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们的需要 我们的专注

Your Needs Our Focus

财经快讯

Financial Bulletin
標普納指齊創逾一年最高,特斯拉12日連漲,蘋果創新高,油價大跌4%

6月12日週一,對美聯儲6月將暫不加息的預期提振風險偏好,美股集體高開,午盤后漲幅擴大並最終齊收於日高附近。 納指全天領跑主要指數,標普500指數重返4300點上方,上周自去年8月來首次升破這一關口,道指最高漲200點並升破3.4萬點整數位。 截至收盤,標普大盤、納指和納指100均連漲三日,齊創去年4月以來的逾一年最高; 道指連漲五日,至4月28日以來的逾一個月新高: 晶片股齊漲。 費城半導體指數漲超3%且升破3600點,創16個月最高。 AMD漲超3%至去年1月來最高,英偉達漲近2%至近兩周高位,英特爾漲超5%至兩個月最高,並逼近去年8月來最高,博通漲超6%至歷史最高。 AI概念股追隨晶元股尾盤漲幅擴大。 C3.ai 轉漲近2%,徘徊月內高位。 SoundHound.ai 轉漲超6%,連漲三日至兩個月最高。 但 BigBear.ai 漲1.5%後收平,徘徊一周低位。 新能源車領跑熱門中概。 中概ETF KWEB漲0.8%後轉跌0.3%,CQQQ漲0.5%,納斯達克金龍中國指數(HXC)漲超1%后微跌,失守七周高位。 納斯達克100成份股中,京東漲0.3%,拼多多漲2%後轉跌,百度跌0.6%。 其他個股中,阿裡巴巴漲0.4%,騰訊ADR漲0.7%,B站漲超1%,蔚來汽車漲近9%,小鵬汽車漲近17%后收漲超11%,理想汽車跌2%。 蔚來全系車型降價3萬元,野村證券評級從買入降至中性; 小鵬汽車在官微稱,小鵬G6 72小時預定量超2.5萬台。 銀行股連跌三日至一周新低。 行業基準費城證交所KBW銀行指數(BKX)跌1%, 5月4日曾創2020年10月以來最低。 KBW納斯達克地區銀行指數(KRX)跌0.7%,5月11日創2020年11月來最低; SPDR標普地區銀行ETF(KRE)也跌0.7%,5月4日創2020年10月來最低。 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將申請禁令,阻止微軟收購視頻遊戲公司動視暴雪,後者跌0.8%至月內最低。 瑞銀UBS宣佈完成對瑞信的收購,這是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全球最大銀行併購案。 瑞銀歐股漲近1%,美股漲0.5%,預計產生“重大”重組費用,瑞信經營虧損將被風險加權資產的減少所抵消。 瑞信股票最早本周從瑞士證券交易所退市,隨後從紐交所退市。 開發針對腎臟疾病精準藥物的西雅圖製藥公司Chinook Therapeutics漲超58%,創八年來最大漲幅,將被瑞士藥企諾華以每股40美元現金收購,較上周收盤溢價67%。 諾華美股跌超1%。 納斯達克交易所母公司納斯達克最深跌超13%,創2020年3月來的三年最大跌幅,將用約105億美元收購為銀行和經紀商製作軟體的金融科技公司Adenza,為前者史上最大收購案。 嘉年華郵輪漲超12%至去年5月來最高,摩根大通上調評級至“增持”,稱看好郵輪行業的需求增長勢頭持續。 挪威郵輪漲超7%也創一年最高,皇家加勒比漲2.6%至一年半新高。 甲骨文漲6%至歷史最高,第四財季財報全面超預期,盤后漲超3%。 Wolfe Research 上調評級至“增持”,130 美元目標價較上週五收盤漲18%,理由是雲基礎架構將成為未來三年收入和利潤增長引擎。 Evercore ISI也看好其雲業務,巴克萊和摩根大通也均上調目標價。 歐股普漲,泛歐Stoxx 600指數收漲0.16%,歐元區Stoxx 50指數漲0.6%,汽車板塊漲1.4%領跑,科技股漲超1%,油氣股和礦業類股跌超1%。 德國和義大利股指漲近1%領跑國家指數。 長端美債收益率盤中漲幅更大,但尾盤轉跌,歐債收益率V型反彈、尾盤轉漲 長端美債收益率盤中漲幅更大,但尾盤轉跌 歐債收益率也在美股盤中轉漲、全天V型反彈: 歐洲基準的10年期德債收益率尾盤漲超1個基點並上逼2.40%,盤中曾跌超5個基點至2.33%,兩年期收益率尾盤微跌,日內一度跌超5個基點並失守2.90%,上周觸及3%為近三個月最高。 義大利基債收益率一度跌近10個基點並下逼4%。 多位英國央行票委談及通脹走勢,或支持進一步加息,尾盤時兩年與10年期英債收益率均漲約10個基點,徘徊日高。 油價齊跌4%,布油創2021年12月來收盤最低,美油盤中跌近5%至3月以來最低 擔心需求前景和俄羅斯與伊朗石油供應超預期,油價齊跌4%。 WTI 7月原油期貨收跌3.05美元,跌幅4.35%,報67.12美元/桶,創今年3月17日以來最低。 美油盤中最深跌3.34美元或跌4.8%,失守70美元整數位並一度跌穿67美元,連跌三日,上周便完全回吐沙特6月初自願額外減產100萬桶/日後的漲幅。 布倫特 8月期貨收跌2.95美元,跌幅3.94%,報71.84美元/桶,創2021年12月以來最低收盤價。 盤中最深跌3.09美元或跌4.1%,失守72美元,同樣連跌三日。 美油盤中跌近5%至逾四周最低 上周油價曾連跌兩周。 高盛上調俄羅斯、伊朗和委內瑞拉在2024年的供應預期,並將12月布油目標價從95美元下調至86美元,將美油目標價從89美元下調至81美元,為半年內第三次下調。 美國銀行認為,在美聯儲放寬貨幣政策前油價難以上漲,預計布油今年均價約為每桶80美元。 ICE英國天然氣期貨尾盤跌近5%,歐洲基準的TTF荷蘭天然氣期貨跌超8%,接近日低且一度跌穿30歐元/兆瓦時整數位,脫離近一個月高位。 美國7月天然氣期貨跌2%至一周最低,尾盤轉漲。 美元轉漲,離岸人民幣一度失守7.16元,幣圈「小幣種」週末暴跌兩成後價格持穩 美元指數止跌轉漲,仍不足104關口 歐元兌美元上漲並站穩1.07上方,上周漲0.4%為近一個月里首次單周上漲。 英鎊兌美元跌0.6%並下逼1.25,抹去上週四以來近半漲幅。 日元兌美元跌0.3%並下逼139.80,抹去上週四以來近半漲幅。 離岸人民幣一度失守7.16元,較上日收盤最深跌近200點,刷新去年11月末來低位。 主流加密貨幣多數下跌但幅度不大。 市值最大的比特幣跌0.6%並失守2.58萬美元,逼近上週一所創的逾兩個月最低。 第二大的乙太坊跌1.5%下逼1730美元,創逾兩個月低位。 由於美國證監會「嚴打」加密貨幣行業,週末「小幣種」曾暴跌,被SEC認為應屬於證券的Solana、Polygon和Cardano代幣均一度跌17%至20%。 美股午盤后,Solana代幣跌近6%,Polygon代幣MATIC和幣安代幣BNB跌3%,Cardano代幣ADA轉漲超1%。 幣圈「小幣種」週末暴跌兩成后價格持穩 現貨黃金一度失守1950美元,倫敦工業金屬普跌,鋁鋅鎳錫均跌約2% 現貨黃金一度失守1950美元 倫敦工業基本金屬普跌,僅倫鉛漲0.8%。 “全球經濟風向標”倫銅跌0.7%下逼8300美元,失守一個月高位,上周曾連漲兩周觸及8451美元的5月11日來最高。 倫鋁跌1.8%,逼近5月24日創的去年10月來最低。 倫鋅跌2.3%失守2400美元,進一步脫離兩周高位。 倫鎳跌2%失守2.1萬美元,至一周最低。 倫錫跌2.3%失守2.6萬美元,脫離一個月新高。

2023-06-13
查看详情
“中阿峰會”第一天,百億美元大單簽下!中國企業和基金“從未如此重視中東”

據ARAB NEWS報道,與會公司之間簽署一系列協議,包括技術、農業、可再生能源、房地產、自然資源和旅游多個領域。具體來看: 隨著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尋求提升與該地區的貿易關系,沙特可以作為中國進入阿拉伯世界的門戶。沙特阿拉伯是中東最大的經濟體,也是2022年世界上增長最快的經濟體,旨在充當連接阿拉伯世界和中國的橋梁,從而刺激國家間關系的發展和貿易的增長。 加強各領域合作 如果聽到更多關於沙特-中國投資的公告,我不會感到驚訝。 沙特外交大臣費薩爾-本-法爾汗-沙特王子則在會議開幕式上發言稱: 中國企業對在沙特擴張業務的態度也發生了“巨大變化”,我從未見過中國公司對沙特市場如此感興趣,如此重視。

2023-06-12
查看详情
大摩大幅下調隆基目標價,昨日下調寧德時代后多家國內券商質疑

在隆基綠能之前,大摩一紙看空報告將全球動力電池龍頭寧德時代推上風口浪尖。 週三,摩根士丹利下調了寧德時代的公司評級,從同等權重下調至低配。 受此影響,寧德時代市值當天一度放量大跌逾6%,跌破9000億元。 摩根士丹利股票分析師Jack Lu的團隊認為,寧德時代在市場份額和獲利率方面可能面臨越來越多的風險,在電池行業中的主導地位正面臨威脅。 針對大摩對寧德時代全球市佔率及獲利率的質疑,國內多家券商立刻發文反駁。 天風證券直言,市場對於寧德時代未來的市場份額和獲利率無須擔心。 東吳證券指出,寧德時代全球市佔率進一步提升,長期成長確定,持續看好。 且市場擔心大摩調低目標價反應了寧德在北美供應受限,但報告僅提及產能過剩。 因此,最有可能的方式是特斯拉仍然從寧德時代採購電芯,或小型的模組,但在北美組裝成電池包,使得電池包超過50%的增值發生在北美。 近日隆基綠能的一系列操作令外界直呼看不懂。 先是創始人李振國在SNEC大會上提出了光伏行業產能過剩的問題,給大家澆了一盆冷水。 隨後5月29日晚,隆基又官宣大幅下調矽片價格,降幅達30%,開始宣布矽片甩賣。 這接二連三的操作,市場接收到的信號是,隆基牽頭,慘烈的光伏價格戰已開啟。 但令很多人不解的是,隆基並沒有停止擴產的步伐。 週二隆基綠能公告,公司與西安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簽訂《年產20GW單晶矽棒、24GW單晶電池及配套項目投資合作協定》,專案總投資額為125億元。 隆基綠能表示,專案的實施有利於進一步提升公司矽棒和高效電池產能規模,優化公司產能佈局和配比,提高公司一體化產業鏈競爭優勢,提升公司盈利能力。 配套隆基全球創新中心專案是為了滿足公司未來發展規劃和研發運營需求,有利於公司優化資源配置,為公司持續研發創新提供良好的基礎設施保障。 光伏整體產能過剩已經基本成為行業共識,但為什麼隆基綠能還要繼續擴張? 華爾街見聞見智研究在最近的文章中表示,客觀而言,目前光伏產能的確是過剩了,但是這個行業的市場空間確實很大,雖然隨著滲透率的提升,邊際增速在下滑,但因為天花板高,所以也不必太過悲觀,而且光伏行業技術反覆運算非常快,一些老產能跟不上新技術節奏,自然會變成落後產能,也不必大驚小怪。 目前光伏行業整體滲透率在30-40%,在成長期到成熟期的過程中,必然會先是老玩家擴產、然後新玩家也入局,最後新老玩家都為了搶佔市場份額紛紛擴產,目前就是這個階段,接下來就會面臨產能出清,也就是在瘋狂價格戰之後,會有大部分企業因為高成本、或者同質化的問題被淘汰,達到落後產能出清, 然後在不斷反覆洗牌中被留下的企業才更具核心競爭力。

2023-06-09
查看详情
加拿大央行意外加息!此前為首個暫停加息的G7央行

周三,加拿大央行意外加息25個基點,政策利率升至4.75%,創下2001年來最高水平。分析師們普遍預期加拿大會維持利率在4.5%不變,僅有約五分之一的經濟學家預計到本次加息,從市場定價來看,也認為本次加息的可能性很小。此前,加拿大已經連續兩次暫停加息。 加拿大央行表示,管理委員會決定提高政策利率,反映出我們認為貨幣政策的限製性不足以使供需恢復平衡,並使通脹率可持續地回到2%的目標。加拿大央行列舉了一季度GDP強於預期、CPI上升、住房市場回暖等證據,這些都是其在6月恢復加息的原因。  加拿大央行刪除了4月份關於準備在必要時進一步加息的措辭。本次聲明沒有發表前瞻性評論,暗示政策製定者們尚不確定此次加息是一次微調,還是另一輪加息的開始。 加拿大央行還表示,仍然堅定地致力於恢復加拿大的價格穩定,將繼續評估核心通脹的動態和CPI通脹前景。特別地,將評估過度需求、通脹預期、工資增長和企業定價行為的演變,是否與實現通脹目標相一致。 加拿大央行仍預計CPI通脹將在今年夏季放緩至3%左右,因為能源價格走低,以及去年的高基數。然而,三個月的核心通脹指標連續幾個月在3%-4%的範圍內運行,並且需求過剩持續存在,人們越來越擔心CPI通脹可能會顯著高於2%的目標。 勞動力市場仍然緊張。更高的移民和參與率正在擴大工人的供應,但新工人很快就被雇用,反映出對勞動力的持續強勁需求。對服務的需求繼續回升。此外,對利率敏感的商品支出增加。最近,房地產市場的活動有所回升。總體而言,經濟中的過剩需求看起來比預期更為持久。 自去年3月以來,加拿大央行已將利率提高了超過4個百分點,這是該國央行歷史上最激進的緊縮周期之一。去年4月,加拿大成為G7中首個大幅加息50個基點的國家,當時宣布兩周後開始縮表。加拿大在7月更是一口氣加息一個百分點。9月的會議上加息步伐放緩,但仍有75個基點。 今年1月,加拿大央行明確表示將暫停加息,預計未來維持利率政策不變,並評估以往加息的影響。不過暫停加息是有條件的,加拿大央行當時警告稱,如果經濟數據意外好轉,可能需要進一步加息。盡管如此,加拿大是七國集團央行中第一個暫停加息的,表明政策製定者們當時相信利率具有足夠的限製性。 加拿大央行並非近來首個出其不意加息的央行。本周,澳洲聯儲意外加息25個基點,利率續創2012年來新高。通脹仍遠高於目標且勞動力成本跳升,令澳洲聯儲出人意料地行動,對進一步加息敞開大門。 加拿大央行意外加息震驚市場。加拿大兩年期國債收益率上漲15個基點,刷新日高至4.53%。美國國債跟隨加拿大國債走勢。兩年期美債收益率短線拉升逾6個基點,刷新日高至4.58%上方,使得日內整體漲幅擴大至逾10個基點。美元兌加元日內跌幅達到0.6%。納指100從早盤漲超0.5%轉為下跌0.2%。 媒體分析指出,加拿大央行是七國集團中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暫停加息周期的央行。現在它改變了主意,承認仍然需要更高的借貸成本,才能使通脹屈服,因為經濟比預期更具韌性。 財經金融博客Zerohedge點評稱,美聯儲加息的可能性正在上升,因為投資者們對比加拿大的通脹、就業數據,註意到美聯儲面臨的情況有多麼相似。

2023-06-08
查看详情
標普近十個月最高,銀行股與中概強勢跑贏,美債收益率止跌轉漲

澳洲聯儲意外加息25個基點至4.10%的2012年以來最高,並稱或有必要進一步收緊政策對抗通脹,市場原本預期不會加息,澳元兌美元漲1%至5月中旬以來最高。 市場由此提高了對週三加拿大央行加息的押注,但仍有近80%的交易員認為美聯儲下周暫停加息。 世界銀行將2023年全球經濟預測從1.7%上調至2.1%,低於去年的3.1%,將2024年增長前景從2.7%下調至2.4%,理由是高利率和銀行業壓力的拖累,令歐美日等發達經濟體的增速顯著放緩。 預計今年美國GDP增速1.1%,明年再度放慢至0.8%,顯著上調今年中國經濟增速預期至5.6%。 標普近十個月最高,道指抹去逾160點跌幅,納指近14個月最高,地區銀行指數漲5% 截至收盤,標普大盤不僅從昨日起較去年10月的低位反彈超20%,進入技術位牛市,還刷新去年8月16日以來的近十個月新高。 道指重新上逼一個月高位。 納指刷新去年4月20日以來的近14個月最高,納指100再創去年4月5日以來最高: 標普500指數收漲10.06點,漲幅0.24%,報4283.85點。 道指收漲10.42點,漲幅0.03%,報33573.28點。 納指收漲46.99點,漲幅0.36%,報13276.42點。 納指100漲0.01%,羅素2000小盤股漲2.7%。 恐慌指數“VIX跌至2020年2月來最低。 標普11個板塊多數收漲,金融漲1.3%領跑,可選消費漲近1%,能源漲0.7%,資訊技術/科技板塊則跌0.1%,醫療保健跌近1%。 標普近十個月最高,納指近14個月最高,小盤股漲2.7%領跑 晶片股多數上漲。 費城半導體指數漲1.3%,AMD漲超5%至一周新高,昨日跌超4%的英特爾轉漲近4%,台積電美股漲近2%,但英偉達跌超1%,市值進一步偏離1萬億美元。 AI概念股也漲跌互見。 昨日漲超9%的 C3.ai 再漲超8%,收復一周跌幅。 昨日跌超7%的 SoundHound.ai 再跌2.6%,五日連跌至三周最低。 BigBear.ai 漲近8%,脫離逾兩個月低位。 熱門中概強勢跑贏。 中概ETF KWEB漲3.7%,CQQQ漲近1%,納斯達克金龍中國指數(HXC)漲近4%至三周最高,並創6月1日來最大漲幅。 納斯達克100成份股中,京東漲4%,拼多多漲7%,百度漲近4%。 其他個股中,阿裡巴巴漲近3%,騰訊ADR漲0.6%,B站漲5.6%,「造車三傻」齊漲,理想汽車漲超6%領跑,宣佈2000萬美元股票回購計劃的迅雷一度漲近43%,收漲超24%。 地區銀行股指數漲5%至近七周新高 “美國四大行”中花旗、美國銀行和富國銀行均漲2%。 地區銀行普漲,西太平洋合眾銀行(PacWest Bancorp)漲超8%,阿萊恩斯西部銀行(Western Alliance Bancorp)漲6%,Zions Bancorporation和KeyCorp漲近5%,ETF KRE為四個交易日中第三日上漲。 歐股齊漲,泛歐Stoxx 600指數收漲0.38%,接近兩周高位,醫療保健板塊漲1.2%領跑,油氣股跌0.3%。 國家股指中,義大利股指漲約0.7%領跑,其銀行板塊漲1.5%。 美債收益率止跌轉漲,短債收益率升幅更大,歐債收益率追隨通脹預期而下挫 美債收益率止跌轉漲,短債收益率升幅更大 消息面上,美國財政部提高四週期、八週期和17週期等超短期國庫券的發行規模,以便在債務上限暫停后快速補充現金,此前有擔憂稱這會吸走過多市場上的流動性,對其他風險資產不利。 油價盤中跌約3%,美油下逼70美元,尾盤跌幅收窄,歐洲天然氣跌超10% 美油WTI最深跌2美元或跌2.8%,一度下逼70美元整數位心理關口,布倫特最深也跌近2美元或跌2.6%,一度失守75美元,均脫離昨日盤中漲約3%所創的5月25日以來一周半高位。 但美國能源資訊署EIA發佈短期能源展望報告,小幅上調今年布油價格預期至79.54美元,並將明年預期大幅上調超過9美元至83.51美元,且連續第四次上調全球供應和需求預期。 美元逼近兩個半月高位,離岸人民幣一度失守7.14元,比特幣重上2.6萬美元 美元指數升破104,逼近兩個半月高位 歐元兌美元跌穿1.07,逼近5月底所創的兩個月低位。 英鎊兌美元仍站穩1.24上方,但抹去月內漲幅。 日元兌美元轉跌並一度觸及140,5月30日曾下逼141創六個月新低。 離岸人民幣兌美元一度失守7.14元,較上日收盤最深跌近260點,並觸及去年11月末以來的半年低位。 昨日跌13%的幣安幣轉漲近2%,美國SEC週一起訴幣安及其CEO趙長鵬違反美國證券交易法規發售幣安幣和穩定幣BUSD。 週二SEC起訴Coinbase並列出13種加密資產應為註冊證券,被點名的Solana代幣和ADA代幣均在跌超3%后小幅轉漲,MATIC代幣跌幅收窄至近3%。 美元和美債收益率走高壓低金價,但COMEX 8月黃金期貨最終收漲超0.36%,報1981.50美元/盎司; 10月期貨收漲超0.35%,並突破2000美元/盎司整數位心理關口。 在下周美聯儲公佈FOMC議息決策之前,現貨黃金徘徊1960美元整數位上下,美股盤初下跌、午盤後轉漲。 現貨黃金尾盤轉漲,徘徊1960美元 倫敦工業基本金屬漲跌不一。 昨日漲1.2%或近100美元的倫銅一度跌0.7%並失守8300美元,最終小幅收漲4美元並重上這一關口,進一步脫離六個月低位。 倫鋁再跌超1%,逼近5月24日所創的去年10月來最低。 倫鋅則漲超1%並重上2300美元,昨日跌1.5%的倫鎳轉漲0.3%。

2023-06-07
查看详情
沙特繼續推油價:阿美上調7月外銷油價,敦促俄提高石油生產透明度

隨著沙烏地阿拉伯在7月份減產,而且由於氣溫升高,沙特國內原油需求可能增加。 沙特的額外減產應該會進一步收緊今年夏季的石油市場。 我們預計未來幾周石油庫存下降幅度更大,從而支撐油價。 在原油價格下滑后,沙特自願減產將使其產量降至幾年來的最低水準。 沙特阿美約有六成原油運往亞洲,其中大部分是根據長期合同簽訂的, 每個月都會對其定價進行審查。 除此之外,沙特還敦促俄羅斯提高原油生產透明度。 沙特能源部長阿卜杜勒阿齊茲·本·薩勒曼親王表示,如果俄羅斯就發佈石油產量數據提供透明度,俄方將從中受益。 我們與俄羅斯方面就他們在提供資訊方面保持清晰和透明的責任進行了討論,他們前段時間做出了不公開信息的決定,我相信他們現在意識到不公開資訊導致人們對他們的數字產生懷疑。 俄羅斯去年決定不公開石油產量數據,外界因此很難評估該國是否遵守其減產承諾。 根據俄羅斯政府法令,俄羅斯聯邦統計局於今年早些時候停止公佈原油和凝析油產量,直至2024年4月。 沙特能源部長表示,OPEC+成員國需要按照其配額生產原油,該組織將重新安排分配配額,以確保各個成員國按照承諾生產:

2023-06-06
查看详情
沙特宣佈7月額外減產石油100萬桶/日,OPEC+現有減產延長到2024年底

受OPEC+6月會議提振,WTI原油週一高開,早盤漲3.2%,報74.1美元/桶。 沙特能源大臣Abdulaziz bin Salman會後表示,7月的額外減產可能會延長。 為了原油市場的穩定,沙特將採取一切有必要的行動。 “這是沙特棒棒糖。 我們想給蛋糕加冰。 我們總是想增加懸念。 我們不希望人們試圖預測我們要做什麼。 這個市場需要穩定。 ” 但阿聯酋配額增加的代價是,一些非洲成員國被要求放棄部分未使用的配額。 本次會議由於產油國們就細節問題爭論不休,OPEC+最終協定的宣布推遲了幾個小時。 其中最具爭議的一點是,對幾個國家減產的基線的修訂。 不過最終僵局得到解決。 幾個非洲國家同意妥協,降低產量配額,但前提條件是需要獨立第三方對其生產石油的能力進行評估。 今年4月,OPEC+搞突襲減產,宣佈將於今年5月至12月期間合計自願減產約160萬桶/日。 這推動油價一度大漲,布油漲幅最高達到9美元。 但隨後因市場擔憂經濟不佳恐對石油需求構成不利,風險偏好降溫,油價大幅下挫,回吐4月意外減產後所有漲幅並轉為下跌,其中5月單月下跌約11%。 這360萬桶/日的減產措施有效期原定為2023年底。 本周末期間,OPEC+在經歷了7個小時的會談后,同意將減產措施延長至2024年底。 分析師們表示,周日OPEC+的決定發出了一個明確的信號,即該組織願意支持油價,希望油價上漲,為油價設定底線,並試圖打擊投機者。 這與沙特在本次會議前發出的信號類似:沙特能源大臣警告賣空原油的投機者“小心”。 從本次會議結果來看,沙特兌現了其對投機者的威脅。 自俄烏衝突爆發以來,由於油價一度暴漲,西方國家指責OPEC操縱油價,通過高能源成本破壞全球經濟。 此外,西方指責OPEC站在俄羅斯一邊。 而OPEC方面回應稱,西方國家在過去十年的印鈔行為導致通貨膨脹,並迫使OPEC採取行動以維持其主要出口產品的價值。

2023-06-05
查看详情
美臨近衰退 人民幣料回升

近日市場聚焦美國債務上限問題,但筆者相信這是一場兩黨政治博弈。從數據上看,自1960年以來,美國債務上限已經提高了78次,亦即每隔幾年美國債務上限便會提高一次,所以這次提高31.4萬億美元的債務上限也不例外,很大機會華府最終能在政府資金耗盡前成功提升債務上限,因為國債違約影響不堪設想。 華府債務危機 打擊市場信心 根據歷史紀錄,美國債務危機曾經導致2011年美國國家主權信用評級從AAA被下調至AA+、2013年美國聯邦政府短暫部分停擺,但從未發生過美國國債違約事件。所以一旦發生國債違約勢將掀起新一波金融市場動盪,而美元大幅貶值、美股下跌、美國債息上升都是可以預見的事。疊加高通脹背景,經濟衰退或來臨。因此,美國一年期信用違約互換(CDS)的利差遠高於其他國家,如在6月到期的美國債息抽高至6厘以上,以彌補潛在違約風險及延期取回本金的時間成本。美國國債違約後果嚴重,因此筆者認為發生機率非常低。 早於今年1月19日,美國聯邦政府債務規模就已正式達到債務上限,財政部隨即採取了被稱為「非常規措施」的審計手段來繼續償還政府債務,以避免違約。美國財長耶倫近期所指的債務上限日,其實並不是硬性指某一天,而是大約時期,上限日會隨稅收和開支存在不確定性,市場預計財政部的現金和特別措施不太可能在6月之前用盡,因此美國債務上限談判時限或比想像中長。為取盡政治籌碼,相信兩黨在死線前一刻不會輕易妥協。 筆者認為當債務上限得到解決後,外圍市場焦點將返回美國6月會否加息及經濟前景議題。美經濟衰退來臨、中小銀行信貸收緊帶來影響,美元回復跌勢機率甚高。很多投資者認為美國債務上限危機為投資市場帶來負面影響。筆者認為,凡事皆可多面看:無論債務上限風波導致美國國債違約與否,之後美元下跌機會都是頗高。在中國經濟持續改善,服務業復甦相當強勁,營商環境復甦步伐穩健,人民幣兌美元在債務上限議題結束後有不少機會回升。 (作者為工銀亞洲高級業務總監暨金融市場部總經理)

2023-06-01
查看详情
恒指弱勢未除 投資策略宜觀望

圖:淡市之下,新經濟股以網易表現最佳,升幅高達7%。 疲莫能興的港股,昨日未能借助消息作出反彈,好淡稍一角力,好友即兵敗如山倒,淡友在期指結算前一日仍控制局面。港股再次證明弱勢未除,投資者對此深感失望,是可以理解的反應。 還好的是:個別發展的市況未有改變。恒指下跌,仍有上升的個股。比如本地財團和地產股,昨日就表現硬朗,長實(01113)、恒地(00012)、新世界(00017)、太古A(00019)、恒隆地產(00101)、嘉里建設(00683)、長建(01038)等,均逆市上揚,相當硬淨。滙控(00005)不斷回購,撐起半邊天。 中資股方面,仍以內銀板塊最強。中行(03988)、農行(01288)、建行(00939)、工行(01398)、招行(03968)、交行(03328)、郵儲行(01658)等等,均告上升。 能源板塊中,石油股與煤炭股走向背馳,油股升而煤股跌。煤股不振,可能同近期煤價下跌有關。對煤價敏感的電力股,昨日亦大幅上揚,包括中國電力(02380)、大唐發電(00991)、華能國電(00902)、華潤電力(00836)等,都有好走勢。當中,以華能、大唐升幅高達7%-8%最悅目。 新經濟股以網易(09999)最佳,升幅高達7%。不過領導股騰訊(00700)就差勁了,收313.2元,跌2.8%,創3個月低價。美團(03690)收115.8元,大挫8%。 大市18500點面臨考驗 昨日港股走勢之劣,還因為其在環球股市中,乃少數下跌之所,即使內地A股指數,也是上升的,在亞太區內,僅港股同新加坡股市一齊回落,而港股則較新加坡跌得更多;所以論弱勢,港股區內跑第一,已無疑問。 對持有港股的投資者,當然對此信息感到不開心,這同香港經濟的表現未交出亮麗成績表有關,新資金入市不多,亦限制了港股的反彈,「弱股」這頂帽子何時能摘掉,要看各方一齊努力的成果了。大家希望,特區政府上半年所作的鋪墊,可以在下半年落到實處,真正有成績出來。 港股昨日的走勢是低開低走,上午低點被下午的一輪沽售所淹沒,使得下午再見昨日新低,收市報18551點,跌195點(1.04%),而低點則是18517點,跌229點。 全日總成交1105億元,較上個交易日少50億元。18500點又臨考驗,繼續觀望,不變應萬變,似是較佳策略。

2023-05-30
查看详情
前美聯儲主席伯南克:降通脹得再接再厲,勞動力市場現在影嚮更大

領導美聯儲渡過2008年金融危機的前美聯儲主席伯南克認為,要遏制高通脹,美聯儲官員還需要做更多努力。 在美東時間5月23日周二發表的一篇學術論文中,伯南克和共同撰寫論文的前IMF首席經濟學家Olivier Blanchard指出,遏制通脹的工作需要讓一直很有韌性的美國勞動力市場放緩。 伯南克和Blanchard並未在文章中建議,失業率需要上升到什麼程度,才能遏制通脹,但暗示,美聯儲可能在不重創美國經濟的情況下,擺脫困境。 文章寫到,兩人使用的估算糢型解構了新冠疫情期間通脹的不同來源,拆解為不同的沖擊的影嚮,解構了通過通脹預期和其他渠道產生作用的通脹來源之間的一般均衡效應、滯後性和聯系。 兩人認為,始於2021年的通脹上升起初主要源於能源市場和汽車等耐用品短缺刺激,但隨著時間推移,勞動力市場供應緊張開始對通脹上行施加更大的影嚮。 兩人的結論是: “在早期,勞動力市場的緊張對通脹的影嚮適度,這可以解釋為何在薪資菲利普斯曲線平坦時,通脹可能大幅上升。早期的大部分通脹都來自商品市場,包括大宗商品的價格、以及供應受限行業的價格上漲。 隨著大宗商品價格企穩、供應鏈恢複正常,商品市場對通脹的重要地位可能下降,勞動力市場這個影嚮成分變得更加突出。 展望未來,由於勞動力市場的松弛(即供過於求的疲軟程度)仍低於可持續水平,且通脹預期溫和走高,我們得出結論認為,美聯儲要讓通脹恢複到目標水平,就不可能避免要放慢經濟(增長)。“ 伯南克和Blanchard認為,在去年夏季沖上四十年高位後,美國的通脹形勢發生了變化。最初,價格上漲是因為,美國消費者利用政府抗疫期間的財政和貨幣刺激,將在服務方面的支出轉向商品的支出,供應的僵局又加劇了通脹。 而今,通脹進入新階段,推升通脹的是追趕價格上漲的薪資上漲。好在薪資方面的沖突總體上可控。伯南克和Blanchard認為,美聯儲需要解決勞動力市場的問題,一方面,失業率處於3.4%的半個世紀以來低位,另一方面,就業崗位和空缺職位的比例還約為1:1.6。 文章認為,勞動力市場對通脹的影嚮可能還會加大,不會自行消退。 “源於勞動力市場過熱的通脹助力只能由政策行動來扭轉,政策要讓勞動力的供需達到更好的平衡。勞動力市場的平衡最終應該是央行保持價格穩定的主要關註點。” 目前,一些美聯儲的經濟學家和決策者認為,可能已經接近通脹穩定下降的狀態,而且高通脹只取決於新冠疫情期間對家庭和企業支出的政府刺激。比如芝加哥聯儲主席Austan Goolsbee就表示,薪資增長對未來價格上漲的影嚮不大,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過去的價格上漲。 華爾街見聞註意到,上周五曾和伯南克一道出席一個央行研究研討會期間,現任美聯儲主席鮑威爾的表態似乎和本周二伯南克上述論文的立場一致。 鮑威爾上周五說,在降低通脹方面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勞動力市場的失業率保持低位、空缺職位還很多,並且薪資漲幅超過物價漲幅。 鮑威爾認為,2021年春季通脹首次飆升時,勞動力市場的松弛並不是通脹的重要特徵,隨著通脹形勢變化,勞動力市場松弛可能成為對未來通脹越來越重要的因素。 鮑威爾重申,服務業的價格上漲最為頑固,服務業的勞動力成本在總成本中占比高。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2023-05-24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