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们的需要 我们的专注
Your Needs Our Focus
财经快讯
-
高盛:不要只關注加息,QT的風險也不容小覷
儘管現在全世界的注意力幾乎都放在了加息上,但高盛發出警告:量化緊縮(QT)的風險才剛剛開始。 在最近的一份給客戶的郵件中,高盛對沖基金銷售主管Tony Pasquariello提出,直到2022年結束時,市場主要的宏觀擔憂是經濟衰退,對美聯儲的焦慮明顯下降,但他的“直覺”認為,今年可能出現相反的情況:美國經濟比人們所擔心的情況稍好,但流動性緊縮將對市場施加持續的影響和刺激。 在對於美國衰退的風險上,Pasquariello認為,目前還沒有確鑿的證據: 我們仍然面臨著嚴重的分化:製造業和房地產疲軟,而服務業和就業強勁。此外,隨著時間的推移,一些對實際可支配收入的實質性拖累將減少。 我所觀察更多的是,在客戶談話中反復出現假定的“大概率衰退”,並不在我們的預測中。 他提醒道,雖然美聯儲的利率目標引起了大多數人的注意,但他擔心央行們的流動性會出現“微妙的腐爛”: 去年第一季度,美聯儲仍然在購買債券,六月才開始縮表,並且直到九月才真正“進入狀態”,而歐洲央行甚至還沒有開始QT(直到今年三月)。 我想說的是,全球流動性剛剛出現拐點,它將伴隨著美國銀行資本的廣泛收緊。 Pasquariello說,到目前為止,QE的“派對”已經結束,而QT的“宿醉”可能會持續數年。 避免硬著陸? Pasquariello認為,儘管美國的住房和製造業看起來仍然非常不穩定,但在穩固的勞動力市場的支撐下,美國經濟有可能避免硬著陸。但在經濟放緩的情況下,美聯儲仍在緊縮,這也將對市場造成不利的影響。 當然,在美聯儲暴力加息的2022年下半年之後,最壞的情況“應該”已經過去: 至少我們不再面對一個比CPI整整低了8個百分點的聯邦基金利率(幾乎很難相信這種情況會發生),換句話說,當下通貨膨脹的軌跡和美聯儲政策處於了一個更合適的位置。 然而,考慮到勞動力市場的結構性狀況(工資年增長率仍為4.6%,可用勞動力儲備依然受限),使核心通脹率回到2%可能依然困難。 這令我再次想起20世紀70年代的類似情況:高通脹是一種狡猾的動物,它一波接一波,使得政策不得不作出幅度極大的動作——暫停、180度大轉彎、停止和再啟動。 對於美聯儲本身,Pasquariello指出,他們去年做的“遠遠超出了市場的預期”,這導致了美股市場的哀鴻遍野。 但儘管如此,他猜測在美聯儲還沒有領先於通脹之前,仍然會選擇一種“令市場痛苦的方式”與通脹進行對抗。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2023-01-09 -
IPO“行業紅黃燈”傳聞風波追蹤:10餘家排隊食品企業將受何種衝擊或成關鍵
日前一則有關監管層對部分行業主板IPO採取特殊限制的傳聞在業內持續發酵。 “對核准制下的主板申報進行了行業限制,叫‘紅燈行業’,直接說食品、餐飲連鎖、白酒、防疫、學科培訓、殯葬、宗教事務啥的都不能申報了,還有就是需要主管部門批復尚沒有拿到批復的也不能申報,譬如互聯網平臺、類金融、軍工啥的。”傳聞指出。 “還有一個‘黃燈行業’,涉及到服裝、家居、家裝、大眾電器等,但是沒有一棒子打死,規模比較大的,行業頭部的好像還可以,不要是通過燒錢模式、猛增加盟商等這種模式起來的專案。”傳聞還指出。
2023-01-06 -
美聯儲不想“被誤會”,更多加息在路上?
美聯儲“最鷹”紀要背後,可能是其為了不願再被“誤認”釋放鴿派信號而做出更多努力。 週三公佈的美聯儲12月政策會議紀要顯示,美聯儲官員願意放慢貨幣政策緊縮的步伐,以更好地衡量其措施對美國經濟的影響,但對於加息仍然是堅定的,更多的加息可能還在路上。 會議紀要顯示,除了決定在12月減少加息規模外,委員會仍然專注於在通脹鬥爭中保持積極性。官員們一致認為,儘管近幾個月通脹略有緩解,但仍然“高得令人無法接受”。 重要的是,他們一致認為2023年不會降息,這一觀點與當前的市場預期不一致: “鑒於通脹頑固高於(美聯儲貨幣政策委員會FOMC)委員會2%的目標,而且勞動力市場仍非常吃緊,所有與會者都較9月會議時上調了他們對聯邦基金利率適宜路徑的評估。沒有與會者預計,適合2023年開始下調聯邦基金利率目標。” 在美聯儲接近拐點之際,12月的會議紀要表明,委員會仍然關注將年度通脹率一路降至2%。會議紀要還顯示,美聯儲不願意在工作完成之前過早放鬆貨幣政策。會議紀要稱,官員們強調,儘管最近物價增長放緩,但“需要更多的進展證據才能確信通脹處於持續下降的道路上”。 在會議紀要發佈後,萬神殿宏觀經濟學(Pantheon Macroeconomics)首席經濟學家Ian Shepherdson寫道: 換句話說,不要指望他們會軟化通脹路線,直到數據正在發生顯而易見的重大轉變。 EY-Parthenon首席經濟學家Gregory Daco表示,本次會議紀要“抵消”了過去美聯儲的所有鴿派立場: FOMC的會議紀要強調,美聯儲為確保其抗擊通脹的可信度做出了刻意努力。 每一絲鴿派立場都被鷹派立場的充分展示所抵消。 值得注意的是,與會者們似乎對會議前股市飆升而感到不滿,因為他們警告不要“無理”放鬆金融狀況: 與會者指出,由於貨幣政策通過金融市場發揮重要作用,所以金融環境不合理的放鬆(unwarranted easing),特別是因公眾誤解(FOMC)委員會反應功能而驅動的放鬆,將讓委員會恢復價格穩定的努力變得複雜。 此外,有趣的是,“許多”(many)美聯儲官員表示需要平衡雙邊風險,這可能表明美聯儲的分歧越來越大。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2023-01-05 -
新年“開門紅”:在岸、離岸人民幣一度雙雙升破6.89
經歷了曲折的2022年之後,人民幣在2023年迎來強勢開局,在岸和離岸人民幣一度雙雙升破6.89關口。 1月3日週二,在岸人民幣早間開盤小幅走低至6.9248,然後突然快速拉升,陸續突破6.92、6.91、6.90、6.89和6.88關口,盤中最高升至6.8785。截止發稿,離岸人民幣回落至6.8789,較前一交易日上行近180點。 離岸人民幣早盤一度走低至6.9382,然後在10:00左右開始大幅反彈,一度上破6.89關口至6.8806。截止發稿,離岸人民幣回落至6.8880,較前一交易日上行逾370點。 自去年3月以來,人民幣匯率步步走低,一度跌破7.30關口,但在年尾上演強勢逆襲,僅在節前的12月30日,在岸、離岸人民幣對美元漲幅雙雙超過600個點。 展望未來,上證報報導稱,業內人士認為全球經濟復蘇的錯位整體有利於人民幣匯率保持穩定甚至偏強勢。綜合經濟基本面與國際收支面考慮,預計2023年人民幣匯率將呈現雙向波動、溫和回升、逐步趨近長期合理區間的走勢。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2023-01-03 -
170億美元!特斯拉空頭們賺翻了
根據金融數據機構S3 Partners的數據,做空或押注特斯拉股價將下跌的投資者在2022年總共獲得了約170億美元的收益,使特斯拉成為今年最賺錢的空頭標的。 2018年時,特斯拉一度有超過三分之一的流通股被賣空。吉姆•查諾斯、大衛•艾因霍恩和安德魯•萊福特等知名空頭也紛紛加入賣空隊伍。然而,特斯拉在2020年初掀起了一場爆發式狂漲,交易價格從年初拆股調整後30美元左右,一路飆升到2021年11月400美元以上的峰值,市值膨脹到1.2萬億美元以上,成為美國市值最大的公司之一,令空頭們瞠目結舌。 Dusaniwsky預計針對特斯拉的賣空將持續到其股價觸底為止,但分析師和投資者仍難以看到底部,特別是該公司將於下月初公佈第四季度交付數據,並正在掀起新一輪促銷戰。 馬斯克已經向投資者們承諾,最近兩年將不會再賣出任何股票,明年不管什麼情況,絕對不會賣,可能後年也不會。 “當特斯拉的股價開始上漲時,應該會有一陣空頭回補,這將有助於更快地推高其股價,因為短期賣空者希望在利潤蒸發之前實現他們超額的按市值計算的利潤。”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2022-12-30 -
在債券市場,負利率即將成為歷史
隨著日本央行給轉向以希望,全球債券市場的負利率時代可能已進入尾聲。 Factset的最新數據顯示,在各國央行努力加息以對抗通脹的行動下,全球負利率債券總額已經銳減,從兩年前的18.4萬億美元降至目前的2540億美元。 為了刺激經濟增長,過去以日本和歐洲為代表的央行採取將目標利率維持在零以下。但今年以來,通脹飆升已使歐洲央行提高了利率,負利率的陣營幾乎只剩下日本央行。 上周,日本央行出乎意料地放鬆了十年期國債收益率目標區間,從±0.25%提升至±0.5%,此後幾天,日本十年期國債收益率已升至略低於0.5%的水準,十年期以下的短期國債收益率也已轉為正值,只有期限在一年及以下的政府票據的收益率仍為負。 在宣佈調整收益率目標區間後,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反復表示這一轉變並非加息,只是增強債券市場的功能。但市場仍然認為這是一個重要信號。 瑞銀證券首席日本經濟學家、前日本央行官員足立正道(Masamichi Adachi)認為,無論日本央行怎麼稱呼它,“這都是朝著退出邁出的一步”: 這為2023年新行長上任後加息打開了大門。 負利率債券時代 2010年末,歐洲央行、瑞典、丹麥和瑞士央行開始將目標利率維持在零以下;2016年以來,日本央行也一直將基準利率維持在零以下,組成了負利率債券的基本陣營。 儘管負利率債券實際上要求債券持有人付費,是一種“違反直覺的投資”,但一直有投資者在進行購買。 一些人需要一個安全的地方來存放大量歐元或日元,他們別無選擇,只能接受。還有一些人購買了負利率債券,希望在收益率進一步下跌時賣出獲利。 而一些日本以外的其他投資者則通過將投資與貨幣對沖相結合,從低收益率的政府債券中獲利。 Pictet Asset Management高級投資經理Ella Hoxha說,該公司的一些固定收益基金通過將美元兌換成日元進行短期掉期,並將日元投資於短期日本政府債券,獲得了4%以上的收益率。這種交易的大部分收益來自貨幣對沖,因為在美國利率相對較高的時候,外國人願意支付更高的價格借入美元。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2022-12-29 -
全球搶能源!日本鎖定美國和阿曼LNG
據媒體報導,日本最大的天然氣勘探商Inpex Corp.與美國液化天然氣開發商Venture Global LNG達成協議,每年將向後者採購100萬噸液化天然氣,協議期限20年。 這些協議達成之際,日本政府正在重新評估如何在國內面臨燃料短缺的情況下加強能源安全。全球液化天然氣供應預計將在未來數年保持緊張狀態,這可能會增加進口成本,並加劇通脹。 不過,隨著現貨市場供應緊缺以及價格接近歷史高位,日本企業現在逆轉路線,以更具吸引力的價格鎖定多年供應。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2022-12-28 -
美股明年重啟牛市?機構警告:除非這兩件事發生
報告稱,如果投資者能夠較為準確地預見美聯儲的貨幣政策和企業盈利這兩個因素,美股才將從高波動轉到低波動,那麼他們就可以開始從股市中獲利: DataTrek聯合創始人Nicholas Colas在接受媒體參訪時表示,只有投資者越來越有信心,清楚地認識到未來企業如何盈利,如何發展,才會使波動性下降,並自然而然地在股市上獲得回報,這意味著他們必須瞭解貨幣政策及財政政策的走向。 在企業盈利方面,華爾街見聞此前提及,對於2023年的行情,華爾街再次達成強烈共識,由於企業收益疲軟,股市的漲幅不會很大。 高盛認為經濟衰退是可以避免的,但是在經濟增長疲軟的情況下,公司收益很可能會毫無起色。 小摩在11月底的報告中預計,標普500指數成分股公司明年的每股收益為205美元,較早前預測的225美元下降9% 。同時指出,消費者和企業支出下降,對企業利潤構成了越來越大的壓力。 Colas認為,直到波動性下降且美聯儲停止加息,投資者才能更好地把握企業盈利的可見性。Colas說: Colas表示,儘管不少投資者都在繼續嘗試對波動性轉變進行預測,並認為市場或將觸底,但“根據數據,可以肯定的是,現在更重要的是學會長時間的等待,可能是幾個月或幾年後波動性下降,那才會帶來下一次的反彈。”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2022-12-27 -
流動性褪去,美國SPAC借殼潮“曲終人散”
根據數據提供商 SPAC Research 的數據,自 12 月初以來,大約 70 家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已經清算並向投資者返還資金。每天大約有四個 SPAC 清算關閉,幾乎與該行業在 2021 年初繁榮時期的啟動速度相同。 SPAC 又稱為“空白支票公司”,是一家空殼公司,從投資者那裏籌集資金並公開上市,其目的是與一家私人公司合併以使其上市。在監管機構審查交易並完成後,上市公司將取代股票市場上的 SPAC。 但今年隨著美聯儲激進加息,市場逆轉,繁榮變成了蕭條。 美國明年即將生效的消費稅助推了SPAC的清算潮。 SPAC Research 的數據顯示,目前仍有近 400 家 SPAC 持有約 1000 億美元的資產尚未找到交易。 研究 SPAC 的紐約大學法學院教授 Michael Ohlrogge 預計,如果大約 200 家 SPAC 被清算,發起人的損失將遠遠超過 20 億美元。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2022-12-26 -
“偷襲”第二波?“日元先生”榊原英資:日本央行下月或再度意外收緊
22日下午,“日元先生”榊原英資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日本央行最早將於下月收緊貨幣政策,可能再次令市場“措手不及”。 作為前日本財務省副大臣,榊原英資有“日元先生”之稱。他表示,日本央行可能在下次政策會議上再次提高10年期債券收益率上限。榊原英資預計,隨著日本央行退出超鴿派立場,日元兌美元將一路走強升至120日元。 週二,日本央行向市場發動“神風式”突襲,宣佈將10年期國債收益率的波動區間從正負0.25%擴大至正負0.5%。受此市場全無預期的動作影響,日元兌美元匯率週二飆升了4.8%。截至發稿,日元匯率漲至131.97。 事實上,這也並非黑田東彥第一次因“食言”而令市場震驚。2016年1月前,黑田曾表示,目前並不考慮採用“負利率”政策,但同年1月29日,日本央行卻突然宣佈開啟“負利率”時代。 “黑田東彥喜歡出人意料,”榊原英資補充稱,日本央行可能會“非常顯著”地提高收益率區間,但沒有給出具體預測。 全球投資者一直押注日本央行最終會屈服於市場並改變其寬鬆的貨幣政策立場,但幾乎沒有人料到日本央行的行動會來的如此之快——也沒有很多人像榊原英資一樣,預計日本央行最早會在明年1月份出臺更多緊縮政策。 未來,日央行會進一步轉向嗎?中泰證券21日研報指出,日本貨幣政策若轉向或採取漸進式路徑,首先逐步上調十年期國債目標利率至合理區間,觀察政策效果與市場回饋,之後再考慮完全退出YCC並提高政策利率,需要警惕貨幣政策超預期對全球金融市場的衝擊。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2022-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