率為10%也創下新高,且為有史以來首次突破雙位數,高於前值9.7%。通脹持續升溫的擔憂正在越發明顯,美聯儲必須出手調控,才能確保美國經濟既不太熱也不太冷。 尤其是近期發生的俄烏衝突加速了大宗商品加格的暴漲,美國通脹後續或仍將繼續抬升。中金分析師劉政寧等表示,2月通脹數據強化了美聯儲加息的必要性,但更重要的是美聯儲的加息節奏。其預計,儘管俄烏危機帶來不確定性,美聯儲仍可能“大幹快上”,一種可能是3月先加息25個基點,5月再加息50個基點,並在“縮表”議題上表現得更加積極。為控制通脹,美聯儲也可能進一步提前“縮表”,不排除在二季度末開啟“縮表”的可能性。 3月會議有何看點? 除了美聯儲的加息決議之外,市場還將關注會議相關的其他看點。 看點一:利率點陣圖 美聯儲的利率點陣圖將成為未來加息路徑指引。從去年12月的點陣圖來看,大部分美聯儲委員認為在更長週期內美聯儲政策利率將處在2.5%運行,對2022年加息次數的預期為3次。本次公佈的點陣圖或將透露出更多次加息的資訊。 如果美聯儲快速加息致使全球經濟增長放緩或倒退,商品價格或漲勢放緩步入下行通道,若美聯儲兼顧經濟增長加息速度和力度有限,那麼大宗商品價格仍有可能維持在高位。 看點二:縮表 縮表一般有兩種方式,被動式縮表和主動式縮表。被動式縮表是指美聯儲之前QE購買的國債和MBS自動到期後,不再購買;主動式縮表指美聯儲直接出售未到期的國債和MBS。而美聯儲在1月份的議息會議就已經表示,“縮表方式從被動式開始”,也就是說逐步減少到期債券的再投資。 中信建投認為,今年縮表或在2季度開啟,規模或在1-2萬億美元之間,市場仍面臨一定壓力。美聯儲從2021年11月開始逐步縮減購債規模。按照目前速度,QE將在2022年3月結束。最新聯儲官員的表態來看,5月前後縮表有望落地。由於通脹壓力仍高,經濟前景有不確定性,疊加政策緊縮衝擊,預計美債仍有可能上行至2%以上,美股維持高波動。 *本文來自格隆匯
2022-03-16 -
美聯儲議息周債市提前“雪崩” 10年期美債收益率急升至兩年半高位
隨著美聯儲領銜的“超級央行周”本周殺至,隔夜全球國定收益市場已提前因此而風聲鶴唳,投資者紛紛拋售手中的美債。指標10年期美債收益率週一跳漲至兩年半高位,因市場普遍預計美聯儲週三將進行三年來首次升息,以試圖抑制通脹。 行情數據顯示,截止隔夜紐約時段尾盤,10年期美債收益率上漲14個基點報2.139%,盤中最高曾觸及2.145%,為2019年7月以來的最高水準。 其他各週期收益率也全線大漲,對加息最敏感的2年期美債收益率上漲11.1個基點至1.871%,為2019年8月以來的最高水準。5年期美債收益率上漲14.4個基點報2.096%,自2019年5月以來首次升破2%關口。30年期美債收益率也上漲11.6個基點報2.474%。 很顯然,自上周以來,美債市場的倉位變化正出現急劇轉向。在俄烏衝突爆發之初,隨著投資者湧入避險資產,債券最初曾上漲。但隨著通脹壓力的增加和貨幣緊縮的前景越來越近,持有政府債券的吸引力正在消退。 摩根士丹利投資管理公司資深投資組合經理兼全球固定收益首席策略師Jim Caron表示,美債收益率的大漲反映出通脹預期意外上揚,之前許多人認為通脹將在第一季見頂並下滑。但現在隨著油價飆升,通脹可能會居高不下。 在週一盤中,債券市場衡量通脹預期的指標——美國10年期盈虧平衡通脹率自1998年以來首次升至了3%以上。 上周四公佈的數據顯示,美國2月CPI年率升幅為40年來最快,美國人在支付房租、食品和汽油方面不得不花費更多。道明證券利率策略師Gennadiy Goldberg表示,“市場在上周CPI數據公佈後,已更加關注美國國內的基本面,並預計美聯儲會有更多次的加息。” 紐約聯儲週一公佈的一項調查顯示,美國消費者上調了對一年後及三年後通脹水準的預期,並預計未來12個月在食品、汽油和租金方面的支出將大幅增加。 市場再度完全定價美聯儲年內加息七次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美聯儲正式邁入議息周,交易員們在本周伊始也進一步提高了對美聯儲今年連續收緊政策幅度的預期——週一掉期市場已完全消化了年內7次25個基點加息的預期。 與今年12月政策會議相關的掉期利率週一曾攀升至1.83%,比當前有效聯邦基金利率0.08%高出175個基點,這一幅度相當於七次每次25個基點的加息。上次隔夜指數掉期市場消化如此多的加息預期,還要追溯到一個多月前的2月11日。 掉期利率在2月11日曾觸及1.87%,但隨後在最近幾周回落,很大程度上受到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導致的金融市場波動影響。其在3月1日跌至不到1.2%,表明當時交易員只預計加息四到五次。 目前,市場廣泛預期美聯儲本周的議息會議將會把基準利率將上調25個基點,市場定價也反映了這一點。在此次會議上,美聯儲決策者預計也將提供有關其更廣泛思考和利率長期路徑的線索:美聯儲官員將自去年12月以來首次更新利率點陣圖和經濟預測,投資者也將關注美聯儲開始縮減其8.9萬億美元資產負債表規模和時間的細節。 美聯儲主席鮑威爾近期已告訴國會議員,他將建議在3月15-16日的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會議上加息25個基點。他還表示,如果通脹未能緩和下來,未來可能需要擴大加息幅度。目前,與5月政策會議掛鉤的掉期利率預期當月加息50個基點的可能性在60%左右。 道明證券的Goldberg指出,“我們預計本周的議息會議將是一次鷹派加息。沒錯,美聯儲官員當然擔心地緣政治風險,但在國內方面,他們也非常擔心通脹上升,而且他們確實認為經濟增長足夠穩健,可以繼續推高利率。” *本文來自財聯社
2022-03-15 -
鍾豐年 個股推薦:Verizon(VZ)
Verizon (VZ) 為消費者、企業、政府和批發客戶提供寬帶、視頻和無線服務。該公司在美國運營 4G 和 5G 無線網絡,並運營該國最先進的光纖網絡之一。 該公司最近推出了其C-Band 5G服務,提升了公司5G服務在平衡速度和廣泛服務覆蓋方面的吸引力。 近年來,公司的股價一直受到巨額資本開支的拖累。 在 2022 年, 隨著資本開支有所下降而 5G 的採用量在美國逐漸增加,該公司應可從先前的投資中獲利。早前,管理層已為 2022 年的資本項目預留了約 165 億至 175 億美元,低於 2021 年的 182 億美元。 VZ 的資產負債表上確實有大量債務,約為 1440 億美元。 因此,利率增加 1% 將轉化為 14.4 億美元的額外利息支出。 然而,由於 VZ 的大部分債務都是固定利率的,因此利率必須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上調才能充分反映這種利息開支增長。 公司 2021 年的營運現金流約為 275 億美元。因此,額外的利息支出約為其營運現金流的 3.8%,這是一個相對較小的影響。在2021年,公司的自由現金流(Free Cash Flow)為190億美元,按當前股價計算,自由現金流收益率為不錯的8.5%。 在1 月 25 日,Verizon 公佈了 2021 年第四季度的收益,超越了市場對公司的收入和利潤預期。 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營業收益同比增長約 5%。 該公司在過去 10 年中表現出穩定的盈利增長,複合年增長率為 7.5%。由於公司負債較高,資本開支亦大,因此以 EV/EBITDA 對公司進行估值更為合適。 2022 年 預測 EV/EBITDA 為 8.1 倍,相對於 5 年平均值 7.5 倍,估值不算昂貴。 股息收益率也是可觀的 4.8%。 鑑於美國經濟前景疲軟以及對滯脹的擔憂,近期對收益穩定的股票的需求有所改善,醫療保健和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的股票表現優於整體大市。 在目前的水平,VZ 提供了良好的風險和回報比率,該行業亦也不太受持續的俄羅斯-烏克蘭衝突影響。 (筆者是證監會持牌人士,並沒持有上述股票)
2022-03-15 -
FOMC前瞻:加息將至,險灘行舟
本周,美聯儲將召開3月議息會議。由於俄烏事件仍未平息,加上資本市場波動加劇,投資者普遍關注美聯儲貨幣政策走勢。從市場預期來看,美聯儲如期宣佈加息的確定性較高,這也將是2018年12月以來的首次加息。不確定的是後續加息的路徑會是怎樣。另外對於“縮表”的指引也是市場關注的焦點。以下我們總結了本次會議的四大看點。 1) 看點一:加息決議及投票情況。今年以來,美國勞動力市場表現強勁,通脹繼續嚴重超標,美聯儲面臨貨幣緊縮壓力。但另一方面,俄烏事件帶來不確定性,加劇金融市場波動,美聯儲又不得不謹慎行事。綜合考慮,我們預計美聯儲或將選擇穩妥的做法,在本次會議上先加25 bp。 一個值得關注的是,加息決議能否得到所有票委的一致認可?眾所周知,美聯儲貨幣政策決議由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票委投票產生,在2022年票委中,數位官員態度偏鷹,在近期講話中表達了希望儘早加息的意願。比如,聖路易斯聯儲主席布拉德(Bullard)[1]和美聯儲理事沃勒(Waller)[2]就曾表示,如果數據表現強勁,將支持3月加息50 bp。由於最近公佈的2月非農就業和CPI通脹數據均表現強勁,布拉德或沃勒可能會提議加息50 bp[3],從而對加息25 bp的決議投下反對票。如果有1-2票反對,即便不會改變本次加息決策,但會被市場解讀為鷹派信號。 2) 看點二:未來加息路徑指引。美聯儲指引加息路徑的一個工具是利率點陣圖。根據去年12月的點陣圖,2022年預期的加息次數為3次,我們預計這次的點陣圖將給出更多次數的加息。不過,考慮到當前聯邦基金利率市場已經計入了5~6次加息,點陣圖變化帶來的影響或有限。 比起加息次數,更為重要的是加息節奏。我們預計鮑威爾將展現“鷹派”的態度,比如為後續一次性加息50 bp打開大門,以此表達抗通脹決心。美聯儲現在最關注的就是通脹走勢,如我們在《面對通脹,歐美央行或集體緊縮》中指出,在油價和小麥價格驅動下,美國3月CPI通脹有望突破8%。這意味著美聯儲在未來2個月內還將面臨較大緊縮壓力。對此,鮑威爾可能會給出在5月加息50 bp的可能性,以此回應市場的關切。 根據我們的觀察,眼下鮑威爾的壓力比較大,其中不乏來自國會與白宮的壓力。去年美聯儲一直宣稱通脹是暫時的,現在回頭看是嚴重低估了通脹,這讓美聯儲在美國民眾面前聲譽受損。兩周前鮑威爾參加國會聽證,就遭到了許多國會議員的質疑。與此同時,美國總統拜登在近期發表的國情諮文中也數次談及通脹[4]。目前拜登的民調支持率較低,下半年國會又面臨中期選舉,民主黨出於民意考慮,也需要美聯儲配合打壓通脹。因此,這次會議上鮑威爾或將在抗通脹方面表現的更積極主動。 3) 看點三:經濟數據預測。俄烏事件具有“滯脹”效應。一方面,地緣政治因素擾動下,全球經濟前景不確定性上升。另一方面,能源與糧食價格大漲,加大通脹壓力。對美國而言,由於與俄烏的經貿往來並不緊密,經濟增長受的直接影響相對有限。間接的看,俄烏事件導致油價上漲,對美國經濟有利有弊。利在於美國自身也是能源生產大國,油價上漲能促進油氣企業資本開支。弊在於油價上漲將降低消費者的實際購買力,抑制消費擴張。週五公佈的2月密歇根大學消費者信心指數下降至59.7,為2011年9月以來的最低水準,一年期通脹預期則進一步走高。消費者信心受挫表明,通脹上升對消費需求的影響或將逐步顯現。綜合來看,我們預計美聯儲將下調2022年底美國GDP增長預測至3.8%(此前為4.0%),同時上調2022年底PCE通脹預測至3.4%(此前為2.6%)。 4) 看點四:“縮表”指引。美聯儲對抗通脹的另一手段是“縮表”。在兩周前的國會聽證會上,鮑威爾暗示將加快推進“縮表”進程[5]。我們預計美聯儲將在本次會議上就“縮表”給出更多細節,在態度上會表現得更加積極。投資者需要關注兩點:1)“縮表”開始的時點。我們此前的基準情形是三季度開啟“縮表”,需關注是否有提前至二季度末的暗示。2)“縮表”的方式。在上一輪“縮表”中(2017-19年),美聯儲採取的是被動到期不續作的方式,這次因為經濟表現過於強勁,不排除聯儲會主動賣債,比如賣出MBS。 總體上,我們預計3月FOMC會議的基調“偏鷹”。在“滯”與“脹”的雙重風險下,美聯儲容錯空間較小,貨幣政策將險灘行舟。我們傾向於認為,美聯儲將趁經濟增長仍有“慣性”儘早收緊貨幣,既向市場展現抗通脹決心,也為抵禦後期風險提前留出“緩衝帶”。 *本文來自格隆匯專欄
2022-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