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们的需要 我们的专注
Your Needs Our Focus
财经快讯
-
美聯儲政策失序外溢 或加速全球貨幣緊縮趨勢
美聯儲主席鮑威爾日前獲國會批准連任後表示,將“不惜一切代價”將通脹率降到美聯儲設定的2%目標。他坦言,美國勞動力供需失衡和通脹高企並存,而美聯儲政策手段有限,能否實現經濟“軟著陸”取決於許多不可控因素。受通脹擔憂及鮑威爾講話影響,美股三大股指上周出現大幅震盪,周跌幅均超過2%。 分析人士認為,美國貨幣政策從新冠疫情以來的“大水漫灌”式寬鬆政策“快步”轉向激進緊縮,這一政策失序不僅導致美國經濟衰退風險上升,也造成負面外溢效應,衝擊全球金融市場並加劇新興市場壓力。全球從貨幣寬鬆轉向貨幣緊縮的趨勢正呈加速之勢,這很可能推高國際借貸成本,使流動性陷入緊缺的風險增大。 新興市場首當其衝 為遏制40年來最嚴重通脹,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本月初宣佈加息50個基點,創下2000年以來單次加息最大幅度,並計畫從6月1日起縮減規模近9萬億美元的資產負債表。 專家表示,美國步入加息週期,對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市場經濟體的資本市場、本幣匯率和貨幣政策帶來愈加嚴峻的挑戰,也使其面臨更多金融風險。 墨西哥BASE銀行經濟金融分析師加芙列拉·西列爾表示,在美聯儲加息背景下,許多投資者考慮到墨西哥採取的自由浮動匯率制,或選擇比索進行投機行為,這將增加比索匯率不穩定性。 巴西中國問題研究所所長、經濟學家羅尼·林斯表示,美聯儲加息後,美國可以通過國際資本的流入,把本國面臨的危機成本和代價轉移出去。與此同時,許多新興市場經濟體的貨幣可能出現貶值,從而影響世界經濟復蘇。 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大學經濟學教授豪爾赫·馬奇尼警告說,拉美國家需要對美聯儲加息保持警惕,避免上世紀80年代“失去的十年”重演。他認為,彼時美聯儲為抑制通脹採取了類似加息措施,成為拉美國家陷入經濟危機的“導火索”。 全球貨幣政策趨緊 美聯儲加息不僅凸顯政策制定者應對通脹的緊迫感,還在全球範圍內推動加快縮減資產負債表、結束量化寬鬆的步伐。 石油交易需要使用美元結算,美聯儲加息後,海灣地區產油國沙特、阿聯酋、卡塔爾和巴林四國央行將其關鍵利率提升50個基點。沙特青年經濟學家穆罕默德·優素福對新華社表示,海灣國家緊跟美聯儲加息步伐是為了防止資本回流美國或流入以美元計價的、收益率更高的投資專案中。 本月5日,英國央行宣佈將基準利率上調25個基點至1%,是自去年12月以來的連續第四次加息,將利率提高至2009年2月以來的最高水準。 加拿大央行4月宣佈加息50個基點,將基準利率上調至1%。該央行還決定自4月25日起開始量化緊縮,縮減資產負債表規模,以配合加息政策,疏解通脹壓力。 亞太方面,新西蘭央行4月宣佈將基準利率上調50個基點至1.5%。這是新西蘭央行自2021年10月以來連續第四次加息,也是自2000年5月以來首次單次加息50個基點。印度央行於5月4日將作為基準利率的回購利率提高40個基點至4.4%,這是印度央行近4年來首次加息。 彭博新聞社經濟部估計,在2022年剩餘的時間裏,七國集團的決策者會縮減資產負債表規模,降幅約為4100億美元。 早在今年1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就發出警告,主要央行在收緊貨幣政策時應清晰溝通,謹防給脆弱的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帶來溢出性金融風險。 *本文來自新華網
2022-05-16 -
美聯儲行動遲緩遭炮轟,前紐約聯儲主席:應加息至5%
在疫情以來美聯儲舉行的一次罕見面對面會議上,對美聯儲在應對通脹飆升方面行動遲緩的尖銳批評向官員們撲面而來。面對指責,他們決定維護鮑威爾的抗通脹策略。 批評者認為,美聯儲對物價飆升的反應緩慢,將利率維持在零太久,並過度擴張了資產負債表。儘管近幾個月來貨幣政策朝著緊縮方向急劇轉變,但物價壓力並沒有像美聯儲最初預測的那樣只是暫時性的。外界人士表示,美聯儲的反應仍然基於一個錯誤的假設,即不必採取更激進的行動,通脹也會下降。美聯儲青睞的通脹指標3月上漲6.6%,是其2%目標的三倍多。 曾經擔任英國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成員的查爾斯·古德哈特(Charles Goodhart)直言不諱地說,美聯儲和其他央行在打擊通脹方面“落後得非常、非常多”,而且在美國,“工資-物價螺旋上升已經發生”。他指出,美聯儲對通脹預期穩固的看法“過於樂觀”。 不可否認的是,通貨膨脹肆虐和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給美國經濟增長前景蒙上了烏雲。雖然美聯儲官員期望隨著通脹回落,勞動力市場持續強勁,經濟能夠實現軟著陸,但他們聽到了很多懷疑的聲音。曾擔任美聯儲副主席的羅傑·弗格森(Roger Ferguson)對持續的動盪發出警告,並表示由於可能需要實施緊縮貨幣政策,2023年可能會出現“一個或兩個”季度的負增長。 摩根士丹利首席全球經濟學家、曾在美聯儲擔任經濟學家的Seth Carpenter則表示,美聯儲在停止每月1200億美元的資產購買上過於遲緩,這“使得縮減資產負債表變得更加困難”,同時減緩了向加息的轉向。 美聯儲從去年11月開始縮減資產購買規模,12月加速了步伐,最終在今年3月結束,並在當月加息了25個基點。 前紐約聯儲主席:美聯儲應加息至4%-5% 前紐約聯儲主席比爾·杜德利(Bill Dudley)表示,美聯儲應該停止“粉飾”其關於需要達到多高的利率以及這將造成多大的痛苦以對抗通脹的資訊。 在被問及美聯儲應該將利率提高到多高以緩解物價壓力時,杜德利表示: “我認為要加息至4%-5%或更高,大概六個月前,我的看法是3%到4%。如果幾個月後,我甚至有可能認為要加息到5%-6%才行。” 美聯儲官員對於實現經濟軟著陸依然信誓旦旦,但杜德利認為傳遞這一信號弊大於利。他說: “美聯儲必須充分收緊貨幣政策,以減緩經濟放緩並推高失業率。這就是抑制通脹所需要的,我認為美聯儲應該更直率地向美國公眾解釋這一點,如果你開始粉飾,那麼金融狀況就不會充分緊縮,他們也將面臨失去信譽的風險。” 美聯儲官員迄今仍堅持50個基點的加息幅度 在4月份通脹數據高於預期後,美聯儲官員面臨採取更激進行動的壓力,但到目前為止,大多數官員們仍在堅持他們的立場,即在接下來的兩次會議上每次都將利率提高50個基點。 聖路易斯聯儲主席布拉德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我們已經制定了一個計畫,未來的幾次會議加息50個基點。我認為這是目前的一個很好的基準”。 當被問及是否有必要上調75個基點時,布拉德說這不是他的基本情況。 博斯蒂克和梅斯特也都支持鮑威爾在5月議息會議上發出的信號,即6月和7月再次加息50個基點。此外,他們都沒有排除未來加息75個基點的可能性,並表示有必要就未來出售美聯儲持有的抵押貸款支持證券(MBS)進行討論。 在亞特蘭大聯儲於佛羅里達阿米利亞島舉行的年度金融市場會議上,東道主、亞特蘭大聯儲主席博斯蒂克還為美聯儲讓利率長達兩年時間維持在零、並將資產負債表規模增加一倍至9萬億美元的舉措進行了辯護,他同時承諾會積極遏制刷新近40年新高的通脹。克利夫蘭聯儲主席梅斯特則表示重點在於未來的行動。 博斯蒂克表示: “通脹太高,我們需要採取堅決、目標明確的行動來設法控制通脹,縮小供需缺口。只有當我們看到差距在縮小時,我們或許就可以在政策上少做一點。” 交易員加大對9月加息50個基點的押注 根據聯邦基金期貨市場的定價,投資者確實押注美聯儲加息75個基點的可能性不大,但在通脹數據公佈後卻增加了對美聯儲將在9月再次加息50個基點的押注。 Piper Sandler & Co.全球政策研究主管Roberto Perli在給客戶的報告中寫道: “這應該會讓投資者和FOMC重新考慮關於加息75個基點的可能性。但現在判斷美聯儲將在6月做什麼還為時過早,因為會議前幾天還有另一份CPI報告,但就現在的情況而言,似乎已成定局的6月加息50個基點存在上行風險。” 其他美聯儲觀察人士認為,美聯儲可能會堅持其為接下來的幾次會議制定的計畫。 III Capital Management首席經濟學家卡裏姆·巴斯塔(Karim Basta)在給客戶的電子郵件中表示,“放棄指引是一個很高的門檻,但今天的通脹結果肯定不是美聯儲所設想的”。他寫道,鮑威爾此前的發言“為改變計畫敞開大門”,因此下一份通脹報告將“非常重要”。 瑞銀投資銀行高級美國經濟學家巴勃羅·維拉紐瓦(Pablo Villanueva)表示,如果未來的數據報告顯示通脹開始減弱,政策制定者可能會在9月更溫和地加息25個基點。維拉紐瓦說: “我們認為9月份的通脹前景看起來將與目前的情況大不相同。不過,如果通脹保持強勁,繼續加息50個基點風險將會增加。” *本文來自金十數據
2022-05-12 -
鍾豐年 個股推薦:TheMosaicCompany(MOS)
隨著熊市繼續上演,許多過去未受牽連的避風港行業,如能源、材料和農業,前日也開始跟隨大市調整。 特別是鉀肥和磷肥生產商 The Mosaic Company(MOS)的股票昨天下跌了12.79%。 儘管美聯儲的緊縮政策可能會通過減少整體經濟需求來降低通脹,但政策對食品價格的影響相信較少。 因此,持續的高糧食價格和針對俄羅斯和白俄羅斯實施的製裁很可能會繼續支撐供不應求的化肥和農業養分的價格(俄羅斯和白俄羅斯合共供應全球 40% 的鉀肥)。由於所銷售產品仍然短缺,MOS 等化肥生產商的基本面前景依然樂觀。 自 1972 年以來的 9 次美聯儲加息週期中,大宗商品的表現優於所有主要資產類別,與商品相關的股票也是投資者抵禦通脹的一個投資工具。 在最近的 2022 年第一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上,Mosaic 總裁兼首席執行官表示,預計公司第二季度的實際銷售鉀肥價格將比第一季度的實際價格高出每噸 40 美元 (+6.9%)至 60 美元 (10.3%)。 MOS第一季度每股盈利為 2.41美元,收入同比增長71.2%。 MOS 估值頗具吸引力,市盈率為 4.06 倍。 該股最近一直大幅波動,但最近的回調主要是歸於整體市場疲軟而不是基本面惡化的結果。鑑於農產品價格處於多年高位,並且仍然需要作物養分來幫助遏製作物短缺,MOS 的銷售價格和收入可能會保持在高位。 因此,該股票在當前水平提供了良好的風險/回報率。 (筆者是證監會持牌人,並沒持有 MOS 股票)
2022-05-11 -
美聯儲四位官員密集發聲 重磅鷹派言論拖累市場
美東時間週二,多位美聯儲官員也就通脹狀況、貨幣政策、就業市場等議題發聲。官員們發表了“永不排除加息75基點的可能性”、“即使失業率上升也要降通脹”、“提前採取更多措施”等等鷹派言論,很大程度上拖累了股市信心。 美聯儲梅斯特表示,不永遠排除加息75個基點的可能性。通脹風險偏向上行,這是一個“提前”採取更多措施的理由。在“FOMC將採取更多行動”上,美聯儲是有信用的。在6月和7月各加息50個基點之後,美聯儲同時“必須看到"基於數據需要進行的更多措施。 梅斯特還指出,美聯儲的任務不會一帆風順,失業率可能必須上升才能降低通脹。需要利用我們的工具來更好地協調需求。我們可以提高政策利率並緩解過剩需求。 美聯儲理事沃勒表示,現在是加息的時候了,因為經濟可以承受。現在就加息,進行加息前置。 沃勒還指出,降低通脹的困難之處在於一些人會因此失去工作。目前勞動力市場非常強勁,我們可以在不造成太大損害的情況下降低通脹。我們認為我們可以提高利率,但不對失業率產生太大影響。 美聯儲威廉姆斯指出,提前採取措施很重要。美聯儲今年將迅速採取行動,將聯邦基金利率恢復到更正常的水準。削減資產負債表為下次會議提供了加息50個基點的空間。(美聯儲)正通過量化緊縮迅速取消寬鬆的政策。如果有必要,會(支持)毫不猶豫地將實際利率提高到中性水準以上。我們還需要能夠依賴數據並調整路線。 美聯儲巴爾金指出,美聯儲將盡一切努力遏制通脹。這需要一點時間,但美聯儲正在行動。新冠大流行時期的一些通脹壓力最終將得到解決。 據CME“美聯儲觀察”,美聯儲到6月份加息25個基點的概率為0%,加息50個基點的概率為89.0%,加息75個基點的概率為11.0%;到7月份累計加息25、50個基點的概率均為0%,累計加息75個基點的概率為4.0%,累計加息100個基點的概率為85.5%,累計加息125個基點的概率為10.5%。 *本文來自中國基金報
2022-05-11 -
通脹高企,美聯儲四個階段做錯了什麼?
美國已連續多月深陷高通脹泥潭。4月公佈的數據顯示,美國3月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同比增長8.5%;年度個人消費支出價格指數(PCE)同比增6.6%,核心PCE則以5.2%的增速創下40年新高。與此同時,4月失業率3.6%,達到疫情之後最低點。一面是接近疫情之前的,由委員全面估計的潛在失業率水準,一面是高於美聯儲目標的通貨膨脹水準,美聯儲的雙目標區間管理明顯不平衡,美聯儲是否做錯了什麼? 第一階段:“週期性失業”下天量刺激意速回“榮耀時光” 經濟學理論認為摩擦性失業指技術性原因引起的失業,結構性失業主要是由產業結構、產品結構、地區結構等發生變化導致的失業,週期性失業是由於經濟衰退等導致的失業。前兩者產生的失業規模小,而週期性失業規模較大,需要通過宏觀穩定政策反週期熨平。 2018年、2019年美國失業率分別是3.8%和3.6%,普遍認為接近“最大化就業率”,是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吹噓的“四十年”最低。同期,PCE分別是2.0%、1.5%,低於2%的目標。受疫情影響,2020年3月美國失業率達到4.4%,4月迅速升高到14.7%,同期通脹率分別是0.3%和0.1%。吸取次貸危機期間“出手慢,出拳輕”的教訓,美聯儲等天量刺激政策迅速祭出,失業率迅速下降,5月到9月逐月下降:13.3%、11.1%、10.2%、8.4%、7.9%。同期通貨膨脹依然保持“休眠”,小步上升:0.1%、0.6%、0.98%、1.3%、1.4%,10月通貨膨脹反而下降到1.18%。 這一階段美聯儲操作基本上不存在問題,唯一需要注意的是,美國超級失業率的出現非需求下降而致,是疫情等供給衝擊造成,其“暫時性”與疫情防控有關,而疫情防控顯然非美聯儲能左右。美聯儲過度刺激無助於供給側改善。 第二階段:動態不一致投機拋出“暫時性通脹”穩定預期 2020年9月以來,美國失業率持續改善,10月下降到6.9%,而通貨膨脹率依然只有1.18%。受到“菲利普斯曲線沉睡”和失業率大幅度改善鼓舞,以及迅速實現疫情前美國二戰後最低失業率“榮耀”的激勵,美聯儲相機抉擇的“投機行為”不斷上演,試圖以較小或者不變的通貨膨脹率實現較快的失業率下降。70年代大通脹時期動態不一致行為再次發生。 2021年3月是關鍵階段,美國通脹率2.6%,疫情以來第一次超過2%的目標,失業率下降到6%。按照美聯儲傳統“先發制人”的政策共識,此時“相機抉擇”行為達到臨界點,應該考慮調整極度寬鬆的政策。但是,為了恢復到疫情前最低失業率的“榮光”,同時,由於美聯儲管理的通貨膨脹的目標被認為是長期的,因此,美聯儲拋出“暫時性通脹論”,在中期通貨膨脹預期脫錨情況下,穩定長期通脹預期,為繼續寬鬆尋找理論支撐。 第三階段:平均通貨膨脹目標制度下的“補償性通脹”推波助瀾 2021年5月,美國失業率令人鼓舞地跌破6%,下降到5.8%,同期,通脹上升到4.99%。由於美聯儲2020年8月確立了平均通貨膨脹目標框架,雖然連續3個月通脹高於目標,但是“正好”體現了對過去低通脹的補償。2021年9月失業率突破5%,下降到4.8%,美國通脹達到5.39%溫和性通脹標準。2021年10月、11月,美國通脹率6.2%、6.8%,同期失業率繼續下降到4.6%、4.2%。12月會議,美聯儲維持聯邦經濟利率在0~0.25%,但採用“先發制人”的“遠期指導”宣佈將每月縮減資產購買的速度提升至300億美元,聲明中放棄了有關通脹是暫時性的表述。此時,美聯儲超過2%的通貨膨脹目標已達9個月,9個月平均通貨膨脹率5.1%,2021年年度通貨膨脹率4.4%。按照英格蘭央行等年度通貨膨脹責任制度,美聯儲需要向總統做“盡職”解釋了。 第四階段:俄烏戰爭背景下控通脹防衰退“進退兩難” 此後,美國通脹不斷高企,2021年12月、2022年1月、2月、3月分別是7%、7.5%、7.9%、8.5%。同期,失業率下降到3.9%、4%、3.8%、3.6%。4月失業率3.6%(連續兩個月3.6%失業率水準似乎實現了美聯儲恢復到疫情前的目標)。 不幸的是,2022年2月俄烏戰爭爆發,世界經濟不確定性大增,雖然美國糧食自給率高,石油不依賴俄羅斯,但是世界經濟不確定性大增,也多少影響美國經濟穩定恢復,影響物價下降,美聯儲陷入進退兩難地步。 美聯儲為什麼會出現失誤? 如果我們事後諸葛亮地仔細分析,就會發現美聯儲在四個階段的行為,都存在明顯的失誤,核心是對經濟理論把握不准。由於西方經濟理論彼此衝突,多數經濟學家認為西方經濟學“藝術成分”多於“科學成分”。我們認為,西方經濟學如同中醫,有的醫生能“妙手回春”,有的醫生卻是“蒙古大夫”。有的病人容易治好“藥醫有緣人”,有的病人遲遲不見好轉。德國央行前行長魏德曼(Jens Weidmann)多次警告,歐洲高通脹持續的時間可能會比預期的要久。德國央行認為,美聯儲已經逐步做出了兩大歷史性轉變:放棄雙目標制度下通貨膨脹優先目標、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合作。美國前財長薩默斯(Larry Summers)始終認為超強經濟刺激不是最優解,通脹暫時論是錯誤的。 那麼,美聯儲為什麼會出現一連串的錯誤呢? 一是美聯儲獨立性受到干擾,更加偏重政府看重的就業目標。“就業優先”和“物價優先”曾經在中國九十年代出現過,中國就業優先導致通貨膨脹高企,長達好幾年。美國國會賦予美聯儲要“促進最大就業、穩定物價和適度長期利率的法定任務”,普遍認為是就業和物價穩定雙職責。美聯儲2020年聲明認為通過實際失業率與最大化就業率缺口,實際通貨膨脹與通貨膨脹缺口並考慮補償性通貨膨脹而調整貨幣政策。通常,就業和通貨膨脹目標是互補的。在目標非互補的情況,需要考慮就業缺口和通貨膨脹偏差,以及兩個缺口預計恢復到目標水準不同的時間範圍。實現雙目標,美聯儲聲明通貨膨脹長期由貨幣政策控制,就業目標沒有規定具體達成時限。前總統特朗普多次威脅“解聘”鮑威爾,美聯儲因此急於恢復疫情前40年最低的失業率夢想,把供給衝擊下的失業率上升當成需求衝擊下的失業率上升醫治,且政策用力過猛。當然,這可能有擔心失業率過高美國政府負債率高而財政難以負擔的擔憂。 二是美聯儲放棄了物價穩定是經濟增長等的基礎的基本共識。美聯儲再次重演70年代大通脹時期投機行為,動態不一致妄圖通過較小的通脹實現更高的就業目標,結果自然是推高通脹。 三是美聯儲2020年平均通脹目標制度推波助瀾。美聯儲放棄了先發制人的貨幣政策共識,補償低通脹讓通脹這個子彈飛得高了點,遠了點,逐步形成了通脹環境。 四是美聯儲運氣不好。不同於2008年次貸危機,美聯儲政策這次更大手筆操作的背景是中美貿易戰、逆全球化、供應鏈阻隔等使得市場恢復緩慢。2022年2月俄烏衝突加劇了美聯儲治理通脹的難度。但是,核心是美聯儲政策用力過猛,沒有為生活中經常發生的意外“留有餘地”。 五是美聯儲不是基於預期數據而基於現實數據決策。由於貨幣政策滯後性,一定程度先發制人是必須的。但是在不確定性很大的背景下,預測準確相對困難。基於預測決策需要承擔一定風險,美聯儲需不斷等待新數據做出下一步抉擇,但數據尤其是就業數據要不斷修正。最近聯儲理事克裏斯多福·沃勒為美聯儲貨幣政策是否遠落後於曲線進行辯解,認為制定的政策產生的錯誤只不過是數據修正後的“後見之明”。同時,他也認為美聯儲低估了通脹,但是共識預測等市場預測也同樣低估了通脹。美聯儲不比誰“英明”,但也“不傻”。 *本文來自界面新聞
2022-05-10 -
大摩警告:當前正處於幾十年來最難以預測的宏觀經濟時代
目前全球對經濟衰退的擔憂比比皆是,在過去三個月中,通脹壓力有所上升,摩根士丹利已將全球經濟增長預測下調了170個基點。 大摩全球首席經濟學家Seth Carpenter稱,我們生活在幾十年來最混亂、最難以預測的宏觀經濟時代。導致全球經濟衰退的眾多因素正在浮現。 大摩策略師邁克·威爾遜(Mike Wilson)呼籲對美國股市進一步大幅拋售,即使在沒有經濟衰退的基本情況下也應如此。考慮到新冠病毒的復蘇,一些收入增長的公司可能將面臨逆轉,特別是那些生產需求激增的消費品的公司。 威爾遜補充道,高漲的利率和不斷放緩的營收增長,對公司估值來說從來都不是好事。避免經濟衰退是我們的基本訴求,但無論如何,市場都將不得不面臨經濟衰退可能性的上升。 經濟衰退的可能性上升 對於歐洲來說,經濟放緩更具前瞻性。自俄烏衝突以來,歐洲宏觀經濟的下行風險加大,能源和食品價格的急劇上漲將給歐洲消費者帶來負擔。加之歐洲對俄石油實行禁運的可能性越發明確,對於歐元區來說,下半年的預計增長顯然比上半年更糟糕。 雖然歐洲央行結束量化寬鬆並將存款利率降至零不太可能使歐洲陷入經濟衰退,但由於市場的前瞻性和預判,歐元區主權債務的拋售很可能只是金融狀況收緊的開始。 數據顯示,美國國內最終消費支出是穩健的,然而疲軟的出口對全球經濟增長放緩發出了警告。和歐洲一樣,食品和能源價格飆升對美國消費者支出具有嚴重打擊,這對於拖累美國經濟增速是顯而易見的。 此外,美國抵押貸款利率12年來首次超過5%,隨著新房短缺推動房價越來越高,房屋負擔能力是幾十年來最差的。 美聯儲已經發出了一系列相當激進的加息信號,隨著資產負債表開始收縮,預計今年聯邦基金利率將超過2.5%。 就目前全球經濟體還未衰退的原因,Carpenter解釋道,歐洲目前對俄羅斯石油的禁運是可控的,只有在突然切斷從俄羅斯進口的所有能源(包括天然氣)的情況下,才會導致全球經濟衰退。 美聯儲也正在摸索其政策方向,試圖減緩經濟增長以遏制高通脹。若有跡象表明其政策力度過大,還有逆轉的餘地。 *本文來自財聯社
2022-05-09 -
美聯儲臨時主席脫口而出:“通脹太高了”
日前公佈的經濟數據顯示,美國一季度GDP環比下降1.4%,遠低於預期超過1%的正增長。在烏克蘭危機持續、美國經濟走弱背景下,5月4日,美聯儲議息會議依然決定加息50個基點,將聯邦基準利率提升至0.75%—1%,並決定從6月1日起開始縮表。 一次性大幅加息50個基點是美國22年以來的首次。2000年,美聯儲50個基點大幅加息不僅直接刺破互聯網泡沫,而且導致經濟硬著陸,美國經濟增速從2000年二季度5.2%直線降至2001年四季度的0.2%。 歷史不會重複自己,但會押著同樣的韻腳。美國此次大幅度快速加息恐難實現經濟軟著陸。 美聯儲此輪以及隨後要大幅度加息是為了控制高企的通脹,是在CPI連續創40年新高和PPI創歷史新高、美聯儲資產負債表創出9萬億美元歷史高位下的無奈之舉,而非經濟復蘇足以支撐。美聯儲臨時主席鮑威爾在議息會後的記者會上脫口而出的第一句話就是“通脹太高了”。 空前的高通脹迫使美聯儲提高加息幅度和頻度。但是,加息也是把雙刃劍,為控通脹而大幅加息必將進一步抑制復蘇脆弱的美國經濟。烏克蘭危機前景不明,加息與縮表“遇見”制裁與反制裁,美國經濟面臨衰退風險,前景堪憂。 多項經濟指標表明美國經濟即將陷入衰退。美國前財長薩默斯日前表示,總結1950年以來的經濟規律,每當美國通脹超過4%、失業率低於5%,美國經濟就會在2年內陷入衰退。截至目前,美國已連續13個月通脹超過4%,失業率連續8個月低於5%。3月份美國通脹更是高達8.5%,失業率為3.6%。而4月份美債長短期收益率倒掛也顯示了市場對美國經濟衰退的擔憂。 當前美國的高通脹既有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供給衝擊影響,又有俄烏衝突下美國對俄羅斯能源禁運、出口管制、限制交易等制裁對供應鏈衝擊所引發的成本推動原因,更有前期貨幣超發這一根本因素。面對多重因素所引發的通脹,僅憑數次加息很難控制,而加大加息幅度和頻次又會抑制經濟,這令美聯儲陷入兩難困境。 美聯儲持續快速加息不可避免地抑制美國經濟增長。加息直接推升了美元指數,美元指數強勢突破100大關,創出2002年12月以來新高。美元走強抑制出口,一季度美國出口下降5.9%,進口增長17.7%。而為控制高通脹,美聯儲點陣圖顯示今年或會在每次議息會議上加息,一年加滿7次。在即將到來的6月和7月的議息會議上,美聯儲恐重複5月份動作,再度加息50個基點。這將迅速抬升聯邦基準利率,在抑制投資的同時也將抑制作為美國經濟增長主引擎的消費。如此,伴隨頻繁的大幅度加息,需求側的出口、消費、投資“三駕馬車”動力將陸續減弱,美國經濟大概率將步入下行通道。 面對控通脹和促增長的兩難選擇,美聯儲無法停止加息步伐。2020年,為控制疫情和支持經濟,美聯儲採取了空前的無限量量化寬鬆貨幣政策,開動印鈔機刺激經濟增長。以至於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兩年翻番,創下9萬億美元的歷史新高。自己借的債當然只能自己還。美聯儲在加息50個基點同時,還表示將從6月1日開始縮表,每月減持475億美元債券(300億美元國債和175億美元機構債),並在3個月之內提高到950億美元(其中600億美元國債和350億美元機構債),這將撤出對企業的資金支持。 貨幣政策加速收緊,積極財政政策也被迫轉向,宏觀政策空間有限。為促進經濟增長,美聯儲將貨幣政策用到極致。與之相配合,美財政部也是各種家庭計畫、就業計畫和基建計畫輪番推出,兩年多“撒錢”近10萬億美元。不僅美聯儲資產負債表創出9萬億美元新高,聯邦政府債務累積了30萬億美元的“堰塞湖”,擴張性財政政策成強弩之末。而為了控通脹,美聯儲大幅快速加息又推高了債務風險,財政不得不收緊,並與貨幣政策配合起來控通脹。一季度美國經濟環比下滑1.4%,主要由庫存投資減少、出口下滑和政府支出下降所致。 通脹猛如虎,易漲難落,當通脹遇見制裁,或遭反制裁反噬。俄烏衝突以來,美國取消對俄羅斯的最惠國待遇,限制其美元交易,對俄進行進出口管制,將俄羅斯7家銀行踢出SWIFT,對俄羅斯實施了包括能源禁運、金融制裁在內的上千項制裁,累計制裁近2000項,意圖對俄經濟實施毀滅性打擊。但美國的強力制裁也引發俄羅斯實施反制裁,帶來反噬效應。俄羅斯作為世界上油氣能源、糧食、化肥及金屬等資源出口第一大國,制裁俄羅斯無異於限制資源進口,限制產業鏈供應鏈暢通,引發全球能源、金屬和糧食等價格暴漲,推高通脹,進而抑制美國經濟增長。 美國對俄羅斯全方位、無底線的制裁正在反噬美國經濟根基。鮑威爾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能源價格的上升、俄烏衝突及供應鏈問題推升了物價水準。由地緣政治風險帶來的通脹高企還將持續,並非加息所能控制。俄羅斯為應對制裁,設立了反制裁總部進行系統反制,對美國等不友好國家實施《盧布結算令》,並從最初的僅限於天然氣出口擴展到其他商品領域。而天然氣盧布與石油盧布等一起,不僅推升能源、金屬、糧食等資源品價格,而且還會動搖以石油美元為基礎的國際貨幣體系的根基。俄烏衝突不止,制裁不止,這種反噬就不會停。 快刀也難斬亂麻,美國經濟難以軟著陸。疫情帶來的供給衝擊未減,需求拉升型通脹已起,美俄相互制裁所帶來的供給衝擊無解,而貨幣超發也未得到解決,疊加勞動力緊張及制裁帶來的成本推動型通脹,使得錯綜複雜、剛性十足的美國高通脹,難以在傳統加息中消弭。而美俄博弈及其制裁與反制裁,將繼續衝擊產業鏈供應鏈,甚至進一步加劇通脹。通脹不降,美聯儲加息難停,抬高的利率還將帶來次生災害,抑制復蘇脆弱的美國經濟,美國經濟前景堪憂。 *本文來自經濟日報
2022-05-07 -
鍾豐年 美股在極度悲觀情緒下反彈
正如市場預期,美聯儲前晚宣布將聯邦基金利率上調 50 個基點,將利率調整至 0.75%~1% 的區間。 前天,本欄提及鑑於各種市場氣氛指標顯示的極端悲觀情緒,短期美股可望喘定甚至營造短期反彈。 儘管美市早段在美聯儲會議前表現疲軟,但極端悲觀情緒,加上鮑威爾的一些積極言論,推動美股尾段大幅反彈。 首先,鮑威爾評論說,委員會並未積極考慮在未來任何一次會議加息 75 點子,而議息前市場已預期聯儲局會在下一次議息加息 75 點子。 其次,鮑威爾的評論表明,儘管貨幣政策收緊,但他預計經濟將傾向軟著陸。截至收盤,標準普爾 500 指數上漲 2.99% 而納斯達克 100 指數上漲了 3.19%。 鑑於前天的上漲幅度,美國市場可能會在一些關鍵經濟數據公佈前整固。 週五美國將發布 4 月非農就業報告,隨後將在下周三發布消費物價指數。當市場情緒指標極度傾斜看跌,市場參與者可能已調整倉位往看淡或具防守性的部署。加上隨著前天貨幣政策趨向明朗化,短期美市應可看高一線。數據方面,任何顯示就業職位增長略有放緩、工資增幅低於預期或 CPI 增幅不再加快都有助標指邁向位於 4400~4450 點阻力或納斯達克100指數位於 13800~14000點阻力。 現時筆者會傾向揀選銀行和券商(BAC、WFC、JPM、MS、GS)以及住房建造商(TOL、GRBK、MHO、PHM),這兩個行業早前都因為市場擔心經濟硬著陸風險而遭受打擊。 筆者是證監會持牌人,並持有 BAC,WFC,JPM,MS,GS 股票)
2022-05-06 -
美聯儲加息次日道指狂瀉千點 市場在恐慌什麼?
美聯儲加息次日道指狂瀉千點,市場在恐慌什麼,熊市剛開始? 當地時間5月5日,美股市場恐慌性拋盤湧現,三大股指完全回吐前一日的漲幅。道指盤中一度重挫近1400點。 截至收盤,標普500指數跌3.56%,報4146.87點;納斯達克指數跌4.99%,報12317.69點;道瓊斯指數跌3.12%,報32997.97點。道指和納指均創下2020年以來的最大單日跌幅。這也是美股疫情以來的最大反轉行情——道指創出2020年以來最大單日漲幅後一天就出現最大單日跌幅。 市場觀點認為,投資者對經濟陷入滯脹甚至衰退的擔憂,是導致市場急轉直下的主要原因。 擔憂通脹和經濟衰退 美國正在經歷40年來最高通脹水準的衝擊。5月5日最新出爐的一項數據顯示,美國一季度非農生產力初值下降7.5%,創1947年以來最大降幅。由於經濟萎縮,勞動力成本飆升,表明就業市場極度緊張。 5月4日,美聯儲宣佈決定提升聯邦基金利率區間至0.75%-1.00%區間,為2000年以來首次大幅加息50個基點;6月1日開始以每月475億美元的步伐縮表,三個月內逐步提高縮表上限至每月950億美元。 美聯儲主席鮑威爾還在記者會上暗示排除後續加息75個基點可能性,這讓市場情緒一度得以提振。 景順亞太區(日本除外)全球市場策略師趙耀庭指出,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的決定和鮑威爾的遠期加息指引表明,美聯儲在應對高通脹水準的同時繼續嘗試實現軟著陸。在今年餘下時間裏,美聯儲將繼續以儘快實現中性政策利率為目標,以符合當前的市場預期。風險主要是收益率進一步上行,鑒於緊縮環境,美國和亞太地區股市可能會繼續經歷一些波動。迄今為止,全球市場在很大程度上從容應對這種緊縮政策,美國債券迄今為止面對了較大的震盪。 鮑威爾5月4日多次強調,美國經濟仍具韌性,他不認為經濟衰退是貨幣政策收緊後會自動發生的事,並指出美國“有很好的機會實現軟著陸”。在控制通脹和經濟衰退之間,聯儲仍將抑制通脹作為當前的首要任務。 但市場似乎並不相信鮑威爾的說法。 《華爾街日報》指出,鑒於美國通脹率處於20世紀80年代初以來的最高水準,市場此前已預期美聯儲會採取較大力度的加息,而加息放緩的前景在週三後市下半段掀起了一波狂熱的買盤。但週四的下跌讓這些樂觀情緒一消而散。週四的大跌再度體現了今年以來市場的動盪,凸顯出人們對美聯儲加息行動潛在影響的不安情緒。 “美國國債收益率曲線正在變陡,這告訴你美聯儲做得還不夠。長期國債收益率可能會向今年高位攀升,試圖向鮑威爾傳達資訊。這就是為什麼我們依然認為,每次美聯儲會議之後,市場真實走勢要在政策聲明後的大約18小時才會開始。”NatAlliance Securities國際固定收益主管Andrew Brenner表示。 加拿大蒙特利爾銀行(BMO)CapitalMarkets的美國利率策略主管Ian Lyngen認為,市場在5月5日發出的資訊清晰且響亮——加息有引發經濟衰退的風險。隨著股市下跌,美國國債收益率飆升,表明債券市場不再相信美聯儲在繼續收緊政策以對抗通脹的同時還能夠讓經濟“軟著陸”。 “美聯儲的做法導致市場流動性減少、波動加劇,因此,在美聯儲控制住通脹並改變政策之前,這可能是我們這一段時間的新常態。”Crestwood Advisors的首席投資官兼合夥人John Ingram說。 即使未來幾個月可能不會有更大幅度的加息,投資者仍面臨著美國自2000年以來最大力度的貨幣政策收緊。美聯儲上一次加息0.5個百分點是在2000年。儘管許多投資者稱當時的市況與現在截然不同,當時市場估值更高,許多漲勢迅猛的互聯網公司長期業務前景不明朗,但他們並沒有忘記,那一年主要股指以大幅下跌告終。 許多投資者現在質疑,在通脹率飆升的情況下,美聯儲未來兩年可能會把利率上調至多高,以及這可能如何影響整體經濟和企業利潤。 “這就像我們都在服藥的時候,藥物要在人體系統內積累才會產生效果,美聯儲上調聯邦基金利率的影響總是有一個滯後期。”ChiltonTrust固定收益部門聯席首席投資官Tim Horan表示。 另外,許多投資者擔憂,在通脹飆升的情況下,美聯儲在未來兩年可能加息到多高,以及這可能會對經濟和企業利潤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華爾街認為,目前美聯儲仍然對通過加息至中性利率以上來控制通脹“持開放態度”,意味著美聯儲希望看到金融狀況持續收緊,這將顯著打擊高估值的科技和成長股。 熊市剛剛開始? 事實上,2022年將成為數十年來“逢低買入者”最痛苦的一年。自1月以來,標準普爾500指數的平均下跌時間為2.3天,超過1984年以來的任何一年,而下跌後的回報率為負0.2%。這是35年來最糟糕的一次。 華尓街大空頭David Wright認為,這波熊市才剛剛開場,“宏觀經濟和地緣政治的動盪不安正在令投資者備感擔憂。世界上沒有其他國家會將如此多的財富押在股票上。我們正處於自滿情緒的高峰,目前市場正處在此生最大的熊市當中,熊市剛開始,後面還有一波大行情。” 投資研究公司Leuthold Group首席投資策略師、華爾街最負盛名的多頭之一Jim Paulsen則直言:“我和其他人一樣害怕......我已經在這個行業工作了近40年,但情況變得愈發糟糕。因為你無法確定未來的走勢,而且深知過去的操作也都錯了。” “我們很難判斷未來幾周誰將成為股市的大規模買家。”Vanda Researc全球宏觀策略師Viraj Patel表示,“這是一場等待催化劑出現的遊戲……你需要從數據中獲得更多信心,要麼顯示通脹已見頂,要麼顯示經濟正在放緩,美聯儲不需要採取如此激進的措施。” 在法國巴黎銀行股票和衍生品策略美國主管Greg Boutle看來,5月4日的反彈是“熊市反彈的標誌”。 “在這一舉動中,倉位一直非常防禦性,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減輕恐慌或被迫拋售的感覺。”Boutle表示,“但目前的價格走勢,在非常短的時間內很難不被解讀為有問題。” 摩根士丹利首席美國股票策略師Mike Wilson也認為,當前熊市遠未完成。標普500指數在短期內至少會下行至3800點,如果未來12個月的每股收益因利潤率或經濟衰退擔憂而開始下降,則可能低至200周移動平均線3460點。 嘉盛團隊則對標普500指數的短期戰術看跌傾向轉為中性。一是因為在4月11日標普500指數觸及近期區間底部,二是看跌情緒達到極端水準。“我們目前仍然傾向於認為市場會出現空頭回補引發的反彈,在指數到達4600點附近的區間頂部重新賣出。利率攀升更不利於納斯達克指數的成分股。”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
2022-05-06 -
鍾豐年 巨型科企業績評價
隨著美國市場昨天收盤,大多數大型科技股都公佈了第一季度業績。 在更深入了解其中幾份財報之前,以下是筆者對數份財務報告和管理層提供的未來指引質量的評估: AAPL:B+(如果不是對未來供應鏈問題的評論,則為 A) MSFT:A AMZN:C GOOGL:B+ FB:C+ INTC:C QCOM:A 蘋果公司 (AAPL) 昨晚收盤後發布了財報,該公司的收入和盈利均超出市場預期。 收入同比增長 9% 至 973 億美元,高於預期的 939 億美元。 每股盈利為 1.52 美元,為 3 月季度中的歷史新高,也高於預期的 1.42 美元。 雖然服務收入增長放緩,但佔收入 80% 的產品銷售收入為 774.6 億美元,高於預期的 739.9 億美元。 毛利率也高於預期,為 43.75%。 該公司宣布將股息增加 5%,並宣布一項 900 億美元的股票回購計劃。 總括,AAPL 上個季度的業務仍然相當唔錯。 但盤後 Tim Cook 警告供應鏈問題可能拖累本季度收入多達 80 億美元,令到股價回落。 AMZN 報告淨虧損 38 億美元,但這主要是由於該公司持有的電動汽車製造商 Rivian (RIVN) 的估值損失。 然而,即使在對該項目進行調整後,盈利仍低於預期。 公司的主要問題集中在空運/海運運費成本、燃料成本和勞動力工資上漲。 該公司還認為這些問題在短期內仍然存在,本季度收入和收益的指引也低於市場預期。 這些負面因素蓋過了 AMZN 的雲服務 AWS 的出色表現,後者的收入同比增長 37%,而利潤率從去年的 30.8% 增長到 35.3%。 短期內 AMZN 股價看來還會受成本上升問題,消費市道放緩和及市場不喜好高估值股等因素影響。 除了微軟 (MSFT)之外,另一份值得特別提及的出色財報是高通 (QCOM)的。 截至 3 月 27 日的三個月期間,高通公佈調整後每股盈利為 3.21 美元,同比增長 68%,高於市場預期的 2.90 美元。 收入為 112 億美元,同比增長 41%,也超過了市場預期的 106 億美元。 公司多個主要部門錄得強勁收入增長,而公司亦開始看到了 射頻前端、汽車和物聯網 (IoT) 等新業務線多元化的好處。 QCOM 的今季財務指引亦非常好。QCOM 預計今季度的收入將在 105 億至 113 億之間,高於預期的 100.3 億。 每股盈利預計為 2.75 美元 至 2.95 美元之間,遠高於市場早前預期的 2.55 美元。 業務表現來看,QCOM 仍然是一家頂級的半導體公司。 FB 昨天在發布財報後股票收盤上漲了 17.6%,但筆者認為這升幅是基於股票之前被極度超賣以及財報報告發布前市場已持有極度負面看法。財報的實際表現不算特別好,盈利 (按年 -18%) 和收入 (按年 +6.6%) 均低於預期,但市場喜歡每日活躍用戶的增加和公司將會在開支方面更加自律的言論。 上季廣告收入低於預期而今季整體收入指引也算疲弱,而全年開支預期就較市場預期好。總括,FB估值便宜,但業務質量還不及競爭對手 GOOGL。 (筆者是證監會持牌人,並持有 AMZN,MSFT,QCOM,GOOGL,FB 等股票)
2022-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