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们的需要 我们的专注
Your Needs Our Focus
财经快讯
-
前所未有!1.3萬億美元正在“大轉移” 這個夏天註定不會平靜
美國通脹警報似乎已經解除,在美聯儲的安撫之下,金融市場狂歡繼續,一切看起來都似乎都還是一派歌舞昇平的樣子,但在華爾街一個不受關注的角落裏,一場風暴正在醞釀。 Zoltan Pozsar嗅覺到了危機。這位42歲、出生於匈牙利的瑞士信貸分析師,以準確預測逆回購市場走勢而聞名。 2019年美國貨幣市場那場大動盪發生幾周前,Pozsar就發出了警告, 這也為他贏得了“市場波動先知”(the oracle of market plumbing)和“回購傳奇人物”(RepoLegend)的昵稱。 這一次,Pozsar預計,今年夏天美國貨幣市場將有大量資金易手,規模達上萬億美元,“如果你將銀行儲備視為一副牌,那麼這副牌將被重新洗牌。”在Pozsar看來,這樣一場大規模的資金輪換,很有可能引發一場被大多數人低估的市場動盪。 在2015年加入瑞信信貸之前,Pozsar曾在美國財政部和紐約聯儲工作。在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他曾協助白宮高級官員和美國財政部通過定期資產支持貸款工具(Term asset-backed Loan Facility),疏通了資產支持債券市場。該工具允許投資者用從美聯儲借來的錢購買與消費者和企業債務相關的債券。 一直以來,美國逆回購市場並不那麼受關注,但最近幾個月來,卻頻頻登上新聞頭條,成為美國史無前例大放水之後,流動性過剩的一個縮影。 無處安放的資金 據紐約聯儲公佈的數據,美東時間6月30日週三,美聯儲的隔夜逆回購用量史上首次逼近1萬億美元,共有90名對手方在美聯儲的隔夜固定利率逆回購工具中存放了9919億美元。 在邁向1萬億美元的關鍵心理整數位的同時,這也是該數字連續10個交易日超過7000億美元、連續三個交易日超過8000億美元。當日90名交易對手的數量也創下2016年以來最多。 與中國央行的公開市場操作相反,美聯儲通過正回購釋放流動性、逆回購回收流動性。隔夜逆回購具有回籠流動性的功能,貨幣市場基金和銀行等合格交易對手方將現金存入美聯儲,進而換取美國國債等高質量抵押品。 華爾街見聞此前提及,逆回購餘額的大幅飆升反映的是美國金融市場美元流動性過剩的現狀,換句話說,隔夜逆回購是流動性過剩時期的市場資金庇護所: 當流動性過剩時,為追求安全資產,市場資金往往會選擇購買美國國債,當大量資金購買美債時,美債收益率會不斷下行,甚至可能跌入負利率區間。此時,隔夜逆回購協議就成為市場資金的安全庇護所,因為隔夜逆回購利率充當著美聯儲利率走廊下限的作用,由於美聯儲並不希望落入負利率,因此即便在疫情後0利率的環境下,隔夜逆回購利率水準也在0%。 此前,隔夜逆回購工具的利率ON RRP儘管只有零,仍然吸引了大批資金。這代表追逐短期收益率的資金根本無處可去,只能無息放入美聯儲。 兩周前的6月16日,美聯儲FOMC宣佈將作為聯邦基金利率區間上限的超額準備金利率(IOER)和下限的隔夜逆回購利率(ON RRP)都上調5個基點,ON RRP提升至0.05%。 隨後,美聯儲逆回購工具的用量進一步暴增。 一場資金大輪換 Pozsar一直在密切關注著逆回購市場的動向。 他目前每週至少發佈兩期《全球貨幣快報》(Global Money Dispatch),這已經成為許多交易員、投行家和政策制定者的必讀報告。 Pozsar在近期的快報中表示,美聯儲的貨幣寬鬆政策扭曲了投資者的動機,超低利率和央行債券購買使10年期美國國債的收益率一直徘徊在1.5%左右,低於通脹率: 金融公司願意接受美聯儲微不足道的利率,是因為美聯儲的大規模刺激計畫給他們帶來了大量資金,這些資金把利率壓低到了非常低的水準,幾乎沒有其他地方可以放。 他認為,這可能最終意味著,存放於短期國債的銀行存款和準備金將通過逆回購工具,回流到美聯儲,這種轉變可能會在不尋常的地方引發意外的波動。 Pozsa表示:“我們正在討論一場大規模的輪換,大量資金將從短期國債流向逆回購工具。” 在Pozsar看來,逆回購利率提高後,應該會削弱貨幣市場基金和外國央行對短期美國國債的需求。這些存款和銀行的準備金最終將流入美聯儲,這一過程被他稱為“沖銷”。 但他不認為短期收益率會出現大幅上升。他預計,隨著資金管理公司允許短期美國國債到期,資金儲備將逐漸從銀行流向逆回購工具。他表示,華爾街對這一轉變的漫不經心態度低估了其不確定的後果,其中可能包括意外的波動。 Pozsar預計,隨著貨幣基金等金融機構持有的短期美債在8月底到期,將有高達1.3萬億美元的資金進一步湧入逆回購工具: 截至5月31日,大型貨幣基金持有將近1萬億美元的短債,這些貨幣基金持有的短債券將在8月31日到期——在很短的時間內,這是一個很大的數目。此外,這還不包括較小規模貨幣基金持有的3000億美元短債。也就是說,到8月底,我們將看到1.3萬億美元的資金從短債流入逆回購! 關不上的水龍頭 持續氾濫的流動性令不少分析師感到不安。 據華爾街日報,摩根大通利率衍生品策略主管Joshua Younger指出,逆回購工具中的過剩現金可能預示著未來的麻煩: 令人擔憂的是,這只是冰山一角,我們無法看到其他部分。最終回到該設施的資金越多,總體過剩資金就越大,這些過剩資金被用於破壞穩定的方式的風險也就越大。 但也有分析師比較樂觀, 他們認為,流入美聯儲這一工具的數千億美元表明,過剩現金沒有流入GameStop或比特幣等更具投機性的押注中,貨幣在美聯儲之間來回流動,通過金融系統再回到央行,沒有什麼壞處。 Twenty-Four Asset Management的投資組合經理Gordon Shannon表示,隨著資金的轉移,所涉及的巨額美元可能會引發暫時的波動,但“逆回購使用的進一步增長不一定是一個危險的跡象。” 但Pozsar感到擔憂。 短期來看,大量資金從美國短期國債中撤離或許並不會造成嚴重後果。美國債務上限將在7月底生效,這給財政部帶來壓力,減少短債發行。由於預期國債供應將出現短缺,短期投資者熱衷於搶購這些國債。 但美聯儲持續的量化寬鬆還在向市場注入流動性。Pozsar預計,未來兩個月將有2500億美元資金通過QE湧入市場,使得需要被吸收的資金規模達到4000億美元。 Pozsar表示,“沖銷”掉4000億美元是一筆不小的數目,隨著銀行重組資產負債表,這可能導致市場出現異常。 *本文來自全天候科技
2021-07-06 -
黃金大跌之後,全球央行們要入場了
通脹走高陰雲之下,全球貿易正在復蘇,各國央行終於又開始買黃金了。 世界黃金協會上月公佈的一項調查顯示,全球約有五分之一的央行計畫在未來一年增加黃金儲備。 目前,塞爾維亞、泰國、加納已經行動起來。塞爾維亞央行表示," 長期來看,黃金是抵禦通脹及其他形式金融風險的最重要的守衛 ",擬將該行黃金儲備量從當前的 36.3 噸提升至 50 噸。 花旗則在一份研報中表示,在樂觀情景下,隨著全球經濟反彈,各國央行黃金購買量或在今明兩年達到 1000 噸上下,其中今年買入的黃金預計能攀升至 500 噸,明年則進一步上升至 540 噸。 渣打銀行貴金屬分析師 Suki Cooper 也表示,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多樣化需求和加劇的不確定性都將繼續提振央行對黃金的興趣。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這一預測仍低於 2018、2019 這兩年央行購買逾 600 噸黃金的峰值,但也顯著高於去年的買入量 326.3 噸。 今年以來,因美債利率走高,作為避險資產的黃金對投資者的吸引力有所下降,金價持續承壓。 華爾街見聞此前文章曾提到,在美聯儲上月會議轉向鷹派之後,美元走強,現貨黃金價格 6 月大跌近 7%,創下 2016 年 11 月以來的最大月度跌幅。 本月初,現貨黃金甚至一度跌破 1770 美元關口,當前價格已有所回升,但仍未站上 1780 美元。 有評論認為,來自各國央行的黃金買盤反彈有望在未來提振金價前景。 *本文來自全天候科技
2021-07-05 -
IMF預測:美聯儲最早可能需要在2022年底加息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稱,由於政府支出增加使通脹率保持在美聯儲長期平均目標水準之上,美聯儲可能需要在2022年底或2023年初開始加息。 IMF工作人員在週四發佈的聲明中稱,美聯儲可能會在2022年上半年開始縮減資產購買規模。IMF工作人員在總結聲明中表示: “實現這個轉變,從保證貨幣政策繼續為經濟提供強有力的支持,到為最終縮減資產購買規模和退出貨幣寬鬆政策做準備,將需要在時間可能比較緊迫的狀況下進行靈巧溝通。” 美聯儲在6月15日至16日的會議上表示會將利率維持在接近零的水準,並暗示可能會將該利率持續到明年,以幫助美國經濟從疫情中復蘇。官員們預計2023年將加息兩次,18位官員中有7位希望在2022年加息,這與3月份相比增加了3位。 美聯儲主席鮑威爾曾表示,由於經濟復蘇存在瓶頸,近期通脹的急劇上升將在很大程度上被證明是暫時的,而總體預期正是美聯儲所希望的。 加息理由:通脹達標、經濟增速數十年最快 5月,美聯儲用於設定通脹目標的個人消費支出價格指數較上年同期上漲3.9%,為2008年以來最高。IMF預測,這一增長將是暫時的,到2022年底,該指數將見頂於4.3%,並降至2.5%左右。但這仍高於美聯儲2%的長期平均目標。 在6月份的會議上,美國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ederal Open Market Committee)上調了截至2023年底的所有通脹預期,官員們認為個人消費支出在2021年將增長3.4%,而在3月份時他們的預期為2.4%。同時,他們將2022年和2023年的預測分別提高到2.1%和2.2%。 IMF工作人員預估,拜登提出的兩項計畫,以基礎設施為重心的美國就業計畫和以社會保障為重心的美國家庭計畫將使美國2022至2024年GDP累計增長約5.3%。 早先,IMF將美國2021年經濟增長預估從4月的6.4%上調至7.0%。 IMF在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協定》“第四條”對美國經濟政策進行的年度評估中表示,修正後的增長預估是美國數十年來最快增速。 美國國會在過去的15個月裏發放了一波疫情救援資金,以支撐經濟。去年3月份通過了1.9萬億美元的美國救援計畫,12月份通過了9000億美元的一攬子計畫,2020年3月通過了2萬億美元的《關懷法案》。 IMF表示: “空前的財政和貨幣支持,加上新冠肺炎病例數量不斷減少,美國未來幾個月的經濟活動應該會大幅提振。儲蓄將得到釋放,對服務業的需求將恢復,耗盡的庫存將得到補充。” *本文來自金十數據
2021-07-02 -
在流動性過剩的洪流中,美聯儲逆回購用量史上首次逼近 1 萬億美元
紐約聯儲公佈,美東時間 6 月 30 日週三,共有 90 名對手方在美聯儲的隔夜固定利率逆回購工具中存放了 9919 億美元,較昨日增加了 1507 億美元,增幅近 18%。 這代表美聯儲隔夜逆回購使用量再創歷史新高,超越了週二 8412 億美元所創的紀錄。這不僅是連續 10 個交易日超過 7000 億美元、連續三個交易日超過 8000 億美元,更是邁向了 1 萬億美元的關鍵心理整數位。 與此同時,今日的 90 名交易對手數量創 2016 年以來最多,逆回購成交量增幅創今年 6 月 17 日以來的兩周最大。週二的交易對手方數量為 74 個,代表需要向美聯儲存放過剩流動性的貨幣市場基金等機構在一天裏激增了兩成多(21.6%)。 金融博客 Zerohedge 稱,當前正值季度末,出於調整資產負債表的合規要求,以及一些交易商因此縮減了融資市場活動,使得能接納閒置現金的地方更少了,都導致了美聯儲逆回購用量 " 慣例 " 飆升。因此,今天的數據可能是一個異常值,但逆回購突破萬億美元可能很快成為 " 新常態 "。 華爾街見聞文章曾介紹,與中國央行的公開市場操作相反,美聯儲通過正回購釋放流動性、逆回購回收流動性。隔夜逆回購具有回籠流動性的功能,貨幣市場基金和銀行等合格交易對手方將現金存入美聯儲,進而換取美國國債等高質量抵押品。 此前,動用隔夜逆回購工具的利率 ON RRP 儘管只有零,仍然吸引了大批資金。這代表追逐短期收益率的資金根本無處可去,只能無息放入美聯儲。同時,ON RRP 利率充當著美聯儲政策利率——聯邦基金利率走廊的下限,這種逆回購工具用量爆表可能迫使關鍵短期利率轉為負數。 兩周前的6月16日,美聯儲 FOMC 宣佈將作為聯邦基金利率區間上限的超額準備金利率(IOER)和下限的隔夜逆回購利率(ON RRP)都上調 5 個基點,ON RRP 提升至 0.05%。 此後一天的週四(6月17日),美聯儲逆回購工具的用量便暴增 2531 億美元,一日增幅高達 45%,總用量從 FOMC 宣佈決議當天的 5029 億美元直接升至 7560 億美元,一舉突破 7000 億美元關口。此後,逆回購用量不斷創下新高,並從 6 月 17 日起站穩 7000 億美元的上方。 華爾街見聞曾提到,美聯儲上調 IOER 和 ON RRP 之後,華爾街機構就預計,隔夜逆回購工具的用量會繼續加大,現在隔夜逆回購工具創造的無風險收益已經超過了很多短期的美國國債: 摩根大通認為,儘管美聯儲此舉緩解了短端利率的下行壓力,供需失衡仍然存在," 並且在中期內可能會繼續加劇 "。 瑞銀分析師預計,美聯儲的管理利率調整可能讓逆回購工具用量進一步升高,部分增量來自政府資助企業(GSE),因為 GSE 現在可以得到比之前存在美聯儲零利率更高的收益。 *本文來自全天候科技
2021-07-01 -
特朗普“欽點”的美聯儲理事放鷹:經濟表現支持提早縮減QE
由於上任後露面機會不多,去年12月提名才最終獲批的美聯儲新任理事沃勒(Christopher Waller),其貨幣政策立場究竟是鷹是鴿一直頗受矚目。而在週二接受當地媒體的最新採訪中,這位當初美國前任總統特朗普離任前“欽點”的理事人選,終於展露出了相對更為樂觀的鷹派基調。 沃勒週二表示,他對經濟的看法“非常樂觀”,美國經濟表現好於預期為提早縮減資產購買規模提供了依據。 沃勒在談到明年是否存在加息的可能性時表示,“在我們認真對待2022年加息之前,失業率必須有相當大幅度的下降,或者通貨膨脹必須持續保持在一個非常高的水準,但我不排除這種可能性。”這是沃勒在美聯儲6月決議後首次發表公開講話。 沃勒還指出,“我們現在處於經濟政策的不同階段,因此開始考慮縮減部分刺激措施是合適的”。針對是應該先縮減每月800億美元購債規模的美國國債還是400億美元的抵押貸款支持證券(MBS),沃勒稱,“我更贊同先減少MBS的購買規模。” “現在房地產市場相當火爆。他們不需要其他任何不必要的支持,因此我完全贊成縮減MBS購買規模”,沃勒表示。 沃勒表示,經濟改善的速度比他和其他決策者去年12月所預期的要快得多,當時他們承諾以目前的速度繼續購買資產,直到朝著美聯儲充分就業和2%通脹率的目標取得 "實質性的進一步進展"。 “我認為每個人都預計,減碼可能會比他們最初設想的時間更早,”沃勒說。“這是否會發生在今年,我們將拭目以待,但它肯定會發生。如果你認為可能需要在2022年底或2023年初加息,那就需要在此之前完成縮減。” 沃勒拒絕透露他是否是點陣圖中認為應該在明年加息的七位美聯儲決策者之一。 此前,聖路易斯聯儲主席布拉德在近期的立場已由鴿轉鷹,表示強於預期的通脹率使他預計美聯儲明年將首次加息。不過沃勒週二表示,他還沒有改變3月份以來的利率路徑預期。 背景解讀:沃勒立場緣何受矚目? 沃勒的立場之所以會如此受矚目,且讓人將其和布拉德聯繫在一起,是因為在獲得美聯儲理事崗位前,沃勒曾擔任聖路易斯聯儲執行副主席兼研究部主管,主要研究領域為貨幣理論、政治經濟學和宏觀經濟理論。 換言之,沃勒此前長期與布拉德共事,並是其下屬之一。在2009年加入該地方聯儲之前,他曾擔任聖母大學經濟學系主任和肯塔基大學宏觀經濟學和貨幣理論系主任。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美國前任總統特朗普在2019年7月就首度宣佈提名沃勒出任美聯儲理事,但這一提名直到特朗普離任前的去年年底才最終在參議院獲批,沃勒也算是最後一位被特朗普“扶持”上位的美聯儲決策層官員。 美國媒體當時曾預計,沃勒會秉持“鴿派”的貨幣政策立場,他將支持美聯儲繼續維持超低利率政策以促進美國經濟從新冠疫情造成的衰退中復蘇。 在正式出任美聯儲理事後,沃勒在公開場合露面講話的機會並不多,較為令人印象深刻的有兩次: 在今年3月,沃勒曾表示美債收益率的波動反映了美國經濟的復蘇,現在離加息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今年5月,沃勒則指出,“目前導致通脹上行壓力的因素是暫時的,我們需要看到更多支持經濟復蘇取得實質性進展的數據,隨後才能調整政策立場。”兩次講話均整體較為鴿派。 目前,美國金融市場對美聯儲政策走向的探討已趨於白熱化。除了沃勒外,裏奇蒙聯儲主席巴爾金和明尼阿波利斯聯儲卡什卡利週二也發表了最新講話。巴爾金指出,美國勞動力市場尚未恢復到接近疫情前的水準,他希望在看到就業市場有了更多進展後才放慢資產購買速度。卡什卡利則表示,美國經濟要想從疫情打擊中完全恢復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預計夏季後就業人數將增加。 *本文來自財聯社
2021-06-30 -
反彈走不遠?美聯儲鷹派抬頭下機構不看好美元
美聯儲6月利率決議一度刺激美元在短短三天內大漲近2%並刷新兩個月高位,然而其反彈勢頭並未得到延續。 目前美元指數依然交投於92關口下方。近一周來包括達拉斯聯儲主席卡普蘭、聖路易斯聯儲主席布拉德在內多位官員暗示美聯儲應儘早削減資產購買、2022年底前加息的看法,但包括消費支出數據低迷等因素讓機構猜測美聯儲不會提前採取行動, 通脹前景和全球央行政策非同步性也可能成為中期打壓美元的因素。 政策與復蘇非同步性 富國銀行經濟學家科薩吉斯(Sara Cotsakis)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認為,近期美元的飆升是值得注意的,但持續性值得觀察。 受多種因素影響,全球各國經濟復蘇步伐不均,導致貨幣政策與主要央行的路徑出現分歧。科薩吉斯稱,儘管美聯儲在最近一次會議上出現了溫和的鷹派轉變,但貨幣政策寬鬆可能暫時保持,與此同時許多國際央行已經準備或開始貨幣政策正常化週期。相對於更加積極主動的同行而言,耐心的美聯儲隨著時間推移將對美元形成壓力。 貨幣政策的這些分歧已經在今年上半年發揮了作用。比如,加拿大央行在今年早些時候放緩了資產購買,並維持了隨著時間推移進一步縮減的前瞻性指引,這一鷹派立場幫助加元成為今年表現最好的G10貨幣,自2021年初以來升值超過3%。英鎊匯率同樣跑贏市場,由於資產購買放緩以及擺脫負利率可能性,英鎊兌美元匯率上漲2%。此外,加息預期的提前也幫助挪威克朗溫和走強。新興市場方面,巴西央行和俄羅斯央行多次加息使得巴西雷亞爾和俄羅斯盧布成為表現最好的新興市場貨幣之一。 今年以來多國貨幣因央行政策轉向走強(資料來源:富國銀行) 展望下半年,高盛外匯策略聯席主管潘德爾(Zach Pandl)在報告中寫道,美國經濟反彈並非一枝獨秀:未來6個月隨著疫苗接種進程促進經濟重新開放,大多數經濟體的增長應該非常強勁。 高盛預計歐元區國內生產總值(GDP)的年化增長率為9%,加拿大為8.5%,美國為7.7%。 以歐洲為例,隨著疫苗不足的問題得以解決,歐元區經濟重啟加速推動製造業、服務業快速復蘇,帶動歐洲三大股指強勁上行,歐央行內部鷹派勢力有所抬頭。高盛指出,隨著時間的推移,許多其他央行也需要考慮放棄寬鬆政策。事實上,一些央行可能會因為美聯儲的轉變而更加大膽。 美聯儲緊縮預期被放大 在6月利率決議中,美聯儲季度經濟展望顯示2023年將加息兩次,時間節點大幅早於投資者的預期,同時政策制定者也開始討論何時應該考慮縮減資產購買規模。 科薩吉斯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美聯儲決議的背景是美國上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和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均創下多年新高,這引發投資者擔憂: 美聯儲可能比預期更早收緊貨幣政策,全球資本市場出現短暫波動。結合目前的宏觀經濟環境,傾向於美聯儲現有貨幣政策至少在2022年初之前不太可能改變。 對於目前高漲的物價壓力,科薩吉斯認為,雖然不少人擔心未來會重演上世紀70年代大通脹的一幕,但整體通脹失控的可能性不大。 目前的成本上行壓力主要還是由於供需錯配及供應鏈瓶頸造成的,隨著未來疫情防控形勢的好轉,預計下半年通脹率將高位整固,然後在2022年下半年放緩。 另一方面,美國經濟動能的持續性值得關注。最新數據顯示,美國6月密歇根大學消費者信心指數小幅回落,經濟現狀指數走低,新屋銷售和服務業數據有所波動。富國銀行預計二季度美國經濟和企業利潤增長將達到峰值,隨後將逐步放緩,這也為美聯儲繼續寬鬆政策進而打壓美元提供了可能。科薩吉斯指出,美元的走勢將取決於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能否繼續改善。 花旗集團美國經濟意外指數走勢變化 值得一提的是,花旗集團美國經濟意外指數(Economic Surprise Index)為26.5,遠低於去年的最高點270.8,表明隨著財政刺激計畫效應逐步減弱,經濟復蘇的力度正在逐步回落到市場預期範圍內。 高盛認為,市場對美聯儲收緊政策的預期可能已經走得太遠了。該行預計,到2023年底,美聯儲的加息幅度僅為一次(25個基點),而目前聯邦基金期貨顯示為三次加息(75個基點)。潘德爾指出,現在很難看到放鬆政策的理由, 導致今年經濟快速增長的大多數因素將在未來幾個季度逐漸消失,經濟增長放緩和通脹見頂應能讓美聯儲繼續維持政策寬鬆。 此外,美元自身的估值因素也需要考慮。根據高盛的標準模型,按貿易加權計算,美元仍被高估約10%。這是上一個經濟週期的遺留問題,這使得國際投資者在美國市場上持有的資產規模大得多。潘德爾表示,在截至2020年的十年中,歐元區投資者在美國市場持有的外部投資組合資產份額上升了7.5個百分點,達到20.4%。分配給美國的全球共同基金資產份額的上升趨勢尚未扭轉,而美元在全球外匯儲備中的份額則出現下滑。如果美國以外的市場能夠在未來幾年提供具有競爭力的回報,這將是美元走弱的一個原因,由此產生的投資組合外流可能會打壓美元。 *本文來自第一財經
2021-06-29 -
大摩警告:任何強勁的美國經濟數據都將衝擊市場
" 五年來最重要 " 的政策會議過後,美聯儲雖未提及縮減 QE,但釋放了兩年後、即 2023 年較有可能加息不止一次的信號。 摩根士丹利看到,儘管在會議結束之後,廣泛風險市場的急劇拋售潮已經出現逆轉,但會議所釋放出的不確定性並未有所轉圜,美聯儲未來任何真正的、或是被市場料中的政策轉變都有可能加劇市場不確定性。 在這樣的環境下,摩根士丹利認為,即將出爐的美國就業和通脹數據對市場的影響將被放大,更強勁的經濟數據可能會加劇美聯儲的鷹派傾向,市場該系好安全帶了。 猶記得去年 8 月,美聯儲在全球央行年會上宣佈了其對貨幣政策框架的重大調整: 首先,美聯儲不會再基於低失業率數據而先發制人地加息,實際通脹的進展將成為取消寬鬆政策的主要尺度; 其次,美聯儲正式採用了靈活的平均通脹目標框架(FAIT),旨在隨著時間推移能實現平均 2% 的通脹目標,也就是在經歷一定時間的低通脹之後,允許接下來一定時間內出現更高的通脹。 但在摩根士丹利看來,隨著美國經濟在後疫情時代反彈,美聯儲會議顯示出的鷹派分歧其實令人意外,市場對於 FAIT 的信心也已經出現下降: 首先,與美聯儲自己強調的實際通脹>通脹預期相反,儘管近期數據均遜於預期,跟廣泛的就業市場指標進展不佳,美聯儲仍對就業市場復蘇的前景表示樂觀。 比方說,非裔美國人 9.1% 的失業率仍遠高於美國整體 5.8% 的失業率。 其次,近幾個月,美聯儲主席鮑威爾一直將通脹跟 " 暫時性 " 綁定,但他如今終於承認了上行風險。 這種對通脹預期(而非實際通脹)和勞動力市場的關注,最終形成了顯示 " 利率會在 2022 年和 2023 年走得更高 " 的點狀圖,這就導致我們得出結論:這是一次明顯的鷹派會議。 摩根士丹利還發現,根據美聯儲點陣圖,政策制定者預計, 在首次加息後的一年裏,美聯儲還將加息 3-4 次;但市場目前的預期則是,在首次加息後的 12 個月內,美聯儲只會加息 2 次左右。 摩根士丹利認為,美聯儲縮減購債規模的步伐和預計的加息步伐是市場面臨的最大風險。此外,縮減購債的類別構成、提前通知到開始縮減之間的間隔時間等等,也都是值得警惕的額外風險。 *本文來自全天候科技
2021-06-28 -
上半年A股IPO數量、籌資額雙增,業內預計從嚴審核態勢延續
IPO發行節奏是今年上半年市場關注重點。證監會主席易會滿曾指出,IPO發行既沒有收緊,也沒有放鬆。 從數據來看,A股市場正在延續以往的強勢表現。今年前六月,A股IPO數量翻番,籌資額保持增長。 據安永24日發佈的《中國內地和香港IPO市場》報告,今年上半年,A股市場預計共有247家公司首發上市,籌資2118億元,IPO數量和籌資額同比分別增長109%和52%。 “下半年積極的制度改革和資本市場支持實體經濟的政策不會改變,我們有望看到IPO市場活躍度進一步提升。”安永大中華區上市服務主管合夥人何兆烽表示。 一些變化也值得關注:與去年同期相比,去年全年,A股中小IPO占比明顯升高,平均籌資額下降至8.58億元,為近四年來同期最低水準。 A股IPO數量翻番,籌資額保持增長 IPO數量和籌資額雙增。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A股市場預計共有247家公司首發上市,籌資2118億元,IPO數量和籌資額同比分別增長109%和52%。 究其原因,安永報告指出,隨著後疫情時代經濟加快恢復及註冊制的推行,A股市場在上半年迎來了全新發展。 這體現在:上半年,註冊制IPO數量和籌資額均超過核准制,IPO數量和籌資額占比分別為70%和59%,創業板和科創板IPO數量分列一、二位;上海主板籌資額最高,占全部IPO的35%。 IPO大單的吸金能力延續。 包括包括三峽能源、和輝光電等在內,A股前十大IPO共籌資589億元,占上半年籌資總額的28%。前十大中有6家企業通過註冊制發行IPO,共籌資271億元,籌資額占十大的46%。 行業上,工業行業的IPO數量和籌資額均列第一,科技、傳媒和通信行業IPO數量和籌資額列第二。 “與去年相同,金融企業IPO數量和籌資額持續低位,2021年上半年只有4家金融企業在在A股上市,IPO數量和籌資額雙雙跌出前五。”報告指出。 今年上半年A股IPO募資額前十大專案(資料來源:安永) 中概股回歸效應釋放 今年上半年的港股市場,IPO數量減近三成,但籌資額激增。 數據顯示,2021年上半年,香港市場預計共有45家公司首發上市,籌資額2108億港元。與去年同期相比,IPO數量減少24%,而籌資額增加127%。 籌資額同比大增,與中概股回歸及內地企業赴港上市,關係密切。 一方面,百度、嗶哩嗶哩、攜程、汽車之家4家中概股回歸香港,占前十大籌資額的38%。隨著中概股回歸,上半年科技、傳媒與通信行業列籌資額首位,占總籌資額的54%;另一方面,今年上半年,超過八成數量的新股來自中國內地,籌資額占全部籌資額的97.5%,與去年同期相比均有上升。 展望下一階段的港股市場表現,安永華明審計服務合夥人李康表示,隨著科創板股票正式納入滬港通,恒生指數成分股調整、簡化海外發行人在香港上市制度的探索不斷推進,香港新股市場的競爭力和吸引力將進一步提高。 美股方面,截至今年上半年,中概股上市活動並未因《外國公司問責法》而停滯,赴美上市企業數量創歷史新高。 數據顯示,年初至今,美股市場共有31家中國企業首發上市,共籌資88.2億美元,IPO宗數和籌資額分別較去年同期上升94%,籌資額上升237%。上半年中概股平均首日回報率達131%,同比為近年來最高。 今年上半年港股IPO情況(資料來源:安永) 預計從嚴審核態勢延續 展望今年下半年的IPO市場,安永認為,雙創板塊將成上市主力軍,中概股回歸形勢高漲。 A股方面,IPO活動將受到多方面因素影響。 例如,國際層面,疫苗接種加速推廣,全球經濟復蘇進程好於預期,但疫情在部分國家的失控或加重投資者對新興市場的擔憂;國內層面,經濟增長已基本恢復至常態,“十四五”規劃開局,政策利好助力相關行業的IPO活動。以註冊制為龍頭的改革將進一步落實細化,上市企業品質提高將改善A股生態。 “下半年IPO排隊企業數量將維持高位。”其預判。 數據顯示,截至6月21日,共有633家排隊企業,其中近八成為科創板及創業板排隊企業,其中多數為科技、傳媒和通信業、生物科技醫療業、工業材料行業企業。 港股方面,中概股回歸將對全年籌資額產生較大影響。獨角獸、大科技公司及生物科技與健康企業的上市勢頭將依舊延續。 談及擬IPO企業所面臨的機遇,何兆烽表示,在當今複雜多變的環境下,擬IPO公司需要考慮多方面的可能性,加強企業的韌性和靈活度,向投資者顯示企業可以應對疫情、供應鏈危機及經濟情況一旦轉差等帶來的風險。跨境上市企業需考慮地緣政治和當地政策變化帶來的風險,並為此做好預案,以做出充分的準備,抓住上市窗口。 此外,安永預計,註冊制下,交易所仍需嚴格履行審核把關職責,證監會註冊環節對交易所審核品質及發行條件、資訊披露的重要方面進行監督。未來審核從嚴態勢或將延續。 “當前A股市場正在多措並舉,以明確各板塊定位,推動提高上市公司品質。總體來看,不同的企業都有適合自己的市場,同時錯位發展,適度競爭。”安永大中華區政府及公共事業部主管合夥人楊淑娟表示。 *本文來自第一財經
2021-06-25 -
深度剖析:美聯儲“三鷹”已亮底牌 明年加息絕非危言聳聽?
美聯儲上周公佈的6月利率點陣圖顯示,在美聯儲目前的總計18位高官中,有7位官員預計明年就會加息。自那時以來,很多市場人士就在猜測,這支持美聯儲明年就加息的“鷹派七子”究竟是哪幾位?而如今,隨著過去一周不下十位美聯儲高官陸續發表講話,謎底或許已經呼之欲出。 在過去數日的講話中,聖路易斯聯儲主席布拉德、達拉斯聯儲主席卡普蘭和亞特蘭大聯儲主席博斯蒂克,已經亮出了他們手中“底牌”——他們是支持明年加息的七位官員中的其中三位。 我們先來看看這三位官員的立場背景如何,以及他們此番是如何表態的: 聖路易斯聯儲主席布拉德是上周最先亮出“鷹爪”,同時也是立場轉變最為令人感到意外的一位美聯儲官員。 熟悉美聯儲內部鷹鴿陣營分佈的投資者對布拉德這個名字顯然不會感到陌生。在過去多年,他都是美聯儲內部最為鴿派的官員之一,然而在上周五,他卻搖身一變倒戈向了鷹派陣營。這也無怪乎當天就有市場人士將其這一立場的變動形容為“布拉德炸彈”——徹底引爆了上周五的美國金融市場。 布拉德(James Bullard)上周五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他正是點陣圖中預測2022年加息的委員之一,因預期通脹回升速度將快於之前的預期。 布拉德還表示,美聯儲啟動對減碼的討論是恰當之舉,必須為通脹上行風險做好準備。布拉德稱,“我們期待一個美好的一年,一個良好的重新開放。但今年的情況比我們預期的更好,通貨膨脹比我們預期的更高。我認為,我們現在更傾向於鷹派以控制通脹壓力是很自然的。” 如果說,布拉德的轉變令人感到措手不及,那麼達拉斯聯儲主席卡普蘭支持明年加息,就絲毫並不令人感到意外了。事實上,在本月的美聯儲利率決議之前,卡普蘭就一直是力挺美聯儲儘早縮減QE的鷹派官員代表之一。 卡普蘭在昨夜的講話中最新表示,“美國經濟可能比人們預期的更早達到美聯儲縮減資產購買規模的門檻。我認為從風險管理的角度來看,開始調整對美國國債和抵押貸款支持證券的購買,會讓我們日子好過得多。” 卡普蘭還預測,2022年基準利率將從目前接近零的水準上調,因為今年和明年的通膨率都會超過央行設定的2%目標,同時失業率會降至4%以下。不過,他拒絕詳細說明他對2023年利率的預期。 除了卡普蘭外,昨夜揭露自己支持明年加息底牌的還有亞特蘭大聯儲主席博斯蒂克。相比於布拉德和卡普蘭,博斯蒂克的特殊之處在於,他今年就是FOME具有投票權的票委。而在此之前,博斯蒂克的政策立場其實也並沒有像最新講話般展望出鷹派基調。 博斯蒂克在週三表示,美聯儲可能會在未來幾個月決定放慢資產購買速度,並且他贊成在2022年加息以應對經濟復蘇快於預期的情況。 “鑒於最近數據高於預期,我已將我對首次加息的時間預期提前到2022年末,”博斯蒂克週三在一場演講後對記者表示,“我還預期2023年會加息兩次。最近的許多數據都比我預期的要強。GDP處於更強勁的軌道上,通脹率在上升,並且我承認遠高於我們的目標。” 美聯儲明年“加息七鷹”究竟是誰? 眾所周知,美聯儲的利率點陣圖是匿名的,因此在美聯儲決議結束後短短不到一周時間內,就已經有三位美聯儲官員亮出了自己支持明年加息底牌,多多少少都頗為罕見。而隨著他們三人——尤其是原本不屬於鷹派陣營的布拉德和博斯蒂克自願“跳反”,剩下四位支持美聯儲明年加息的官員,其實也已不難猜測。 從近來的立場表態看,費城聯儲主席哈克很可能在其中佔據一席。費城聯儲在美聯儲內部向來有著立場偏於鷹派的傳統,而現任主席哈克,則是在6月美聯儲決議前與卡普蘭一同“鷹聲”最為嘹亮的兩位官員,他們都呼籲美聯儲轉向緊縮宜早不宜遲。 而除了哈克外,美聯儲兩位女性地方聯儲主席——克利夫蘭聯儲主席梅斯特和堪薩斯城聯儲主席喬治,雖然還沒有表示支持明年加息,但由於她們過往明確的鷹派立場,也幾乎能鎖定兩個鷹派席位。 喬治在2016年曾有過五次在美聯儲決議中投下反對票的壯舉,理由是支持美聯儲加息,當年同樣具有投票權的梅斯特也多次回應。此後,這兩位美聯儲內部的“鐵娘子”就幾乎成為了鷹派的代言人。 至於剩下最後一位支持明年加息的美聯儲官員是誰,就有點難猜了,也許是此前支持在未來幾次會議上討論縮減QE的負責金融監管的副主席誇爾斯?不過目前,並不能保證一定是他。 2022年加息恐已非危言聳聽 但至少,上述已經明確亮出底牌的鷹派人物,或根據過往立場不難鎖定的鷹派對象,已經能夠明確昭示出一件事——美聯儲明年加息恐非危言聳聽。 理由是:在明年FOMC票委的輪換中,屆時將取得投票權的四位地區聯儲主席——布拉德、梅斯特、喬治和羅森格倫,沒有一位是鴿派! 布拉德、梅斯特、喬治可能支持明年加息的理由,上文都已經提到了。至於剩下的波士頓聯儲主席羅森格倫,從昨日的最新表態看,他如今的確算不上特別鷹派,但投資者絕不能忽視其明年投票支持加息的可能性。 在2016年9月,美聯儲當時在利率決議上曾以7比3的投票比,維持利率不變。一場會議上出現三張反對票,這在近十年來的美聯儲決議歷史中極為罕見,而當時投下反對票支持加息的正是——梅斯特、喬治和羅森格倫。而到了當年的12月,美聯儲就最終宣佈了加息。此外,羅森格倫在2019年也曾和喬治聯手投票反對美聯儲降息。 目前,儘管多數美聯儲官員仍支持明年維持利率不變,到2023年再加息,但隨著明年至少三位票委將變為鷹派,如果到了明年下半年,每場會議上都有3、4張支持加息的反對票,鮑威爾的面子上真能掛得住? 至少從以往的經歷看,想讓梅斯特和喬治和已經跳鷹的布拉德不投反對票,這一可能性似乎比美聯儲加息還要低。 最後,投資者不應該忽視的一點是,美聯儲主席鮑威爾的任期將於明年2月到期,副主席克拉裏達將於明年1月末到期,負責金融監管的副主席誇爾斯的任期今年10月就將到期。這三位美聯儲理事會掌權人物中至少有兩位的立場更為偏於鴿派,而如果屆時繼任者換上的是鷹派,無疑又將帶來更多變數。
2021-06-24 -
鮑威爾:預計通脹預期會回落到美聯儲目標水準
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在為6月22日出席美國國會聽證會準備的講稿中表示,美聯儲將竭盡所能支持經濟完成復蘇。鮑威爾表示,最近幾個月通脹顯著上升,經濟活動以及就業持續加強,但通脹預期將會回落到美聯儲的目標水準。 他認為,實際GDP有望實現數十年來的最快增長,接種疫苗可能會繼續減少公共衛生危機對經濟的影響,但新的病毒株仍然是所面臨的風險之一。鮑威爾表示,5.8%的失業率低估了就業短缺,勞動力市場狀況持續改善,但步伐參差不齊。 整體而言,這份證詞並未給出關於當前貨幣政策的細節,也沒有詳細說明為應對物價更快上漲,美聯儲不得不加快撤回一些經濟支持計畫的可能性。實際上,鮑威爾認為,目前的通脹上升趨勢可能會消退。他還重申了對復蘇仍然參差不齊的擔憂。 以下是證詞全文: 自我們上次見面以來,經濟已持續改善。在廣泛的疫苗接種與前所未有的貨幣和財政政策行動的共同作用下,復蘇獲得了強有力的支持。經濟活動和就業指標繼續增強,今年的實際GDP似乎有望實現數十年來最快的增長。這種快速增長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經濟活動從低迷水準持續反彈。 受疫情不利影響最嚴重的部門仍然疲軟,但已顯示出改善。在經濟持續重新開放、財政支持和寬鬆的金融條件的推動下,家庭支出正在快速增長。房地產行業強勁,商業投資穩步增長。但在某些行業,近期的供應限制正在抑制活動。 與整體經濟活動一樣,勞動力市場的狀況繼續改善,儘管速度不均衡。5月份的失業率仍保持在5.8%高位,這一數字低估了就業缺口,特別是因為勞動力市場的參與率並未擺脫過去一年中大部分時間普遍存在的低迷情況。隨著疫苗接種的增加,應能緩解目前影響就業參與率的一些與疫情相關的因素,就業增長應該會在未來幾個月回升。 經濟衰退給美國人帶來了不同程度的衝擊,最不能承受負擔的人受到的打擊最大。尤其是,儘管經濟取得了進展,但從事服務業的低薪工人以及非裔美國人和西班牙裔美國人的失業率繼續不成比例地升高。 美聯儲奉行的貨幣政策旨在促進強大、穩定的經濟,從而改善所有美國人的經濟狀況。那些歷來被拋在後面的人最有可能在擁有大量就業機會的強勁經濟中繁榮起來。當每個人都可以為繁榮做出貢獻並分享繁榮的好處時,我們的經濟就會變得更強大、表現得更好。 近幾個月通貨膨脹率明顯上升。原因在於,疫情初期非常低的讀數已經不在計算範圍內;過去油價上漲對消費者能源價格的傳導;隨著經濟繼續重新開放,支出反彈;供應瓶頸的加劇因素限制了某些部門的生產在短期內的反應速度。隨著這些暫時的供應效應減弱,通脹有望回落至我們的長期目標。 疫情繼續對經濟前景構成風險。疫苗接種方面的進展限制了病毒的傳播,並可能繼續減少公共衛生危機對經濟的影響。然而,疫苗接種的步伐已經放緩,新的病毒株仍然存在風險。疫苗接種方面的持續進展將有助於恢復更正常的經濟狀況。 美聯儲政策行動的宗旨在於為美國人民促進最大就業和穩定物價,以及促進金融體系穩定。 為應對危機,我們採取了廣泛而有力的措施,更直接地支持經濟中的信貸流動,促進疫情初期金融體系的穩定。在2020年4月至12月期間,我們的行動共同幫助釋放了超過2萬億美元的資金,以支持大大小小的企業、非營利組織以及州和地方政府。這反過來又有助於防止組織關閉,使雇主在經濟繼續復蘇之際,可以更好地留住工人並重新雇用他們。 我們設計的各種工具目的在於為私人信貸市場提供支持,而不是替代品。一旦貸方和投資者瞭解到借款人可以獲得緊急貸款,情況就會有所改善。例如,在宣佈一些市政票據將符合我們的貨幣基金設施的條件並且我們正在開設市政流動性設施之後,市政債券的收益率和利差開始急劇下降。這在我的證詞隨附的圖表中有詳細說明。 在宣佈工具後接下來的幾個月裏,市政債券的發行量激增。在2020年4月至2020年12月期間,州和地方政府以及其他市政發行人以極具吸引力的利率在私人市場借入了近3800億美元,2020年全年市政債券發行量創下歷史最高紀錄。 我們以前所未有的行動部署了這些貸款工具。我們的緊急貸款工具需要獲得財政部的批准,並且僅在不尋常和緊急的情況下可用,例如危機帶來的情況。 其中許多專案都得到了CARES法案(冠狀病毒援助、救濟和經濟安全法案)的資助。這些工具在非常困難的一年中提供了必要的支持,現在工具已經被撤回。我們將繼續分析工具的功效並審查從其建立和運營中吸取的經驗教訓。我的書面證詞中還包括其他分析。 總而言之,我們理解我們的行為會影響全國的社區、家庭和企業。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我們的公共使命。美聯儲將盡一切努力支持經濟完成全面復蘇。謝謝。我期待著您的提問。 美聯儲公佈鮑威爾證詞後,美國兩年期和十年期國債收益率利差擴大至日高。外媒指出,鮑威爾此次有關通脹的表態很大程度上重複了他在上周四美聯儲會後新聞發佈會上的開場白。 投資者將繼續關注週二的聽證會,將從鮑威爾回答的現場問題中尋找他對通脹的更多看法,以及關於美聯儲寬鬆政策還將持續多久的線索。 *本文來自格隆匯
2021-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