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们的需要 我们的专注
Your Needs Our Focus
财经快讯
-
美市:反覆低收,非農影響,標指盈利預測
上週五公佈的 8 月非農就業報告帶動美國股市早段上升。雖然標普 500 指數和納斯達克指數最多上漲 1.3%,但收市時兩個指數分別下跌了 1.07% 和 1.31%。觸發中午市況逆轉的因素被認為是俄羅斯天然氣公司 Gazprom 無限期關閉向歐洲供應天然氣的北溪 1 號管道的消息。週五是美國為期三天的周末前的一天,這也可能加劇了市況的弱勢。 標準普爾 11 個板塊中有 6 個板塊當天下跌了至少 1%,其中通信服務板塊 (-1.85%) 領跌。 當天只有能源板塊收高(+1.81%),但材料板塊得益於農業和黃金相關股票的表現僅小幅走低(-0.09%)。 在紐約證交所和納斯達克市場,下跌股份對上升股份比例分別為 4:3 和 5:3。成交並不活躍, 紐約證交所成交量低至 36.7 億股,而一般水平約為 40 億股。 周五的非農就業報告並沒有改變市場對美聯儲未來貨幣政策的預期。新職位增長 31.5萬分,基本符合市場預期。但是,該報告突顯三個利好的發展。首先,平均時薪增幅低於市場預期,為 按年 5.2%,低於 3 月份 5.6% 的高位(解讀:較低的工資增長 = 較低的需求 = 較低的通脹壓力)。其次,勞動力參與率高於預期,為 62.4%,因為有 786,000 人進入勞動力市場(解讀:多了人找工作,雇主有更多的議價能力,工資增長亦會較低)。最後,美聯儲亦會歡迎一個顯示就業市場供求失衡逐漸改善的發展,即是失業率升至 3.7% (預期為 3.5%)。儘管該報告對通脹方面有輕微的利好影響,但這並不算是一大步,因為超過 300,000 個職位增長仍然是一個強勁的數字(歷來只有約 10% 的每月新增職位超過 300,000 個)。因此,對美聯儲 9 月會議行動的預期並沒有太大變化,目前有 58% 的可能性是加息 75 個基點。 週五發布的另一個消息是 FACTSET 關於標準普爾 500 指數公司盈利的報告。儘管市場情緒和倉位部署是影響短期市場走勢的重要因素,但盈利仍然是中長期股市前景的關鍵考慮。 FACTSET 的報告(可通過公司網站 factset.com 細閱)顯示,分析師在 6 月 30 日至 8 月 31 日期間繼續下調未來指數公司的收益。至於當前的第三季度,標準普爾 500 指數的收益被修正 -5.4%,從 59.44 下調至 56.21。2022 年第四季度的估計值也下調了 3.5%,從 60.73 降至 58.6。現在,對於 2022 年全年,標準普爾的收益從 229.6 修正為 226.15。這意味著什麼?當其他元素不變,較低的收益意味著更高的市盈率和更昂貴的整體市場估值。至於未來 12 個月,現在預計標準普爾 500 指數的每股盈利為 236.83,這使該指數的未來12個月市盈率為 16.6 倍,而 10 年平均水平約為 17 倍。筆者對短期標指交易區的預期為 3800 至 4200,用市盈率計算,屬於 16 倍至 17.7 倍之間。
2022-09-05 -
陶冬:鮑威爾演說掀起匯率震盪,歐央行接力出重招
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在全球央行年會上作了一個不到九分鐘的演講,他的強硬態度至今仍讓市場感到顫慄。外匯市場劇烈調整,英鎊跌到脫歐危機以來最低,歐元跌到誕生以來最低,日元跌到房地產泡沫破滅以來最低(除1997年的一瞬間)。美股美債一起下跌,並帶動全球風險資產價格回調。美元指數升破109,布倫特原油價格大幅下挫,黃金走低,加密貨幣震盪。 英國保守黨內部黨首投票結束,市場擔心特拉斯政策對財政赤字構成重大衝擊,英國國債受壓。G7國家決定對俄羅斯石油實施價格上限之後,俄羅斯立即宣佈無限期停止對歐天然氣輸出,法國宣佈規劃從阿爾及利亞輸入天然氣。美國最新ISM數據顯示,衰退尚未逼近。 美聯儲不惜代價遏制通脹 8月份非農就業數據顯示,美國新增就業31.5萬人,比上期的52.8萬人溫和了許多,但又略高過市場預期。失業率出人意料地回升到3.7%,勞工參與率改善至62.4%,說明更多的人回到了勞工市場。工資增長環比為0.3%,低過市場預測的0.4%和上期的0.5%。 這組數字加在一起表明勞工市場有放緩的跡象,不過仍處在一個不可持續的熾熱狀態。這樣的場景下,聯儲沒有必要進一步加大加息力度,也沒有理由減少力度,以不變應萬變可能是比較好的選擇。月度就業數據一般波動很大,有時之後有巨大的數據修正,需要觀察更多的就業數據。應該說,9月13日的CPI數據對9月的利率決策有重大影響。 筆者相信,除非8月通脹數字大跌,聯儲應該會維持加息75點的節奏。畢竟全球央行年會好不容易把市場預期扭轉了過來,何況抗通脹已經成為政治立場問題,11月大選前必須要維持一個積極應對的姿態。反而大家應該關注11月和12月會議上加息力度如何改變。筆者的看法是,中期選舉拼物價,總統選舉可能要拼就業,所以11月以後聯儲會給予增長風險更多的關注。 全球央行年會後,市場重新審視了聯儲的緊縮政策立場,美國國債收益率再次上漲,美國與其他國家之間零風險資產收益率之差進一步擴大,英鎊和歐元大跌,日元更衝破140關口。美國經濟問題多,其他國家問題更多。 美國經濟與其他國家之間的一個重大差別,在就業市場。美國的就業市場非常熾熱,需要更強勁的貨幣政策來調整,但是歐洲和日本沒有就業過熱的問題,沒有工資上漲過快的問題,也沒有工資與物價螺旋上升的問題,所以美國的通脹治理難度更高,聯儲的加息力度需要更大。這些在匯率市場上,表現為美元的強勢。美元強勢對於發達國家,是本幣貶值的問題,並由此帶來進口通脹;對於新興市場國家,是美元流失的問題,並增加美元債務違約的風險。 在全球央行年會年會上,鮑威爾發表了近四十年來最強硬的貨幣政策演說,他向全世界和市場表達了準確無誤的資訊,不惜代價遏制通脹。鮑威爾直言,“削減通貨膨脹會有不幸的經濟成本,但是無法修復價格穩定所帶來的痛苦,(成本)會大得多。”鮑威爾的鷹派立場,直截了當地表達了抗擊通脹的決心,令市場感到意外。 筆者認為,鮑威爾講話主要是說給市場聽的,他要打消市場對降息的樂觀情緒,未必意味著聯儲政策進一步轉鷹。筆者預計通脹在未來一年向4%~5%的水準回落,但之後的回落速度可能很慢,原因是租金上漲粘性很強,工資上漲對服務業價格也有滯後效果,這還不包括地緣政治變局對能源價格的可能影響。所以CPI降到一定程度後,再下降的速度會很慢,距離政策目標的2%依然很遠。 故此近期聯儲會維持激進式的加息姿態,必要時在語言上安撫市場情緒,但是大碼加息不動搖。在有確切證據顯示就業市場放緩甚至逆轉的時候才可能放慢加息步伐直至停止。只有物價決定性地回落到4%以下,就業市場明顯惡化之後,聯儲才會考慮降息。筆者認為通脹明年降到4%以下的可能不大,聯儲明年降息的可能不大。 歐洲接力加息 歐元區8月HIPC(核心通脹)升到9.1%,高過上期的8.9%。市場原本估計通脹可能因為油價而回落,但是實際情況比想像的更差,物價指數打破了歐元區成立以來的最新紀錄。儘管汽油價格出現了下降,但天然氣價格卻暴漲,而且因為俄羅斯減少甚至停止供應而出現恐慌。同時俄烏衝突導致化肥和糧食價格大幅上漲,極端酷暑天氣更加大了物價壓力和生產不確定性。 最近歐洲央行多位高官表示,為了抑制物價上升需要更嚴厲的貨幣政策。資金擔心9月歐央行會議上,加息幅度可能進一步增加到75點,歐洲債市遭到全面拋售,德國、法國、英國等高評級主權債受到衝擊,彭博泛歐洲綜合全回報指數上周跌幅是歐元區成立以來最慘烈的。 由於歐洲受到俄烏衝突和能源危機的影響最大,通貨膨脹壓力也是在發達國家中最大的。只是因為歐洲經濟不景氣,市場賭歐洲央行在政策收縮上會投鼠忌器,不敢過快過猛加息。現在通脹升到了政治上無法忍受的地步,貨幣政策就不得不轉向激進。 本周的聚焦點在歐洲央行政策會議上,預計加息75點,並且表達出更加鷹派的政策立場。加息75點本身已經反映在資產價格上了,關鍵看行長拉加德在記者會上如何演繹,這對歐洲國債和歐元可能帶來影響。筆者還預計加拿大央行一次加息100點。估計特拉斯成為英國新任首相,如果特拉斯成為首相,英國的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和脫歐政策可能出現不確定性。另外中國的月度經濟數據和美國聯儲的褐皮書也值得關注。 (作者系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瑞信董事總經理、亞太區私人銀行高級顧問)
2022-09-05 -
美股:單日轉向,迎接非農數據
昨晚美國市場出現單日轉向,標準普爾 500 指數收盤上漲 0.3%,納斯達克綜合指數收盤小幅下跌 -0.26%。 兩個指數都收復不少失地,標準普爾 500 指數最多曾下跌 1.3%,而納斯達克指數最多曾下跌 2.3%。 盤中反彈可歸因於市場極度超賣以及在今天發布重要的非農就業報告之前出現了一些空倉回補。昨天早段開市時市場情緒極為負面,壞消息包括令人失望的企業盈利、英偉達的中國芯片禁售令、更高的債券收益率以及來自中國的成都 COVID 疫情消息。 今天將看到8月非農就業報告的發布。 市場預期就業崗位增加 300,000 個,低於 7 月的 528,000 個,平均時薪同比增長 5.3%,略高於 7 月的 5.2%。 最近的趨勢是,對於經濟和就業市場來說,稍微壞消息被解釋為好消息,因為壞消息可令到美聯儲在緊縮貨幣政策方面減少一些壓力。因此,若今晚的職位增長數字稍為低於預期可以作為短期反彈的藉口。相反數據太強可能會再次拖累大市。即使反彈,短期上行空間仍然有限,筆者認為標準普爾 500 指數將在 9 月中下旬出現更多消息(CPI、企業盈利消息等)之前在 3800 至 4200 點的區間上落。 在行業方面,昨天看到醫療保健行業跑贏大市,鑑於宏觀環境仍然非常不確定,擁有更高經濟下行抵禦力的醫療股仍然值得看好。 該板塊的一些可關注股票有 JNJ、MRK、和 ABBV。 在大型科技股中,投資者可關注 GOOGL,因為它的估值相對於公司的歷史水平頗具吸引力。 考慮到俄羅斯和歐洲之間的局勢,投資者仍可關注天然氣板塊,例如EQT 和 LNG。網絡安全行業如 PANW、CRWD,最近亦有良好業績支持。農業(NTR,MOS)和能源股(如 XOM,DVN,PXD)剛剛開始調整,但鑑於這兩個行業的供需失衡,中長線仍然值得看好。 (筆者是證監會持牌人,並沒持有上述股票)
2022-09-02 -
美銀再潑冷水:即使在大跌之後,市場也依然低估了美聯儲風險
夏末的美股股市沒了往日的平靜,鮑威爾在傑克遜霍爾上直言不諱地發出警告後,交易員重新調整了預期。很可能,他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美國銀行的衍生品策略師如是說,他們指出,股票和其他資產類別的價格波動預期存在差異。在截至8月中旬的兩個月中,標普500指數的反彈使利率或貨幣市場中的波動率指數(VIX)波動趨於平緩。鮑威爾的發言給了美股市場猛然一擊,令投資者覺得需要趕上定價政策風險。 包括Gonzalo Asis在內的美銀策略師在一份報告中寫道: 股市對宏觀環境和政策設置的變化特別自滿,美聯儲通過收緊金融狀況來對抗通脹,這意味著風險資產反彈將讓政策制定者更積極地加息。當投資者結束本週末的勞工節歸來後,我們認為股票波動率仍有很大上升空間,趕上其他資產類別承受的壓力水準。 從統計學層面上來看,股票和其他資產類別的波動率指標之間不存在嚴格的相關性,但在概念上的關聯性仍然存在,其他市場的不安情緒可能會幫助推動對沖股市波動的成本上升。自8月中旬以來,股市自滿情緒有所減少,VIX恐慌指數上漲了6.2個%,在本月早些時候跌破20後再度回升至25上方。 但與衡量美國國債隱含波動率的廣泛指標ICE美國銀行MOVE指數相比,這仍然顯得相形見絀,該指數在標普500指數反彈期間幾乎沒有波動放緩的跡象。以10日均線衡量,MOVE指數與VIX指數的比率上周達到了5.8,為2017年以來的最高水準。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2022-09-02 -
個股分析:Danaher Corporation (DHR)
丹納赫公司 (DHR) 設計、製造和分銷醫療保健產品。 公司有三個主要業務領域:生命科技(~51% 營業額)、醫療檢測(~33% 營業額)以及環境和應用解決方案(~16% 營業額)。 生命科學業務涵蓋生物加工(”bioprocessing” – 單克隆抗體、基因治療和基於 mRNA 的技術)和儀器。丹納赫是一家市值接近2000億美元的大市值企業。 DHR 於 7 月 21 日公佈了強勁的第二季度業績,當天該股上漲了 9%。 第二季收入同比增長 9.5% (預期為 增長2.4%)至 77.5 億美元。 即使排除與 Covid 相關的銷售的影響,丹納赫的基礎業務與去年同期相比也實現了 8% 的撇除併購業務後增長率。 每股收益為2.76 美元,同比增長 12.0%,超過預期的每股 2.34 美元。 據該公司首席執行官稱,目前丹納赫近 75% 的收入是經常性收入,其中大部分是在高度監管的製造流程下生產的消耗品,或特定於公司供應的設備。 擁有大部分經常性收入的公司往往可獲得更高的估值,如市盈率。 筆者第一次寫關於丹納赫是在 5 月 20 日,當時股價為 245 美元。 在 8 月 15 日,當標普 500 指數觸及近期高點時,股價曾升穿 303元水平。那天後,該股隨著整體市場回落至 270 美元以下,其中沒有具體的負面公司消息。 該公司的業務本質上有高防禦性,在長期增長的終端市場中運營,並產生很高比例的經常性收入。 股價近期的回落為投資者提供了另一個買入機會。 買入價:US$265; 目標價:US$315; 止蝕價:US$240。 發佈日前收市價:US$269.91; 同日標準普爾 500 指數值:3955.00 (筆者是證監會持牌人,並沒持有 DHR 股票)
2022-09-01 -
全球債券市場離熊市僅一步之遙,機構:美國杠杆貸款面臨高風險
美聯儲在傑克遜霍爾會議放出的年度最強“鷹”不僅影響了全球股市,追蹤投資級政府和企業債券總回報的彭博全球綜合指數(Bloomberg Global Aggregate Index)也較前期高位跌去了近20%,離跌入熊市僅有一步之遙。 對於全球債市哪個角落最危險,高盛在內的一些機構認為,美國杠杆貸款(leveraged loan)風險最大。 全球債券指數即將入熊 在美聯儲明確傳達即將繼續加息,並在加息至限制性水準後也不會急於降息後,全球債券遭遇了又一輪拋售,正滑向一代人以來的第一個熊市。彭博全球綜合指數從2021年1月的前期紀錄高位下跌了19.3%,而通常,較前期峰值下跌20%就會被視為進入技術性熊市。MSCI全球股票指數今年迄今也已累計下跌16%,這種股債齊跌的情況使得全球投資者面臨的投資環境越發困難。 Kapstream Capital駐悉尼的投資組合經理克利斯通(Pauline Chrystal)稱:“在傑克遜霍爾會議前,我們的觀點就是市場過早開始為美聯儲降息定價,而美聯儲主席鮑威爾上周五的言論重置了市場預期。此外,烏克蘭局勢的影響和極端氣候事件造成的壓力共同推動了能源價格近期的繼續飆升,導致全球成本壓力不斷上升,這也對全球增長和央行貨幣政策構成了壓力。”不論如何,他稱,推動夏季反彈的“鴿派”希望已經破滅,接下來債券投資者的處境仍岌岌可危。 自上周會議以來,美聯儲“三把手”、在職期間擁有FOMC永久投票權的紐約聯儲主席威廉姆斯和克利夫蘭聯儲主席梅斯以及多位美聯儲高官發表公開講話,呼應鮑威爾“鷹派”態度。 週三,美債收益率繼續全線走高。10年期美債收益率最高升近8個基點上逼3.19%,再創兩個月最高。30年期長債收益率也升8個基點至3.3%。對貨幣政策更敏感的兩年期美債收益率自2007年以來首次升至3.5%,創十五年新高。 與此同時,短債收益率仍顯著高於長債收益率,突顯市場對衰退降至的擔憂。5年/30年期美債收益率重新轉為倒掛,5年期收益率收於2008年5月以來最高,8月漲幅為2009年11月以來第二大月度飆升。本週五即將公佈的美國非農就業數據和兩周後的最新通脹數據將使債券投資者面臨進一步的風險。 除了加息,位於東京的資產管理公司One Co.的首席經濟學家Kozo Koide警告稱,美聯儲正在加速縮減資產負債表,這也會給債券價格增加了更多下行壓力。同時,“由於目前工資增長如此之快,即使美聯儲不會公開承認,但它基本不可能在不增加失業率和引發衰退的情況下將通脹穩定在2%左右。” 而不僅僅美聯儲,從歐洲到英國再到韓國和新西蘭,多國央行都在上周的全球央行年會上傳達了“利率將繼續以一定的速度上升”的強硬態度。市場也迅速調整了預期,押注更激進的歐洲央行和英國央行加息進程,這導致歐洲主要國家的國債收益率齊創數十年來最大單月漲幅。 高盛警告美國杠杆貸款風險 那麼,在分析師看來,全球債市哪個領域風險最大呢?包括摩根士丹利在內的一些機構都將矛頭指向了美國杠杆貸款。 摩根士丹利警告稱,隨著利率上升,信貸市場的這一角落可能會首先發生“內爆”。摩根士丹利的策略師桑卡蘭(Srikanth Sankaran)稱,美國的杠杆貸款可能是“信貸煤礦中的金絲雀”,因為它們採用的是浮動利率,發行人資質也日益糟糕。隨著美國經濟放緩以及美聯儲以幾十年來最快的速度加息,這些借款人可能會受到雙重打擊,即一方面現金流惡化,另一方面償債成本上升。降級浪潮迫在眉睫,將持續到未來幾個季度。 根據富國銀行投資研究所的定義,“杠杆貸款”一詞通常指向信用評級低於投資級的借款人發放的高級擔保銀行貸款。通常,這些貸款是由投資銀行等機構購買的,然後這些機構將各等級的杠杆貸款重新打包成抵押貸款,出售給投資者。2008年金融危機後的低利率時代導致杠杆貸款市場膨脹。桑卡蘭援引數據稱,截至今年6月底,未償還的杠杆貸款規模已較2015年幾乎翻了一番,達到1.4萬億美元。 但不少信貸策略師預計,這種情況可能很快就會發生逆轉,因為美聯儲上周已明確表示利率將在更長時間內保持在較高水準。桑卡蘭表示,出於這個原因,投資者應該警惕杠杆貸款的“降級浪潮”等警告信號。 他分析稱:“大部分已發行的杠杆貸款被私募股權公司用來為公司收購融資,或者僅僅是再融資。隨著貸款餘額膨脹,發行人的資質惡化,當此前基準利率長期維持在0%時,這並不是什麼大問題。但隨著利率攀升,投資者就應該關注這一領域,因為杠杆貸款發行人的資質甚至遠低於垃圾債發行人。目前,大約一半的垃圾債發行人的信用評級接近非投資級中的最高級別BB級,但只有四分之一的杠杆貸款發行人的評級達到BB級,剩餘四分之三的評級更低。”他指出,標普/銀團貸款與交易協會杠杆貸款指數僅在2008年金融危機最嚴重時期和2020年疫情引發的拋售最嚴重時期曾跌破85點。然而,接下來,即使美國經濟出現“輕度衰退”,該指數也可能跌破這一水準。不過,他稱,杠杆貸款如果發生降級浪潮,會否對整個信貸市場產生“滾雪球”效應還有待觀察。 不僅僅是摩根士丹利,瑞銀本周也警示稱,美國企業債市場目前還嚴重低估了經濟衰退風險。 瑞銀的策略師米什(Matthew Mish)在本週二的研報中稱,美國企業債目前的息差水準計入的經濟衰退可能性為25%,而瑞銀預測的衰退可能性為55%。雖然近期再度走闊,但截至週一,彭博基準投資級企業債的整體息差為138個基點,仍低於7月5日的息差160個基點;高收益企業債的整體息差為461個基點,也低於7月5日的583個基點。米什預計,在美聯儲進一步加息和經濟增長放緩的情況下,美國企業債的息差將重新達到今年曾達到的高水準。 富國銀行投資研究所策略師團隊本週二的一份研究報告同樣提醒投資者應謹慎投資杠杆貸款。不過,該團隊補充說,杠杆貸款的“內爆”並非必然,仍維持對杠杆貸款的“中立”判斷。一個原因是,從現在到明年年底,只有9%的未償還杠杆貸款貸款將到期。並且,隨著今年以來美聯儲不斷加息,對新的杠杆貸款的需求也有所下降。根據美國銀行的數據,自今年年初以來,新發行的杠杆貸款價值始終低於2000億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了約57%。
2022-09-01 -
個股推薦:Uber Technologies, Inc. (UBER)
優步 (UBER) 是一家美國移動服務提供商,允許用戶預訂汽車和司機以類似於出租車的方式營運。 公司總部位於舊金山,2021 年在大約 72 個國家和 10,500 個城市開展業務。公司的三個主要運營部門是 “移動”(即拼車;佔收入的 44%); 送外賣(即 UBER Eats;佔收入的 33%); 和貨運(佔收入的 23%)。 優步不擁有任何車輛,但會從每次預訂中收取佣金。 今年通脹上升對優步來說是一個利好的發展,因為多了司機因為希望賺取更多收入(來應對更高物價)而來公司工作。 在第二季公司在美國的新司機註冊數量同比增長了 76%,這表明司機供應情況正在改善。 這點對公司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推動力,因為直到最近,吸引司機的財務激勵措施一直是公司的主要負擔。更多司機也意味著客戶等待時間有所改善,這進一步吸引了用戶使用公司的服務。 早在 8 月 2 日,優步公佈的 2022 年第二季度業績好於預期。收入同比增長 105% 至 80.7 億美元,EBITDA 為 3.64 億美元,高於去年同期的 -5.09 億美元。 拼車收入同比增長 120%,送餐收入同比增長 37%。 更重要的是,公司錄得其首個正數自由現金流(3.82 億美元)的季度。 公司第二季度的總預訂額為 291 億美元,按年增長 33%。 每月平均活躍平台消費者達到1.22億,同比增長21%。 公司預計第三季度的預訂額將在 290 億美元至 300 億美元之間,調整後的 EBITDA 將在 4.4 億美元至 4.7 億美元之間。 優步股價最近幾天的表現好於大市,並在 21 日 Exponential Moving Average (EMA:28.85) 均線附近達到了初步支持。 更保守的投資者可能更願意等待該股 50 天移動平均線的更大支撐,目前為 25.77 美元。 買入價:US$28; 目標價:US$38; 止蝕價:US$23。 發佈日前收市價:US$28.71; 同日標準普爾 500 指數值:3986.16 (筆者是證監會持牌人,並沒持有 UBER股票)
2022-08-31 -
就業和消費數據“意外走強” 美聯儲9月再加息75基點?
週二美國公佈的幾項衡量就業和消費的經濟指標,加大了美聯儲9月連續第三次加息75個基點的可能性。 據美國勞工部當地時間8月30日發佈的職位空缺和勞動力流動調查數據,美國在7月最後一個工作日的職位空缺數量增至1120萬個,遠超市場預期的1037.5萬人,6月前值為1069.8萬人。表明美國勞動力市場持續緊張。 與此同時,世界大型企業研究會公佈的數據顯示,美國8月諮商會消費者信心指數從7月下修後的95.3上升至103.2,高於經濟學家普遍預期的98,為四個月來首次上升,達到今年5月份以來的最高水準。該報告亦顯示家電和汽車購買計畫增強。 另外,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密切關注的一項就業市場指標——美國每名失業者的可就業崗位數量——在7月份上升到了2個左右。 這幾項數據均高於預期表明,儘管利率不斷上升,但勞動力需求不太可能很快減弱;消費者信心走強則可能預示著消費者支出將繼續增長。 在此背景下,美國通脹可能依舊會維持相對高位。 富國銀行分析師Sarah House和Michael Pugliese在報告中稱: “美聯儲抑制勞動力需求的努力仍有很長一段路要走。職位空缺與失業人員的比率回升至2:1,這再次表明,勞動力供需之間的嚴重失衡尚未緩解,更不用說解決了。” 加拿大豐業銀行(Scotiabank)經濟學家Derek Holt表示: “這說明,如果消費者更有信心,他們就會繼續支出,這可能意味著通脹壓力將使美聯儲繼續收緊貨幣政策。” 他預計美聯儲將在9月加息75個基點。 這些數據支持了鮑威爾上周五的鷹派言論 鮑威爾上周五在傑克遜霍爾全年央行年會上表示,9月加息幅度將取決於屆時的整體經濟數據和不斷變化的前景,儘管7月CPI和PCE等多項消費者通脹指標均較6月回落,仍徘徊於40年新高且遠高於2%的目標。 他還指出,7月通脹數據有所改善,但不足以改變美聯儲堅持加息的政策路徑;將物價降至美聯儲2%的目標,是美聯儲“目前的首要重點”。 他說: “美國經濟顯然正在從2021年的歷史高增長率放緩,去年受益於疫情誘發衰退後經濟的重新開放。我認為,美國經濟繼續顯示出強勁的潛在動力,勞動力市場特別強勁但顯然失衡,對工人的需求遠超可用供應。通脹遠高於2%,高通脹繼續在整個經濟中蔓延。” 他還預警稱,儘管美國經濟衰退並非不可避免的結果,美聯儲繼續加息勢必會對經濟造成“一些痛苦”。此前連續四次加息了共計225個基點,已達到FOMC委員會6月經濟展望報告給出的中性利率水準(2.25%-2.5%區間),但鑒於當前通脹和勞動力市場形勢,美聯儲必須繼續加息。 根據與美聯儲基準利率掛鉤的期貨合約價格,在鮑威爾和傑克遜霍爾會議上其他政策制定者發表鷹派言論之後,投資者傾向於美聯儲9月加息75個基點。 美聯儲9月FOMC會議將於9月21日舉行。本週五美國還將公佈月度非農就業報告,以及兩周後(9月13日)將公佈最新CPI報告,這兩份報告將是接下來的重點。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2022-08-31 -
美聯儲QT本周開始加速,市場要感受“縮表”寒意了
QT 668475而這一速度將在月開始翻倍,上限提高至億美元600350MBS1% 3260 (來源:中金公司研究部) 首次開始減持國庫券 由於到期的息票規模低於新的月度限額,美聯儲在月份將首次減持國庫券。 美聯儲的投資組合中有億美元的國債將於月到期,這意味著美聯儲還需要減持億美元的國庫券,月份再減持億美元。20239 他們基本上選擇把多餘的現金放在逆回購協議工具上,美聯儲的全面減持將會給市場帶來大量的債券供應。 201996003 2020RRP 隨著美聯儲加息步伐放緩,以及美國財政部繼續增加國庫券發行規模,將吸引那些謹慎的投資者遠離作為避險工具的,重返債券市場。 和快速推進的加息進程相比,市場對於縮表的未知恐懼更大。一旦萬億美元的龐大資產負債表激進收縮,對流動性的衝擊不容小覷。 另外,野村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辜朝明上周,市場參與者需要明白,對於央行來說,在實施完之後轉向,在政治上是多麼困難,在經濟上又是多麼無效。更重要的是,美聯儲此前進行大規模的巨大經濟成本,也將逐漸顯現。 這種種效應的疊加,可能令市場更加不寒而慄。 “” 也有分析師認為,的加速對市場的影響不大。 市場研究公司認為,因為財政部已將贖回納入其季度借款計畫,更應該令人擔憂的是,美聯儲在日常操作中可以借給交易商的證券減少了,這將阻礙交易商補倉的能力,並推高其在回購市場上的借款成本。 中金認為,“”因為初期縮減規模很有限,到目前累計縮減規模僅為億美元,不僅慢於預期,相比整體超過萬億的持有證券規模也非常微小,而且初期影響小於更激進的加息。根據中金的測算,美聯儲年內縮表規模相當於不到個基點的加息。 如果再考慮逆回購,縮表造成的實際影響可能更小。 (來源:中金公司研究部) 約占資產負債規模的。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2022-08-30 -
全球央行年會召開在即,市場矚目美聯儲加息節奏
美聯儲會放緩加息,還是繼續強勢加息75個基點(BP)?這是近期全球交易員都在關注的焦點。 北京時間週五(26日)晚間10點,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將在傑克遜霍爾全球央行年會期間發表主旨演講,該會議被稱為“央行行長的達沃斯論壇”,為期3天的年會主題為“重新評估經濟和政策所受的制約”,來自40多個國家的140位央行行長、諾貝爾獎獲得者和頂級學者將齊聚一堂。 對美聯儲政策預測最為精准的高盛美國首席經濟學家哈哲思(Jan Hatzius)最新表示,鮑威爾屆時預計將重申此前放緩加息的論調,美聯儲將在9月加息50BP,在11月和12月加息25BP。儘管高盛不否認其3.25%~3.5%的最終利率預期存在上行風險,但如果美聯儲有需要進一步收緊,預計更願意從9月開始多次加息50BP,而非一次性加息75BP。 美聯儲會否放緩加息節奏? 多位美聯儲官員近期做出鷹派表態,似乎在為鮑威爾的發言進行鋪墊,這也一度導致美股劇烈回調。 例如,上周四(18日),聖路易斯聯儲主席布拉德(James Bullard)和三藩市市聯儲主席戴利(Mary Daly)提及進一步加息的必要性,他們的言論表明,9月有可能連續第三次加息75BP。堪薩斯城聯儲主席喬治(Esther George)也表示,不會停止收緊政策,直到他們“完全相信”通脹正在回落。 由於美國7月CPI同比漲幅(8.5%)低於預期,引發了市場對通脹見頂的預期,9月加息75BP的預期降溫,也導致美元指數一度回落到106之下,美股大漲。隨後公佈的PPI數據傳達了類似信號,7月PPI同比上升9.8%(預期10.4%,前值11.3%)。 在美聯儲官員鷹派表態後,此前經歷了一輪近15%熊市反彈的標普500指數已從4300點附近回落至4100點區間,這讓投資者摸不著方向。本周他們的目光聚焦在全球央行年會上,年會歷來被視為美聯儲官員釋放政策變化信號的重要會議。 FXTM富拓高級研究分析師奧圖努加(Lukman Otunuga)對記者表示,在美聯儲不再提供具體前瞻指引、逐次會議制定貨幣政策的情況下(7月時美聯儲的說法),此次會議傳遞出的資訊尤為重要。“近期,美元勢如破竹地突破了若干關鍵水準,需要關注的是,市場是否已經在為鮑威爾發表強硬言論做準備,或者僅僅是因為夏季行情,市場交投清淡凸顯美元長期升值趨勢?” 投行的預期也出現分歧。摩根大通預計,9月美聯儲將加息75BP。高盛則預計,9月大概率加息50BP,且鮑威爾也將延續7月議息會議時放緩加息的論調。“他可能會通過強調美聯儲仍致力於降低通脹,以及政策決定將取決於即將出爐的數據來平衡這一資訊。”哈哲思稱。高盛是自去年以來對美聯儲加息路徑判斷最精准的投行之一。 鮑威爾在7月開會時提及,7月75BP的加息幅度“異常之大”,隨著政策收緊,放緩加息步伐可能是合適的。他還稱,加息的全面影響尚未顯現。美聯儲實現供需平衡目標的方式並非通過引發經濟衰退,而是將經濟增速降至潛在增速之下。 “自7月會議以來,低於預期的CPI和PPI數據也應該會讓美聯儲更放心地推進其放緩加息的計畫。我們繼續預期美聯儲將在9月放慢加息步伐至50BP,在11月和12月進一步放慢加息步伐至25BP。”哈哲思表示。 國際油價現利好因素 租金、工資上升等壓力導致美國的通脹居高不下,而油價也是一個關鍵變數。近兩個月來,大宗商品價格回落讓全球央行都松了一口氣。 近期美國和伊朗接近恢復核協議的消息,導致油價一度在周初下跌,WTI原油在週一(22日)上午下挫4美元至86.26美元/桶的低點。但就在數小時後,OPEC+新任負責人表示,OPEC+目前正面臨剩餘產能不足的普遍困擾。油價因此調頭向上,WTI原油收復所有失地,報在90.44美元/桶附近。還有OPEC+官員表示,如果全球經濟衰退,則支持減產。截至北京時間25日18:50,WTI原油報94.67美元/桶,布倫特原油報101.19美元/桶。 “OPEC+官員有關可能減產的評論,目前的作用勝過對經濟衰退的擔憂,WTI因此走高。後市能夠延續漲勢嗎?如果可以守住下降楔形的上軌(92美元附近),油價或具備充分的上行空間。”嘉盛集團資深分析師佩裏(Joe Perry)對記者表示。 高盛表示,如果伊朗和美國達成協議,可以預期伊朗石油產量將在目前270萬桶/天的基礎上增加100萬桶/天,儘管任何協議的實施都可能有一個階段,最早要到2023年第一季度才可能恢復生產。“但如果伊朗恢復供應,我們對2023年布倫特原油價格的預測將從125美元/桶下降5~10美元/桶。” 未來油價如何變化,將決定通脹能否真的放緩。目前歐盟國家每天通過海運進口約120萬桶俄羅斯原油,進口量為俄烏衝突前的2/3,但今年12月生效的新制裁將進一步限制對俄羅斯能源的進口,而伊朗此時回歸可能恰好能幫助填補這一缺口。 媒體報導稱,目前美國已完成對歐盟提出的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草案“最終文本”和伊朗方面答復的審閱,並已將美方答復提交給歐盟。這份“最終文本”包括釋放數十億美元被凍結的伊朗資金和石油出口的條款,以換取伊朗方面縮減其核計劃,新協議將在兩個60天內分四個階段進行。 業內人士估算,伊核協議通過後的3個月內,伊朗可增加產量達90萬桶/日,並可能6個月內讓產量接近其產能飽和水準約370萬桶/日。 人民幣承壓、A股震盪 美聯儲政策變化也將深度影響中國市場。目前的共識認為,無論鮑威爾如何表態,強美元短期難以走弱,而人民幣短期仍面臨一定壓力。 截至北京時間25日19:10,美元/離岸人民幣報6.8578,美元指數報108.3。近兩周,美元指數勢如破竹,時隔一個多月後再度於23日突破了109的近20年新高。而從上周中國央行政策利率意外下調之後,橫盤許久的人民幣匯率也跌破了6.8阻力位,邁向6.9關口,兩周跌幅逼近1500點。 某國有大行外匯交易員日前對記者表示,貶值主要來源於降息和社融等經濟數據的影響。“離岸人民幣貶值幅度一度更大,境外貶值壓力更多是交易出來的,而境內實需更多,在人民幣貶值後,結匯的數量亦不小。”第一財經在上周初報導,有外匯交易員表示,境內流動性異常寬鬆,近期經濟數據較為疲軟,人民幣貶值壓力客觀存在。但如果外貿數據未來仍能維持7月前的強勁態勢,或能對沖這一壓力,使得人民幣繼續在目前的點位附近橫盤。目前外資行對於美元/人民幣的年底點位預測大都在6.7~6.95之間。 G10貨幣的疲軟也推動美元指數走高。其中,歐元的走軟無疑作用最大,畢竟歐元在美元指數中的占比近60%。截至北京時間25日19:10,歐元對美元報0.9989,本周持續跌破1:1的平價。7月歐元區年度通脹率漲至8.9%的歷史高位,較6月的8.6%繼續上行,其中能源通脹達39.7%。雖然這可能加大歐洲央行在9月再次加息的壓力,但因為投資者更加擔心經濟衰退的風險,所以未能提振歐元。 除了歐元,英鎊也對美元下挫。隨著英國通脹率上升到10%上方,英格蘭銀行警告稱,該國經濟可能在第四季度陷入衰退,而且可能持續一年多。日元更是疲軟,日本7月通脹同比上升2.6%,創下近8年最高點,連續第4個月高於日本央行2%的目標,但該行完全無意加息或調整收益率曲線控制政策(YCC)。根據日本央行的預測,通脹會在四季度達到頂峰。 而受財報季和市場情緒的擾動,A股近期存在一定的調整壓力。週二(23日)晚間,小鵬汽車在其二季度業績發佈會上對三季度銷量的指引大幅低於市場預期,對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業績預期也帶來一定影響。景氣賽道的標杆企業對所處產業的趨勢判斷,可能影響投資者對於相關產業鏈的增長預期。 不過,部分機構仍持有積極觀點。例如,摩根大通近期仍重申超配A股,原因在於,中國貨幣供應量正在上升,信貸脈衝正在改善。這在歷史上一直是中國經濟活動勢頭的關鍵。為了穩經濟,可能會有更多的政策刺激。摩根大通經濟學家預計,在近期降息和退稅的基礎上,政府將在第三季度加快刺激措施,以提振基礎設施固定資產投資;中國的通脹壓力遠低於歐美國家,這為中國出臺更多刺激措施提供了條件。
2022-08-26